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的对策及建议

2015-07-18 12:25邵立民邵晨阳
对外经贸 2015年2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

邵立民 邵晨阳

[摘要]二十多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中俄经济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加强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合作,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当前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及深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等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25-03

[作者简介]邵立民(1958-),教授,博士,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黑龙江省应用经济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区域经济;邵晨阳,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经济贸易。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课题70673120的阶段成果。一、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与贸易的重要性及存在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起,二十多年来,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中俄经济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加强我国与俄罗斯远东合作,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1996年《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3年,中国政府正式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俄两国总理定期会晤公报强调,支持中国企业参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鼓励俄罗斯企业参与中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将进一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推进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推动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国东北地区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规划纲要(2012—2020年)》。由上可知,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五盟)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战略基地,对加快东北地区沿海、沿边开放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经济合作与贸易研究始于20世纪后期,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一些专家认为我国与俄罗斯远东进行经济贸易与合作非常重要,对俄合作应升级为国家战略。陆南泉(2012)指出,东北亚区域是当今世界的重心,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与潜质的地区。从经济规模来说,该地区已是仅次于欧盟与北美,位居第三。武寅(2012)认为,中、日、俄、韩经济规模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三、第六和第十二位,同时,蒙古和朝鲜的资源优势将支撑其未来发展。这样的潜质,使该区域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于国政(1996)认为,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在日渐加快,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种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宋魁(1997)认为,中俄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合作开发俄远东和西伯利亚自然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玉海(1999)认为辟建跨国经济合作区是中俄经贸合作战略升级和培植新生长点的重要举措,并提出了黑河跨国经济合作区建设构想和绥芬河商贾、集散、转运中心建设构想(现在已建保税区)。邹秀婷(2002)认为,我们应抓住俄加速发展西伯利亚与远东的机遇,跨国联手开发远东的土地资源。可通过两国间的农业合作,把产品打入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市场,获取丰厚的经济效益。胡仁霞(2011)认为,区域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远东与东北发展区域合作有利于巩固中俄边境地区的睦邻友好,确保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是有专家认为加快与俄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首先是中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建立自由贸易区。赵传君(2010)认为,中俄贸易要扩大规模和实现战略升级,最佳路径选择就是实现中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胡鞍钢(2001)认为,要建立一个公平的、可预见性的自由贸易的市场环境,它包括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广泛的经济、技术、教育、文化国际合作。马友君(2009)认为,东北地区作为中国与俄接壤的最大地区,迫切需要提高对俄经济合作的规模和档次。21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国际贸易的重点将向这些地区转移。

三是认为中国与俄远东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应是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并且有组织、有步骤、有顺序、有目标地与俄远东合作。冯育民(2002)认为,实践表明,如果采取以前那种低水平、自发的合作,双方势必将对己有利的市场拱手让给其他竞争者。盖丽萍(2010)认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立场应是“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郭力(2008)提出了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合作的“伞”型新模式,以科技为先导,发挥科技带动作用。

四是一些专家认为在俄罗斯从事农业开发合作大有可为,互补性很强,应以科技为先导。宋魁(2012)认为,中国和俄罗斯在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领域具有比较广阔的合作前景。农业发展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两国农业合作前景和空间非常广阔。栾申洲(2005)认为,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不景气,直接影响到地区食品工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因此加强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农业合作是两国人民的必然选择。郭连成(2005)认为,在中国政府做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的大背景下,努力实现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特别是其远东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无论对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还是对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李靖宇等(2009)认为,中国振兴东北战略和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的协调推进,无疑会进一步提高中俄两国毗邻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水平。张会(2009)认为,中国应加大“农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力度,加强中俄农业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在俄农业领域投资,推动对俄农业合作深入发展。钟建平(2010)认为,适宜和完善的农业科技交流机制是进一步推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农业技术合作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双方农业科技合作可持续稳步发展的制度保障。endprint

五是有专家认为中国与俄远东农业合作有很大机遇,但也存在问题。孙晓谦(2011)认为,梅德韦杰夫和普京已将远东开发引入重点实施阶段,并把与中国的合作放在远东开发的优先地位。这对正在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的黑龙江省来说,无疑是一个大好时机。戚文海(2008)认为,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但是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李传勋(2008)认为,中俄合作中的主要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合作领域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发展速度不快,对经济拉动有限。侯冬梅等(2008)认为,中俄农业贸易存在贸易水平和层次不高,贸易方式单一,贸易结构单一,贸易秩序不规范,农产品互相准入还没有放开等问题。

二、深化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农业合作及贸易的对策与建议

1将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建议国家成立中国与俄远东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并建立健全中俄毗邻地区政府、民间多层次合作机制。把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纳入国家对外经济战略规划。把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五盟)四省区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基地。

2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首先实施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然后建立健全国家间、中俄毗邻地区政府、民间多层次贸易自由化机制,以及中俄合作地区免签制度。以东北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为平台,建立东北四省区对俄远东开发联合办公室,及东北各省与俄远东区域合作办事机构。

3加大对东北与俄远东地区农业经贸合作的金融财税优惠政策倾斜力度。企业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政府要增强创新能力,要重点在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税收和边境贸易政策、边境自由贸易区政策、沿边开放管理体制和政策等方面不断推出重大创新举措。

4积极探索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各种模式及路径。中国四省区与俄罗斯远东合作形式可以是1+1,4+6,4+10等黑龙江沿边区域经济自由贸易区;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带;牡丹江等沿边开放先导区;绥满沿边经济开放带等;把大黑河岛、黑瞎子岛、中俄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等建成中俄边境自由贸易区;抚远县升格为黑龙江省与哈巴罗夫斯克合作的东北亚跨国国际物流中心;在绥芬河市、黑河市和东宁县、同江、抚远、内蒙古满洲里、吉林珲春等口岸与俄远东地区成立自由贸易区。

5建立中俄农业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建设中俄农业贸易信息网,为发展我国企业和个人对俄经贸合作提供信息导向。各省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应主动与俄重点城市建立农业信息交流机制,双方定期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贸易情况的相互通报,加强对俄经济信息调研。目前,黑龙江省研究俄罗斯农业经济的机构较少,且缺乏组织,力量分散,难以形成合力,应由省政府加强组织协调,分工合作,及时收集、整理、研究俄罗斯农业与经贸、科技信息,一方面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另一方面为民营企业搭建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同时,在俄建立境外农业信息站点,逐步形成对俄重点合作地区的信息网络。

6健全我国东北至俄罗斯远东陆海空国际物流大通道。东北四省区开发伊尔库茨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分别至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的航线辟建,并适时相互延伸,发展黑龙江江海联运,以黑河、萝北、嘉荫、同江、抚远、虎林、丹东、大连、丹东、珲春、营口等开放港口建设为重点,增加江海联运泊位,加强中国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沿线各港口建设,建设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

7建立健全中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与俄罗斯的农业合作,有关方面应积极推动成立中俄联合公司、中俄股份制公司等各种类型企业,延长农业产业链,建立国际化的农业和食品工业体系。为解决国内农业“两难”和粮食安全问题,应大力推动东北亚农业与贸易发展。以科技为先导,建立健全中俄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积极拓宽合作领域,如生物能源、资源、生态、加工业、服务等领域。

8完善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加强东北地区俄语言教学推广工作。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筑牢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社会基础。加强地区高等教育领域交流和合作,鼓励中俄毗邻地区高校合作办学,支持东北重点大学与俄方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建立联合实验室、互派访问学者、联合培养研究生,加强优势学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地区科技人才水平;以项目为载体联合开展科研合作与研发,相互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加大中国学生赴俄留学力度,扩大俄来华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质量。尤其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东北地区与俄远东地区合作机制和创新合作模式。东北高校应适当增大对俄招生比重,深化对俄合作办学。

9建立公平、透明、平等、互惠互利的中俄农业自由贸易区。建立商品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资本自由化等多种模式和开展广泛的经济、技术、教育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黑龙江农垦等大型企业为龙头组织成立对俄农业开发公司,组织个体、私企创办各种合作社,成立中俄农业联合公司、中俄股份制公司、中俄股份合作社等多种类型企业。

10建立我国东北与俄远东区域旅游共同体,实现免签证旅游。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对接口岸很多,东北经济区各主要城市和边境口岸要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俄罗斯东部地区进行旅游会展的资源整合、对接和互动,形成立足本地区,覆盖全东北,辐射全国,跨越国家的大旅游格局,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张蔚然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举行 温家宝提七点合作建议[EB]中国新闻网,2012-12-06

[2]于国政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初探[J]东北亚论坛,1996(4):60-64

[3]宋魁关于促进中俄经济贸易大发展的建议[J]建议,1997(5):10-12

[4]邹秀婷大力开展中俄农业合作的对策研究[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6)

[5]赵传君创建中俄自由贸易区问题探索[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6]胡鞍钢建立中国、香港特区、日本、韩国三国四方自由贸易区设想[J]国际经济评论,2001(Z2)

[7]马友君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经济合作态势分析[J]西伯利亚研究,2009(2)

[8]李传勋加快“走出去”步伐,推进黑龙江省对俄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J]西伯利亚研究,2006(1)

[9]戚文海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对策[M]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0]郭力中俄区域合作的“伞”型模式[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3)

Abstract:Over the past 20 years,many domestic experts and scholars have deeply studied on Sino- Russian strategic economic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the Russian far east and to drive economy of northeast subregion region to cooperate are very importmant to Chines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strategy.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area of northeast China and Russian far east should rise to national strategy. China should deepe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areas.

Key words: Northeast China; Russian Far East;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international trade(责任编辑:乔虹)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
2023 年《国际贸易》 月刊总目录
莱克勤(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大数据解读 “一带一路”成为国际贸易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