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买买买,新玩具是Segway

2015-07-16 04:19
时间线 2015年3期
关键词:小米系统

“平衡车行业要感谢小米的不杀之恩。”有人在微博里这样感慨。

两端分别是N和S的电磁图、细长的车胎印……随着这些电子邀请函提前一周开始逐步放出,小米公司要做电动平衡车的传闻似乎变得越来越逼真,连999元的价格听起来也像极了小米风格。

这场神秘的发布会在4月15日下午进行,但主角并非传说中的小米电动平衡车。当舞台红布落下,“Ninebot收购Segway新闻发布会”的字样露出时,相信很多人都长舒了一口气。

“平衡车行业要感谢小米的不杀之恩。”有人在微博里这样感慨。

至于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得先说说这几家公司的关系。

首先是平衡车始祖Segway公司。这家总部在美国的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平衡车发明者,2006年前后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动辄几万的价格让它显得有些高冷。

Segway在中国关注度最高的一次“亮相”发生在济南中院的薄案审理现场,富商徐明送给瓜瓜的礼物就包括一辆SegwayX2越野版电动平衡车。嗯,这大概也让很多人留下了“Segway是富人玩具”的印象。

而Ninebot是一家成立只有3年的年轻中国公司,旗下包括WindRunner(风行者)系列、Ninebot九号系列、Ninebot One等产品。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销售范围覆盖了全球50多个国家。

全资收购Segway后,Ninebot将获得对方旗下全部产品的所有权、400多项专利、人才、生产线、经销网络和供应商体系。尽管收购价格尚未公布,但听起来绝对是“小鱼吃大鱼”的典型故事了。要知道,Segway前几轮的融资总额已经达到1.61亿美元。

故事背后当然有资本的力量了。Ninebot在当天下午宣布,其获得小米科技、红杉资本、顺为基金和华山资本8000万美元的A轮投资。

嗯,也就是说,这家吃下行业老大的新公司,已经成为小米生态链的一员。

尽管“生态链”这个词语已经有被用臭的风险,但小米在这方面倒是显得很踏实,总结为一句话,就是真金白银买买买,停不下来的节奏。

“未来小米的战略很简单,手机是可移动的电脑,以手机为中心,连接所有设备,”雷军解释自己投资Segway的原因,“(短交通代步)车是可以与手机高度关联的。”目前已经实现的人机交互方式包括,通过与手机互联,平衡车可以被远程遥控、跟随和监控。

但目前来看,小米生态链的成员都是消费级产品,比如插座、体重秤、净化器等等。相比之下,平衡车受到安全性、操作难度、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并没有像它在小米生态链的小伙伴一样,普及到日常生活中来——尽管在1至5公里的短交通途中,一部舒适的代步工具的确很有必要。

至于Segway被收购后会活得怎么样,现在谁也说不好。

一方面,Segway这两年的日子本来就不太好过,据说去年全球销量不算太好;另一方面,这些年来国内公司“吃洋餐”的案例不算少,但不乏把一手好牌打烂的状况,比如已然沦为路人的ThinkPad。

总之,Segway已经被中国公司买回来了。可以预见的是,国内大大小小的平衡车或类似代步工具的初创团队,大概会成为爱跟风的投资者们骚扰的重点目标。至于这桩生意会给国内平衡车市场带来什么长远影响,显然还需要更多时日去观望。

10. i-bus要做建筑聪明的大脑

对于擅长清洁能源的创意专家ABB,节能降耗似乎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不怕暴露节操地说,时间线君至今记得在外滩旁某五星酒店的一场经历:刚走到房间走廊,顶灯就亮了,离开灯就灭;移步到洗手间,这里的灯也自动亮了,离开,灯又灭。高灵敏度让我在那个晚上很无聊地来回移动多次,只为测试灯开灯灭的准确度。

后来我知道,酒店安装的是人体移动感应器,属于那家老牌酒店智能化改造的一部分。这大概就是科技的魅力:你看不到它的存在,却被它时刻温柔呵护着。

ABB公司i-bus智能建筑控制系统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这套早在199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智能系统,如今正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大连现代博物馆、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北京首都机场里使用着。i-bus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智能建筑系统,应用范围覆盖了办公室、工厂、酒店、学校、公寓等。

i-bus的存在意义是让现代建筑变得更加智能。它包括传感器、驱动器和系统元件三部分,其中,传感器(智能面板、人体感应器、触摸屏、温控面板等)负责发送命令;安装在照明箱内的驱动器负责接收命令,比如开关、调光、调节温度、开闭窗帘等。

系统中的每一个传感器、驱动器都内置了微处理器、存储器和固化程序,最终由一根i-bus总线电缆连接起来。这个复杂的系统被ABB公司称为“一揽子软硬件解决方案”。

i-bus以高大上的形象进入中国市场,早期应用主要是公共场所,如今,它也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别墅、大平层的家庭中。嗯,有钱就是任性。

不过,除去科技带来的酷(得)炫(瑟)感,i-bus的很多功能都可谓人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当户主外出度假时,系统可以设定度假模式,智能系统犹如一个尽职的管家,定时命令家中的设备运行,如定时通通风,让灯光和窗帘每天按时动一动,既可以保护设备防止潮湿,又可以模拟出家中有人的假象,躲过小偷觊觎;炎炎夏日,当光线过于强烈,系统会“通知”遮阳窗放下,避免热浪袭击。

总之,i-bus的做法就是为建筑加装一颗聪明的大脑,指挥各个器官更加高效、灵活和主动地运行。

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i-bus系统中有不少有意思的独特设计,比如吸顶式人体移动感应器,如同末端神经,它可以敏感捕捉到外界的动态变化。它具备亮度感应功能:在亮度不足的情况下,有人出现时,开灯开空调,无人时关灯关空调;在亮度足够的情况下,有人出现时,只开空调。

不要小看这个圆乎乎不起眼的设备,它的开关延时可以被调整,感应区域达到6米,完全自主运行,从而达到良好的节能效果。

而它的另一个“搭档”就是超敏感亮度传感器,它可以感应室内自然光的变化,从而自动调节灯光强度。

又如ABB的空气质量元件,会自动判断房屋内空气质量状况,当CO2浓度高时或空气干燥时自动打开新风系统或加湿器改善房屋空气质量,提供健康的居住办公环境。

这套系统的聪明之处还在于,所有这些工作基本都是它主动完成的——在你完全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不同设备正在不间断地说着“悄悄话”,并彼此响应,联动起来照顾你。作为人类,你只需要安心享受它们默契合作的成果就好。

i-bus在节能方面有很不错的成绩单。比如新加坡国立图书馆大厦的一组数据就很有说服力,安装i-bus后,2006年至2007年,该项目能耗水平是102.59千瓦时/平方米/年(设计标准为124.47),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20千瓦时/平方米/年的一半。

另一组数据来自中国。成都伊藤洋华堂在修建新店时,花费100万配置了i-bus系统,结果运行一年后发现,这家与老店面积相当的商场,比后者节省电费每年约30万元。看来,在这个“节能降耗人人有责”的年代,通过技术改善建筑物能效,无疑是个经济又实惠的做法。

生活在北京这样深陷雾霾困扰的城市,节能减排的口号早就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多数人已经对此麻木。事实上,借助科技的力量,这座城市真的可以减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可以更加自由地呼吸——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曾经给出一组数据,如果建筑物能耗可以减少30%,那么欧洲总体能耗将降低11%。由此类推,如果北京这些密密麻麻高高低低的房屋也有自主降耗的本事,成效大概会更加明显吧。

对于擅长清洁能源的创意专家ABB,节能降耗似乎只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数据显示,ABB的增效节能技术能够帮助他们的用户降低20%至30%的能源损耗。诚然,这并不是一个会让人惊艳的数字,但对于雾霾中的人类,绝对算得上是扭转局面的良好开始了。

猜你喜欢
小米系统
传递
WJ-700无人机系统
基于PowerPC+FPGA显示系统
基于UG的发射箱自动化虚拟装配系统开发
半沸制皂系统(下)
杜小米的夏天
连通与提升系统的最后一块拼图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读《幸福的小米啦:小米啦发脾气》有感
可爱的小米
懒洋洋的兔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