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荒者

2015-07-18 17:25何鸿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

何鸿

前言

这是中国最年轻直辖市的一家国企,在探索环保产业领域过程中,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世界一流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快速实现全套设备国产化,开创国内城市垃圾处理基础设施BOT市场化运作模式先例,进而延伸出巨大产业链的发展掠影。通过这些故事片段,或许会让你领略到国企改革突围过程中的艰难决策与勇敢探索,感受到开拓者们面对国内技术空白,勇于跻身国际经济平台,去学习与超越的可贵的拓荒精神。

“如果我是半张废纸,让我化蝶;灰烬里,被彻底消化,我以后全无牵挂,什么都不怕。”

岁月悠悠,婉转低回,卢巧音十多年前唱红的这首《垃圾》,把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废弃垃圾,以“半张废纸愿化蝶”的命运祈愿,叩动了数万歌迷的红尘心弦,歌曲屡屡得奖,歌声回响在大街小巷,风靡了整个东南亚。

就如《垃圾》歌词中所唱“灰烬里,被彻底消化”,在滚滚向前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中,垃圾的宿命似乎早已被固化为一种被弃置的结局——人们每天都在产生垃圾,饭后厨余、喝完的空瓶、剩余的布条、礼品包装袋,还有那绵绵不断的“半张废纸”,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人们用过之后扔掉的垃圾最终去了哪里?

它们数十年地堆集在一起会是怎样的场景?

……

据国家住建部资料显示,在中国内地的668座城市,历年来堆积的垃圾已经超过60亿吨,侵占了300多万亩的土地,各大中城市里的生活垃圾已经埋不胜埋、烧不胜烧,甚至于污水横流、蚊蝇漫天,并对周边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灾难。

那么有没有可能像《垃圾》这首歌里唱的那样,让半张废纸那样的垃圾化蝶重生?

垃圾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这个美丽的设想,在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区里,一个致力于垃圾焚烧资源化处理的绿色环保企业,得到了现实的回应。

她,就是被称为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领军企业”的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峰环境”)。

2013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走进大渡口区建桥工业园,来到了“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基地所在地三峰环境视察。这位刚刚从全国“两会”回来不到1个月的市委书记,在此参观停留时间长达38分钟。

“你们的烟气处理过程,是化学原理,还是物理原理?”工科出身的孙政才听取了三峰环境关于垃圾焚烧产业化及核心设备国产化过程的汇报后,又详细询问了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工艺,还兴趣盎然地继续探究起垃圾焚烧的烟气处理工作原理。

一句问话,看似轻描淡写,却让迎接视察的三峰环境董事长、党委书记雷钦平心头瞬间热乎起来。

三峰人心中有笔公益帐:垃圾整治是世界难题。垃圾处理涉及千家万户,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可以说,这是一项任务艰巨的民生工程。

而目前,中国生活垃圾焚烧率不到30%,远低于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70%左右的比例。究其原因,一是国内现行的垃圾焚烧技术主要由欧洲国外企业控制,设备昂贵,导致焚烧技术推广艰难;另则因为中国生活垃圾水分含量较高,焚烧发电效果不够理想,烟雾较重,导致民众对于建立垃圾焚烧厂比较排斥,也放缓了中国垃圾焚烧处理的脚步。

十年磨剑探索环保之路的三峰人,能够感受到这位从白山黑水的吉林来到巴山渝水的重庆不久的市委书记,是那么心切地关注着民生、倾力于民生。

“孙书记,三峰(环境)的垃圾焚烧烟气过滤依据的是物理原理,燃烧过后排放气体通过烟道循环,分层次的石灰水及活性炭分子表面即对烟气进行物理处理……”

尚不为更多人了解的是,垃圾焚烧有许多优点——厂房占地少、节约土地;垃圾的减容减量化程度高,设备运行全天候全封闭,环保程度高;垃圾焚烧的余热,可产生蒸汽用于发电、供热,能节约传统能源等,都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节能减排战略相符合。

但由于国内一些城市的垃圾发电项目,在设备选择和应用技术方面也出现误区,加之运营决策的功利化、短期化,社会责任的担当缺失,近年来,国内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日益递增,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敏感点。

“你老实给我说说,你们这个垃圾焚烧技术在全国到底处于什么水平?”

重庆的老百姓知道,孙政才书记非常重视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他发出的声音是: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金山银山,绝不能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绝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代价获取表面繁荣……

“志华,依你之见,三峰(环境)这个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在国内,究竟是处于什么的水平?”边听边点头的孙书记,又转身向随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志华询问。

在这位技术出身的中央政治局委员眼里,尽管应运而生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已获诸多业绩与好评,但面对众多城市居民对垃圾焚烧排放的强烈质疑和抗议,是否国内所有的垃圾发电项目都存在问题?号称“领军企业”的三峰环境垃圾焚烧技术到底怎样?是不是真能达到国际通用的垃圾焚烧排放标准?

诸多疑问,籍以“海龟”院士的口实,应当不会轻论过誉的。

“三峰环境(垃圾发电)技术成熟,国家部委认可。”钟志华简洁而不失客观地予以了解答。“通常来说,(国家部委)把一个行业的工程技术中心落户设置在一个企业,那么这家企业应该是代表行业最好水平了。”

曾经是我国汽车学术界传奇人物的钟志华,16岁上大学,20岁出国留学,30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3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而且是中国仅有的两位研究车辆工程的中国工程院士之一,时任重庆市委科工委党组书记、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市科协主席;2014年10月后任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

得到这样的答案,孙政才浓眉舒展,关切地说:你们是民营(企业)?

“书记,我们是国有(企业)。”雷钦平答道,“以前是重钢集团,现在划归了水务集团。”此刻,陪同视察的重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刘加才上前汇报说:“孙书记,这个企业是重钢一手培养扶持起来的。”

临走之际,已上考斯特专车的孙政才似乎又想到了什么,招手示意雷钦平靠近身来再次询问了一些相关问题,并语重心长地叮嘱:“你们所做的垃圾焚烧发电,是为社会做公益事业,值得为之去奋斗发展;今后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大力发展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这一幕,如春风拂面,亲切,温暖,久违,在三峰人心里,深深埋下一团春天的火种。

这是希望的火种,科学的火种,力量的火种;

这是“让我们的地球更纯净”的环保火种,生机勃勃地从重庆走向全国,从亚洲走向世界……

目前,三峰人在国内十多个城市建成了现代化垃圾发电厂,将清洁环保的垃圾发电技术推广应用于全球53个项目的119条焚烧线,日处理生活垃圾5.96万吨,总装机容量900MW,年发电量65亿KWH。

他们孜孜以求,无害化回收处理了成百上千的生活垃圾,并创造再生能源,追求更优的环保指标,减少碳排放。同时让几十万户家庭享受到自己家的垃圾带来的清洁能源,累计一年上网电量4.5亿KWH。

接下来的4月22日,由国家发改委安排,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等15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组成的“发展中国家能源政策研修班”考察团一行21人,专程来到三峰环境学习考察。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官员们感受和见证了这家中国的垃圾发电企业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现场员工规范专业的操作,纷纷给予了高度评价。据悉,部分官员同时开始着手起草有关报告,希望在本国推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2011年12月,南非德班。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最后一次全体大会上,一些发达国家不能履行公约承诺,反而还在最后关头对他国指手画脚地不断提出新要求。聚光灯下,一个中国硬汉终于拍案而起:“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到,你们还没有做,那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们讲道理?!”

风云际会的国际舞台上,不惧强权、据理力争者,正是(时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的解振华也。

历任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峰会、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和2011年德班气候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的解振华,在社会环境保护方面可谓一介专家。

“拍案”不久,12月21日,解振华出现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经验交流会上。

这是由国家发改委、国家住建部共同举办的全国性会议,召集了北京、深圳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发改委、住建厅等部门近200名代表参加。

会前,作为议程之一,大会组织代表们专程前往位于成都近郊的九江环保发电公司进行实地参观。

作为成都市第二座垃圾发电厂,九江环保发电公司位于成都双流区,也是三峰环境投资、建设及运营的第3个垃圾焚烧发电实体项目。

12月20日,代表们分别乘坐3辆大巴车,徐徐驶进九江环保发电公司。眼前这个承担处理成都城区近一半生活垃圾的环保发电厂,让他们感到别样的新奇——远远地,静静地,绿茵草坪间,簇拥着一片灰蓝色厂房,约50米高的大烟囱上,绘着卡通版的蓝天白云,还有栩栩如生的海鸥……

不仅是富有创意的环保烟囱,办公楼内的过道墙上,挂的是当地小学生以环保为主题绘成的蜡笔画,画中每一个富有幻想的图案都充满童真,无不凸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生态理念。

眼看着,一台接一台载重百吨的“子弹头”密闭垃圾车鱼贯而入驶进厂区,停靠在垃圾储存区一排标记着从“1”到“8”号固定储坑外,分别有序地对准坑口、自动倾倒垃圾。

眼看着,一车一车的垃圾进入储坑,堆成连绵起伏、重达上万吨的垃圾山。

无论是流连在厂区各处,还是在现代化的操作室里,哪怕人们亲眼所见五花八门的生活垃圾,被六爪的大铁筢子轰轰不断地投进焚烧炉,也始终只见其形,未闻其味。

“头顶蓝天,脚踏绿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很难想象这里竟是生活垃圾聚集地。”现场的媒体记者发出由衷感慨。

但是,闻不到垃圾的臭味,应该还是基本的要求吧?关键的问题在于垃圾是否真能燃烧起来——

官员们簇拥在环保发电厂的中央控制室,一双双眼睛紧盯着监控显示器。此时,焚烧炉内各种生活垃圾安静地熊熊燃烧,温度检测仪上的数字显示,始终稳定在900℃至1000℃之间;最后,这些垃圾源源不断地通过焚烧“化蝶”为电,输进了国家电网,每天能够“蝶化”2000多吨生活垃圾,为20万市民家庭带去光明的清洁电能。

探寻着垃圾“蝶变”的过程,考察团代表兵分几路,仔细参观了九江环保发电公司的烟气净化系统、垃圾焚烧炉、垃圾贮坑等工艺环节。

“点石成金”、“化茧为蝶”,这“化腐朽为神奇”的场景,让走南闯北的到访者们感叹不已。

第二天,解振华、唐凯(时任国家住建部总规划师)、王宁(时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葛红林(时任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等,一起出席了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经验交流会。

这样“重量级组合”的出席,些许透显出当前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装备迅速升级,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具备自行设计、建设、运营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能力,涌现出了三峰环境等一批生活垃圾处理的领军企业,并且不断地发展壮大,国产化、产业化。”

针对国内长期采用的垃圾填埋方式,解振华从城市垃圾处理角度、从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指出:“垃圾填埋之后会长期排放甲烷气,这也是一个温室气体,将来还得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二氧化碳,我们国家已是第一排放大户,如果再加上农业和城市垃圾甲烷气的排放,中国占的比例就更大了。从这一点上,垃圾焚烧处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大会上,这位不苟言笑的环保专家旁征博引,阐述国际国内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技术现状及未来趋势,其间点名肯定三峰环境等四家企业为国内垃圾发电产业的领军企业。

“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工艺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我国已经掌握了国外先进的炉排焚烧技术,三峰环境的发展就很有典型意义。”

“……这个公司与全球最早设计、生产专业化生活垃圾焚烧炉的德国马丁公司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目前,实现了生活垃圾焚烧技术和设备的国产化,并将自主生产的设备出口到了北美。其垃圾处理技术,比较适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垃圾含水量高、热值低的区域。”

大音稀声,却撼动人心。

在意想不到的“典型意义”中,悄然坐在会场一隅的雷钦平等三峰人倒显得甚为平静。诚然,这“有意义”的一声,相较于那十年磨一剑的艰难付出,既在意料之外,又似乎是在“水到渠成”的情理之中。

3年前,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其中明确鼓励“在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提高国产化水平,有效降低成本,促进垃圾焚烧技术产业化发展。”

2011年初,解振华率队走访调研全国城镇垃圾处理大型项目,其间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三峰环境总部,看到了繁忙的垃圾焚烧炉总装基地。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而焚烧炉等主要设备的技术水平,是影响整个项目运行及环保达标的关键。三峰之行,让解振华不动声色,却暗暗欣喜——

这家西部企业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制造出来的焚烧炉核心设备,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全套装备的国产化,设备价格仅有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左右,加上相关配套设备,可大幅度降低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难道,这就是各部委正急于寻找的国内城镇生活垃圾处理之典范?

重庆,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长期以来,国内生活垃圾处理一直是无利可图的“赔钱买卖”,完全靠政府补贴,地方对建设环保基础设施缺乏积极性。

三峰环境不仅实现了垃圾焚烧设备国产化,大幅降低了垃圾发电厂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为全面推广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同时开创性地将公益性的环保基础设施变成了公平公开的市场行为,并通过世界一流的技术设备与运营经验,解除了政府在垃圾焚烧处理上的顾虑,更大地发挥了垃圾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开拓了国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化发展道路,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在经济与社会效益上的“双赢”,甚至于得到改善居住环境、打造洁净未来的“多赢”。

2011年岁末,创作完《古炉》的著名作家贾平凹,在接过“中国梦”致敬杯后说:“有了梦想就去践行,这就是一个人变成人物的真正原因。”

作为市政设施基础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内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的市场之争,早已在各地风起云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此,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在城镇化进程中,既是炙手可热,又是拼抢激烈。

然而生活垃圾处理,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民生项目,还不仅仅是纯粹的市场竞争,还需具备相当的社会责任。

三峰环境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能够成为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指定的全国示范点,登上中央政府工作会议实地参观的层面,也正是经历了大家贾平凹那样“梦想”之后的艰难徒步与精神煎熬。

就三峰人来说,关于这个环保梦想,还须溯源到1997年的重庆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重钢”)……

这是一家历经百年洗礼、文化厚重的民族钢企,其前身是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被誉为“中华民族钢铁工业的摇篮”。1938年,在抗日战争的危急关头,汉阳铁厂西迁重庆,保存了中华民族钢铁工业的血脉。

解放后,重钢轧制出了新中国第一根钢轨;重钢作为新中国品种钢和军工钢生产基地,产品优质、金牌闪烁,扬名天下;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中厚钢板控轧控冷示范生产线。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曾亲临重钢视察。

1997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钢铁行业处于改革攻坚的艰难时期,各家钢企都在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实施减员分流、扭亏脱困。

机缘巧合。此时,中央政府组织了一次到德国慕尼黑参加国际环保博览会的活动。重钢集团委派时任重钢设计院院长的董林作为重钢代表前往。

在这次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重要的国际性环保专业”博览会上,来自德国、英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土壤净化与排污、废气净化、空气污染防治、噪声治理、空包装回收利用等各种意想不到的环保机具和技术展示,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3天时间,顾不上品尝闻名遐迩的慕尼黑啤酒,也来不及聆听人文荟萃的慕尼黑钟声,董林完全被展会上纷繁多样的环保设备和叹为观止的技术展示所吸引,几乎就感觉自己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初进大观园,看什么都觉得新奇,一头扎进展会里,狠补了一堂环保经济课。

“我国的环保产业占了国民经济多大比例啊?”

“目前,国内环保产业占GDP总额不到1%,而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占其GDP的20%,并且还在迅猛上升。”回国路上,有关环保产业的一组组对比数字,盘旋在董林脑子里挥之不去。

对于许多富有家国情怀的中国人来说,个人与事业中的任何思考和选择,总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

“环保产业,必将是我们国家今后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方向。”或许是发乎无形的责任,或许是出于潜在的使命,站在汇聚世界环保前沿技术展览会场、受到环保产业仅占GDP1%刺激的国企人董林,已经敏锐感知到这将是企业的一个不容错过的巨大发展机会。

在他的“鼓动”下,当时的重钢集团高层达成共识,决定在重钢设计院成立“产业开发部”,迈出了开拓环境产业的步伐——1998年8月,重钢集团借助现有的环保工程建设力量,组建了重庆三峰环卫产业有限公司;2001年12月,正式更名为重庆三峰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这就是三峰环境最初的“创世纪”。

一个专心致力于环保事业的企业牌子是挂起来了,但环保产业浩瀚云际,林林总总,该从何入手,又何以立足?

国内的环保需求最急迫的点在哪里?创业还需天时、地利与人和,哪个专业才是最适合的切入口?

山重水复,寻寻觅觅。

恰时,重庆发生了一起不可思议的重磅新闻:歌乐山上,全市最大的一座生活垃圾填埋场发生了爆炸,陈年垃圾腐烂之后发出的恶臭毒气弥漫甚远,政府紧急组织疏散方圆十里范围的居民群众。

于是,当时国内普遍采用的垃圾填埋处理的诸多弊端浮出水面,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的未来,走向第一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受到社会各界高密度的关注。

垃圾填埋,不仅占地大,造成宝贵的土地资源浪费,填埋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较高,而且臭味不易控制,渗漏液严重污染地下水源。

而在发达国家的处理经验中,已广泛采用垃圾焚烧并以之发电。目前在瑞典,甚至是国内垃圾已经不够焚烧,还每年进口垃圾来焚烧发电以解决能源之需,甚至于将“垃圾取代石油”列入了国家战略计划。

歌乐山垃圾填埋场的这起风波,成为四顾茫然的环保产业决策者们在摸索探寻中的一闪微光。

得力于重庆市相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三峰人很快锁定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产业之门。

决策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和有利因素:重钢内部已经具备垃圾焚烧处理项目所需要的全套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机械制造、工程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营管理等等。

由此,援手共襄垃圾焚烧发电国产化之路的,还有重钢集团旗下子公司——重钢设计院、建设公司、机械制造公司、动力厂、电子公司、三环监理公司等具有相关技术支撑的单位,集结组建成了开拓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先遣联合舰队”。

确立了以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技术和核心设备制造为主攻方向,三峰人迅速启动了垃圾焚烧炉成套设备国产化项目,由此踏上垃圾焚烧发电产业的环保拓荒之路。

三峰人前行的目标是:结合国情,走出一条投资企业化、营运专业化、发展规模化、设备国产化的良性发展道路,形成投资、设计、制造、建设、营运“一条龙”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

2000年,重庆市政府批准三峰环境为重庆市环保基地的牵头单位;同时,三峰环境获得了推动产业发展的敲门砖——由国家环保总局颁发的“环境污染治理甲级证书”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证书”。

战略眼光,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参观德国环保博览会只是一个偶然,由此选择的环保事业却是必然。重钢人过去的那些点点滴滴的积累,都在无形中为三峰人环保梦想的启航,奠基铺路。

技术支撑,是创业路上首当其冲的基础前提。

国内垃圾处理市场的广阔前景,国外环保公司的抢滩进驻与技术垄断,经济发展快车道上等不得再从零开始,抽茧剥丝地一步步搞研发。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快速成长,抢占先机。

三峰环境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以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的发展道路;三峰人,要奋力站上“巨人的肩膀”,借助最先进的技术力量,去开辟一片中国垃圾焚烧发电的新天地。

2000年,凭借重钢具备的制造基础条件和对国外垃圾发电技术的信息分析,在董林的带领下,三峰环境向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递交了申请国债资金的技术方案。

进入答辩环节,三峰团队赴京“赶考”,“迎战”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和环保部的专家。最终,三峰人以国际化的环保理念和开阔性的专业水准,获得了审核专家的一致通过。

同年,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三峰环境成为“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固废处理牵头单位”,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债资金,专项用于引进技术实现国产化。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西部的环保企业,一时间引来欧美一流垃圾发电技术供应商的目光,纷纷前来洽谈技术引进合作事宜。

经过比选,比利时的西格斯和法国阿尔斯通这两家顶级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企业进入了重钢的最终合作谈判核选范围。

国际谈判,特别是技术合作谈判,就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博弈。博弈,需要智慧,更需要耐心和胆识。

三峰人提出的条件是:分批付款,降低入门条件。

即非一次性付完技术转让款,而是在双方第一次签字时,先支付几十万欧元入门费;然后开建第一个示范工厂时,技术协议生效再支付一笔;以后可以每建一个垃圾发电厂就支付技术提成费。

如此以基本入门费加每个项目提成费的方式,既降低了引进技术的一次性投入成本和风险,又突破了当时资金问题的瓶颈;同时,如果乐观来看,对合作方也有可观的持续性回报。这样的经济智慧,在当时的国际合作中也属少见。

可是,西格斯、阿尔斯通等各家技术公司都拒不接受这样的条件。

于是,重钢方面采取了备选的应对。终于,临到签字仪式的前一个晚上22时许,阿尔斯通公司代表紧急电话通知重钢方面,承诺接受分批付款。

经过无数次与欧美数家技术提供商的谈判斡旋,2000年10月,在时任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鸿举的见证下,三峰环境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后全套技术重组并入德国马丁公司)正式签约,引进垃圾焚烧及烟气净化处理全套技术。

“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技术合作中的一场漂亮仗!”自此,三峰环境正式引进拥有80年垃圾焚烧技术及烟气处理经验的德国马丁公司全套技术,包括焚烧炉、锅炉、烟气净化和自动控制四大系统,其工艺技术在世界各国的数百条生产线上应用已非常成熟。

然而,从技术到项目却又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过程。

签约以后的2年里,没有具体的项目。三峰人基本上是在埋头学习焚烧炉的相关技术,做技术储备,一方面也在努力寻找引进技术的依托项目。

2002年9月,以重钢集团为依托,三峰环境通过公开竞标,一举获得了重庆市同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这是中国第一个BOT模式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将由三峰人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至此,垃圾焚烧炉的国产化进程正式拉开帷幕。

“为什么你的心永远不安?因为垃圾桶旁还有若干探索的眼睛!”

借用老诗人艾青饱含悲悯情怀的经典语句,或许可以从一个特别的角度,来印证着这群拓荒者艰难前行的步履回响。

对于三峰环境,对于中国垃圾发电产业的探索者,一旦选择踏上垃圾焚烧发电事业的创业之路,在无数个垃圾桶旁,也有了三峰人无数次“探索”的眼睛。

这样的形容决非夸张,或许真如“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老话,为了钻研垃圾焚烧炉,但凡有出差到其他城市的三峰人,总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看一下那里的垃圾桶,“揭秘”一下其他城市垃圾桶会有些什么垃圾。

创业,就是一种无法选择的跋涉。

鲜为人知的是,“同兴”之初,三峰环境有好几年的时间里营业收入非常微薄;员工不到10名,平均月薪也只是1000多元,几个人就靠着一辆小奥拓,去闯市场。

2002年的下半年,作风踏实、果敢质朴的雷钦平临危授命,赴任三峰环境公司总经理。

当时的三峰环境公司,没有自己的办公地点,借用重钢科协一栋位于居民区农贸市场旁的半层办公楼进行办公。马丁公司的CEO埃德蒙来了,也和大伙一样混杂在花市人潮以及各式摊贩的吆喝声里进行技术交流。

“那个时候,人员少,待遇不高,在招聘铸造方面的技术人员时,一些技术人员不愿来。特钢劳人处向重钢劳人处推荐了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垃圾焚烧技术生涯。”东北大学铸造专业毕业后在重庆特殊钢集团公司工作的杨伟,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幸运地开始介入焚烧炉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再创新工作。

资金窘迫、社会质疑、舆论压力……甚至于最困难的时候,账上仅有几百元现金,连基本的日常办公开销都难以维系。

创业之路,注定荆棘遍布。摆在三峰人面前,还有更为棘手的难题——那时的垃圾焚烧发电完全是新生事物,大多数人毫不了解,更谈不上接受。

环保指标能否达标?

垃圾运输设施是否能跟上?

国产炉排能否达到马丁验收标准?

垃圾焚烧处理项目能否实现投资回报?

这湿漉漉的、还在流水的垃圾,也能燃烧?

质疑笼罩的重重压力下,态度和勤奋,既是创业的根本,也是成功的法宝。

没有犹疑,没有放弃,秉承“为了一个更洁净的世界”的发展理念,执著于“珍惜每一厘钱”的创业精神,脚踏实地、日积月累,在艰苦的项目实战中,去维持、去呵护一个环保机体的成长。

“NO!NO!NO!”大渡口区大堰三村重钢科协大楼,三峰环境会议室里,马丁公司CEO埃德蒙紧皱着眉头,双手交叉横抱胸前,不停地打断三峰技术代表的发言。

这是合作之初,在三峰公司常见的一幕。

那个时期的三峰人,技术上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懂,炉排型号、炉温标准、烟气分离…没有具体概念,也没有实际接触。人家一遍一遍讲,翻译人员一遍一遍说,还是老记不住,只能懵懵懂懂地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许多次谈判席间,相对于在技术经验上一切为零的三峰代表,德方代表已经在几代磨砺后牢牢掌握着世界最先进垃圾发电技术,有意无意间就会“居高临下”地显露出倨傲与轻视。

而三峰人好像并不在意。

“只要教会我技术,我不怕嘲笑。”在傲慢、怀疑,甚至是讽刺打击下,三峰人凭着执着的钻研、刻苦的学习,像海绵一样大量消化和吸收着世界最先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并结合国内城市生活垃圾状况,一步步坚定前行,奋力开拓。

按照技术协议约定,马丁公司从第一个示范厂的设计、计算、施工建设,到焚烧炉设备材料配方、制造工序以及各阶段布局安装,均派专家进行全过程培训。三峰环境工程制造部的杨伟和他的伙伴们不知疲倦地痴迷于同兴示范项目的学习建设。

最初的难题,是制造用于同兴项目的2套INC600焚烧炉,而当时的图纸全都是英文资料,并且还包括结构件、机械加工件的生产。

为了赶时间,杨伟和同事们通过查翻译词典、直接将翻译写在图纸上就马上投入生产;遇到问题,立即通过电子邮件与马丁公司的技术人员进行确认,诸如材料的替代等很多问题,都需要一一处理。

“在整个焚烧炉的国产化过程中,炉排片的生产非常关键。根据炉排片的结构、材质和要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产品数量等等,通过综合考虑,决定采用消失模的新型铸造技术来生产该炉排片,在仔细消化德国马丁的技术资料后,开始了产品的试制。”

一路艰辛,一路坎坷,三峰人通过不断修改工艺参数,试制出来的焚烧炉排从最先的合格率不到50%,最后在95%以上,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2004年8月,首批国产化焚烧炉排制造完毕,并通过德国公司严格细致的检测验收后,方才发货到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进行安装验收,准备试车运行。

在热负荷试车的那个晚上,凌晨2点多,操作人员关闭了助燃的天然气,焚烧炉内的垃圾火焰并没有熄灭,而是仍然在安静神秘地熊熊燃烧。

现场,雷钦平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给一个人拨响电话:

“董总,焚烧炉关掉助燃的天然气后,完全能稳定燃烧,说明我们国产化完全成功了!”

电话那头,董林的回应,是巨大而无声的澎湃。

尽管坐阵家中,第一时间听到垃圾焚烧炉成功点火后,董林的眼前也渐渐模糊,仿佛那熊熊炉火就在自己的胸口,照亮了七年来的艰辛之路,历历在目,百感交集,那一晚再也无法入眠。

而当同兴垃圾不借助任何燃油,终于自燃起来的那一刻,现场的德国专家也不禁和兴奋的三峰人拥抱在一起,手舞足蹈地欢呼起来。

这从蚊蝇遍布的垃圾堆上点燃的火焰,这“化腐朽为神奇”的火焰,这饱含着期待与艰辛的火焰,似乎在以一种神圣的仪式,升华这群拓荒者数年来寒来暑往咬牙坚持的无数伤痛和委屈。

实际上,德国专家对于燃烧没有分类的湿垃圾,心里也实在毫无把握——在德国,垃圾实行分类处理,热值是我们的四五倍,何愁自燃啊?而中国西部包括重庆城镇里的生活垃圾普遍属于“穷垃圾”,热值低、含水量高,不易燃烧。

渐渐地,连德国马丁公司的CEO埃德蒙也不得不承认,在消化吸收焚烧炉、锅炉、烟气净化和自动控制四大技术基础上,三峰人进行了恰当的本地化调整,真正做到了洋为中用,更适合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含水量高、热值低的特点,使垃圾在无需分选、不添加任何辅助燃料的情况下稳定燃烧。

2005年3月28日,是一个值得三峰人纪念的日子。三峰人自主建设、核心设备完全国产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式投产。

而这个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诞生,正是中国垃圾发电产业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步,它实现了全国产化,也实现了中国大中城市市政设施的首次BOT运营管理。

“同兴首战,成就了三峰。”三峰人从无到有,完整地亲手完成了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实体项目,消化、吸收且创新了适合国情的垃圾发电专业技术,真正具备了设计、制造及安装运营能力。

其实,这还仅仅是三峰人向产业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真正将三峰的焚烧炉技术推向市场的前期,三峰人总是想方设法参观全国各种有影响的展会,如北京的节能展,还有行业的研讨会等等,利用各种机会展示推销自己,扩大企业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

从成都到昆明、大理、西昌等重要城市,对每一个重点城市的每一个项目都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判断和跟踪。

在新投产的同兴垃圾发电厂遭遇垃圾不够烧的困境同时,成都垃圾发电项目投标也遭重创:由于非客观因素影响,三峰公司在技术标书和经济标书优于对手的情况下意外落标。

面对打击,他们没被困难吓退,而是凭借实力和诚信,不懈地努力。

“那是一次足以让人后怕的夜行,300多公里成渝高速路上,大雨横织,夜雾浓锁,正常情况3个半小时的行程,结果走了10个小时。”让司景忠(时任三峰环境九江环保发电公司经理)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备战竞标成都第二个垃圾发电项目过程中,雷钦平带着三峰团队,锲而不舍地从早上守到深夜;为了赶上第二天在重庆的项目谈判,深夜马不停蹄地开夜车回重庆。

“那时候,为了拿到项目,三峰人真是很拼命。”司景忠沉思,“这以后,我们也知道再不能这样去开夜车冒险了。”

在合肥一次数亿元的项目竞标中,司景忠跟雷钦平一起前往。为了节约出差经费,两人很自然地订下一间普通宾馆的双人间。

不想,那次负责项目的工作人员突然来访,撞见这投标总额数以亿计的企业法人代表住的却是这样的标准,且两个大男人还合住的一个房间,表情颇为尴尬。

“呵呵,我们第一次过来,担心不太安全,干脆就住一个房间。”察觉对方不解,司景忠反应倒还快,赶紧打趣着解释了一通。

冒险和难堪,还只是“家常菜”。对于三峰人,一次次过山车式跌宕起伏的竞标历程,更成为走向卓越的练靶场。

大连项目,算是让人痛心的一道历练。开始,三峰人凭着拥有的技术和成本优势,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向大连这个有影响力的大都市进军。竞标当中,从技术指标到业绩呈现,从成本核算到平衡报价,精心准备,满腹志在必得之势,雷钦平飞赴大连也不下十次之多。

最后关头,由于意外因素,三峰环境流标,失去了在东北重镇建设标志型工厂的机会。

失败的挫折,失望的痛苦,象一记带刺的钢鞭深深扎进了三峰人亮堂的脊背。

司景忠笑说:“之后两三年里,每次我们雷总在机场候机听到‘前往大连的乘客请注意的机场通知,心头都隐隐作痛啊。”

不过在公司里,雷钦平却轻松地安慰员工们说:中国垃圾发电市场如此之大,也不是一个三峰能够吃完的。

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也将成为财富。

随着岁月的磨砺,三峰人在环保产业领域的胸襟更加开阔了。

就在同兴发电厂在建之际,三峰人又以BOT方式拿下福建福州、云南昆明、四川成都、重庆丰盛等一个又一个垃圾发电项目,还为上海浦东、河北保定及广东东莞等地垃圾发电厂分别提供焚烧炉成套设备或核心部件。

机会,永远青睐那些准备充分、坚持不懈、永往直前的人。

岁月如梭。数年间,三峰人在垃圾发电领域快速成长,其垃圾焚烧技术设备成功实现了全部国产化,价格比进口设备便宜一半;所有技术指标包括排放指标都达到国外技术设备的运行指标,在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市场份额位居榜首。严谨刻板的德国人也渐渐放下了身段,开始认真倾听三峰人更多的声音。

如果说,创业之初的三峰人还只是为了生存的需要,逐渐地,这份环保事业开始变成对自己人生的一种交代,最后,很大程度上演绎为一种对于自我价值、人格尊严的行为证明。

2006年初,三峰环境迎来了一拨不速之客。

主动找上门来的客人,来头可不小——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发电公司的拥有者和运营商,美国卡万塔能源公司(Covanta Energy)代表。

在美国,卡万塔拥有并运营着40多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年处理垃圾量2000万吨,每年产生的洁净可再生电量超过80亿KWH。

这样一个国际巨头找上门来是何意图?

吞并?投资?加盟?合作?

面对美国垃圾发电巨头亮出的橄榄枝,他们该如何选择?

实际上,这家美国公司看好中国环保产业市场这块大蛋糕,准备在垃圾焚烧发电领域开拓发展,同时他们已在中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广泛了解,在垃圾发电行业和有关政府部门那里听到了“三峰环境”这个企业名字。其间一位业界人士告诉美国代表,在中国大陆真正能自行生产制造垃圾发电核心设备、进行电厂建设,又实际运营过垃圾发电厂的,目前只有三峰环境一家。

一家世界顶级公司要实施跨国合作,其目标必定直击当前最优秀的企业合作共赢。

彼时,三峰环境刚刚起步,还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足,由于资金实力受限,三峰环境尽管拥有先进技术,但是运营模式仅限于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建设,建完后这单生意就结束了,没有后期持续的利润回报。

与此同时,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中,各级政府部门也需要兼具社会责任与专业技术的实力型企业,帮助运营管理诸如垃圾发电此类承受强大舆论监督的市政设施,以确保其可持续地达标环保运行。

如果三峰环境具有世界级的BOT(建设—运营—转让)运营管理技术体系,就能够实现建设完成之后20到30年之间的持续获利、长远发展,这是两全齐美的发展途径。

而与美国卡万塔公司这个全世界最大的垃圾发电公司合作,或许正是自身全面学习提升、改变发展轨迹和战略布局的良机。

当然,卡万塔集团对于与三峰环境的合作决策,也并非轻而易举。

卡万塔在中国各地进行撒网比较之后,还是颇多犹豫,尤其是对于三峰环境提出的中方控股的底线要求,内部董事会曾产生过激烈争执。

最终,在一次次的谈判接触及思想交流过程中,三峰人对于开拓垃圾焚烧发电环保产业的那种价值理念上的普世情怀与社会责任,深深唤起了卡万塔谈判代表莱瑞先生的认同与共鸣。

价值认同,是国际合作中难能可贵的沟通基础。

2007年4月26日,三峰环境与美国卡万塔公司组建成立了的重庆三峰卡万塔公司,开创了卡万塔在全球经济合作中唯一“不控股”的先例。

这样的强强合作,让三峰环境的设计、建设和设备制造的专业技术,与卡万塔多年(开发和运营)垃圾发电企业的管理体系相结合,切实增强了发展实力,助推三峰快速腾飞。

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合作伙伴美国卡万塔的到来,给三峰环境内部带来巨大的观念转变,也带来了管理模式的调整冲击。

首任CEO托尼先生以丰富的运营经验、先进的管理优势,挑起企业改造重任。他本人在三峰卡万塔不拿一分钱工资,带领10多位美国的技术人员,常年蹲在生产现场和市场谈判的第一线,给予三峰中方人员无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他积极推进三峰卡万塔的发展,并且在总部大会上为三峰卡万塔争取应有的利益,力推将三峰环境制造的焚烧炉产品销售到美国卡万塔集团麾下的垃圾发电厂去。

从人才培养到管理理念,从检修计划到技术研发,从安全否决到经营战略,无论是社会责任的履行与担当,还是环保价值观的短期与长远,逐一磨合碰撞,不断地相互学习借鉴,深层次的反思融合,三峰环境以“环保为首位”的理念得以自我完善、迅速提升,逐步形成统一的“企业信誉第一,社会责任第一,环境效益第一”的企业文化。

站上全球技术和管理的双高平台,应该为三峰环境的未来插上了腾飞的双翼,然而,嫁接的混合机翼是否能真正实现“1+1>2”?

接下来,三峰人毫不犹豫迈出的一步,更让业内刮目相看。

“一流企业编标准,二流企业抓管理,三流企业抓生产。”三峰人的发展理念不可谓不超前。他们的方向,是打造中国垃圾发电行业的领军企业;而领军企业的最大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标准原创能力。

“当今世界最激烈的竞争,是标准的竞争。”《中国震撼》一书的作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就曾指出:“标准竞争有三种战略:一为追随者战略,采用别人的标准跟在后面生产,这是价值链中最低端的;二是参与者战略,即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这明显优于跟随者;三则领导者战略,就是在标准竞争中成为领导者。”

一句话,制定标准,是工业企业的最高境界。

2008年,国家标准委将“国家生活垃圾焚烧炉工作组”设在三峰环境,代表国家组织垃圾焚烧炉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2009年6月1日,以重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的技术为模板,由三峰环境子公司三峰卡万塔主编的《生活垃圾焚烧炉及余热锅炉》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三峰环境牵头编制的垃圾发电行业国家标准正式向全国颁布实施,这是三峰人在国内垃圾发电行业树立话语权的重要标志。

7月1日,三峰卡万塔参编的《生活垃圾焚烧厂运行维护与安全规程》颁布实施。这是业内举足轻重的标准,所有的垃圾发电厂关键在于运行,而国家标准的启动有利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010年,三峰卡万塔参编的《生活垃圾焚烧评价标准》颁布实施。

2011年,国家环保部通过三年比选程序,确定三峰环境作为环保产业在中国唯一的垃圾焚烧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成为环保部举办行业大会、政策制定和宣贯、标准编制、人才培养和新技术产业化推广的平台。

不仅于此,三峰人还配合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和中国环境科学协会,编制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知识问答,这本科普性的大众读物已经在全国书店发售,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就像连环画一样,让大家很容易接受,以便于在国内普及垃圾焚烧发电相关科普环保知识。

正值垃圾焚烧发电国产化进程突飞猛进的时候,一些利益集团针对中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的杂音嚣起。

《纽约时报》2009年8月12日一篇题为“中国垃圾焚烧炉威胁全球”的报道大肆发布:“中国成世界最大家庭垃圾国后,因填埋所剩空间无几,便开始建造焚烧炉,但这些焚烧炉已成为有毒物质排放来源,排放物不仅危害中国,还随气流越过太平洋到达美国海岸……”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样的舆论导向对国内垃圾处理的走向产生影响,甚至沿海发达地区的政府和民众都惮于被人为夸大和扭曲的垃圾燃烧毒气排放,而不予接受。

另一方面,国内部分地产商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放言宣扬垃圾焚烧发电后会致癌等,整个垃圾焚烧行业被“妖魔化”了,甚至还传说日本的垃圾发电厂都拆了。

事实上,全球垃圾发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污染小,在发达国家被普遍采用,国外很多垃圾发电厂就建在市中心。如奥地利维也纳,垃圾焚烧厂就建在警察总署隔壁,旁边还有大型商场,足以说明这是一个洁净无污染的行业。

瑞典是欧盟中垃圾焚烧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全国有30余处垃圾燃烧设施,每年燃烧550万吨垃圾。每个瑞典人都知道“垃圾就是能源,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2012年,瑞典提出20~30年内摆脱对石油依赖。

在日本,实际上只是拆了规模小不能发电的,每年都在新建规模大的垃圾发电厂;距离其皇宫10公里内就有7家垃圾焚烧厂。

这是科技较量、砥柱中流的关口,三峰人站了出来,积极倡导人们要重新认识垃圾,它们不是终点,而是一种资源。国内垃圾发电产业发展,首当其冲必须实现垃圾发电与环境保护、资源化与无害化的统一。

以同兴垃圾发电厂为例,每年职工体检,至今未出现一例癌症或其它健康受影响的病人。同兴厂区内种植的桃子、樱桃每年都结出很多果实,由员工和周围村民分享。2007年,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项目,获得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国家发改委等组织评选的“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排行榜”垃圾焚烧厂第一名。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垃圾焚烧发电,不仅需要过滤垃圾水分,有效地消灭有害物质,较之于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其环保处理工艺非常复杂,每燃烧一吨垃圾发出的清洁电能,抵消一般的火力发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在地球上种植了24棵树。”三峰环境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唐国华如此介绍。

2011年5月10日,一则人民网北京电的热点新闻报道——

5月9日,一位大学生在辽宁省委书记王岷留言板说:城市污染严重,处理垃圾紧要关头,垃圾焚烧发电,节能减排首选。网友发帖建议,希望我们辽宁也开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技术现在中国,重庆应该是第一,我们可以引进技术,自己开发,成为自己的知识产业。”

新闻链接展示了一则匿名留贴:“我是一个辽宁人,现在重庆读大学。重庆的垃圾发电已经成为城市用电的四分之一。可想垃圾发电带来的利益,而且可以减少填埋,节省土地,可以说是双赢……”

莘莘学子,拳拳之心。善待自然,就是善待人类自己;地球的重生,或将从这里开始。

重庆垃圾发电的火苗,开始向全国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广西、云南、四川……

2011年10月16日,中德戏剧交流论坛在重庆启幕,包括柏林艺术节的总负责人伊利斯.劳芬贝格在内的中德戏剧家代表,徜徉在流光溢彩的重庆南滨路上,两国文化艺术的芬芳交融在两江交汇的山城夜色里。

同在这个深秋,埃德蒙兴致勃勃来到成都双流九江环保发电公司。不同以往的是,同行的还有马丁公司第三代掌门人约翰·马丁。

刚刚从西安兵马俑参观后乘兴而来马丁先生心知肚明:十年前马丁公司并不看好的这家中国西部的技术伙伴,近年发展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

习惯了阿尔卑斯山清新空气的约翰·马丁,甚至在这几十亩厂区刻意找寻,也没有嗅到一丁点垃圾的臭味,相反,这里绿树葱郁,空气清新。

他们行至垃圾焚烧后灰渣处理地,埃德蒙从小山头般连绵成排的灰渣堆里,随手拾起一块,用手指轻轻揉碎后,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又放到唇边,并且伸出舌尖舔了一舔。在同行惊讶声中,他微微笑着点了点头。

“他是想检验我们的垃圾到底烧得好不好!”时任成都九江环保发电公司副总经理李品谆,用他的台式国语轻声告诉身边的同仁。这位从中国台湾海军陆战部队退役的高层,也算是“垃圾发电”领域的半个技术专家了。他亲手参与过北京高安屯垃圾发电厂和上海江桥垃圾发电厂的建设投运。

随后,约翰·马丁和埃德蒙悄悄来到中央控制室里,显示屏上有熊熊燃烧的垃圾,还有一些即时数据,3名工作人员分别盯守着3条垃圾焚烧线:如果焚烧状况较好,火势比较旺,则继续保持;如果焚烧状况欠佳,没有彻底焚烧,则要控制减慢炉排,让已经燃烧的垃圾尽量彻底焚烧。

马丁满意地微笑着,他明白,这是为了保证垃圾在焚烧炉内着火稳定并且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烟气能在燃烧室内850℃以上的温度中停留多于2秒,能在焚烧时分解一些有害物质。垃圾焚烧后产生的烟气,则利用喷雾塔、活性炭吸附和布袋除尘器系统处理。

其实,这还仅仅是九江公司的试运行阶段。

已经在九江公司坚守了3年的司景忠,此时内心仍无法平静。

三年建设期间,司景忠与九江环保发电公司的同仁们并肩作战、患难与共,收获了奋斗的泪水和欢笑。

50后的刘志强,作为政府代表的双流区工程咨询公司企业发展部主任,与司景忠既有合作又有争吵,既是冤家又是战友。

最初,刘志强对这个新来的企业代表充斥着诸多不满,按照他的工作经验,“项目要成功、开工需舞龙”,至少也要搞一个轰轰烈烈的开工仪式吧?

可是70后的司景忠并没采纳他的“老人言”,安安静静地进场开了工。

实际上,包括司景忠在内的三峰人都有一套无形工作默契:不搞噱头,一切为简,靠着踏实诚信开拓市场。

可是工程的推进,正如刘志强担心的那样,随着项目推进,场外市政配套工程等方面,越来越滞后,九江公司基地建设也面临诸多困扰和障碍。

其中,由于当地政府未能与居住在九江公司红线300米内的村民达成拆迁补偿协议,村民拒绝搬迁并阻碍施工,还有个别想非法捞工程未得逞的施工老板集结一些社会不良分子“趁火打劫”;冲突最厉害的一段时间里,厂门口天天有二三十个留平头、穿黑衣的精壮男子抄手堵着路口,阻拦了九江公司工地上所有进出的工程车。

几天时间,温文尔雅的司景忠急白了两侧鬓发,从不抽烟的他,在极度煎熬中抽上了烟,而且变得每天必抽一包半。

争吵归争吵,分歧归分歧,但他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尽快使九江公司平平安安建成投产。

一路艰辛无须诉,道是寻常却崎岖。共同的目标和愿望,把刘志强们与司景忠们的各自优势和力量,不断地叠加在一起。

工程好不容易进入收尾,又遇上全国性的电荒拉闸限电。司景忠一合计,只好高价购买LNG液化天然气、租用柴油发电机,供施工用电;同时,他和刘志强努力协调相关部门,通过成都市政府召开九江项目用电协调会,很快列为优先保电项目,保证了九江项目收尾阶段的施工用电。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用电刚处理好,天然气又出现全国性“气荒”问题。在九江工程垃圾焚烧生产线的72小时燃烧调试最需要天然气的时候,市政能源配套的天然气指标却在各方争抢下一直落实不下来。为了不影响总体工程进度,九江公司先后用高价柴油对3套锅炉进行了低温烘炉的调试工作。

“痛苦是创业的必然,然而我在这里感到更多的还是愉快和幸福。”在九江公司建设期间,从英特尔中国公司跳槽到九江公司的游勇,也感受到不一样的收获。

建厂过程,难免会遇到各种苦难和煎熬,但就是在超负荷的忙碌和磨练中,内心还能感受到工作的愉快和幸福,也或多或少可以折射出三峰环境团队力量和产业魅力。

作为当前排放标准最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九江公司吸引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冶金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

在九江环保发电公司三楼的垃圾吊车操作室,当地招来培训就业的2名工作人员,正坐在特制的皮质驾驶椅上,操作着按钮和拉杆,储料池上空的垃圾吊便抓起一大把垃圾投进焚烧炉。

运营总监张宝珍说,这里总共配置了3台垃圾焚化炉,每台焚烧炉1小时可以焚烧25吨生活垃圾,每天能处理约2000吨的居民生活垃圾城市。按照日处理垃圾量来说,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家垃圾焚烧发电厂,平均日发电74.7万KWH,除电厂自用,剩余的电全部送至九江变电站,可供8万户居民使用。

而就在马丁和埃德蒙来到九江公司的时候,地方政府双流县仍保持着忐忑的怀疑态度。

成都双流,是全国环保指标先进区县单位,也是环保示范县,一直非常珍惜荣誉,重视生态环保建设管理。

对此,双流县环保局特地在九江公司安置了多个实时数据传送系统和摄像头,以检测二氧化硫、烟气等的排放量。

不仅远程监控,政府还随时组织人马突击检查。不光是环保局,县人大、城管等相关部门都不断组织了“微服”查访。

接二连三地“突袭”,却是一无所获。而实时监控的仪器里显示,各项排放指标也符合欧盟标准。

似乎是一夜之间,官员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从质疑者变成“义务宣传员”,外出参加交流会,也主动邀请其他城市的代表来双流的垃圾发电厂参观。

这样口碑相传,地方政府还把九江环保发电公司列为了双流区的环保标杆。

“其实,官员们紧张的,就是二噁英英这个国内垃圾发电最大的负面焦点,也是我们三峰垃圾焚烧炉的技术亮点和管理重点。”唐国华充满信心地坦言。

三峰环境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采用国际主流温控850℃以上的有效措施,来控制二噁英排放。实际上,三峰环境的成都九江环保发电公司是国内最早实行欧盟2000标准的垃圾发电企业。

“在业内,只要保证垃圾焚烧过程中的炉内温度超过850℃以上时,二噁英会自行分解。”重庆科技大学副校长、垃圾发电研究院院长肖大志谈到,“重庆的院校已经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对二噁英排放的实时检测进行基础研究。之前曾有数据显示,欧盟标准垃圾发电厂运营时的二噁排放,只相当于一辆重型卡车运行时排放的二噁英数量,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尽管如此,但还是有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运行成本,在焚烧过程中不按照运行规程操作,偷工减料,使焚烧炉温度低于800℃以下,往往就会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

三峰人的想法不一样,他们心中的环保算盘,拨的是一笔笔大账、远账——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每一个社区、每个企业的责任。只盯到起节约眼前的活性炭,完全不划算啊。”

“一旦出现超标排放,电厂就将被停止运行,电厂厂长也将被撤职,严重的BOT合同也将被终止。停止运行后,电厂每天的损失将达到数十万元,而再次点火,还需要付出上百万元呐。”

他们不仅内部管理对排放指标考核极为严格,更是把环保理念上升到社会责任、个人道德层面。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每个人对焚烧排放都不敢掉以轻心,也不愿意放松警惕,毕竟,三峰人是最直接地与焚烧排放物“同呼吸、共命运”啊。

不仅仅是九江,在三峰环境各个项目公司都始终坚持着一个理念:每个项目都必须把足够的投资用于烟气净化系统,通过石灰浆喷雾、活性炭吸附、布袋除尘等多道工序来拦截、吸附二噁英,使之达标排放。

三峰人甚至为保证设备故障时,废气也能保证达标排放,每个项目都增设了备份的泵系统,喷加的活性炭量也比行业规定的更多。历经多个项目的生产事实证明,三峰环境焚烧炉排放技术,完全能够使二噁英英控制在0.1纳克/立方米的欧盟2000标准。

话说当年日本正极力推广一种新型垃圾焚烧发电的气熔炉,将炉温升到500℃,发电效率也由过去的一般10%提高为25%左右,有毒废气排放量降为0.5%以内,低于国际欧盟标准。

较之日本新技术,三峰环境的国产化焚烧炉废气排放指标,完全优于日本垃圾发电排放最新水平。

随着重庆同兴电厂、福州红庙岭电厂等一个个运营实体投产盈利,三峰环境资金实力有所增强,市场竞标经验逐渐丰富,加上卡万塔的资金和运营经验,三峰环境焚烧炉设备技术也日趋成熟。

“环境是我们自己的,更是子孙后代的。我非常荣幸能够从事改善地球环境的事业。”这是许多三峰人自豪地常挂嘴边的话语。从最初为了节约成本、想减省活性炭的投放,到自觉巡视各环保设施,力求安全正常运行,维护生产排放的绿色环保,三峰人在跑步前进的同时,也在不断成熟。

“每天工作在垃圾发电企业,我们也或多或少地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崇高感和幸福感。”谦和朴素的汪诚智(时任三峰卡万塔团支部书记)说。

是啊,作为中国垃圾焚烧发电的探索者,无论经历多少坎坷艰辛、酸楚煎熬,一旦亲眼见证变废为宝、垃圾“化蝶”的那一刻,内心必然会得到一种崇高而神圣的,为社会、为地球、为人类未来做出了绿色公益贡献而带来的巨大精神享受。

这一年,三峰环境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市场占有率达到国内排名第一,被中国固废网评为“固废领域年度影响力企业”,被中国环境报社评选为“全国环保优秀品牌企业”。

“垃圾发电,已经成为重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善民生的一张环境名片。”

2010年5月22日,美国工程院和科学院院士、哥伦比亚大学Themelis(塞米里斯)教授到大渡口建桥园区三峰环境总部焚烧炉总装基地考察后,肯定地表示:这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焚烧炉总装基地。

紧接着的23日,浙江大学的岑可发院士带队来到三峰环境参观调研,同样欣喜地表示:这是他所见到的最好最大的焚烧炉专用生产基地。

三峰环境的焚烧炉总装基地,可对生产的垃圾焚烧炉及成套设备进行预组装和动态功能性测试,目前已产出了100多套焚烧炉,并已开始应用于美国、印度等海外市场。从三峰出产的焚烧炉,连续获评重庆市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A类国家环境保护实用技术产品。

2011年,经重钢集团申报,因成功打造焚烧炉总装基地的不俗业绩,三峰环境制造部一举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三峰人辛勤挥洒出的如雨汗滴,已经开始在全国性,甚至全球性的环保平台上闪亮化虹,缤纷亮相。

2011年9月3日,国家环保部设立的“国家环境保护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在重庆正式启动,受到国内业界高度关注。中心集垃圾焚烧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开发、转化、应用和服务于一体,是我国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领域国外合作与交流的窗口,并为国家环境管理和决策以及节能减排的目标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

自此,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拥有了权威性的技术研发和交流平台,将有力地促进行业内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12年春,时任云南省大理市市委书记的杨光军专程到访三峰环境进行实地考察。

大理,这个让一切重新开始的地方,这个让旅行者止步流连的地方,这个幸福宁静、深邃悠远的地方,以生态立市,正在打造“幸福之城”,对于环保指数的要求近乎苛刻,在这里建设运营垃圾发电厂,其压力同这个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的魅力一样巨大。

苍山云影下、洱海碧波畔,三峰人将投建的大理东海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总投资约2.2亿元,同时要打造环保教育基地和低碳经济示范项目,使之成为这座旅游名城的一张环保新名片……

从直辖市重庆到旅游城市“幸福大理”,三峰环境一直在向环保指数高的城市寻求挑战。

无论是幸福的大理,还是沉重的新德里,三峰人的足迹总是在阳光下跋涉。

沐浴着热烈的北纬28度恒河平原阳光,2012年11月26日,雷钦平作为重要代表参加了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第二次中印战略经济对话节能环保分组会,两旁就座的分别是华为与中兴的企业代表,会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张平对三峰环境予以了较高评价。

作为第二次中印对话的重要成果,三峰公司与印度相关企业签署了总额近5亿美元的共同投资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合作协议。

“看到印度到处垃圾成山,我忍不住很兴奋——因为我感觉垃圾发电项目在印度发展前景广阔。”雷钦平朴实而坦诚的发言,引得与会者开怀一笑,气氛轻松不少。

同一时期,三峰的焚烧炉设备返销到了技术提供方—德国马丁,推广应用到了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接下来,在泰国普吉岛,三峰环境签订了首个纯管理输出的运营管理服务协议,成为中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第一家实现“管理输出”的企业,并且在实际运营中得到普吉方面的高度评价。

正如十年前的中国一样,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每天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垃圾,简直就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但是在经验丰富的“有识之士”眼里,垃圾就是一种资源,是富含价值的宝库。

尽管垃圾填埋处理在国内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对于耕地面积十分紧张的我国来说,实际上已经跟存在相同问题的多数国家一样,已经有了坚定而明确的行动计划——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将成为主流,逐步替代填埋。

广阔的产业前景和神圣的环保使命,交织而成的,是一个巨大的开拓机遇。

而三峰人并没有乐观满足停步不前,反倒深感来自各方的压力——变垃圾围城为城市矿山,需要永恒的科学的力量。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发展的加速,对于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对三峰公司大部分员工来说,都是第一次接触垃圾发电项目,无论工艺制作,还是技术指标,都那么的新鲜、陌生,每一天,甚至每一刻都需要学习,需要更新。可幸的是,三峰人一直在摸索中前进。

三峰人在创业发展过程中,给政府方面,给合作单位,最鲜明的风格特点就是坚韧不拔、绝不放弃的精气神,身处天南地北,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钢铁般的意志,恪尽职守地持续推进技术领域研发工作,如饥似渴地向更先进更发达的地方学习更加完美的设计。

曾有一位福建合作单位评价三峰人:这是一个拓荒者的团队。

尾声

2013年11月27日上午,国务委员王勇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常务副市长翁杰明的陪同下,视察三峰环境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在现场走访、了解到这是国内第一家垃圾焚烧国产化和BOT运营模式的垃圾发电厂,并且工艺先进、技术成熟,环保排放指标完全达到欧盟标准后,对三峰环境为国内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发展所作出的成绩和努力,给予了赞赏和肯定。

2014年3月27日,“2014年(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及展览(MIECF)”在澳门拉开帷幕,三峰环境作为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代表应邀参会。展览期间,MIECF绿色展览内容覆盖能源效益、再生能源、废弃物等领域,参与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韩国、德国、荷兰、葡萄牙、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三峰公司通过设置展台、发放宣传册和播放宣传片等形式,积极参与和推动了国际性的交流和宣传,开拓了国际视野,为三峰环境拓展国际市场提供知识和信息储备。

同样在这个春天,于广东梅州,三峰公司凭借50多个项目的技术应用业绩、国产化设备可靠的性能以及公认的环保责任感,在梅州市垃圾发电项目公开竞标中脱颖而出,以综合排名第一中标,成功获得业主资格,赢得了发展机会和市场信任。

5月,三峰环境再传捷报,成功中标辽宁鞍山垃圾发电BOT项目。此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吨、共有3条500吨/日的垃圾焚烧处理线;垃圾焚烧产生的热量转换成清洁能源,预计每天所发电量可供10万户居民使用。

8月,三峰环境与重庆市政府一举签订重庆市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日处理垃圾能力4500吨/天)和第四垃圾焚烧发电厂(按日处理垃圾能力3000吨/天设计)PPP协议,这两个大型项目建成后,将实重庆主城生活的全焚烧清洁处理,成为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实现清洁能源生产的重庆环保名片。

目前,三峰环境正在紧锣密鼓地筹谋2016年A股上市。

2014年12月25日,三峰环境同兴垃圾发电厂内,上百名小学生怀着好奇探寻的心情,走进了“神秘”的垃圾发电厂,这是由重庆市少工委和重庆市巴蜀小学蓝湖分校共同主办、三峰环境承办的“共创绿色家园 争做环保小达人”青少年环保宣教活动。

在绿树成荫的“垃圾变身地”,三峰环境年轻的环保工程师们,用新颖活泼的方式,与小同学们玩起了垃圾分类的互动小游戏,将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垃圾焚烧发电的“变身”过程和工艺进行了有趣的介绍。

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现场将废旧物品手工制作成了可爱的工艺品。生动有趣的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了环保再生的奇迹,也认识到垃圾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再生能源对保护地球家园的价值和意义,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学校的肯定。

参加活动的重庆市少工委相关负责人满意地说,作为重庆市第一个垃圾焚烧发电厂,重庆同兴垃圾发电厂发挥了重庆市青少年环保教育基地的示范作用,也真正体现了三峰环境作为全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龙头的社会责任。

“用心,让循环无尽可能……”

时至今日,三峰环境的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已初见成效,市场占有率已排名全国第一,达到34%,建成了全球最大焚烧炉制造基地,主导国标,在行业内知名度与日俱增,三峰环境的旗帜已插到珠三角、长三角,设备已应用到全国;其垃圾焚烧技术设备还将用到中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乃至返销到美国、德国的垃圾发电厂。同时,他们已基本完成人才、品牌、业绩、技术和资金的积累和储备,为充满前景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十六年的开拓跋涉,注定了要经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波折,不过这群心怀梦想的拓荒者始终以旺盛的创造热情,投身于垃圾发电产业的探索,历经风雨一路走来,三峰人齐心协力,用智慧和汗水,倾力打造一个更洁净的世界……

当我不经意翻开三峰环境的新画册,素白的扉页中央,淡淡地印刻着一排如火焰般安静有力的绿色宣言——

“地球的重生,从我们开始。”

责任编辑/彭中玉

猜你喜欢
垃圾焚烧发电垃圾
“发电”
垃圾焚烧厂之旅
垃圾去哪了
含风光发电的互联电力系统自动发电控制论述
会发电的“大风车”
倒垃圾
垃圾焚烧牵出的治理难题
垃圾焚烧,中国应提高标准
找只老鼠来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