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

2015-07-19 06:19王加桂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0
文教资料 2015年32期
关键词:扬州校本诗词

王加桂(扬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0)

对“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思考

王加桂
(扬州大学文学院,江苏 扬州225000)

摘要:教材是课程重要物质载体。“诗城”扬州,人杰地灵,文化璀璨,历代诗词独具风致,拥有丰富的诗词文化资源。通过诗词校本教材的编写与实施,可以将扬州深厚的诗词文化内涵有效传递给学生。本文从“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开发设想及实施策略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思考

基于地方特色文化开发校本课程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地方文化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许多学校开发出各具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扬州人杰地灵,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诗词这种文学形式记录下来,值得师生们共同学习、探讨。

一、“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的必要性

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底蕴丰厚的文化名城。“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诗词是反映扬州地区风土人情、历史风貌及地域特色的文学作品。诗人、词人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探幽寻胜,发为吟咏,多是抒发自己对扬州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诗教传统,因此,“扬州诗词”是开发校本教材一个很好的主题。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教育有着重要价值。

笔者从访谈中了解到:扬州地区大部分学校选用的是有扬州文化特色的地方教材《维扬文化》;对于经典诗词诵读,初中选用的诵读材料有《经典诵读百篇》、《古诗文经典专题读本》等;小学多选用《中华经典诵读》、《经典诵读三百首》等诵读材料。笔者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初中和小学选择“经常关注”和“偶尔关注”的学生占比分别为82.7%和70.6%;选择“从不关注”的人占比分别为2.5%和3.5%,小于5%说明扬州地区绝大部分学生对扬州文化是比较关注的,只有极少数学生对扬州文化没有关注。扬州地区初中生和小学生的诗词诵读材料来源主要是课外读本和语文教材,分别占比80.9%和69.3%。诵读材料中有关扬州的诗词作品只有很少几首,教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对扬州诗词文化的提及比较少,学生对扬州诗词的了解很少。学生希望通过学习更多地了解家乡的诗词文化。

扬州历代诗词是 “扬州诗词”语文校本课程的课程资源,是中小学“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本教材的编写和实施将扬州深厚的诗词文化内涵有效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对扬州诗词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满足学生对家乡诗词文化的认知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家乡诗词的文化魅力和情感魅力;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家乡的诗词文化,在接受家乡文化熏陶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扬州诗词”开发校本教材,有利于弘扬扬州本土诗词文化,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设想

开发语文校本教材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带来的一个新课题。作为语文学科通用教材的补充,语文校本教材一定要有本校或本地区特色。学生是成长着的生命个体,为了学生发展教材设计的核心要求;学生兴趣和需要是教材设计的着眼点。语文教材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教学内容应反映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底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材编写要重视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①。语文校本教材的具体内容是语文教与学的基本素材,也是实现语文校本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对于地方文化的校本教材开发研究越来越多,但将扬州本土文化与校本教材开发研究结合起来的还比较少。开发“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旨在引导师生依托扬州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地方诗词文化资源,拓展语文学习途径和空间,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与审美素养的提高。扬州历代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适合不同学段学生学习。小学段的“扬州诗词”语文校本开发开设对象为五六年级学生,下面探讨小学段“扬州诗词”语文校本开发的目标设定和教材编制。

(一)目标设定

1.通过对扬州诗词的学习探究,丰富诗词知识和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对扬州诗词文化的认知水平,进而了解和认识扬州地方文化。

2.结合地方诗词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和信心,发展个性,提高语文学习能力;通过诵读学习优秀的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诗词文化,关注家乡文化生活;在学习过程中体味家乡文化的丰富多彩,培养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材编排

到过扬州的他乡诗人、词人及在扬州出生的诗人、词人数不胜数。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解读,根据“扬州诗词”题材内容,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兴趣,精选不同历史时期难易适度有代表性、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积累的诗词;考虑诗词的思想性,以积极、向上、乐观等主题精神为主,以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小学段),编选扬州作家创作的有关扬州的诗词作品25篇;他乡作家吟咏扬州的诗词作品35篇。上篇选编的是扬州人创作的有关扬州的诗词,下篇选编的是他乡作家题咏扬州的诗词。下面从教材整体结构和课题安排两方面阐述教材编写情况。

1.教材的编写体例

《扬州诗词》(一)引言(二)目录上篇:扬州作家创作的诗词1.李邕《琼花》2.徐铉《柳枝词》(十二首选一)3.顾大猷《芜城》4.李翰《广陵元夕》5.程文正《茱萸湾》6.秦观《秋日》(三首选一)……下篇:他乡作家题咏扬州的诗词1.白居易《与梦得同登栖灵寺塔》2.徐凝《忆扬州》3.诸葛颖《春江花月夜》4.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5.刘应宾《菊市》6.汪沆《红桥秋稧词,同闵蓬峰、王载扬,齐次风作》……(三)附录1.古诗词的吟咏方法2.古典诗词阅读欣赏的基本知识

2.课题的结构安排

《“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小学段),每首诗由四部分组成:诵读引导、注释、作家简介、实践体验组成。

诵读引导是对诗词内容的诵读提示和学习引导,在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注释是对诗词中重要的和难以理解的字词的解释;作家简介是对作家作品情况的简单介绍;实践感悟形式多样:探寻作品的写作背景、学生的诗词朗诵比赛、多形式表现诗词、参观风景名胜、试着创作小诗歌及作者相关作品或其他作家相似的诗词作品的拓展阅读等活动内容。诗词教材的上篇与下篇的体例设置一样,试举一例,以作说明。

扬州作家的诗词课题举隅

秋日(三首选一)

秦观

【诵读引导】

这首诗描绘的是邗沟附近(现在扬州市一带的运河)的水乡夜色。构思巧妙,含蓄深邃。诗人乘船经过运河,沉醉于迷人的秋江夜色之中。诗作先写了霜气、秋水、寒星和菰蒲,最后写菰蒲深处的“笑语声”,随即戛然而止。言止而意未尽,请读一读,细细品味。

霜落邗沟①积水清,寒星②无数傍③船明。

菰蒲④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②。

【注释】

①邗沟:邗江,即是今江苏境内自扬州市西北入淮之运河,中途经高邮。

②寒星:寒光闪闪的星。

③傍:靠近。

④菰蒲:水生植物。菰,即茭白;蒲,即蒲草。

【作家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他的词开了婉约派的先河,少从苏轼游,文辞为苏轼所赏识,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善诗赋,尤工词。诗作存世近280首,感情深厚,意境悠远,风格独特;词风寄慨深沉,婉丽细密,词的艺术性极高。有《淮海集》,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等,为北宋婉约派著名词人,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

【实践感悟】

1.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又有什么感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2.这首诗是作者创作的《秋日》三首中的一首,还有另外两首,你能搜集来读一读、背一背吗?

三、“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实施策略

(一)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渗透诗词校本教材内容

平时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渗透一些诗词校本内容。教师可以随机介绍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知识,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诗词,使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逐步了解和认识本地方特色文化,进而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地区特色。如在五年级下册语文《望月》这一课的拓展延伸部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出示《忆扬州》,引导学生诵读涵咏。学生结合自己知道的描绘扬州月亮的诗词及自己平时的观察,说一说对家乡这座“月亮城”的美好感受。又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早》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对梅的“早”的感悟时,在整体把握后,学生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教师可以链接校本教材中一到两首描写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诗词,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教师在平日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家乡的诗词文化,增加学生的语文学习情趣,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诵读学习诗词教材内容

诵读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和想象力,使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可以结合课内诗词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选择诗词教材中相关篇目进行拓展诵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本土诗词文化方面的书籍或资料进行学习。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从教材中选择诵读的诗词内容。通过诵读增加知识含量,开阔视野。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校本教材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依据诗词教材内容开展“诗词手抄报”、“推荐自己喜欢的诗词”、“细品诗词”、“诗词诵读”、“请你唱一唱”、“请你画一画”、“请你演一演”、“请你填一填”、“自创小诗歌”等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听、说、读、演、写等能力得到锻炼。

校本教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产物,是校本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扬州是一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文化风貌的历史名城。扬州诗词文化资源丰厚,深入挖掘本地诗词文化资源开发语文校本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家乡独具特色的诗词文化,也有助于学生传承家乡的文化瑰宝。

注释:

①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2.

②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15.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1—4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胡明,主编.扬州文化概观[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小学“扬州诗词”语文校本教材开发研究(x2015029)的阶段成果。

猜你喜欢
扬州校本诗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扬州的秋日
下扬州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