周利
摘 要:目前,市政道路建设必须结合实际发展要求,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掌握市政道路设计要点,并在设计的基础上了解病害类型,根据发展要求确定合理的处理措施。以市政道路路面病害类型为研究点,结合实际情况,对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探究切实可行的设计方式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市政道路;结构设计;病害类型;设计形式
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2.151
随着我国交通体系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工程关系到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整体化建设,为了取得理想的建设效果,必须结合地域性发展形势,考虑建设标准的差异性,不断提升优化效果。在实践过程中,为了对新型道路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必须满足本区域的应用特点,尽量降低市政道路病害对公路交通的影响,进而起到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目的。
1 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形式分析
基于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的特殊性,必须根据本地应用效果确定合理的防治对策。下面将对市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形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结构层材料的设计
针对市政道路路面设计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结构管理层。通常,市政道路的结构层材料主要是由沥青材料和混凝土材料组成,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作用影响下,存在材料应用不当的情况。例如多孔沥青混凝土材料被广泛应用到某些新型沥青材料的设计中,针对路面结构的差异性,必须结合承压性能比较好的应用方向合理分析结构类型。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通常会添加部分辅助材料,包括德兰尼特、抗车辙剂等,达到强化路面压力的目的。
1.2 结构层组合型设计
基于市政道路发展的特殊性,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机构层的组合型设计。由于应力计算体系直接关系到结构层整体厚度的设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三维空间有限元分析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图纸设计的重要性,严密计算结构层基本厚度。获得厚度参数后,为了节省资金的投入,经常存在过薄或者过厚的处理情况,为了减少影响因素的干预,必须针对结构层厚度的应用效果确定合理的计算方式。
1.3 结构层层次化分析
结构层本身有多个应用层次,为了对其进行合理分析,可以采用分级处理的形式。针对其特殊性,需要将其分为三个不同的应用等级,具体包括上、中、下三层。上层应用结构是承压最大的一层,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会导致间隙过大;中层和下层波动范围比较小,不会出现应用范围不合理的情况。
2 当前市政道路路面存在的病害
基于市政道路施工的特殊性,为了起到固定的应用效果,要掌握病害类型,并结合实际发展要求,确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下面将对当前市政道路路面存在的病害进行分析。
2.1 路基破坏
路基破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方面,由于路基长期暴露在外面,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各种刺激,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路基稳定性下降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内部发展形式的限制,路基破坏形式趋于多样性,包括填方路堤沉降破坏与挖方路堑边坡破坏等。基于路面结构设计的差异性,如果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则必须根据开裂形式和应用特点确定整体滑动和滑塌趋势,尤其是在特殊的路基形式发展过程中,涉及到水文、地质及气象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按照既定的操作程序进行,则会出现路基破坏严重的情况,直接对路面形式造成了影响。
2.2 路面破坏
路面破坏会直接对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其中主要表现为路面坑洼处严重、积水严重等。当前,多数城市采用的是沥青和混凝土路面结构,但是由于材料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整合性分析,则会直接对路面造成破坏。如果路面积水通过沥青路面的缝隙流入到结构层内,在车辆的反复碾压过程中会对防水层造成影响,出现路面冲刷严重的情况,长此以往,出现坑洞。还有基于路面压实度的不合理设计、集料与沥青之间的搭配不当等问题,导致路面内部承受力逐渐扩大,进而出现开裂的现象。
2.3 排水不畅
排水系统是影响市政道路路面应用的重要因素,在当前具体设计过程中,存在排水系统设计不当的情况,设计的系统无法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基于结构设计的差异性,排水系统应用不当会直接增加路面积水量,长期排水不畅会直接对路面稳定性造成影响。在受到水的浸润或荷载及自重作用下,填筑路基整体或局部会沿坡面向下移动,最终使路基失去整体稳定性。
3 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分析
基于市政道路路面存在的多种病害,为了起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必须根据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合理的防治措施。下面将对市政道路路面病害防治措施进行详细的分析。
3.1 优化排水系统
基于排水系统应用不当的情况,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市政工程管理道路设计形式的相关要求,在实践中优化设计理念,考虑排水设施的应用效果,合理设计排水点。基于市政道路整体设计过程中受到的多种影响因素,为了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要在现有的发展基础上强化防治措施,结合道路整体设计的方向,确定基本防治措施,并将具体措施落实到实践中。
3.2 优化路基处理形式
路基对市政道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基本处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优化路基处理形式,并按照固定的操作形式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首先,在当前实践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是换填土的处理形式,如果软土地基的深度小于3 m,则可以将软土基全部替换掉。基于软土路基变化形式的多样性,必须采用强度比较高的材料,根据压实度要求和压缩性发展方向,有效处理基础性管理形式。其次,要重视材料的选择,水泥和混凝土是路面建设应用到主要材料,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保证材料搅拌均匀。水泥搅拌可以分为深度搅拌和喷射搅拌,深度搅拌应用强度比较高,如果形成的水泥柱体强度比较大,就必须致力于提升地基的稳定性。
3.3 路面处理形式分析
在路面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路面的稳定性建设,首先要重视选材阶段,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应用形式和强度的变化,尤其是底层沥青材料的抗拉能力和抗剪切能力的选择。由于道路在后期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设计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当地的地质差异和自然因素影响,考虑多种病害的作用,对现有的管理形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其次,要根据本地区交通流量和车载力的变化,要在保证具备足够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分析,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发展形势的不断调整,市政道路路面结构变化比较明显,为了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更新防治对策。市政道路路面设计人员必须了解结构设计及病害类型的条件,在实践中明确发展措施和应用标准,按照固定的应用形式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只有保证市政道路施工形式的有序性,才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不断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国良.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温度翘曲与轴载耦合作用分析[J].城市基础建设,2013,20(02):90-92.
[2]陈海涛.市政道路设计质量的控制方法和管理[J].城市基础建设,2012,03(23):80-82.
[3]万捷.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检测及防治技术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
[4]东华,叶松.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方法比较[J].山西建筑,2011,31(5):163-164.
[5]黄晓明,朱湘.沥青路面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编辑: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