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赞皇县院头学区051230)
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朱素丽(河北省赞皇县院头学区051230)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式走进了课堂,深入到教师和学生的心中,使课堂内容更为丰富,形式更加多样化。但是多样化的课堂使我们感觉到语文教学似乎缺少了点什么——多样化的背后缺乏了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在多样化的课堂中,学生所缺乏的是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对重要内容与段落的细心品读。语文是记录语言文字的符号,它是一门充满了活力的课程,在所有的课程当中语文称得上是一道亮丽的风景。语文之所以有这样的魅力,是因为语言散发着无尽的馨香,是因为语文充满了诗情画意,为我们创设了丰富的意境,可以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受到自然环境的美好,人类的人性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通过这些语言来表达美好的感情。我们的语文教学是让学生感受作品所描绘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读语言所散发出的魅力。所以,语文课应重视学生的品读,让每一个学生品读过程中爱上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接受美的熏陶,感受人类精神的美好,真正通过语言的表现力和语文所折射出的美妙的思想,使我们的灵魂受到净化,使我们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语文教学的实践当中,我尝试着进行教学改革,从研读教材入手,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细心品读,感受到语文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体味语言所流露出的点点香浓。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自己教学的重点放在整篇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放在对作品思想感情的把握上,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但是语文课文是语言文字的有机组合,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它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的,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流露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作品中的遣词造句,不能忽略作品的语言表达的技巧。在语文课文中,只要是选入教材中的文章,都可以称之为经典之作。他们在语言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匠心独运之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哪怕是一个简短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都有优势。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抓住关键性的词语,抓住那些内容关联的句子,抓住那些能够表达作品中心的文眼,细心加以品读,引发学生与作品的共鸣,引起与作者的沟通,从而受到语言文字的启迪。
节选自《水浒传》的《景阳冈》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学生爱读,教师乐于讲授。尤其是作品中武松的人物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在施耐庵的这只生花妙笔之下,可以说武松的一举一动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我就抓住文中“武松打虎”这一精彩描写片段,抓住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的气势,抓住武松“一闪,又一闪,再一闪”的沉着机智,寥寥数语将武松打虎时的竭尽全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老虎的每一个动作都能让人充分想象,细心体会;武松的每一个招数,每一个应对虽令人揪心,但又都有惊无险。在反复品读中真能让人感受到作品语言的魅力,描写的传神。
读书是一项复杂的劳动,它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思考,真正沉浸在教材之中,细心推敲,认真揣摩,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筋,去思考。读书属于学生个人的阅读行为,需要学生深入教材,与教材对话,与作者沟通,与作品产生共鸣。深入教材,就要细心推敲文章的语言,体味语言所表达的内涵,领悟表情达意之精妙,把握文章的精髓所在。
选自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一文中,“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一节,主要是人物的对话,虽然对话寥寥数语,却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回答读后的印象,谈谈自己的感受。我还让学生自己品读具体的句子,谈谈印象最深的是哪些词语。比如,让学生揣摩周瑜的每一“问”用意何在?而诸葛亮的每一答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在研读每一问一答中,透过语言文字,发现了周瑜表面客客气气,内心暗藏杀机;诸葛亮明知周瑜不怀好意,却以大局为重,从容镇定,胸有成竹。从中,学生更体会到了通过传神的语言描写,也能塑造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的钻研教材,深入到教材之中,使学生对文章的品读、对语言的感知不再是浅尝辄止。学生的语言得到了积累,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进一步加强了,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需要教师下苦工夫。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朴实,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的优美篇章,引导学生细心品读,读出文章的精彩之处,读出内容的朴实之点,读出句子的感人之处。语文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哪怕是一个简单的词语,都是教师引导学生揣摩感悟的地方,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抓住了关键之处,学生就能够细心体悟,语言的魅力自然就会感悟出来。学生就会感受到语言的人文力量,受到语言的熏陶,在自觉不自觉中提高语文素养。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