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江 黄文萍 郭琳
【摘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自2012年启动以来,为各院校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本文以服装专业“三型“人才培养为切入点,探索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三型“人才 高职服装教育 协同创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244-02
协同创新是在创新系统内对创新各个要素的有效整合,使其在系统内无障碍流动[1]。作为一种新的产学研合作理念,协同创新是通过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相互协作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创新价值最大化。协同创新平台建设自2012年启动以来,为各院校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目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模式大致可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特色型和区域联动型三种,而高职院校多采用区域联动型协同创新模式,通过高效、多元、实用的创新成果转化,实现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的建设宗旨。
一、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性
“政校行企协同创新”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政校行企协同创新”不仅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为高职“三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促使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职业迁移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实现均衡发展。
1.明确产业升级转型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
中国高职教育高举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旗帜,重视学生初始就业岗位能力培养。与此同时,存在对学生职业发展与职业迁移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也难以满足产业经济发展对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以下简称“三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2.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共育人才的体制机制改革
高等院校建设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不仅能为国家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还能通过知识和技术创新、成果转移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院校通过校企联结,一方面根据企业运营特色为其量身定制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企业一线生产的软、硬件设施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同时在实现双方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行业高新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实现互利双赢。
3.助推“三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职业教育也应遵循这个规律,而“三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也应着眼与此。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及协作企业的各种资源,创建产、学、研、用一体的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各项政策支持建立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统筹职能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打通能力提升通道,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服装产业升级背景下的人才供需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装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最初的工厂手工业逐步向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已经开始摆脱“贴牌加工”的尴尬标签,并逐步进入以服务与创新为主导的中级发展阶段。
然而,当前服装产业的人才供给与需求却存在着对接不畅等问题。从宏观层面上看,一方面,随着品牌实力的提升和生产规模的扩大,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不仅有对熟练技工数量上的需求,还有对专业人才质量的更高要求,“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高度概括了企业的人才诉求。另一方面,虽然众多的专业院校每年输出大量的毕业生,但是“就好业”却成了困扰高校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从微观层面上看,服装产业人才需求缺口一方面集中在一线工人,如熟练车位、面料采购、跟单员、生产管理、项目经理等,“技工荒”极大限制了服装企业生产能力和制造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优秀设计师、高级版型师和营销总监等人才的缺乏已经制约了本土服装品牌的发展与扩张。服装产业升级背景下人才供需的矛盾,其核心问题在于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各方对于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供需工作缺乏宏观统筹和有效衔接。
三、服装专业“三型”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在中国服装企业迈向价值链高端的进程中,人才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产业需要一批行业领军人物、高端创新人才、营销人才、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因此,创新高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三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
1.基于产业集群特色细分职业岗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相容性,因此服装专业“三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结合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特色,首先通过既定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细分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产业集群特色选定人才培养规格,最终完成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模式定制。例如按照工作内容可以细分为生产研发、创意设计、新型制造、渠道营销、精细化管理、品牌运营和外贸跟单;按照产品类别可以细分为男西装、男衬衫、T恤衫、女装、童装、牛仔服、夹克衫、防寒服、皮革服装、裘皮服装、针织内衣裤、羊绒及羊毛衫等。
2.基于岗位需求构建分方向课程群
由于服装行业的进入壁垒低,高职院校人才输出的目标企业构成复杂,既有上规模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也有中型、小微企业和设计工作室等,各种类型服装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情况不尽相同。以品牌服装企业为例,其内部与产品设计开发相关的职能部门可以细分为:企划部、设计部、技术部、营销部、采购部、财务部、推广部。各部门成员之间通过专业技术的互补协作,共同完成以季节为单位的服装产品的设计开发。因此,针对品牌服装企业方向的课程群设计可以概括为设计方向、技术方向和企划方向。
3.基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分层学群
服装设计“三型”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产业发展需要,还要充分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传承规律。通过从基础到应用再到综合性的逐级递进分层学群,构建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可以细分为成衣领域、创意领域、饰品领域和运营领域四大学群。
四、基于“三型”人才培养的服装专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速发展期,国家内需战略的提出为服装产业实现“中国服装强国”的建设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中国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指出:“中国服装强国建设尤其要注意以科技进步为突破口,进行产业创新,不断加强基础技术研究与推广,逐步实现大规模集成定制。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大融合。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并在为中小企业建设全方位服务平台基础上,打造具有联动研发功能的新型价值链。”由此可见,转型升级将是服装产业在“十三五”发展规划阶段的主旋律,中国服装企业今后将朝着强化研发设计能力、创新零售管理模式、改革商业运营体系、加强品牌内涵建设和提升行业群体地位等方向深入发展,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1.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基于“三型”人才培养的服装专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关键在于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政府、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作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平台建设的统筹规划、决策落实、制度保障等方面的工作。由各方选派代表共同组成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委员会,下设战略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和考核委员会。
2.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
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通过成立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来形成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通过各成员间的资源整合,促进纺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持续稳步提高,促进企业职工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促进企业经济社会效益不断增加。一是集团院校共同建立“人才库”。通过整合集团内部院校的学生资源和行业企业的高端技术人员,建立一个纺织服装专业的“人才库”,集团内部企业可在“人才库”中选拔和培育符合自己需要的拔尖专业人才,各院校可以联合高端技术人员共同开展行业高新技术的专项研究。二是集团企业共同建立“服装技术资源库”。通过整合集团内纺织服装企业的服装技术资源,开展传统技术领域的创新性研究,促进产业制造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集团单位共同建立“课研开发平台”。
3.建立寓教于研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一方面着眼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致力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选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要实现上述目标,核心问题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以科研为主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内涵及其要求,实施寓教于研为主导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并为此创造硬件和软件条件,选择可操作、可持续性的途径。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邀请行业知名专家和企业高水平技术能手共同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在教学中引入行业前沿知识并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入过程之中。联合协同创新组织内的核心企业开设前沿领域专题班,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研究方向,例如服装设计研发、服装高新技术、品牌创新企划等,通过创新思维训练培养专业拔尖人才。二是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服装设计专业学科特性,在优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将服装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细分为基础、综合与创新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以行业基础职业能力训练为主,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为主;综合层次以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创新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实验及研究训练为主,突出对学生的创造性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三是设立各方向设计工作室、大学生创业专项基金等,开放性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创业机会,让他们在了解学术前沿动态、体验创业甘苦的过程中,激发学术兴趣和创新潜能。
五、结语
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人才需求的变化,传统制造业时代的单项技术性人才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诉求。目前,服装产业升级转型正朝着个性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并计划通过品牌、科技、人才、可持续四个方面的内动力助推,全面展开建设服装强国的战略之路。而作为培养现代服装高级技术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依托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培养出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三型”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3.
[2]李雪婷,顾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化冲突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3(2):5-8.
[3]彭立云: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01-103.
基金项目: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基金项目:“基于”三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编号:2013a10)结题成果;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教改B类重点基金项目:“基于整体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服装专业复合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