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黎
人的基因里,天生就蕴含着“好大喜功”的秉性。“喜功”并非坏事,因“喜”而追,因“喜”而行,在一定意义上,人类的文明进步,恰是由“喜”推动的。“喜”使社会受益的同时,亦能给“喜”者本人带来世俗层面的功成名就。这一点,古今无殊异。古人在科举这根独木桥上气喘吁吁地爬行,吃了多少苦,栽了多少跟头,不就是为了能站起来,出人头地,从而使自己由一粒灰头灰脸的石子,脱胎换骨为一颗熠熠闪烁的钻石吗?中榜中第,乌纱罩头,绫罗加身,坐在红缨穗飘拂的轿子里衣锦还乡,那是何等地威风凛凛,又是何等地春风得意啊!但凡人世间,万物皆有定数,万事皆需谦让。“喜”虽好,却也不能过度,不能沉迷,该止步时就得止步,该刹闸时还得刹闸,因为福兮祸兮,常常一线相牵,相克相生。
“好大”,就是喜欢“大”,迷恋“大”,对“大”的景象趋之若鹜。大江大海,大山大地,容易让人心旌摇曳。于是诗人笔下的“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之类,不但为众多人所吟诵,亦为众多人所钟爱。
然而,当人的眼睛专注于“大”的时候,必然忽视“小”的存在。久而久之,便对微小之物,微小之事,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来。一棵小草,一粒沙子,一块砖头,一滴水珠,一抹清尘等,卑微而寂寞,统统都不被人看重。但高楼,就是由一块块砖石砌造的;大地,就是由一块块土坷垃堆积的;汪洋,就是由一滴滴水珠汇聚的;葱绿,就是由一棵棵小草铺就的……这些不起眼的存在,正是山峦叠嶂的支柱,波澜壮阔的源头。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仿,并不整齐划一。芸芸众生堪比苏轼诗中的庐山,呈现着“高低起伏各不平”的态势。有人盘踞中心,有人沦落边缘;有人富可敌国,有人穷愁潦倒;有人声名显赫,有人默默无闻……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人的高矮胖瘦。面对繁复的世界和纷乱的人群,眼睛是朝上望,还是朝下瞅,便成了摆在写作者面前的一道考题。写作者要读懂人间这部厚书,当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上下洞悉,里外勘探,以抵达“人情练达”的境界。但与此同时,还很有必要俯首弓腰,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那些身处金字塔底部的普通人,聆听他们的心音,感知他们的苦痛,分享他们的欢悦。很多很多的作家,就因为描写普通人,而使自己不再普通;因为书写小人物,而使自己变成了大人物。伟大的灵魂,无一不蕴藏着基督佛祖般的悲悯怜惜,释放着日月光华般的大善大爱。
归结为一句话:只有在乎“小”,方能成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