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芬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特征,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回顾性分折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上报跌倒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跌倒发生时间以1:00~2:00、6:00~7:00、20:00~21:00为主,因心律失常发作而损伤程度的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发作所致的跌倒。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根据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及疾病的特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住院;跌倒;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跌倒是指人体失去正常的姿势,不由自主地跌落在地面或较低的平面上[1]。心血管疾病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是住院患者发生意外跌倒较多的临床科室。患者跌倒会增加其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医疗护理费用,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甚至引发医疗纠纷[2]。因此,患者跌倒问题成为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医疗安全问题,国内外研究者从患者的平衡状态、认知功能、药物、环境等方面对跌倒进行分析及改进,但从专科疾病特征及发生时限及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方面研究分析甚少[3],本文通过对心血管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跌倒时间窗内患者跌倒与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等多个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便于有针对性的实施心血管患者预防跌倒的护理管理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我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上报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信息共36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上报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主要诊断、护理级别、跌倒时间、陪伴情况、自理能力、跌到地点、跌倒跌伤程度、有无不良后果及引发纠纷,将损伤程度分为5级[4]:Ⅰ级为跌倒未发生损伤,Ⅱ级为跌倒并有擦伤,Ⅲ级为跌倒致皮肤撕裂伤,Ⅳ级为跌倒损伤需急诊处理骨折或可疑骨折。Ⅴ级为跌倒伴有需要急诊处理的头部损伤。
36例患者中男性22例,占61.1%,女性14例,占38.8%,年龄70~80岁,平均年龄78岁,1级护理25例,占69.4%。Ⅱ级护理11例,占30.55%,床边跌倒16例,卫生间跌倒12例,外宿跌倒6例,楼道跌倒2例。
2 结 果
2.1 跌倒发生时限分布
患者跌倒发生在1:00~2:00,6:00~7:00,20:00~21:00为主。
2.2 心律失常发作情况在本调研中的特征
本例36例患者中,由于室颤、室速、窦性停搏、突发晕厥等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发作所致跌倒23例,占63.8%,见表1。
3 讨 论
3.1 重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估
从损伤程度看,心律失常发作所致损伤大于非心律失常所致跌倒[5],提示我们重视心律失常的评估及预防,减少跌倒时患者的损害。
3.2 服用抗高血压药会增加跌倒风险
本病例中,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患者跌倒23例,占63.8%。未服抗高血压药11例,占30.5%。降压药物可影响平衡功能,突然改变体位易引起体位性血压,建议心血管内科加强对抗高血压药治疗患者防跌倒的评估、告知预防。
3.3 降低高危时段的跌倒风险
国内多项研究均提示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与住院患者活动的高峰时间以及自身因素有关。本组患者跌倒时间为1:00~2:00,12例,6:00~7:00,8例,20:00~21:00跌倒6例。因心血管疾病患者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输出量减少,且夜间起床突然改变体位引起脑供血不足而致跌倒,故须降低上述三个时段的风险。
3.4 注重护理级别与Barthel指数评估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点:长期反复发作,心功能受影响,活动无耐力及体力活动受限,不能忽视护理级别及自理能力评估。
3.5 留陪护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风险
从统计资料看,跌倒发生时,家属陪护为26例,占65%。无陪护14例,占35%,家属陪护不能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跌倒的发生。因为患者往往为不打扰陪人休息,很少呼叫陪护协助,常独自下床,患者及陪护对跌倒危险因素防范的知率和依从性不足是患者跌倒的主要原因[6]。
4 护理管理策略
4.1 加强对心律失常高危患者的评估及防范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心律失常发作风险高于其他疾病,心脏性猝死为发生率达41.8/10万。而心血管住院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也高达20.8%[7],而清晨易发生心律失常,导致跌倒发生。护士应加强高危患者的评估,对高危患者及家属反复强化教育使用护理安全告知单,特别是导致心血管患者发生晕厥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病史、电解质紊乱、病窦综合征、心动过缓患者特别关注。
4.2 加强风险管理
护士掌握分管患者的病情、辅助检查阳性结果、治疗、护理问题、心理壮态、特别是心电图、电解质,开展医护一体化服务,共同关注病情及风险问题,防不良事件发生,床头使用防跌倒警示,高危人群外出有陪护。
4.3 运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8]管理方法,降低跌倒的发生。
成立质控项目小组,确认流程,列出并分级失效模式,确立失效模式的根本原因[8],将患者住院诊疗过程分为2个阶段即入院、住院阶段,拟定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与流程描述图所示见表2,制定计划与措施,对关键失效模式进行根本原因分析。见表3。
表2 预防患者跌倒管理流程与流程描述图
时段 流程步骤 流程描述/功能要求 风险评估
入院 1.评估患者、填写跌倒危险因素 1.评估出高危患者 高风险
2.评估表、介绍病区环境等 2.熟悉病区环境、设施,遵守住院规则 中风险
住院期间 1.有跌倒高危风险者采取相应措施 1.避免高风险患者跌倒 高风险
2.病情变化或术后患者用评估 2.保护预防的连接性,及时强化采取相应措施 高风险
3.护士按时巡视病房 3.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需求 高风险
4.陪住管理 4.了解患者跌倒危险因素 低风险
5.安全示教 5.掌握自我安全管理,提高依从性 中风险
6.环境设施管理 6.及时并解决风险因素 高风险
7.护士交班 7.床旁交接班,掌握患者情况及措施 中风险
表3 跌倒失效模式及潜在风险原因分析
流程 失效模式 潜在风险
入院 无评估或不足 规章制度,评估内容不足,评估表有缺陷
住院
期间 年龄 高龄
基础病 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视力减退、脑萎缩
环境变化 入院示教不到位,标记不清,地面滑
设施不配 呼叫器患者不可及
护士巡视不及时 护士责任心不强
床边交接班不到位 护士未执行制度
依从性差 未评估示教效果
陪护不到位 陪护文化低,不重视
综上所述,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找出需要改正的环节,根据存在隐患的根本原因,可为改善措施的制定提供指引,运用科学手段,有效规避风险[9],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是底线。
参考文献
[1] 游北媛.高凤莉.中国护理管理,2014,714(7).731-733.
[2] 游 焱.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出版,2001,52.
[3] 沈永和.住院患者夜间突发事突发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风险对策.护理学报,2007,14(2).
[4] 刘亚军.马 力.等应用模式预防可避免压疮研究.中国护理管理,2010,10(9):9-12.
[5] 李亚洁,张丽颖,李 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6] 成 磊.住院患者跌倒预防的循证实践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1.
[7] 许春娟,姚 琳,石玉慧,李秀华.风险管理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的应用,,中国护理管理2013,13(5),66-70.
[8] 左月燃。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认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9] 梅荷珍.外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8(4):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