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路
这是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70多年前一批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赴欧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大战,他们乘军舰鏖战大西洋、北冰洋、诺曼底……然而他们的事迹鲜有记载,即使有也是语焉不详,这不能不说是“二战”史上的一笔遗漏。他们当中仅能找到的一位健在者、曾受过丘吉尔首相接见的郭成森老人在病重期间曾多次接受过笔者的独家采访。遗憾的是,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未及见到文章面世就于大连老虎滩干休所家中磕然病逝。在纪念世界反法斯西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根据对郭成森老人生前的采访以及其家人热忱相助提供的珍贵资料,撰成披露举世瞩目事件中的这桩重要“秘闻”,谨以此文纪念那些参加大西洋海战和诺曼底战役的中国军人,并填补二战史上的一个空白。
抓阄儿赴英国
1920年,郭成森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一户殷实的小康之家,他排行老三。做金融生意的父亲希望小儿子能继承他的家业,但郭成森从小崇拜林则徐和邓世昌,立誓当一名驰骋疆场、报效祖国的军人。14岁那年初中毕业,他偶然看到墙上贴了一则海军学校的招生广告,便不加思索地走进了考场。发榜那天,他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列在浙江省第七名。不久,他赴南京参加全国统一复试,百里挑一过了关,被录取到福州海军学校(原名马尾海军学堂)驾驶科第八期。从此,他便在这所清末时期就创办的中国最老牌的海军学府中,开始了为期8年零4个月的苦读生涯。他的队长,是林则徐后裔、后来在解放战争中率国民党江防第二舰队起义的爱国将领林遵。
郭成森好学上进,各科成绩优异,又是学校篮球队和足球队队长,很得林遵的器重,俩人结下了很深的友谊。就学第三年,抗日战争爆发。郭成森随海军学校辗转迁徙,1942年毕业于重庆,被分配到长江岸防炮台第四总台第八台任少尉见习官。翌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为了战后重建中国海军,决定选派一批优秀青年海军军官赴英美留学深造。经过严格的文化考试、专业考核、外语测试、身体检查,郭成森等80名青年军官最终当选。这80人当中,要有四分之一的人留英,四分之三的人留美,如何分配才算公平呢?校方决定采取“抓阄儿”的方式。结果,郭成森抓到了写有“英国”二字的字条。与他抓到同样字条的还有卢东阁、王显琼、黄廷鑫、林炳尧、牟秉钊、白树绵、姜瑜、葛敦华、熊德树、聂济桐、吴桂文、谢立和、邹坚、楚虞璋、汪济、王安人、周宏烈、吴家训、钱诗棋、张家瑾、吴桂文、王安人、姜渝、吴方瑞等25人。(这25人中有4人学习轮机专业未参加二战海战。据曾任台湾海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的宋长志上将回忆:“到英国2批留学共45名,直接上舰参战的有38人。”即第一批21人,第二批17人直接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于是,这些赴英留学者,便成为有幸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大西洋海战和诺曼底战役的中国军人,他们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参加过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著名海战的幸运儿!
1943年6月,郭成森等25名留英学生,在原福州海军学校训导主任周宪章的率领下,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从重庆出发,开始了历时3个多月的远涉重洋征程,于同年9月抵达伦敦。踏上舰船云集、海雾迷朦的英国码头,一股为祖国解放和世界和平而战的壮烈之情涌上郭成森的心头,他和同舟共济的同学忘记了远航的疲劳,每人都朝着祖国的方向深情地敬了一个军礼!
炮击“海上霸王”
郭成森等21人被分到格林威治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另有4人被分到朴茨茅斯轮机学校学习轮机专业。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学院为21名中国留学生专门设立了一个“中国班”,但一切均按照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进行训练。郭成森等人先在这里学习了航海、数学、船艺等基础科目,尔后,被送往朴茨茅斯海军基地枪炮训练所,学习枪炮、鱼雷和通信专业。学习训练告一段落后,英国皇家海军根据战时需要,将他们派往各个战区,到现役大型军舰上实习参战。
郭成森和卢东阁被分配到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登上了威武的“肯特”号巡洋舰。郭成森上舰那天,正是“圣诞节”的前夕,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上校舰长幽默地说:“亲爱的年轻人,我们有个奇妙的欢迎仪式”,他挥了挥毛茸茸的拳头,“让我们一起出海去揍德国佬!”当即,舰长任命郭成森为少尉副值更官,指定他平时到驾驶台参加值更,战时则到舰首第二主炮塔作战。接着,叫人把郭成森带到雷达官和书记官的舱室内休息。
当晚,随舰牧师作完祈祷,舰长便下令“起锚!”锚机绞起长长的锚链,车钟叮叮铛铛响起,2根主轴带动螺旋浆,推着排水量8000多吨的“肯特”号庞大舰体徐徐驶离斯卡帕弗洛港。
郭成森登上露天驾驶台,他和舰上的军官一样执行三更工作制,每次值更4小时。军舰向北冰洋航行,凛例的寒风夹着雪花和水沫吹得他难以睁开双眼,海在咆哮,浪如山涌,风雪迷漫,海天昏沌,什么也看不清。值更官告诉郭成森,现在,我们是随本土舰队“约克公爵”号战列舰特混编队出航,由舰队司令弗雷泽尔上将亲自指挥!当时,郭成森还不曾知道,此次出征,他有幸参加了著名的“北角战役”,他所在的舰队打响了震惊世界的围歼德军王牌舰“沙恩霍斯特”号大海战。
航行的第三天下午,“肯特”号拉响战斗警报。起初是“三级警报”,三分之一的舰员奔赴战位;接着是“二级警报”,二分之一的舰员上了战位,最后是“一级警报”,在急促的铃声中,全体人员进入战位。郭成森进入第二主炮塔时,远处已传来隆隆的炮声。北极隆冬,白昼只有二、三个小时,即使中午,太阳也不会升出海平面,加上风雪浓雾的干扰,这场海战实际上是在黑暗中进行的。蓦地,远处海面上升起一颗照明弹,一枚小降落伞悬浮于海空,缓慢下落,耀眼的强光把周围的海域照得亮如白昼,德军“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犹如一座“海上城堡”,完全暴露在英国本土舰队密密层层的炮口之下,顿时,万炮轰鸣,无数道桔红色的火球,把波涛汹涌的海面染得姹紫嫣红。
23岁血气方刚的郭成森平生第一次亲眼目睹了如此壮观激烈的场面,他兴奋得有些紧张,但丝毫不感到害怕。耄耋之年回忆起往事,兴奋激动之情仍溢于言表:“大海就像开了锅一样,我的心也像开锅一样的沸腾,那真叫过瘾啊!……”
在这次海战中,"肯特"号主要执行后卫和增援任务,直到后来,主攻军舰把 “沙恩霍斯特”号打哑揍瘫之后,才轮到“肯特”号冲上去,用266毫米的主炮猛轰一气,郭成森在见习副炮长的战位上第一次体验了实战的滋味。他发觉英国人打仗忙而不乱,和他们一起在半封闭式的炮塔内作战,和平时紧张有序的训练差不多,只不过这是真刀真枪地干,每一发炮弹都决定着生死和胜负。郭成森第一次参加海战,就对准“活靶子”一鼓作气发射了200多发炮弹,至少有四分之一命中目标,他感到淋漓尽致的痛快!由于“沙恩霍斯特”号重达3.2万多吨,光用舰炮还难以将它击沉,打到晚上的时候,英国一群驱逐舰又围了上来,连续施放了50多枚鱼雷,其中有15枚命中,终于把这个号称“海上霸王”的庞然大物送入海底……
发现敌潜艇
郭成林参加的另一次难忘的海战,是轰击德军“梯尔比兹”号巨型战列舰。
当“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于北冰洋北角之际,德国最后一艘巨舰——被称作“北方孤狼”的“梯尔比兹”号战列舰,正躲在挪威阿尔塔港内“养伤”(此前被英军潜艇炸伤)。然而,英国皇家海军却没有忘记这个冤家对头,不待它“痊愈”,本土舰队就驶向挪威北部海域,悄然向它发起了偷袭。
1944年4月30日凌晨,从英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剑鱼式”飞机,一批又一批地飞临“梯尔比兹”号上空,数百枚1600磅的重型炸弹从天而降。顿时,水柱冲天,火光四起,“梯尔比兹”号上,钢铁和血肉到处横飞!这艘4.1万吨级的超型巨舰被炸得百孔千疮,瘫痪于港内,直到战争结束也未能修复。此战改变了大西洋海战场的形势,为后来的诺曼底登陆战扫清了一个重要障碍。
在这场著名的海空战中,“肯特”号担负着为航母特混编队护航的任务。当时,德国潜艇采取“狼群”战术,经常偷袭盟军的舰艇和船只。因此,特混编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转向一次,用“之”字运动来规避纳粹潜艇的暗算。在护航途中,郭成森亲眼所见,一艘英国的航空母舰被德潜艇发射的鱼雷命中,飞行甲板上浓烟弥漫,腾起冲天大火,水手们奋力扑救,才使这艘航母幸免于沉没的厄运。
就在英国海军忙乱之际,“肯特”号也险遭德国潜艇的暗算。那天,是郭成森和卢东阁同时担任舰值更。
“右前方,发现敌潜艇!”担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眼明手快,当他观察到德潜艇潜望镜的一瞬间,立即大声报告,并迅速按响警铃。
“右满舵!”经验丰富的舰长迅即指挥军舰规避,“肯特”号大旋回之际,就见两条鱼雷航迹从它左侧疾驰而过,几乎擦着舷边!郭成森倒抽一口凉气:“好险啊!”
“肯特”号立即实施反潜攻击,声呐紧紧跟踪敌潜艇,一批又一批刺猬式深水炸弹几乎把大海炸了个底朝天。好一阵“翻江倒海”之后,海面上浮起一些衣物和大片油迹,这说明,敌潜艇已被摧毁。
“肯特”号完成任务返航时,郭成森和卢东阁被请到舰长餐厅与上校舰长共进晚餐。这是战时英国海军对作战有功军官给予的一种特殊奖励和荣誉。那天晚上,当郭成森和卢东阁身着笔挺的军礼服和擦得锃亮的牛皮鞋步入舰长餐厅时,小乐队奏起英国皇家海军军乐,上校舰长笑容满面地将印有英国皇家海军铁锚图案标志的两枚勋章分别别在他们胸前。舰长用上等的牛肉汁、苏打饼和法国红葡萄酒招待两位立功人员。席间,舰长询问了两位中国青年军官的参战感受,郭成森回答说:“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锻炼,我们一定把所学的本领,用于将来的中国海军建设。”“Very good!”舰长高兴地举起酒杯说:“愿大西洋的战火把你们炼就成钢,祝中国海军早日强大!”
鏖战诺曼底
英国皇家海军即使在战争期间,也十分讲究劳逸结合,郭成森作为一名军官,经常有机会享受英国贵族生活。在母港驻防的时候,每天下午,军舰要放一次小艇,让三分之一的舰员上岸休假。如此轮换,平均每名官兵一周可有两个下午和两个晚上登岸娱乐,或看电影、逛街,或喝酒、跳舞。每逢周末,岸上的“家属委员会”还安排未成家的青年军人,到市民家中去共渡周末。身在异国他乡的郭成森,感受到英国人民对中国军人的热情友好,他在交往中和一位女大学生玛丽结下纯真的友谊。郭成森爱好打球,每逢球赛,玛丽都是他的球迷观众。有一次篮球赛,郭成森荣获“最佳球星”奖,热情开朗的玛丽高兴地跑过来,她出人意料地当着全场观众的面,给郭成森一个热吻!郭成森满面羞红,观众却报以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可是,1944年春季之后,“肯特”号长达半年没有靠岸和放假,郭成森也再无机会和玛丽小姐约会。因为这期间,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为激烈残酷的渡海登陆战――诺曼底战役拉开了帷幕。在大战打响之前,郭成森所在的“肯特”号巡洋舰,奉命向英吉利海峡和比斯开湾一带隐蔽集结,由于在长期的大西洋海战中英美海军不断击沉德国的大型军舰和潜艇,使盟军逐渐取得了制海权,德军有限的水面舰艇和潜艇龟缩在港内不敢露面。所以在短短的两三个月期间,英军就在这一带秘密集结了6艘战列舰、5艘航空母舰、24艘巡洋舰和各种战斗舰艇、登陆舰艇共计6000余艘,而德军却浑然不知,他们错误地判断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突破口是在法国的加莱一带。
1944年6月6日,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渡海登陆大战——诺曼底战役打响了!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先后出动飞机5000多架次,对诺曼底滩头敌军目标实施空中打击和轰炸。太阳升起之后(5时50分),“肯特”号与盟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霎时间,炮火连天,山摇地动,德国大兵一个个龟缩在钢筋混凝土的掩体里。诺曼底海滩从东到西有5个滩头,分别是剑滩、朱诺滩、金滩、奥马哈滩、犹他滩,全长约50英里。盟军第一批登陆部队是5个师,每师攻占一个滩头。他们由运输舰送到离岸11英里(美区)和7英里(英区)的海面,然后改乘大、小型登陆舰艇抵达攻击滩头。英国第二集团军的三个师分别于7时20分左右开始登陆。在金滩,英军第50师的士兵刚一下船,就遭到德军滩头堡垒猛烈炮火的袭击。霎时间,阵亡的负伤的士兵横七竖八地布满了海滩,一些尸体漂浮在升起的潮水中。英国陆军立即组织强攻,经过激战,夺取了敌人海岸大炮,摧毁了两座炮台,但仍然遭遇德军顽强阻击,进展非常缓慢。师长当即立断,发电报要求英国战舰冒着有可能杀伤自己人的危险向德军炮群和火力点进行近距离的射击。接到电令后,“肯特”号一马当先,率领6艘驱逐舰驶抵近岸,将直径为266毫米的粗大炮弹狂风暴雨般地倾泻在诺曼底海滩上。郭成森在舰主炮副炮长的战位上连续指挥发射炮弹1000多发,三座粗大的炮管都被烧得通红。在山崩地裂的炮击中,德军一座座钢筋混凝土保垒被炸开了花,没有被炸碎的堡垒中的敌人,也大都被活活地震死或震昏,完全失去了抵抗。敌人被彻底打哑了!当天黄昏时分,英军已攻入内地大约5英里。
从6月6日至7月18日,在持续43天的诺曼底激战中,英美盟军参战的总兵力约280万人,投入37个步兵师,出动13700余架飞机,动用各型舰艇9000余艘,从而一举攻克了德军苦心经营的“大西洋壁垒”,击溃德军两个集团军群、4个集团军、58个师,德军海军舰艇和空军飞机几乎被消灭殆尽。此役的胜利,使盟军成功地开辟了第二战场,宣告了德军末日的来临。
“肯特”号至始至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的全过程,先后担负着主攻、护航和警戒任务。在这片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的海战场上,数不胜数的舰船在烟雾火光中穿梭,登陆艇和两栖坦克塞满了滩头,死伤士兵随处可见,到处是一片火海。郭成森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触地说:“看到近旁一艘艘友舰被击中起火、沉没时,我们都无暇顾及,抓紧一切时间拼命地开炮射击。当目睹一个个敌军目标被击中时,一种胜利的喜悦洋溢在心头。”
在这场世界性的规模空前的三军协同作战中,英国海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仅在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海军舰炮就发射了2万发炮弹,并有4000多艘登陆舰艇抢滩登陆。郭成森等20名留学英国的中国海军军官,全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分别担任主攻和掩护任务,他们在这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大决战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20名参战者在炮林弹雨中冲锋陷阵数十天,无一伤亡。郭成森在这次大决战中,先后亲自指挥发射炮弹数千发,不仅摧毁大量德军的岸防设施,而且还在布雷封锁作战中,击沉一艘德国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护送丘吉尔
诺曼底战役大获全胜之后,战火从东西两线向德国中心地区迅猛燃烧,法西斯败局已定,寿命屈指可数。就在这时,郭成森所在的“肯特”号又执行了一项重大而秘密的任务。1945年初的一天傍晚,“肯特”号靠抵英国军港后,舰长下令全舰不准放假,军官不准离舰,各战位备战备航,随时准备离港出发。正在担任舰值更官的郭成森发现港口上骤然增派了许多荷枪实弹的卫兵。
夜幕降临时分,舷梯口传来一声低长的哨音,一行人在舰长的迎接下悄然走上军舰,神秘地直奔三层甲板那些腾空的舱室。站在舰桥上的郭成森隐约望见一位头戴礼帽、身穿黑斗篷的矮胖身影有些眼熟,却想不来在哪儿见过。当夜,“肯特”号从母港解缆起锚,向地中海方向南行。在驾驶室里,好奇的郭成森忍不住向身旁的一位年轻的值更官打听:“今晚上舰的是些什么人?此行到底执行什么任务?”那位英国值更官耸耸肩,摇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不料,他们的悄悄谈话被一旁的上校舰长听见了,他走过来,面带微笑而又语气严肃地对郭成森说:“年轻人,记住,军人的使命就是全神贯注地执行好任务!”
郭成森立即立正回答:“是,长官,我记住了!”在此后半个月的航程中,郭成森一心一意地恪尽职守,从未再向任何人问一句他不该问的问题。当时,郭成森还不可能知道,“肯特”号此行是接受盟军统帅部下达的密令,执行护送丘吉尔首相赴苏联参加雅尔塔会议的重要使命。
此次航程波谲云诡,险象丛生,德军撤离占领区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航道上敷设了数以万计的漂浮水雷,而且希特勒的特工随时都可能进行暗杀活动。此前,在德黑兰会议期间,希特勒就曾派出杀手试图杀害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三巨头。
“肯特”号不负盟军统帅部的信任,克服重重困难,安全顺利地将丘吉尔首相护送至地中海的马尔他岛。在这里,丘吉尔首相与乘“昆西号”重巡洋舰横渡大西洋的罗斯福总统如期会合。然后,他们将在美国空中霸王和英国约克式运输机组成的空中编队护送下,飞向苏联的雅尔塔。
丘吉尔首相对“肯特”号出色地完成护送任务感到很满意,临下舰前,他欣然破例地接见了“肯特”号全体军官。当他叼着烟斗走到郭成森和卢东阁面前时,上校舰长向他介绍了这两位年轻勇敢的中国军官,丘吉尔感到很惊讶,他高兴地紧握着郭成森的手,徽笑着说:“很好,年轻人,我祝贺你,也感谢你!”
挥泪别玛丽
1945年5月2日,盟军攻克柏林,德国守军投降。这一天,英国的大街小巷到处挤满了狂欢的人群。郭成森等人也穿着中国海军的平呢制军服,夹杂于不同肤色的载歌载舞的人流之中。突然,他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女声:“亲爱的郭!……”他循声望去,只见身着白色连衣裙的玛丽正兴高采烈地向他奔来,郭成森再也没有一丝的羞涩,他热切地张开双臂,将这位心仪可人的漂亮英国女孩拥在怀里,他们在狂欢的气氛中热烈接吻!……
如果一切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话,时间老人也许会把郭成森和玛丽变成一对浪漫的异国情侣。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郭成森立即受命返回祖国。当他在5000吨级新型轻巡洋舰舷梯口与玛丽姑娘相拥诀别的时候,他没有答应玛丽“给我写信,我等你!”的请求,而是毅然决然地告诉她:“从此一别,我们天各一方,远隔重洋,很难再有聚首之日了,还是彼此都不要等对方了吧,愿我们把纯洁的友谊化作心灵深处永远美好的记忆吧!”说罢,这位标准的中国军人给他心爱的英国姑娘深深的最后一吻,含着热泪踏上了返回祖国的征程。
1946年5月,郭成森圆满结束了在英国皇家海军为期2年零8个月的学习参战任务,回到了中国上海。
策动“长治”舰举义
回国后,郭成森先是被分配到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军官训练队担任队长,不久又被任命为国民党海军部旗舰――“长治”号代理少校副舰长。
这艘国民党海军中最大的军舰常有军政要员光顾,风华正茂、一表人才的郭成森成为他们拉拢的对象。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知道郭成森留过英、打过仗、英语娴熟、业务精湛,对他格外器重,曾多次找他谈话:“年轻人,好生为党国效力,前程不可限量啊!”舰长刘光凯(后任国民党海军总司令)对他露骨地表白:“跟定我肯定有你的好处,我的接班人就是你!”但郭成森却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透顶和穷途末路,不买他们的账。参加大西洋海战对郭成森来讲,的确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在英国他接受了民主和平的思想,他认定海军是用来对付外来侵略的,不是用来屠杀同胞打内战的。所以当“长治”舰一次次被派往华北、东北参加内战,尤其是看到舰上的官兵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民船,公开分赃时,他更坚定了与国民党分道扬镳的决心。
这期间,中共上海局策反委员会与郭成森取得了联系。从此郭成森在党的领导下,利用队长、教官和副舰长的身份和关系,团结发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军官和士兵,作为发动起义的骨干力量。
1949年3月的一天,在上海徐家汇郭成森姐姐家里,30多名进步学生和青年海军军官聚会一堂,悉听郭成森发表演讲。听众席上,一位漂亮文静的女中学生睁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听得格外专注,她完全被郭成森慷慨激昂的情绪所感染,时而振奋,时而沉思。末了,她突然问道:“郭舰长,如果和国民党决裂,意味着您将舍弃高官厚禄,甚至冒性命危险,您真的一点也不害怕和后悔吗?”郭成森望了一眼这位姑娘,坦率地说:“人活着总是要有一点追求的,如果贪图个人的荣华富贵,国民党这里会给我的,但我得到这些的同时,也将背上助纣为虐的千古骂名!”他用目光扫视一下全场,接着说,“想一想,我们寒窗苦读也好,远涉重洋也好,为了什么?说到底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信条,那就是维护和平,振兴祖国!现在我们的眼前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跟着国民党打内战,成为受人民唾弃的历史罪人;另一条是弃暗投明,搞起义,把军舰开到解放区,建设新中国的新海军!”郭成森话音刚落,那位姑娘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刚拍了两下,突然意示到这是秘密聚会,不好意思地吐了一下舌头,脸上飞起一片红晕……
从此,夜幕下的黄埔江畔,常出现郭成森和这位姑娘款款漫步的身影。她叫林桂华,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第五代嫡孙女,父亲林贡瑚是上海盐务局官员,在她17岁那年不幸病逝,他生前曾和郭成森的父亲是至交。林桂华又是郭成森姐姐的学生,她有一位远房表哥,就是在福州海军学校当过郭成森的队长与他亲如手足的林遵……人生的奇遇,共同的理想追求,使两颗年轻的心撞击出爱情的火花。
1949年5月1日,郭成森的学生、“永兴”舰航海官陈万邦带领部分进步官兵在长江浏河口发动起义,控制了军舰,但由于缺乏经验和疏于警惕,在驶往解放区途中遭到反起义分子拼命反抗,在浴血搏斗中,陈万邦壮烈牺牲,另7名主要起义人员退守电讯室里,拒绝投降,被毒气活活熏死。震惊全国的“永兴舰起义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当局从陈万邦等人的笔记本和信件中查获:“散布共党言论、策动这次起义的总后台是郭成森。”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气得脸色铁青,下令:“立即逮捕郭成森,就地枪决!”
在地下党的掩护下,郭成森迅速撤离“长治”舰,来到刚解放的上海,以隐蔽的身份继续从事策反国民党军舰起义的特殊战线斗争。1949年9月16日,郭成森和林桂华在上海的姐姐家中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婚第三天,他们收到了一份惊喜的贺礼——“长治”舰在长江口举行起义获得成功!
首任“南昌”舰舰长
“长治”舰起义之后,连遭国民党飞机的轮番轰炸,共产党指示采取“舍舰保人”策略,长治舰忍痛自沉长江江底。后来,郭成森受命亲自组织力量将其成功地打捞出水,并进行了精心的维修。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任命郭成森为“长治"舰舰长,1949年10月6日,经张爱萍将军的亲自介绍,郭成森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他是原海军人员中第一批入党的舰长,他的入党介绍人就是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将军。
1950年4月23日,人民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中央军委决定将“长治”号改为“南昌”号,以我军光辉的诞生地南昌作其舰名。“南昌”舰成为人民海军第一支舰队——第六舰队的旗舰。在华东海军于南京隆重举行的军舰命名、授旗仪式上,郭成森心潮澎湃地从张爱萍司令员手中接过中央军委的命名状、军旗、舰旗,高声宣誓:“为建设新中国强大海军而奋斗!” 在“南昌”舰上,郭成森手把手地教着穿着陆军服的“旱鸭子”,带出了第一批护卫舰的舰长,他们后来成为海军、舰队、基地、院校的领导。
1953年,毛泽东主席在“南昌”舰上欣然写下著名的光辉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此时郭成森已担任了海军司令部第一任航海业务长。人民海军的许多训练计划、规则、条令、条例,都出自他之手。原苏联驻中国海军的总顾问曾这样评价郭成森:“十分熟悉海军业务,是一个精干而难得的人才。”
桃李芬芳
1955年,郭成森奉命调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出任教官,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培育桃李遍海疆。他的学生中许多人成了舰长、教授、将军、司令员……期间郭成森因所谓的“历史问题”经受不少委屈,但他始终坚信跟党走完全正确。1955年授衔时,他的军衔授得最晚,而且偏低(只授予大尉),很长一段时间,他“光肩”去为学员上课。“文化大革命”中,他无端被关进“牛棚”,5个子女全被发配农村改造,老伴也因天天去海边劳动落下严重的类风湿驼了背。他平反后,不少人劝他为自己“讨个说法”,他淡淡一笑:“出来工作,就算有说法了,还是抓紧时间好好教学吧!”又有人劝他为子女“讨个说法”,他仍是淡淡一笑:“第二代耽误了上大学,不是还有第三代吗?自己补吧!”他的两个孙子在爷爷亲自辅导下,一个考上了北大,一个考上了清华。
1985年,郭成森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正师职研究员的岗位上离休,此后,他长期受聘担任海军某单位英语高级翻译。上世纪末,海军组团去美国考察,他不顾年逾古稀的高龄,成为我军年龄最大的出国考察人员。在纽约考察时,领队得知,郭老几十年未见面的85岁的姐姐在费城定居,特给他一天假去探望。但他考虑到考察任务繁忙,有限的公家外汇不应私用,便婉言谢绝,只是和姐姐通了几次电话。他回国后不久,姐姐便留下终身遗憾去世了。
郭成森经受了世界大战中最大海战的洗礼,铸就了他优秀的海军军人品质,影响着他的一生。他最大的感悟是:战争太残酷,和平最珍贵,打仗为了和平。他说,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上“空前”规模的大海战,也可能是“绝后”的人类大厮杀,希望人类社会不再发生世界大战。
郭老生前在接受笔者独家采访时告诉笔者,“为和平而战,保卫世界和平,这是我毕生不渝的信条。当年抱着这个信条赴英留学参战的21名中国留学生,有一半去了台湾,有一半留在大陆,其中有5人参入到人民海军行列。其中,卢东阁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航海系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技术教授学会副主任、海军学院军事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等职。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荣获功勋荣誉勋章。1997年在北京因病逝世。王显琼历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教员、海军学院兵种教研室副主任等职,编写教材上百万字,被评为先進教员,20多年前病故。张家瑾,曾在上海海军司令部任参谋。1966年去世。黄廷鑫历任护航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员等职,1958年转业,先后在浙江化工学院、浙江丝绸工学院任教至离休,2009年11月11日病逝。
郭成森老人于2004年5月7日在大连家中病逝。去世前,笔者曾到其家中探望。病榻上的郭老非常乐观地说:“人活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欣逢盛世,我有幸跨越85岁,我和老伴都成了寿星佬了!”笔者的目光不禁落在郭老家中挂着的一幅硕大的寿匾,那是他的学生和战友赠送他的84华诞贺礼,它的两边有一对醒目的对联:“兴海军,振中华,鏖战大洋,功勋卓著;勤耕耘,育英才,献身教育,桃李芬芳!”这正是郭老一生的真实写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