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文 井 超 徐 雄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重症,是一种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疾病。吞咽功能障碍常由延髓性麻痹和假性延髓性麻痹引起,有研究表明,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生率为51%[1],轻者只有吞咽不畅感,或出现误咽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因水和营养的摄取困难,影响患者康复,延长住院时间。本文根据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2种频次在吞咽障碍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吞咽障碍程度(洼田俊夫方法)分为2组,8个区组,每区组15例,将15例患者再随机分配到A、B组,每组60例。A组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61.0±5.3)岁,其中脑出血22例、脑梗死38例,吞咽障碍程度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各15例。B组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3.0±5.1)岁,其中脑出血24例、脑梗死36例,吞咽障碍程度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各15例。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加生理盐水结合冰刺激。A组患者在常规口腔护理之后嘱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用冰棉签棒刺激软腭、颚弓、舌根及咽后壁,左右相同部位的交替刺激,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应大范围、长时间的涂擦刺激部位,并慢慢移动棉棒前端,左右相同部位交替,在涂擦同时注意做好手法按摩,每次15~20 min,下午口腔护理后各进行1次。B组患者的护理方法与A组相同,但频次不同,为早中晚睡前各进行1次,注意为了避免引起呕吐,在空腹或饭后2 h后开展,1个疗程为30 d,7 d进行一次评价。
1.2.2 疗效评定[1]: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疗效评定。治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完全消失,饮水实验为Ⅰ级;有效:患者吞咽障碍症状明显改善,饮水实验评定Ⅱ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实验评定Ⅲ级以上。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2.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B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A组88.3%,经统计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1 口腔护理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脑卒中患者由于吞咽障碍无法进食,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分解糖产酸作用增强,口腔内菌群失调。若吸入病原体,易发肺炎。有研究显示,口腔内细菌清除后4~6 h又再生长,每天4次的口腔护理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减少口腔溃疡,口腔霉菌的感染。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
3.2 冰刺激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的作用:冰刺激训练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原因可能为通过咽部冷刺激治疗,提高了触发吞咽反射区域的灵敏度,有效强化吞咽反射,使吞咽有力。近代医学认为冰刺激能有效地提高软腭和咽部的敏感性,增加感觉输入,兴奋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树突侧支长芽及突触阈值改变,发挥储备或休眠状态的神经功能,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实现功能重组,恢复其功能[3]。卒中急性期患者行冰刺激治疗时,由于病情限制,应适当抬高床头15°~30°。操作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发生呕吐及剧烈咳嗽时,立即停止,清除分泌物,待症状缓解后再进行。
3.3 不同频次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对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二者有效结合使原来不活跃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残留部分通过功能重组[4]。冰刺激口咽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操作简单,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治疗时间明显缩短,疗程短、整体治疗费用少。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用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和冰刺激口咽部,取代常规的普通口腔护理,这是卒中单元护理工作中的一项新的尝试。在改善口腔内微生物的理化环境后,再行冰刺激可减少呼吸道的感染。研究显示B组每天4次的口腔护理联合口咽部冰刺激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A组,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综上所述,每日4次的口腔护理联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1] 张燕双.口腔护理结合冰刺激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鼻饲病人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7):366.
[2] 蔡碧绸.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肌群的康复训练[J].护理学杂志,2011,11(26):83.
[3] 梁芳.脑卒中患者口腔护理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8):3191-3192.
[4] 李小杰,叶刚,周月凌.冰生理盐水口腔护理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9):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