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嘉蓉
人生苦短,俯仰一世。
面对生死无常,我们难道真的只剩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叹息?在我看来,我们或许应该像“生时坐着,死后站着”的史铁生那样,将死亡视为一个必将降临的节日。
回顾历史长河,依稀可闻文人们或豁达、或悲凄、或豪迈的吟唱——陶渊明面对“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的无常人生,吟唱出“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我心生钦佩;陆游心忧天下,面对破碎山河,叹一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心生哀思;王羲之举杯畅饮,直抒“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我心生敬仰……
我常想,死亡,该是一种彻彻底底的静默吧?人赤裸裸地来到世间,最后再赤裸裸地奔向死亡,如同完成一种庄重的仪式。可惜,太多人在有生之年里呈现出十分窘迫的姿态。有多少人能像陶渊明“曷不委心任去留”般顺其自然,坦然地面对生与死?太多人哪怕即将走到生命尽头,都太过牵挂世俗生活。
“浩浩手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大概便是最高的人生境界吧?
如果说,一个人的出生是一场明媚的旅行,那么,死亡难道不是另一次出发?它带走了所有羁绊与枷锁,带来解脱与自由——在这趟从原点回到原地的旅程中,一份坦然的心境才该是那个始终随行左右的良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