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2015-07-16 00:36:53周玉萍河北省永清县养马庄乡中心校
散文百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语言文字文本

周玉萍河北省永清县养马庄乡中心校

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入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周玉萍
河北省永清县养马庄乡中心校

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分析,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与思想内容分析、单一的语文知识训练说拜拜,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怎样从“理解课文内容”向“学习文本语言,充分关注表达”转身,是放在我们语文老师面前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只有从培养语言能力入手,才能真正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关注语文教材,探究语言表达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语文教什么?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法?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矛盾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即在“得言”“得意”的基础上“得法”。当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领悟其意,明确其言”,“得法”自然就水到渠成。

教材文本是我们学习作者表达方式的载体。立足“文本”教语文,这样的语文教学才不会“南辕北辙”,更不会“事倍功半”。立足文本学语言,学语言、会表达,这就是语文教学需要教的。

二、关注口语表达,加强口语训练

学习母语,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逐渐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一切的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文字,更离不开表达方法的领悟。所谓强化“文本表达”,是基于教材中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抓住文本特点,感知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进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对于议论文,在小学阶段不常见。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内容与呈现方式,向初中教材过渡。如《为人民服务》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围绕主要观点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关注本文的表达方法,而只是一味的空说大道理,无异于“蜻蜓点水”,纸上谈兵,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另辟蹊径,挖掘文本语言表达特点,在“得意”的基础上进行写法迁移——“得法”,就很容易达成文本的主要教学目标——论述方法。

深入解读文本,《为人民服务》这一课围绕中心论点“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如何对待生死、如何对待批评、如何对待困难、如何对待同志。对于论点和分论点学生很容易找到,但文本是怎样进行论述的?教者与学生的对话如下:

师:毛主席在论述中运用了哪些方法?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生:课文第二段毛主席引用司马迁的话,采用了引用名言的方法。

师:引用名人的话,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也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述方法。请在第二段批注“引用”。

生:课文第三段举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例子,这里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师: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更有说服力了。

生:课文第二段“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一句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两种人的“死”的意义和价值不同。

师:你很会发现!而且你说的这一点很重要!通过对比,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生:在第四段中,毛泽东为了能把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一层一层地讲清楚,用了“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等关联词语,使论述既严密又全面,这种论述方法叫做“讲道理”。

师:对!我为你的发言和发现“点赞”!连用关联词,既能使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更为紧密,还能增强说服力!

从师生的对话不难看出,教者充分关注文本的“表达”,从文本的语句中体会文本表达效果的妙处。抛弃枯燥的说理,紧扣文本的表达方法;另辟蹊径的视角,走出文体的传统教法;强化语言文字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深入地触摸与感悟。教者强化语言文字的表达,旨在为真正学语文,用语言文字铺好路,搭好桥!

三、关注语言积累,厚积放可薄发

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

崔峦教授指出:“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既然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就要紧紧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最大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达”因子,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课堂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草虫的村落》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孩子们很喜欢读这样的课文。但是,教好这样的课文却很难。之所以难,是因为对语言的积累上,从输入到输出这一过程,孩子们在仿写时容易受到原文的影响,思维和想象容易受到较大的限制。如果教者抓住其中的一点,加以突破,以点带面,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描写的场景,想象并感悟这些场景中蕴藏着虫子们怎样的情怀和品质,只有明确地感悟到这一点,才会在仿写和创作中有意识地加以运用。如文中“迎接亲人”这个场景,“娇小的”甲虫是游侠的什么人呢?它们对视良久,是想说什么呢?可以通过师生、生生对话加以再现,以进一步感受虫子们生活的快乐和其乐融融。

语言的积累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在语言文字上。无论是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语言文字的表达与运用,需要我们紧紧抓住语文课程的本质,既不能干巴巴地将语言文字与文本隔离进行孤立地理解与运用,也不能走入玩文字游戏的误区,而应将理解的语言文字的方法转化为学生真正的阅读能力,将运用语言的能力转化为学生读写能力并最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基。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语言文字文本
如果艺术有一万种表达方法
艺术启蒙(2022年11期)2022-12-06 09:34:38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系统医学(2016年8期)2016-02-20 02:55:08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人肠系膜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 通道在HEK293 细胞上的表达方法研究
语言文字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