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差异研究

2015-07-20 09:45向昌立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借方会计制度科目

向昌立

一、新旧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比较分析

新旧高校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及分类不同

旧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并没有提出明确的确认标准,这使得高等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确认时容易发生基本的概念混淆,不能合理划分固定资产,不符合高校固定资产的客观情况。而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确认标准规定的更加严格,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为“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另外,在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被划分为六大类。这不仅缩小了固定资产的范围,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范围更加明确,而且更使得固定资产的分类趋于合理,更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2.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式不同

原有的旧会计制度,并没有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均以资产原始价值反映在会计报表上,这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日常损耗体现不出来。而在新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需要考虑固定资产折旧,规定除了文物、陈列品、图书、动植物和能够以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高校应该采取年限平均法或者工作量法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与此同时,针对当月增加或者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在当月计提折旧还是累计到下月在计提折旧。新的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相关规定。此外,新会计制度对于当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是否可以不再折旧等也进行了规范管理。

3.固定资产核算信息系统不同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高等学校的会计核算既有事业财务又有基建财务,而基建财务并没有设置统一的会计核算,这导致高等学校的基本建设业务独立于学校的事业财务之外,与基建相关的资产负债均不在账上反映,未竣工的固定资产也不入账。新的会计制度在高校财务核算系统中引入了基本建设会计这一板块,将“基建拨款”这一会计科目单独设立在收入类科目中,将这一科目用于核算高等学校收到的财政基本建设拨款;与此同时,之前用于核算基建工程的“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被取消,“在建工程”和“基建工程”会计科目取而代之进行核算,反映批准的基建项目投资,满足学校基本建设业务核算的要求。

4.固定资产相关核算不同

(1)取得固定资产(不需要安装)的核算

在修改后的新制度下,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过程更加简化,对于外购、融资租入、自建、改扩建、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等固定资产,新会计制度规定应参照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分别进行核算。与此同时,不再使用“固定基金”核算科目,而是通过“固定资产”科目来核算固定资产的业务。

(2)改扩建及修缮等后续支出的核算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根据改扩建的净增加值,借方计入“固定资产”科目,贷方计入“固定基金”科目。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首先被转入在建工程,根据其账面价值,借方记“在建工程”,贷方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与此同时,借方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以及“累计折旧”,贷方记“固定资产”;发生的改扩建及修缮支出借方记入“教育事业支出”等,贷方记入“银行存款”等。另外,还需要借方记录“在建工程”,贷方记录“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最后,按完工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借方计入“固定资产”,贷方计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同时汇总结转“非流动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3)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在旧的会计制度中,采用“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来核算固定资产处置。在修订后的新的会计制度中,不再使用“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科目进行核算,而是采用“待处置资产损益”科目,同时开始计量固定资产折旧。

二、对高校固定资产相关方面的影响

1.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更加真实可靠

新的会计制度针对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和分类情况进行了重新确认,这使得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更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客观情况。同时,新的会计制度将基建账引入财务计量,使得高校日趋发展的基建项目得以在账面得到真实全面的反映。更重要的是新的会计制度增加高校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这使得固定资产使用、报废状况以及期末净值情况得到全面地反映,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基础,从而使得教育培养成本可以合理确定。

2.促进固定资产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

修订后的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并将固定资产重新划分为六大类。在物价水平飞涨的今天,原有的固定资产标准远远低于现实需要,重新界定标准使得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更能反映现实经济发展情况和资产管理需求,更趋于科学化和精细化。与此同时,经济生活的丰富和科学水平的发展使得各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购置的固定资产项目种类也更加层出不穷,这就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分类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资产项目,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高等院校对固定资产进行更加具体详细的会计核算,而且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更加科学,更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

3.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知

在高校管理中,固定资产属于资本管理,是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资产较多、会计制度不明、账账不符等各种原因,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一直处于管理不善的状况,历年来是各高校存在的问题,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核算部分进行了大幅度改革,这无疑会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新的会计制度重新规范了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并对固定资产的范围和标准进行了重新界定,这给高校财务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提供了明确而有效的指导,有助于管理者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使高校管理者提高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

三、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建议

1.加强财会队伍的培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新会计制度对于高校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人员应迅速转变思维方式,适应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采取的核算方式和管理方式。首先,教育部门和高校自身应该制定好专项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分不同类别有针对性的开展对高校不同岗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其次,在加强对新制度特别是改革的内容方面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重视对新制度的实务应用;最后,高校应给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制定并采用专业的培训方案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只有高校从上至下都积极重视、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2.熟悉政策,做好新旧制度衔接会计实务工作

在进行新旧制度衔接时,高校针对固定资产部分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首先,高校应清查现有的固定资产并收集基础数据,采用新制度中固定资产标准对来清理核实已有的固定资产,对未达标准的固定资产,将其转为存货,整理出固定资产明细清单;其次,在全面核查固定资产的基础上,按新制度固定资产的分类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按照不同的类别对各类资产进行针对性的分类管理;最后,值此会计制度改革的契机,高校应对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行改善,从固定资产的取得、使用到清理的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和全面控制,并且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清查制度进行健全。

3.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为适应新制度的运行要求,各高校应改革原有的财务和资产管理模式,注重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创新资产管理模式,形成一套涵盖资产购置、入库、领用、清查、处置等流程的管理制度框架,保障资产管理的合理有效性。高校应建立健全并落实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保管、使用制度,将固定资产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个人上,以加强责任心,管理好固定资产;其次,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并制作卡片,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清查资产的制度,以保证账证、账账、账实相符;再次,科学配置、统一安排购置固定资产,减少重复购置。

总之,在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面,新高校会计制度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和完善,这在使得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更加准确的同时,也对高校财务人员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其他各部门应该通力配合,不断改进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以适应新高校会计制度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业的蓬勃发展。

[1]赵阳.浅议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及优化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4,5(33):145-146.

[2]陈丰.固定资产按新高校会计制度核算的实现路径探讨[J].财会研究,2014,2(4):41-42.

[3]李国助.新旧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

猜你喜欢
借方会计制度科目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分析PPP项目不同运作模式的会计核算
高校开设专业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浅析—以法学(类)专业为例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要素增减对借贷方向变化影响的教学探讨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高考“新科目”
香港国际收支平衡表
《政府会计制度》创新研究及改进展望
财政部发布四类事业单位会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