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

2015-07-17 22:41许传友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减负提质态度价值观

许传友

【摘要】传统的教学一味追求教学质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特别是忽视了价值观的培养,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在新一轮课改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打造高效益课堂,应不折不扣落实好“三维目标”。

【关键词】课堂教学 减负提质 策略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3-0062-02

提到减负提质,恐怕会一致认为老生常谈。扪心自问,难道我们的课堂教学全面实现了高质高效了吗?全面实现了国家提出的素质教育目标了吗?笔者认为,素质教育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课堂教学质量仍有提高的巨大空间。那么,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空间在哪?路在何方?以下是笔者的粗浅认识供参考。

一、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真正意义。

创建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不单单是一种环境上的变化,它应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一种自然回归。从教育学角度看,学生应是学习上的主体,学生应是学习中的自然人。换句话讲,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教学的主阵地还给学生。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何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呢?笔者认为:在精神上学生没有压抑感;在空上学生游刃有余;在内容上学习富有弹性;在方法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学习效果上因人而异多元评价。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思维不僵化,真正意义上赋予学生一种创新学习的氛围。如:我在教学《电磁铁的磁力》一课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法。首先把学生分成a、b、c、d四个组,每组四个人;每组每个人分别完成绕30圈、60 圈、90圈和120圈吸钉的实验任务。十几分钟过后,一组组实验结果纷纷出来了。A组分别吸起大头钉:6个、24个、40个和68个;b组分别吸起大头钉:5个、21个、40个和65个;c组分别吸起大头钉是:6个、23个、48个和60个;d组分别吸起大头钉是:6个、25个、44个和65个。通过板书学生很快发现:“圈数越多,磁力越大。相反,圈数越少,磁力越小”的道理。结论的获得,是学生实践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个知识点认知的形成完全是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在这节课中老师是配角,学生是主角。学生学的轻松、主动、愉悦,效果好。再如:在教学《温度与水的变化》一课时,我带领学生用温度计测试身边的温度,用湿度计测试室内的湿度,让学生测试暖水瓶里水的温度。接下来,再把水放到冰箱里,水结冰了;冰放到自然环境中,水融化了;水谁放到炉火上,变成了水蒸气,从而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学生知识的获得完全是自主状态下完成的。宽松的环境会给学生提供灵感的空间。

学生学习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学到一定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宰者,是主人。要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建构自己的认知领域。

二、采用科学的学习策略,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学生学习上不竭的动力。笔者认为:学习兴趣的培养不能停留在某种形式上,更应注重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感受”。也就是说应要把“兴趣”转化成学习的“感受”。因为“感受”易于转化成情感,情感在人体内是相对稳定的。也可以说,将“兴趣”转化到爱学、乐学和善学上,演变成一种情操。如本人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开放课堂,引进视频、注重实验、走出去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同时我还注重把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科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从而热爱科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热爱科学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课有其特殊的优势:其一,教材内容生活化很强,很多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物或现象,易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我们的身体》一课时,让学生摸摸自己的眼睛,动动自己的手和脚,感受一下心脏的跳动,然后说说各自的作用。再如在教学《声音》一课时,让学生间说说悄悄话,听听老师播放的音乐,拍拍桌子感受一下桌面发出来的声音;其二,教材内容新颖性强,可以说,每一个实验,均会发生一种新的现象,形成一个新的结论,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摩擦起电》一节课教学时,笔与皮毛的摩擦吸起纸屑的现象,极大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浮力》一节教学时,通过橡皮泥与水的实验,学生感受的了浮力,通过浮力学生又去思索海中的船只,兴趣难抿;其三,科学课易于形成成就感。科学课中一些结论不是传统教学的給予,而是一种认知的建构和生成,是学生自主完成的,学生成就感强。如前文提到的“电磁铁的磁力”。笔者强调的是教学不能停留在“兴趣”上,应把“兴趣”转化成情感和态度以及生成价值观上。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促其价值观感的有效形成。

新一轮课程改革,小学“自然”课改为“科学”课。这不仅仅是词汇上的更新,笔者认为更是一种教育理念上的变革。从概念上看“自然”课它局限于自然科学现象,而“科学”课是从传统意义上的事实、概念、规律上升到自然科学的人文精神和社会作用和社会价值上,利于上升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如哲人所言:外因通过内因变化而变化。在教材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地球地域的博大,可以了解现实生活物质的丰富;可以感受科学的新成就等,这些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好的媒介作用。

综上所述,减负提质是一个理想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好高骛远,是完完全全可以达到的。这要看我们的教学理念,看我们的教学策略。更重要的是要看每节课“三维目标”落实的效度。

参考文献:

[1] 周德芬,熊文惠.加强教学交流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北京教育,1994(9).

[2] 项来业.减负 提质 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14(12)

[3] 付春颖.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减负”提质[J].课程教育研究,2013(36).

猜你喜欢
减负提质态度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心灵之窗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区域推进“以生为本、减负提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