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松岩
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
乔松岩
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经济飞速发展带来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企业必须寻求各种手段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自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层次结构入手,结合现今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针对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建议,望可提供借鉴意义。
全面质量管理;企业实际运用;质量核心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质量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若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严格把好产品和工程质量关,确保产品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将“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蕴含于实际生产中。建立包括产品前端设计、生产制造、后期维护在内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是增强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收益的重要手段,研究其具体应用方式,避免误区,对实现企业高效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1、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全面管理指的是质量管理应贯穿于产品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不是某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而要体现在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各个环节,从产品设计规划到试制鉴定再到试生产与量化生产以及包装贮存、销售和售后服务,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执行,避免因为某一环节的出错导致整个产品质量的下降。
全员管理是指企业各级职能管理部门都要相互协作,每一项工种、每一名员工都应参与其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以生产高质量产品为己任,确保产品生产过程顺利高效进行,并且共同收集有效信息,为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完善质量信息库。
2、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层次结构
按照质量信息的特点和属性,可以将质量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质量作业层次、质量控制层次和质量决策层次。其中,质量作业层次是基础,通过有效使用现有设备和资源,负责企业日常有关质量活动的实施,对日常收集的质量数据进行处理、生成报表,呈报上级。该层处理规程是预先制定的,大部分工作可通过计算机完成,提高处理效率;质量控制层是由企业各职能部门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主要工作是接收原始报表,通过数理分析和统计工作评价各项质量工作执行情况,衡量质量控制产生的效果,为决策者制定企业大方向提供依据;质量决策层位于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顶端,负责对企业质量目标和为了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宏观战略手段的制定,掌握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动向,这一层次接收的信息十分广泛而且概括,需要经过科学的逻辑加工,计算机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能否有效实施主要取决于决策者的质量管理意识和经验。
1、缺失现代质量管理观念
受旧的质量管理理念影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员工,对质量管理的认知都存在偏差,将目光集中于产品产量上而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求,导致生产出的产品客户满意度低,重复购买率不高。同时,许多企业领导仍旧认为质量管理只是质量检测部门的工作,没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识,过多依赖于质量检验,这就导致产品生产与后续服务不能有机结合,在大规模生产中,为了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象时有发生。
2、缺乏全面质量管理手段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企业应用控制图控制生产过程的比例极低,采用工序能力分析等质量控制手段的企业更少。质量检验依旧占据质量控制的主导地位,粗放型管理依旧存在,从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率居高不下,由此造成的损失惨重,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仅凭经验判断,质量支出不适当,给企业经济效益造成了巨大负面影响。
3、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度不够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我国引入了许多先进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将其广泛推广,但在企业实际生产中,部分企业存在着侥幸心理,只是将ISO9001标准认证作为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敲门砖,并没有在后续生产中认证贯彻落实;同时,负责咨询、认证的操作人员素质也不尽相同,部分认证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培训,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能机械生搬硬套,不能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指导企业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4、企业质量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并未接受过专门教育,大多数质量管理人员来自于技术、理化、计量、检验等工作岗位,缺乏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知识,更遑论实际经验,这种情况易造成质量管理工作脱节,质量决策与质量作业层次间信息难以流通,制约了产品质量提升。
1、强调质量管理体系的个性
全面质量管理有着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但其建立过程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同企业采取不同措施。根据企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状况,选择适宜的质量管理方法作为起点,经过反复实践,总结经验,逐步充实质量管理内容和方法手段,而后对比世界先进质量管理发展水平进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逐步发展。
2、提高质量管理的科学性
许多企业在设备和工艺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其质量管理手段并不科学,质量管理方法并不合理。若想提高质量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则应强化企业员工产业素质,使其适应现代化生产的节奏;提高数理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水平,运用科学手段对所得质量数据进行分析;优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的能力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引导其运用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把握事实、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3、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命脉所在,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组织结构和管理运作方式的宏观体现,是每一名员工应当从内心深处认同的意识形态。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能够有效保证质量控制在各个环节的执行力度,但其建立过程是异常艰巨的。首先要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这是能否建立质量导向型企业文化的关键所在,企业领导应重视职工素质培养工作,引导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其树立质量企业生命的观念;其次,可建立适合的奖惩制度,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企业文化的建立提供适宜土壤。
质量建设是为全民服务的工程,企业必须树立质量至上的理念,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认真贯彻至产品寿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确保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1]许芳.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3(Z3);
[2]魏鹏,杨璇.基于环境成本控制的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企业研究.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