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与价格成本策略

2015-07-15 08:33肖珑章琳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价格成本

肖珑+章琳

摘要 结合引进数据库成长期的发展趋势特点及价格学理论,以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DRAA)采购的部分数据库为例,分析引进数据库的成本和价格模式、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的价格与成本策略,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引进数据库 价格 成本 集团采购 数字资源建设

从1997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率先引进《科学》电子期刊数据库至今,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引进工作飞速发展,成绩斐然,成为高校数字资源建设乃至文献资源的主流,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国外数据库的引进从市场初人期逐步发展到了成长期,并开始走向成熟期。

随着国外引进数据库的涵盖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内容逐步深入,高校图书馆引进数据库的工作变得日趋复杂化、精细化、理性化,需要就资源发展政策做深入的研究,培养相关人员,为今后更多更好地开展这方面工作奠定基础。

本文结合当前引进数据库成长期的发展趋势及价格学理论,以DRAA集团采购的部分数据库、特别是以在“2014全球出版业50强排行榜”中榜上有名的公司(如排名第二、三、十二位的爱思唯尔、汤森路透、约翰·威立等)过去三年的市场销售方案为例,分析引进数据库的成本和价格模式、实际工作中可采用的价格与成本策略,为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l 引进数据库成长期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1.1 数量和经费持续增长,集团采购成为主要的引进途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出版物的急剧增加以及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使得高校图书馆引进的国外数据库持续增长。据DRAA理事会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高校图书馆集团引进的国外数据库已经增长到132个(如图1),本年度参加的图书馆馆次总数达7055个。在引进的132个数据库中,参加馆次超过100、称得上是较大范围引进的数据库达到1/6。而且,这几个数字从1997年以来一直呈上涨趋势。

相应地,引进数据库经费也快速增加。据高校图工委统计,2012年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经费为馆均180万元,平均占文献资源经费的37. 4%,呈持续走高趋势(这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引进国外数据库,基本不含因为购买电子资源而绑定的印本资源经费)。其中最典型的如清华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经费占文献资源整体经费的比例已接近2/3,为2070万元。与经费一起增长的,则是各馆电子资源采购工作人员的增加,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具体采购工作人员已经从最初的0.5人增加到了4人(含集团采购、本馆自行采购人员)。

在引进方式上,集团采购目前是数据库引进的主要途径。据DRAA“2014年DRAA引进数据库用户满意度调查报告”结果,在313家填写问卷的成员馆中,当回答通过何种方式引进数据库(多选题)时,“参加DRAA集团采购”和参加各地牵头组织的“地方性集团采购”分列第一和第三(见图2),说明集团采购仍然为国外数据库引进的首选渠道。

1.2 引进数据库的学科和类型趋向全面,人文社科和电子图书成为新的增长点

在最初引进国外数据库的几年中,理工类数据库几占全部。最近几年,保持增长的则是人文社科类数据库。据DRAA的统计:集团采购的人文社科类电子资源每年均有数个百分点的增长;2013年DRAA集团引进的132个数据库中,人文类和社科类数据库的学科占比均已超过了40%(见图3)。

从数据库类型上看,早期引进的数据库以文摘索引等二次文献为主,后来电子期刊快速发展位列第一,事实型数据库也不甘落后;最近两年,随着版权解决方案的逐步发展,电子图书呈上升趋势。据DRAA的统计:在2013年集团采购的132个数据库中,电子图书数据库已经占到集团引进数据库的9%,比2011年增加了5个数据库,所占比例也增长近6%;此外,在“其他”类8个数据库中,还拥有4个多媒体数据库(见图4)。

1.3 集团采购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价格方案趋向精细化

由于CALIS和DRAA先后的有效组织、成员馆的积极参与支持以及出版商的合作,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集团采购在多年磨合后呈规模化、扩大化的同时,也在规范化、流程化、合理化、科学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起草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章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工作规范”等工作规范与协议,研制了“CALIS数字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应用指南,也开发了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采购联盟平台等操作系统,使集团采购工作渐趋成熟,实现谈判、评估、审核、通报、组团、续订、培训及其相关服务等全流程操作,并广泛深入到各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

同时,由于中国经济近年来的向好发展,以及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出版商普遍对中国市场寄予厚望,因此纷纷在采购方案和价格上大幅调整:一方面细化价格模式,在过往整包整库销售的大宗交易基础上,不断调整价格策略和方案,以适应各类用户需求,最大化地扩大市场;另一方面则大幅涨价,以爱思唯尔电子期刊数据库Sci-enceDirect(简称SD)为例,几次提出的集团报价总涨幅都超过了15%,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涨价幅度和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采购能力。这种变化,在增加集团成员特别是中小馆的数量、扩大资源共享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使集团采购中涉及利益最广、最为图书馆关注的价格环节有了太多的不可控性,其谈判过程也变得格外艰难、往往僵持日久,各高校图书馆也不得不持续增加投入。

1.4 成本的评估与核算越来越受图书馆重视

对普通高校图书馆来说,买什么数据库、接受什么样的价格方案、以后是否续订,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主要看北大、清华等几个大馆的示范效应,而是越来越重视对数据库的评估和成本核算,例如数据库的试用和使用统计、用户的支持度和评语、检索数量、全文下载数量、使用成本等。

1.5 数据库引进的相关技术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

数据库引进的早期阶段,图书馆主要是希望给用户提供数字学术资源的检索和下载服务。发展到今天,对服务的要求大为提升,特别是在资源与服务整合方面,要求出版商能够提供:1)用于本馆发现系统的书目记录、期刊目次并及时更新;2)二次文献与一次文献之间的引文链接;3)与本馆书目系统、馆际互借系统的整合;4)用户认证的统一;5)与其他数据库的集成链接,等等。此外,高水平的售后客服、内容上乘的用户培训、符合COUNTER标准的统计数据及其自动收割、有效的中文合同等等也都是普遍提出的要求。

随着服务要求的提升,集团采购承载的任务也不再是单纯的采购谈判和组团,成员馆普遍希望在资源的个性化选择、成本控制、数据库长期保存、培训的加强、统计标准化、数据库商服务规范化、西部高校图书馆优惠等方面,集团采购能带来更多、更实在的好处,这也使得作为民间组织的DRAA以及志愿服务性质的高校图书馆集团采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1.6 对版权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引进数据库之初,高校图书馆在版权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指导用户理解和遵守版权协议、要求数据库商提供有效的中文文本协议等;而随着版权问题越来越多,高校图书馆迫切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指导性研究,期待着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在授权许可、价格模式、版权管理方面有更多主动权的版权解决方案。

1.7 出版业向开放获取和纯电子服务方向发展

随着开放获取运动轰轰烈烈的发展,出版商越来越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尽管目前是作者付费而不是完全免费的方式,但也是一种进步。最典型的如本来在这方面并不积极的爱思唯尔,也参加了国际高能物理开放出版计划(Sponsoring Consortium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Particle Phvsics,SCOAP3).

在出版媒介上,出版商越来越鼓励用户使用纯电子版,以降低印刷成本。因此,印本期刊的出版量在减少,印本图书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按需出版的方式。以约翰·威立为例,在其价格方案中,如果图书馆希望在订购电子期刊的同时也订购印本,则支付的费用(优惠纸本费)比以前增加了一倍。

2 数据库的价格成本特点与模式

2.1 数据库的价格成本特点

正是由于引进数据库成长期的上述特点,各高校图书馆对其价格成本策略越来越重视;而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则首先需要对引进数据库在价格成本方面的特点和模式有清晰的认识。

在流通领域里,数据库属于“信息商品”,即:在市场上供给者向需求者告知的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情况,或者为需求者判别虽然知道但将信将疑的信息之真伪,或唤醒需求者已经遗忘了的某种回忆等能满足需求者某种需求的劳动产品。其具有知识性、内容消费无损耗性、非产权占有性、超传递性、累积性、可再生性和计量的复杂性等特性。基于此,数据库在价格与成本方面具备如下特点。

2.1.1 自然垄断性

知识内容生产的独特性以及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产品缺乏竞争,特别是某些高端产品,如著名的《科学》期刊、美国化学会(ACS)电子期刊、爱思唯尔SD数据库等。

2.1.2 自由定价和议价成交方式

由于垄断性的存在,数据库产品不可能采用统一定价方式,只能根据市场情况,由出版商自由定价。而作为买方的图书馆,也无法以招标的方式采购数据库,只能通过内容、服务、价格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估,来决定是否购买数据库,购买时需要与出版商协商谈判,议价成交。

2.1.3 弹性需求小

即缺乏代用品,价格的变动对需求影响小,买者比较难改变使用和购买习惯。知名产品如前列几种,就更是如此。

2.1.4 出版社的边际成本低

即用于生产商品的固定成本高,每增加一个用户所消耗的边际成本低,也就是说,出版社增加用户时,由于销售成本低,卖得越多、产品平均成本就越下降,导致出版社要尽可能卖给更多的用户,造成规模化效应。

2.1.5 价格歧视的可能性大

由于边际成本低,出版社为最大化地获取利润,会将用户分级,同一产品不同的图书馆支付不同的价格,形成价格歧视。

2.2 数据库的价格成本模式

上述特点决定了数据库产品在价格和成本模式方面的复杂性和交叉性,其构成如图5。

2.2.1 多重价格模式

即通过不同角度或者标准将数据库分割成不同产品,赋以不同价格,从而实现市场细分。这些产品在内容上彼此有部分重复,但价格差别很大,其定价策略满足了不同类型图书馆的需求,提高了商品的市场占有率。

目前数据库市场的多重价格模式大致有4类。

(l) 全库价格十学科库价格

即首先将数据库全部内容定价,再将内容按学科拆分成学科库定价;后者中不同学科的数据库之间有重复,以保证某些跨学科的内容能够得到正确的划分。如爱思唯尔的SD数据库即采取了此类定价方式,其定价分为全库和24个学科数据库,共计25种价格。

(2) 现期数据价格十回溯数据价格

即将数据库按照现期数据价格(多为最近10年左右)和回溯数据价格(现期数据年份之前的全部旧数据)拆分定价。较大出版社的电子期刊数据库常常会采用这种方式,现期数据和回溯数据之间在时间上基本能够衔接且不重复,而划分现期和回溯数据的时间则可能固定为某个年份或者滚动计算。如英国著名的《自然》系列期刊数据库就采用了此类定价方式,其现刊数据库滚动限定为最近5年的数据。

(3) 全库价格十单品种价格

即允许用户购买数据库全部内容,或者按名称购买单一品种;如果是电子书的话,单一品种模式也可以与用户驱动采购方式结合,根据用户的需求逐一挑选购买。

这类定价模式更多是用在电子图书数据库上,如德国德古意特的电子书数据库就是如此。而在电子期刊方面,则有部分出版社提供单品种期刊采购,如《自然》系列期刊数据库;或者采用按篇购买方式,如约翰·威立电子期刊数据库的代币购买文章服务。

(4) 数据库价格十印本价格

多用于电子期刊和工具书类数据库,即将数据库和相应的印本分开定价,目前这类定价方式主要有:

“电子版价格为主十印本价格”模式:即以电子版为基础定价,订购印本增加IO% - 15%的费用,例如英国皇家物理学会(I()P)电子期刊数据库,在其定价中包含I0%的印本费用,订购时如果不再订购印本,则可以减免IO%的费用;

“内容价格十电子访问费十纸本印刷费”模式:即以内容为基础定价,买电子版则增加访问费,买印本则增加印刷费,如约翰·威立电子期刊数据库,其期刊订购采用“(内容费十电子访问费)×年涨幅十纸本期刊印刷费”的价格公式。

2.2.2 捆绑价格模式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相关产品,捆绑打包定价出售。这种价格模式既包含优惠,也有强买强卖之意。常见的捆绑价格模式有以下3类。

(l) 印本捆绑

这是最典型和最常见的捆绑价格模式,即在订购电子期刊数据库时,必须保持现有印本期刊的订购,或者增加一部分印本期刊的订购。以爱思唯尔SD数据库为例,在其定价模式“最低订购额十内容费(即电子访问费)十自由全文库访问费(未订购期刊价格×固定的百分比)”中,首先是要求图书馆在购买数据库时,必须达到期刊的最低订购额,而这个订购额是以印本期刊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如图书馆未达到这个指标,则必须补足;如图书馆已经超过,则必须保持;如此,方能保持市场销售额的最大化增长。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例,在SD数据库的订购中,因为原来订购的印本期刊多,被捆绑订购的期刊也多,其订购额超过了爱思唯尔规定最低订购额的200%,多达数十万美元。类似的高校图书馆还有几十个,以大型图书馆为主,因此就成为爱思唯尔SD集团的主要用户。

(2) 新产品捆绑

即出版社增加新产品时,不单独销售,而是与原来的产品打包捆绑在一起定价,价格因包含新产品而涨幅偏高。对用户来说,因为新增产品未必是自己所需,就造成了困扰。以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电子期刊数据库为例,2014年期刊出版总量比上个三年合同期(2011 - 2013年)增加72种,因此要求用户支付涨幅较高(15%)的电子访问费。

(3) 内容重复产品捆绑

即重复度很高的产品捆绑销售,如美国EBSCO公司的全文数据库定价模式,其全文库产品“学术期刊集成全文数据库”( Academic Search Premier,ASP)和“商业资源电子文献数据库”(BusinessSource Premier,BSP)的重复度很高,经使用国际统一刊号比对发现,其中的全文期刊重复率达到20%左右;虽然ASP和BSP是两个数据库产品,但并不提供单独报价,而是捆绑在一起定价。

2.2.3 歧视性价格模式

这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数据库商为了实现收益最大化,针对不同图书馆的需求和支付能力,制定了灵活不同的收费价格。由于数据库产品的垄断性,图书馆别无选择,因此不得不接受这种价格模式,从而形成了同一产品因消费群体不同而出现价格差异的价格歧视现象。

歧视性价格模式对图书馆来说有利有弊。其利,是由于针对不同弹性需求和经费水平的图书馆实行高低不同价格,出版商的边际成本不断呈下降趋势,扩大了市场规模,不同类型的用户都可以使用这些数据库,特别是中小型图书馆可以低价购买产品,从而促进了集团成员的增加、服务水平的提升,扩大了高校对数字学术资源的拥有量,也有利于信息公平。其弊,是歧视性价格模式会将不同的图书馆分隔在不同的市场区间中,彼此之间无法沟通,失去合力,造成出版商对集团用户的各个击破,同一水平、同一条件的图书馆价格差别和成本差别出-现不合理不公平的情况,垄断现象更加严重。

目前常见的歧视性价格模式有以下几种。

(l) 按图书馆所在学校或者机构规模大小分级定价

即根据图书馆所在高校或者机构可能使用该产品的最终用户数量及其学术水平,进行分级定价。例如汤森路透公司销售“科学引文索引”等几个引文数据库的定价模式,就是按照图书馆所在高校的学生总数、教师总数、博士学位点数、硕士学位点数等指标,给予不同权重并划分6个图书馆级别,级别越高,支付的费用也就越高。

(2) 按图书馆现有订购量多少划分级别

这种定价模式更多是用在电子期刊数据库中,即根据图书馆现有期刊的订购量分级确定支付费用的多少。以约翰·威立电子期刊数据库为例,在其基本价格模式“(内容费十电子访问费)*年涨幅十纸本期刊印刷费”中,用来划分级别的就是内容费——即图书馆现有期刊的订购量。电子访问费是根据订购量多少来决定的,内容费越高,电子访问费越低。

(3) 按用户使用统计为标准划分级别

这种定价模式实际上是依据需求大小来定价的,又分为两类,这两类虽然指标有所区别,但基本原理相同。

一类是根据图书馆所在高校或者机构的总使用量多少来划分级别后定价。例如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出版的数据库“IEEE/IET电子图书馆”,就是依据前面三年的年度平均全文下载量划分4个级别,平均下载量越大,图书馆在下一个合同期支付的费用越高。

另外一类是按照图书馆所在高校或者机构的总使用成本高低来划分级别后定价。例如英国皇家物理学会电子期刊数据库,即根据“前三年的实际支出总和(纸本订单十电子费)÷前三年的现刊全文下载量总和”计算出单篇下载成本后,划分了3个级别。成本越低,说明单位使用量越大,级别就越高,图书馆在下一个合同期支付的费用越高。

(4) 按用户使用需求划分级别定价

这类模式目前主要是按照数据库使用的并发用户数量定价,并发用户越多,说明需求水平高,支付的费用也就越多。如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CAS)下的SciFinder数据库,其定价模式就是先将学校分成本科院校、硕士点院校、一类博士点院校、二类博士点院校等若干个级别,再分别按并发用户数定价;同级别院校,并发用户越多,图书馆支付的费用越高;而购买同样的并发用户数量,二类博士点院校支付的费用最高。

2.2.4 多元化价格模式

同时具备以上多种模式的多元化价格策略,如爱思唯尔SD数据库的价格模式包含:

(l) 多重价格:按全库价格十学科库价格、现期数据价格十回溯数据价格定价;

(2) 捆绑价格:包括印本期刊捆绑、新产品捆绑;

(3) 歧视性价格:在其定价公式“最低订购额十内容费(即电子访问费)十自由全文库访问费”中,包含了如下分级政策:

按图书馆所在学校全部人员总数划分大中小型3个级别,越是大型学校,支付的最低订购额就最高。

按最低订购额划分涨幅级别,最低订购额越高,涨幅越低。

按最低订购额和学校级别计算自由全文库访问费;即自由全文库访问费=(自由全文库总值一最低订购额)×固定百分比(按学校规模的大中小规定百分比,大型学校百分比高)。

3 引进数据库的价格与成本策略

作为信息商品的数据库产品具有垄断性、固定成本高边际成本低等特点,且拥有如此复杂的价格模式,所以图书馆常常会在数据库采购中感觉被动,只能随着出版商的销售节奏和价格方案进行评估、采购和收藏,无法像采购家具设备等工作那样,掌握主动权、控制预算、改善服务,也因此越来越感到困扰。面对这种状况,笔者提出几条策略,以供参考。

3.1 制定相应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为数字资源引进提供全面指导

图书馆文献资源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即便是数字资源,也需要长期的积累建设才能逐步规模化、优质化并产生效果,而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则是这项工作的指导性文件。通过制定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可以厘清本馆及所在机构的特点、现状和用户需求,建立文献资源发展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方针,以及各类不同文献资源建设的具体细则。

以北京大学图书馆正在制定的《北京大学文献信息资源发展政策》为例(见表1),该大纲中既有数字资源建设要遵守的目标和总则,以及收藏范围、采集方式、收藏载体装帧版本、语种、级别、复本原则、供应商选择、经费、资源组织、资源典藏保存优化剔除、资源评价、资源共享等通则,也有各类型数字资源(如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开放获取资源、数字特藏等)的建设细则。有了这样的指导性文件,无论出版社推销何种资源,或者用户推荐什么资源,图书馆都不会觉得不知所措,所谓“任你千变万化,我有一定之规”即是如此。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内容和服务评估体系

鉴于数据库产品的垄断性、自由定价和议价成交等特点,图书馆主要是通过数据库评估来决定是否订购或续订,以及采购方式和价格是否合理;因此建立一个完整、客观、科学、准确、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就尤为重要。一个在文献资源发展政策指导下,结合所在机构实际情况建立的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数据库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能够帮助图书馆全面客观评价信息资源质量,了解用户对资源的使用需求和满意度,调整资源发展政策,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

3.3 建立符合本校本馆特点的效益评价模型和成本分析体系

数据库是知识性、新颖性很强的信息商品,其效益评估应充分体现信息商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原则,公式为:

引进数据库效益评估=社会效益(再创造价值十资源保障率十用户满意度)十经济效益(成本效益)

社会效益,是指数据库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等,是其价值的体现;经济效益则主要指价格与成本的情况,是指为使用数据库所付出的费用及费用高低的评估。

对图书馆而言,无论是哪方面的评估,都必须在文献资源发展政策的指导下,结合本校本馆的特点来制定评估模型。数据库的价值高,成本低,则效益最优;如果价值不高,成本低,或者价值高,成本也高,则效益仍处于均衡阶段,较可接受;若价值低,而价格高,则说明效益很差。

3.3.1 引进数据库的社会效益评估

即评估数据库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满足程度如何,用户通过对数据库知识内容的使用,是否可以再创造新的价值,等等。具体来说,可以使用科研人员发文统计、引用统计、满意度调查、资源保障率等定量指标。

以《科学》期刊数据库为例,图6展示了2004-2013年中国作者在《科学》期刊的发文和引用《科学》文章的情况(基于“科学引文索引”等引文数据库统计),表3则说明了2009 - 2014年高校图书馆对《科学》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这两个图表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其社会效益:一方面说明《科学》在中国的影响力和使用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用户对《科学》的服务还有很多不满意之处。

资源保障率的评估,重点强调的是供给文献、满足文献资源需求的能力,大多需要多年的数据支撑。其公式为:

资源保障率=一定时期内可提供资源种数/一定时期内用户使用资源种数×100%

3.3.2 引进数据库的经济效益评估

这方面主要是指价格支出与使用成本,前者要根据本馆的文献资源发展政策和预算,做好经费支出工作;后者则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工作,包括:

检索成本:每检索一次的费用,适用于文摘索引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等类型的资源;

全文下载成本:每下载一篇文章、一本书或者一页全文的费用,适用于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等类型的资源;

此外还有登录成本等等。使用成本的主要计算公式为:

使用成本=数据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用量/数据库在一段时间内的总费用

在电子资源计量和统计越来越规范的今天,成本计算较易进行,比较困难的是如何分析评估使用成本的高低。这方面可以借鉴比较分析的方法。

一是纵向比较,即比较历年的成本数据。如图7是《科学》数据库高校集团的使用成本情况,从图中可看出尽管《科学》数据库的社会效益较好,但价格方案还是有不合理之处,导致集团使用成本不断上升;2013年,因为通过谈判增加了控制涨幅的力度,所以成本又略有下降。

二是横向比较,即可以和集团内部其他图书馆比较,看看本馆的使用成本是高还是低。以爱思唯尔SD数据库高校集团2012年的情况为例,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占集团比例65%、购买全库的大中型图书馆,支出了整个集团近80%的费用,为集团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使用量大,使用成本是整个集团较低的,说明总体来看经济效益比较好。而占集团比例34%的、购买分学科数据库的图书馆,支出的费用虽然只占集团的20%,但由于用量小,经济效益也较低。

个体图书馆也可以照此方法评估自身在集团中的位置,如果属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比较差的情况,就要考虑是否购买这个数据库,或者通过谈判努力降低费用支出,或者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用户对数据库的使用。

3.4 充分分析和利用集团采购及其价格模式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集团引进数据库,是为了团结合作开展数字资源的采购工作,通过联盟的努力为成员馆引进数字学术资源,谋求最优价格和最佳服务。由于参加的成员馆多,引进的数据库量大,集团采购方案往往从总体上对高校图书馆是非常有利的,但具体到个体图书馆,还需要进一步分析采购方案,做更加精细化的工作,尽可能规避本馆的劣势。

3.4.1 首次加入集团要慎重

即便是诸如北大、清华等大型图书馆都购买的数据库,也并不是每个图书馆都需要采购的。因此在决定是否加入某个数据库的集团采购时,要先进行数据库的试用评估,分析用户需求后再决定。

购买时要反复分析,例如要确定自己购买的内容——是进行整包整库的大宗交易,还是只购买部分学科或品种;要确定数据库商基于集团采购方案的二次报价是否合适——例如给本馆的分级是否合理,必要时请集团牵头馆帮助分析。毕竟,任何一家数据库商都不愿意也不会在第二年时给已有客户降价,因此首次购买时要格外慎重。

3.4.2 寻求集团采购方案中有利于本馆的价格

因为要顾及各个方面,数据库产品的集团采购方案往往很复杂,因此需要成员馆分析集团采购方案,寻求有利于本馆的因素。

例如,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价格方案是基于歧视性价格模式的,不同级别的图书馆价格不同;成员馆在购买该数据库时,要尽可能降低本馆级别以降低价格。再如,部分出版商现在开始加入到开放获取中,有些期刊可以免费使用,要充分利用这部分免费资源,从而降低使用成本。

对中小型图书馆来说,如果需求不大,可以利用部分学科或品种的价格模式购买,甚至以馆际互借方式代替采购;不要轻易进入整包整库的大宗交易,以免造成日后的不可持续。

3.4.3 多方面考虑集团采购与本馆的利益关系

集团采购成员之间是平等互利、责权利险对等以及多劳多得、利益补偿的关系。因此,成员馆在从中受益的同时,也要执行集团的决议和规范,全面、客观看待集团和本馆的关系,便于科学决策。

以成本效益评估为例。在决定是否续订某个数据库、分析使用成本时,可以参照集团的成本分布情况,再根据本馆在集团中的位置做判断。图8展示了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的使用成本分布。一般来讲,集团的使用成本分布情况大抵如下:

约30%的用户使用成本低于集团平均使用成本,成本效益最佳;

约20%的用户相当于或略高于集团平均使用成本,成本效益良好;

约25%的用户略高于集团平均使用成本,成本效益一般或尚可;

约25%的用户大幅度高于集团使用成本,成本效益较差。

如果本馆属于成本效益较差(最后25%)的位置,就要分析问题所在:如果因订购年限较短、宣传培训不足导致用量不高,就要设法进入前75%的队列;如果是需求低、支出费用高等原因,同时社会效益也比较差,就要考虑停订数据库。

3.5 积极支持开放获取运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述价格成本策略都是受目前数据库垄断性等特点决定的应对策略,要想进一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图书馆就要大胆支持开放获取运动,尽可能地创造环境,使数据库转为可自由获取产品而不是信息商品。

4 小结

本文分析了引进数据库成长期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与价格成本相关的诸多内容。在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即将进入成熟期的今天,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需要研究的不仅仅是价格成本,专业人员培训、法律和知识产权、开放获取、服务集成、数据整合、长期保存等等也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助力数字资源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猜你喜欢
价格成本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乡愁的成本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