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片报道与西藏本土舆论引导
——以2014年《西藏日报》感恩图片报道为例

2015-07-17 04:48王帆
科学中国人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闻照片日报藏族

王帆

西藏民族学院

浅析图片报道与西藏本土舆论引导
——以2014年《西藏日报》感恩图片报道为例

王帆

西藏民族学院

新闻图片传播具有不受文化程度限制的优势,因此图片传播深受西藏地区各个阶层百姓的欢迎。然而长时期以来过于明显的感恩教育新闻照片宣传让很多藏族同胞排斥。针对西藏地区受众对图片新闻既喜爱又反感的矛盾现象,笔者选取《西藏日报》2014年新闻图片为分析文本,就感恩图片报道来探析媒介应如何引导区内舆论。

《西藏日报》;感恩教育;新闻图片

《西藏日报》是西藏自治区的党委机关报,发挥百姓与政府之间上联下通的作用。《西藏日报》主要在区内发行,现今官网提供电子版可在线阅读,突破纸质版发行地理条件的限制,影响力大大增强。图片报道是西藏地区各媒介运用较多的新闻报道方式,从而也成为在藏区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途径,但感恩图片信息的传播并不意味着感恩宣传达到预期效果。故笔者认为有必要研究感恩教育新闻图片的报道技巧,从而引导区内舆论。

一、《西藏日报》2014年感恩教育新闻图片情况概述

以“感恩”“感谢”等为关键词,检索2014年1月1日至12月17日《西藏日报》感恩教育的报道共21条。综观21条感恩教育新闻图片报道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位置上——图片均位于视觉中心点,画面构图以斜线构图或左右均分构图法。内容上——节日送慰问金和慰问礼品为主。文字说明——“某某群众打心眼里感谢××”“送去××的温暖”等。感恩教育新闻图片占总画幅的1/10。每个月约2条,平均三个月1条头版感恩图片新闻报道。

二、《西藏日报》感恩新闻图片信息传播的两大现状

感恩新闻照片信息传播能让受众一目了然,了解画面呈现的能指内容和背后所指涵义;能还原画面中发生事件的现场氛围、事件人物关系,达到一图胜千言的传播效果。

(一)《西藏日报》新闻照片的议程设置与其核心理念的构连

《西藏日报》不管是报头、报眼等核心位置的布局,还是报纸装饰的花边等细节的设置,抑或新闻报道的文本数量,新闻图片大小、横竖的排版等都体现了党报的核心理念——正确导向、扩大信息、贴近群众、突出特色。多数感恩新闻照片的文字说明传递出自治区政府关心百姓生活,尽力解决困难户日常生活的信息。新闻照片的构图、文字配合的议程设置不仅告诉受众应该看什么、想什么,在深层次上引导受众该怎么想、怎么做。抽象的视觉冲击配合文本具象的说明,对区内受众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完整的传递了正确的价值导向信息。

(二)新闻照片传递的信息对区内受众感性态度、理性认知的引导作用

感恩新闻图片的本意一方面是为了让西藏百姓切身感受到来自同胞的关心,另一方面是为了稳定区内建设、维护民族团结。宏观看画面主体,微观看画面构图,发现《西藏日报》高姿态的感恩照片的呈现对区内受众的认知和情感态度上带来了负面影响:忽略民族地区新闻应具有民族特质,忽略新闻照片应各有表达的独特语法,忽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平等性、互动性。向受众呈现唯一观点、视角、来源的图片导致说服力减弱,因此应考虑多角度、多涵义的新闻照片针对西藏区内受众的心理、情绪及疑问提供有效的事实信息、图片信息,配备暗含态度的文字予以适当引导,提高感染力和说服力,达到阐述事实、交流观点、表明立场。

《西藏日报》感恩教育图片类似窗棂决定了区内受众透过它看到怎样的外界,缺乏对外界事物的正确认知往往会造成区内受众的偏见。《西藏日报》应善用新闻图片,在舆论引导上应更快捷传递大容量的信息,增加区内受众对外界信息的了解,改变区内受众认知结构的不对称性。

三、《西藏日报》感恩新闻照片信息传播的改善机制

(一)图片编辑应具有感情迁移的能力

西藏地区的敏感性和特殊性要求对图片的选择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换位思考的能力:以藏族百姓感情为基点,以保护和热爱区内受众为根本原则。只有充分尊重他们情感的感恩图片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欢迎,并形成良性互动、互相理解的局面。

部分感恩图片由于拍摄角度的不合适,使得平等人物之间位置不妥当:个别画面中的藏族同胞低垂着头、整齐的站在一排等待领取捐赠物资,慰问人员所占画幅比例远远超过被慰问的藏族群众,造成二者一大一小、一高一低。慰问物资位于视觉中心点。远景是荒凉的山脉和光秃的树干。画面细节造成受众视觉上认为驻村工作队员居高临下,情感上难以接受。然而有些感恩教育照片以人为主体,讲述人的故事,对藏族同胞的喜爱充满画面——满脸喜悦的百姓位于视觉中心点,暖色调填满其余画幅,画面基调让受众感觉温暖舒适。故应用理性的图片传递非理性的感情信息,在无形之中激发藏族群众心底的感怀之情。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深刻的程度上改变受众的认知,引起的感情变化也是所有变化中最强烈的、最持久的。

(二)《西藏日报》感恩图片新闻要守住真实性的新闻生命本源

《西藏日报》感恩图片应如实传递真实信息,也只有真实才能让区内受众信服、认可和支持。若是呈现有摆拍痕迹或伪造的虚假图片,一旦受众察觉,立刻会丢掉人心,使得报纸本身的生存之本受到震动。因此《西藏日报》新闻图片一定要力保是真实、客观的图片——真实的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环境、真实的时间、真实的地点。真实是根基也是一切的前提,只有感恩图片先是真实的,才有可能对《西藏日报》其他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向着全区报业的龙头老大的方向前进。

(三)《西藏日报》坚持正面感恩教育新闻宣传为主体,但不回避监督性和批评性感恩教育新闻图片

《西藏日报》感恩教育图片坚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被子是藏族百姓温暖地渡过寒冷的冬天所需的最基本的生活用品,在部分感恩新闻图片中:红色粉色的被子与画面中藏族百姓头上的红色装饰物、橙黄色的上衣,远景房屋建筑边缘依稀可见的红色瓦砖相得益彰,整个画面洋溢着温暖的色彩,向受众传递出一股股的暖流,为严寒增添一抹暖意。伴随着暖意,受众不自觉的就会想到这是党和政府给予百姓的实际优惠,感激之情自不待言。成功的感恩教育照片能引起连锁反应,《西藏日报》通过报道昌都地区关乎民生问题解决和帮助的案例,能够带动其他地区相似举动的效仿,促使其他地区尽快解决类似的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实际问题。

然而《西藏日报》反映社会民生新闻报道少,容易导致感恩教育新闻偏向明示性,暗含在新闻中暗示性的感恩教育少。对敏感性的感恩教育新闻报道坚持正面宣传的绝对性,但不能回避监督性报道。批评性的感恩教育新闻报道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正面报道的发展,给普通受众一个发声的渠道,让百姓看到党和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决心和恒心,从而促进西藏地区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四)坚持品牌效应,创设感恩教育新闻品牌,体现藏族特色。

《西藏日报》是西藏地区对区内外的名片,是区内外受众了解西藏的脸面。必须拥有自己特色的感恩教育新闻照片的品牌栏目,注意凸显藏民族特色。《西藏日报》的媒体工作人员应当对藏族的民俗风情、人文环境等了如指掌,以此为切入点,做出拥有藏民族特质的感恩教育新闻品牌。

感恩教育图片报道应有化文字为图片的特色理念,如哈达是代表藏族人民真诚的祝福和美好的祝愿的,若是有感恩字眼出现的时候,不如将其换成献哈达或者戴着哈达的工作人员和藏族百姓在一起的日常画面,抑或是换成藏族百姓欢声笑语、载歌载舞的画面。区内外受众一看就知道图片想表达的涵义。《西藏日报》可以开设相关的生活图片专栏。以图片集合的形式,每天推出一版展现西藏、西藏的人和事——每期有固定主题,精心的构图、考究的色彩、大幅彩色照片,注意照片之间内涵的衔接,以此形成《西藏日报》图片专版的品牌,产生聚合效应。

文字文本(理性认识)能够带来认知上的长期改变,而图片文本(感性认识)则使得受众感情态度变化更强烈。《西藏日报》感恩图片报道更具技巧性,文本避免新闻体,编辑排版更加艺术性,那么西藏地区感恩教育信息传播将以更有力的方式引导区内受众,激发其向心力,使得本地藏族同胞人人成为西藏地区形象代言人,更具说服力的向世界传播西藏。

[1]余正生.《坚持民族新闻报道的正确方向》[J]。

[2]普瑞.《浅析新疆地区民族新闻的民族特色》[J].传媒研究,2013-03。

[3]沙莲香.《中国民族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3).

[4]何振波.《报道精确新闻,促进对外传播》[J].时代文学,2007-01。

[5]李洹.《民间力量近距离传播的“技”与“巧”——也谈西藏问题的对外传播》[J].对外传播,2009-03。

[6]郑永年.《中国模式——经验与困局》[M].浙江人民出版社: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0。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社会与媒介引导力研究"(项目编号:14BXW040)、西藏民族学院重大项目培育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4myZP03)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闻照片日报藏族
The Light Inside
读图时代报纸数码新闻照片档案管理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一架老120照相机
《演变》《藏族少女》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有些观赏鱼只能看不能摸
《绍兴日报》“人文新闻”的十年实践
新闻照片中的以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