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寻访历史

2015-07-18 20:46黄树芳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红场斯大林列宁

黄树芳

1997年春,煤炭部组团赴俄罗斯库茨涅茨克参加《第四届库兹巴斯国际采矿设备展览会》,我有幸参加。会后,我们前往莫斯科参观。上午十点,接我们的中巴在郊区的公路上绕行,正当我们凝视着城郊外景时,翻译突然站起来向我们介绍说,这里就是二战时苏军和德寇交战最激烈的地方。据说德寇的将领曾在这里拿着望远镜看到了克里姆林宫塔顶上的红星,叫喊莫斯科马上就要到手啦!他们把坦克、飞机、大炮都使用上了,但在这里打了几天几夜就是攻不破这道防线。而且就在这里的战斗打得最激烈的时候,斯大林在红场进行了震惊世界的阅兵式。列着方队的军校学生、摩托化步兵,还有水兵、坦克兵都雄壮地列队走过了红场,在列宁墓前庄严地接受了斯大林的检阅后,直接开赴了正在鏖战的前线……

这位身材瘦瘦的口才伶俐的翻译曾多次到过莫斯科,在大学学的是俄语,看过不少俄文书籍。他像讲故事一样,给我们介绍他认为应该介绍的这段故事……随着他的讲解,我的目光赶紧射向窗外去寻觅那战争的痕迹,或者想看到点儿什么纪念性的建筑……但是车子已经飞快地驶过去了,除了见到几根相互交叉的木柱以外,我几乎什么也没看到。

翻译继续为我们介绍:这个地方离红场大约才二三十公里。斯大林听着德军的炮声,在敌军的机翼下,冒着大雪进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式,那有多么悬呀!这次大阅兵,使得一心想听到攻占莫斯科好消息的希特勒大发雷霆,他歇斯底里地发作起来:斯大林竟敢在我的空军机翼下检阅部队,这是对帝国空军的公然蔑视!恼怒之下的希特勒立即调兵遣将敦促前线再向莫斯科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但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就是再前进不了!翻译激情满怀,讲得津津乐道,生动逼真,如果不是中巴停下来,他可能还会继续讲下去。

车子停在几幢高楼前——这是我们在莫斯科的住地。据说这里曾经是1984年在莫斯科举行奥运会时运动员居住的地方,现在改成了宾馆。

第二天,我们去了红场——这是世界著名的广场,而且它与克里姆林宫毗邻,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人和士兵就是从红场攻下克里姆林宫的。十月革命后,红场成了群众集会开展庆祝活动的场所,革命导师列宁的陵墓也在红场。

我们在广场粗略地观看了一阵儿场景后,便排队向列宁墓走去,走到列宁遗体前面,看到列宁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旗帜的水晶棺内,穿着平整的西服,扎着精美的领带,胸前还别着一枚勋章。我特别注意了他那凸起的宽阔的似乎仍在闪闪发光的额头……就是这个额头,曾经放射出多少智慧和勇敢的光芒,不但改变了俄国的历史,而且影响了整个世界。像我们这些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人,从小都程度不同地接受过马列主义的教育,读过一些马列的著作,看过一些关于列宁的电影,总觉得列宁不仅是俄国革命的领袖,而且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和列宁的名字有着密切的关系。

走出陵墓后,我轻轻地揉了揉似乎有些沉重的眼皮,看到周围那些四季常青的枞树,都是那么亭亭玉立生机娇美。这里每隔15分钟,克里姆林宫塔顶上的自鸣钟就响一次。这树木,这钟声都为这里增加了肃穆而深沉的感觉。

陵墓的后面是带有垛口的克里姆林宫的宫墙,陵墓和宫墙之间整齐地排列着很多半身塑像的墓碑。翻译这时很认真地给我们讲解说:埋在半身塑像下面的人,都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介绍了很多名字,其中我们常听到并且能记住的有:加里宁、捷尔任斯基、伏罗希洛夫、苏兹洛夫、勃列日涅夫、安德波罗夫……又往前走了几步,翻译突然止步对我们说:这就是斯大林像。啊?——斯大林?这个名字立刻将我吸住了。我把目光集中在眼前那座半身塑像上——是的,这正是斯大林,那高高的鼻梁,那高耸而平整的头发,还有那浓浓的修剪的整整齐齐的独具特色的胡子……这一切都形象地告诉我们,这就是斯大林。他那塑像的高低、颜色、格式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半身像没有任何区别。如果不是翻译驻足介绍,很可能人们一晃便走过去了,不一定会在这里细细地看看斯大林的塑像。

斯大林1953年3月5日逝世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遗体安放到了列宁墓内和列宁一起供世人瞻仰。苏共22大后,又将其迁至此处,排列在这许许多多的半身像之中。这当然并不是新闻,确切地说这已经成了历史。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凝神注目地端详了一阵斯大林的半身塑像又抬头看了看列宁墓前那检阅的平台。这时,昨天翻译在中巴车上讲的斯大林在敌军炮声中和敌机的机翼下举行阅兵式的庄严场面,又栩栩如生地重现在眼前,而且这时翻译又开始了他生动地讲解。

1941年11月7日,寒风刺骨,大雪飘飘,风雪中不时有莫斯科郊外的炮声和飞机的尖叫声传来。斯大林站在检阅的平台上,向着飞雪飘扬的红场和在红场肃立的红军将士,开始了慷慨激昂地演讲。他浑厚洪亮的声音回荡在红场的上空,通过电波传送到前线的战壕,传送到苏联各地——在当时,对苏联来说,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阅兵,这声音,使全体处在正与法西斯德寇进行浴血奋战的苏联人民受到极大鼓舞,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斯大林所举行的“红场阅兵”,被世人称为“一个冬天的神话”。阅兵后不久,从列宁格勒城外白雪覆盖的森林到莫斯科以西冰封的大地,苏联在漫长的纵横南北的战线上开始了大规模地猛烈反攻。其中从1941年9月到1942年4月的莫斯科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之一。在这段激烈的战争中,共消灭了德军50多万。这不仅粉碎了希特勒的速胜企图,也使二战以来德寇第一次遭到了惨重失败。

后来,又经过了一段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在盟军的配合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下,苏联红军宜将胜勇追穷寇,于1945年4月,以三个方面军250万兵员投入了攻克柏林的战役。经过16个日日夜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在这场空前规模的反法西斯战争中赢得了胜利,防守柏林的百万德军在苏联红军的强烈攻势下全军覆没。在欧洲上空响了6年之久的枪炮声终于停止了。有61个国家近17亿人口卷入并有5千多万人丧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了二战中的最后一次会晤。但日本对敦促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不予理会。因此,美国按计划于1945年8月6日9时15分在广岛上空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斯大林下令,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开始对日本关东军猛攻,中国人民和中国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苏军的对日作战,日军已完全失去作战能力,关东军总司令下令就地投降。此间,在中国抗日的战场上,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各条战线上也向日本法西斯发起越来越猛烈地进攻,收复了国土30多万平方公里,解放了190多座城市……同时,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人民武装也向日本发起总攻。日本法西斯已彻底陷入绝境。8月15日下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决定。至此,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他们的彻底失败和反法西斯同盟军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

我很佩服我们那位可爱翻译的渊博知识和流利的口才,自从我们站在斯大林半身像前,他的声音就一直没有停止。见到后面又有人走过来,他就面对那个半身像,很有感触地对我们说:“现在,当年那位站在平台上检阅苏联红军,指挥保卫莫斯科保卫苏维埃,进行反法西斯大决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最高指挥员,就长眠在这个小小的半身塑像下面。我们再看两眼就走吧!后面又来人了。”现在我也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感觉,就跟着他往前走了。一边走他还在在一边说:“斯大林这个人在二战中是立了大功的;他在历史上也犯过错误,是个有争议的人。今天我们在莫斯科参观,见到什么就介绍什么,有些事与我们没关,让历史学家们去研究吧。”

离开半身像后,翻译带我们走出红场西门。没多远,便见到一座很大很大的军马雕塑。马上骑着一位英勇健壮的将军,将军挺身勒缰,军马昂头向前,一派勇往直前无可阻挡的气势,真可谓豪气飒爽,天纵英姿。骑在马上的那位将军就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朱可夫元帅。翻译给我们介绍说,斯大林在红场阅兵前,曾打电话,让正在前线鏖战的朱可夫速回克里姆林宫,就当时情况下阅兵事宜征求意见,并向他介绍了政治局和国防委员会研究的结果。朱可夫和斯大林对当时的形势和阅兵可能出现的几种结果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如何加强防空方面的措施后,完全支持了阅兵的决定。翻译讲到这里,又带着一点儿幽默的语气说:“你们看,这个朱可夫不简单吧——斯大林都高看一眼呀!”后来我们知道,这位世界著名的元帅,18岁参加苏联红军,曾任团长、驻华武官、苏芬战争期间任集团军司令、在卫国战争中参加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其名扬全苏也名震德寇。在攻克柏林的血战中,他是前线指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胜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听着翻译生动地介绍,不觉就对这位英雄的元帅产生了无限的敬仰和尊崇。同时也更加深了对斯大林红场阅兵的鲜明印象。

离朱可夫元帅骑马雕塑不远,就是无名烈士墓,那里有一片红中透蓝的火苗旺盛而平静地燃烧着——据说这火苗年年月月总在这么燃烧,而且还要继续燃烧下去,直到永远……这无名烈士墓显然是为纪念那些在革命战争特别是在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牺牲的千千万万的将士们建造的。因为这些英烈众多而无法记名,又因他们无名更显得高大和可敬。这火焰将让后人永记他们的英灵,让他们的精神代代传颂。我们国家的一位总理在访问莫斯科的时候,曾到无名烈士墓献了花圈。花圈上写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业绩永世长存。

次日,我们参观了以卫国战争为主要内容的二战展览。这座宏伟高大的展馆前是有名的胜利广场。广场正中是一座高大的雕塑建筑——高高的平台上,是一匹后腿紧绷前腿奔腾的战马,骑在马背上的勇士,正持一根很长的魔棒英勇而坚毅地猛烈下击……翻译告诉我们,人们都叫这个雕塑为“镇妖雕”。

宏阔的展览主厅,人来人往,井然有序,平静无声,肃穆哑然。

这里是一个接一个反法西斯大型战役的全景图型,看上去好像是许多个高大的玻璃罩立体型地罩住了每一个实地战场——一台台前行的坦克,一架架盘旋的飞机,一匹匹奔驰的战马,一对对正在拼杀的士兵,一片片倒塌的房屋,还有燃烧的森林,成堆的尸骨……这些全景式的战地图景,把诸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莫斯科保卫战等卫国战争中的大型战役,都如实地形象逼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馆厅内没有导游,没有讲解,没有交谈,更没有喧哗。众多的参观者,都分别在各个“战场”前,默然沉思。我久久地站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场景前,看着那苍茫的原野,起伏的山岗,飞炸的炮火,以及那许多残垣断壁的建筑和那让人心痛含泪的遍地尸骨残骸……看着德寇凶猛地残杀,苏军英勇地反击,女人抱着孩子,孩子扶着老人都接连不断地在战火中倒下——有的又挣扎着爬起来,再中弹再倒下……真惨不忍睹。我轻轻地闭上了眼睛,长长地换了口气,想让心情平静一下。就在这时候,有一部电影的画面又在脑海里呈现出来……

这部电影叫《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71年,我们在长春电影制片厂修改一部电影剧本,河北《战洪图》剧组要看大场面的参考片,因为《战洪图》中就有许多特大的洪水场面。长影给他们看的片子就是《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后来还放了几部反映二战的片子,场面也都很大。在这些大场面的片子里,斯大林的形象多次出现在观众面前。有的就在白雪皑皑的荒野上,有一组镜头对我印象很深:

在茫茫的白雪中,一个扎着头巾满脸沟纹的老妇人走到斯大林跟前,问:“好像要打仗了?”斯大林凝视了一下老妇人,沉重地点了点头:“是的。”

老妇人:“不打不行吗?”

斯大林:“看来是不行。”

老妇人重重地点了点头,迈着蹒跚的步子走了。

后来,老妇人的儿子参了军,在战场上他冲锋在前,杀了好几个德寇,但他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我站在展厅内,又看了看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硕大的图景,好像那些和敌寇拼杀的红军战士中就有那个老妇人的儿子……我久看久想,思绪万千。就在这时候,翻译拍了拍我的肩膀,轻声告诉我:该走了。

我们走出展览大厅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分。胜利广场,红日当头,春风拂面,泉水哗哗,花草争艳,成群结队的信鸽大摇大摆地觅食其间……这场面,这气氛令人轻快,给人欣慰。刚从展厅走出来的人们,面对这一切,都会想些什么?大概会各有不同。不过,多数人还是都转到了那座“镇妖雕”的周围,托着照相机去拍照了。可见,人们在这里想得最多的,就是“镇妖”!

后来,我发现:在莫斯科的许多地方,都有艺术很精湛,造型很美丽的雕塑——仔细看去,也都是卫国战争中的英雄形象。我感觉这是莫斯科的一种特色,这特色生动深刻,令人难以忘却。

在离开莫斯科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号:莫斯科,你给了我什么?于是,红场、斯大林的阅兵式、无名烈士墓、朱可夫元帅和那个骑马勇士的“镇妖雕”,以及卫国战争中那些大型反法西斯战场的模型……又都浮现在眼前,也许这只是二战中的几个片断,但我仍感到受益匪浅。

责任编辑/魏建军

猜你喜欢
红场斯大林列宁
红场的名字有什么来历
“你以为斯大林只剩这一条裤子了?”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拉美有多少“列宁”?
俄罗斯红场阅兵
俄罗斯红场阅兵
“苏联红军”来了
斯大林坠马
纪念列宁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