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英
摘 要 社区支持农业(CSA)具有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乡土知识文化,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推动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多种功能价值,并提出雅安市发展社区支持农业参与式生态型都市农业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生态文化旅游;农业价值;社区支持农业;四川省雅安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5--02
1 社区支持农业的价值分析
现阶段,为提高产量,农业生产也开始采用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但在工业化农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背景下,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为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一种新兴的农业模式开始萌发出来适应现有社会结构。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社区支持农业(CSA)作为一种基于有机生产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社区支持农业最早起源于瑞士,在瑞士食品上一群为拯救自己孩子的妈妈中发展起来,初步发展是在日本,目前已推广至全世界。社区支持农业是以社区需求群体为主要对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关系,消费者预付生产者生产费用并与生产者共同经营未来一年的种植过程,承担可能出现的风险,支持使用生态可持续的种植模式[1]。社区支持农业所具有的的价值主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社区支持农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其要义是以尊重自然和维护自然为前提,着眼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互促共赢,走可持续的和谐发展道路。首先,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在种植方式上采用自然农业技术,尊重自然界的多样性,遵循种养殖结合的原理,重视传统农耕文化。其次,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是一种订单式的农业生产方式。生产者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及标准种植健康、安全的有机农产品,这种种植活动有益于农业生态系统平衡,有益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1.2 社区支持农业有助于动态传承乡土知识文化
费孝通《乡土中国》开篇就说“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自然成为是整个社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广大农村则是滋生培育乡土文化的根源和基因。而且中国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过程中,全国各地都开始城乡统筹,以城促农的发展模式正在崛起,保护乡土文化迫在眉睫。而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把“全方位积极的延承乡土文化”号召具体化,通过社区支持农业的实施,传播“关注乡村、热爱土地,与自然合作、以土地为生”的生活理念来继承传统农耕文明,举办“爱故乡”“生态文化”“乡村文明”等各类活动来挖掘农业的文化、经济、社会等价值,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并按照现代人生活需求创造着最具定制化的服务,实现了本地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回归,打造耕读文化氛围,满足着低碳生态的中国乡村与乡土文化的全方位传承。
1.3 社区支持农业能够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
随着现代旅游业竞争力日益扩大,旅游业竞争已从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目前已上升到区域竞争。对旅游目的地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找到新的竞争点。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形成的长效的城乡互动机制,在城市居民享受着健康生活方式的同时,体验生态文化旅游的乐趣,这种情景式、参与式、与大自然互动旅游的方式突破了传统旅游的局限性,兼顾了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的发展和共赢,有利于塑造旅游产品的差异性竞争力,从真正意义上促进旅游业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使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下的农场旅游真正发展成为高效益、促文明的无烟产业,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协调发展,最终从根本上提高区域旅游的竞争力[3]。
1.4 社区支持农业有助于推动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近几年,由于我国城市自然环境的恶化和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居住在城市社区中的居民开始向往农村生活,人们开始了城乡沟通新方式,由问题引发的意识开始了社区支持农业的起步。社区支持农业不仅保障了人们健康,还是一种城乡沟通的良性机制。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是以农民和消费者的互动为基础的,以社区为纽带来进行交流,城市居民参与农场的经营决策、投入资金支持等手段愿意与农民共担生产风险,使农民得到生活保障、安心有机生产,使得农村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深入到了城市中去。同时,改变农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社区支持农业成员在参与劳动、分享成果的同时,培养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农民和社区的居民有了沟通的可能性。因此,以社区支持农业为载体,可以有效解决城乡沟通不畅,使城市和农村和谐和睦相处,有助于推动城乡建设[4]。
2 雅安市发展社区支持农业的路径选择
2.1 建立社区支持农业示范点
2.1.1 利用好雅安市现有已趋于稳步发展的生态文明村庄优势,实现完美融合
由原来的只有娱乐用途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定位转型到融入由旅游者主动参与农业发展意识的社区支持农业管理模式当中来。社区支持农业推广与发展都市农业、休闲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让旅游者通过加入农场劳动份额或者配送份额成为农场的社员,可随时到农场参观考察与生产者互动,通过参加农场举办的各种活动让消费者融入到有机农业经营管理当中,促进生态型都市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雅安市城乡建设融合发展。
2.1.2 利用好教育资源优势,共建产学研基地
雅安市人民政府应与四川农业大学这所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的高等学校共建集参观、科研、教育培训和生产示范为一体的生态基地,将其建设成为国内有机农业的重要品牌。首先,基地必须选择自然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能生产优质、新鲜作物的郊区周边地区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其次,组建团队管理,建立一套规范、完整、有效的管理制度负责运营。同时,借鉴2008年北京市海淀区政府、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产学研基地——小毛驴市民农园发展模式,进一步探索城市和农村社区的互助模式。
2.2 出台社区支持农业扶持政策
2.2.1 建立有机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发展中前期农场土地投入决定了必须对以前经过化学农业侵害的土壤进行彻底有机还原,而这部分资金并不能转嫁到社区居民消费者身上。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快制定相应补偿措施,根据生产面积及作物种类实行差异性补偿。
2.2.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针对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及保障民生的工程,应当对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和农民在税收和认证费用方面给予减免。出台相关保险制度,由财政通过加大对农户保费支持或保额支持的力度,大幅降低生产风险。出台土地流转向社区支持农业模式倾斜以及土地租金补贴、大型展销会摊位补贴等政策。
2.3 构建社区支持农业生产体系
2.3.1 鼓励成立农民生产互助组织,成立合作社
集中进行生态农业教育培训,利用本地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广机构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使生产者掌握有机农业的科技知识和有机农业的操作规范。鼓励成立农民成立合作社,增强农民在市场交易中的话语权。
2.3.2 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建立生产网络
在社区支持农业的实践项目中引进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利用农业合作社、农村农民基层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协调生产农户形成统一的生产、销售和认证程序,使农产品生产规范化。
2.4 建立社区支持农业市场体系
2.4.1 建立本地的参与式保障体系
参与式保障体系的形成决定了该体系内小农户均是被特殊认证过的有机农户,每个小农户也就都打上了成本较低的有机认证标签。通过多家社区支持农业小农户紧密合作,在组织、管理、销售等方面形成有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和程序,为寻求有机产品的消费者提供可信的有机保障。
2.4.2 提高公众认知开拓市场
依托成都已发展成熟的社区支持农业农场辐射作用,学习积累经验以带动偏远地区小农户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利用相关宣传媒体、教育活动等宣传教育途径, 加强对公众社区支持农业相关知识的宣传,组织生态旅游文化节吸引市民参与活动,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环境意识。
2.4.3 融合各大销售网点,建立销售网络
把社区支持农业的销售除了带于社区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还可以进入家产品超市、有机蔬菜集市、以及有机餐饮企业等场所。扩大社区支持农业农场产品的销售规模,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使其成为市场中最大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1]Fieldhouse P.CommunityShared Agriculture[J].Agriculture and Human Values,1996,13(3):43-47.
[2]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欧林.张家界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任文雯,梁迎春.城乡沟通的良性机制创新——以“社区支持农业”模式为载体[J].科技信息,2011(25):531,484.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