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改梅
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温馨愉快的时刻。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古代中国,一些官员甚至释放囚犯回家与家人团圆过年,由此可见年夜饭的重要性。直到今天,当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时,人们享受的不仅是满桌的佳肴盛馔,更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话说年夜饭 南北各不同
年夜饭,有的地方也叫“团年饭”“阖家欢” “分岁酒” “守岁酒” “辞岁酒”。因为这顿饭以后,人们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春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按照民问的传统习惯,我国各地的年夜饭习俗各不相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吃饺子、长面,南方人吃米团子、水磨年糕等。其实,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我国的边远地区。除夕夜,12点钟声一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之意。
年夜饭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浑身变暖,两耳发热。此后,人们纷纷仿效其做法,一直流传至今。南方不少地区把饺子称为“馄饨”。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预祝长寿百年。
江南:闭门生财 开门大吉
江南每年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把大门关起来,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饭后,就要将桌子的碗筷收拾干净,再打开大门,这叫闭门生财、开门大吉。此规矩据说是为了哄骗铁拐李而传下来的。
相传,古时吃年夜饭,家家户户都是开着大门的。玉皇大帝想了解民间疾苦,于是派铁拐李到凡间查看。当人们吃年夜饭时,铁拐李便提着篮子跛着脚沿街到各家乞讨,然后,他把讨来的东西提给玉皇大帝看,谁家穷,谁家富,一看便知。据此,富的,玉皇大帝便使其遭灾,不要太富;穷的,则令其发财,不要太穷。这事儿慢慢传到了凡间,有一户人家,很快想到了应对之策。吃年夜饭时,把大门紧关,等铁拐李来讨饭时,他家饭已经吃过,桌上空空荡荡,无以施舍。铁拐李一看,这家够穷了,连年夜饭都吃不起,于是在他家门口放下几个元宝就走了。如此,这户人家便发了,别家也都跟着学了起来。铁拐李见家家都关着门吃年夜饭,便知他已暴露身份,就不再到人间来讨饭察贫富了。可是关着大门吃年夜饭的习俗,却从此流传下来。
东北:保留古风俗“炖炖”生暖意
年夜饭通常是旧时东北农家一年内最丰盛的一顿饭,必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满桌的酒菜中必须要有鱼,表示新的一年有余钱、余粮,一切都很宽裕。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一碗红烧丸子,表示阖家团圆。曾经雪村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让不少人认识了东北的猪肉炖粉条。事实上,在东北人的年夜饭中,猪肉炖粉条也是分量十足的大菜之一,所用的粉条是用东北特产土豆淀粉轧制而成的。此外, “酸菜炖白肉血肠”也是必不可少的。酸菜对于东北人的重要性犹如腊味对于湖南人的重要性。冬天,白菜的保存方式便是将其腌酸,与五花肉一起,经大火炖煮东北人最常吃的血肠,既可用来下饭,也可少放盐,当饭吃。
东北老百姓始终有“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的说法。饺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东北人一直崇尚春节的第一顿饺子在除夕夜子时吃,此风俗遍布关东城乡,并世代相传至今。如今在东北的许多农家,年夜饭依然保持着古时的一些风俗,如吃饭前祭祖、放鞭炮、吃饺子等,近年来年夜饭更是早已超出了吃的范畴,人们更在意的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共同辞旧迎新的温馨时刻。
重庆土家:“扣肉”“灌海椒”样样有
刚进腊月,重庆土家族的人们就忙开了。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作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土家人之所以重视这两道菜,是因为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糯米也是稀罕之物,因此,家家都把这两道菜当作年夜饭展示手艺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犒劳辛苦了一年的家人。
令人意外的是,海带还曾一度成为土家年夜饭的主菜。因为以前土家族聚集地区吃盐巴都很困难,医疗条件也差,经常有人因缺碘患上大脖子病。为了给家人补碘,土家人就在年夜饭上上一道海带,以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在当时的条件下,海带对于土家人真可谓是“山珍海味”,根本不可能经常吃到,因此也成了年夜饭上的一道好菜。如今,海带早已退出年夜饭的舞台。
土家人吃过年夜饭后,各家都会燃起一根木柴,围坐在一起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名叫“守田埂”,以表达对田地的热爱。
朝鲜族:“岁酒”和“德固”位置很特殊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我国朝鲜族主要聚居区,春节也是朝鲜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年夜饭也有自己传统的食品和特色。
朝鲜族的年夜饭丰常丰盛:大大小小的盘子七八十个,有的人家甚至上百个,其中占特殊位置的是“岁酒”和“德固”两种。
春节前夕,人们可以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各乡村看到,很多朝鲜族村民都在酿造“岁酒”。朝鲜族在年夜饭有喝“岁酒”的习俗。这种酒多在过岁首节前酿造。岁首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岁酒”以大米为主料,配以多味中药材,是一种药酒,用于春节期间自饮和待客,他们认为饮用此酒可以避邪、长寿。
“德固”是一种汤饼,“德固”的做法是把大米面蒸熟后捣成黏团,再分别搓成圆条,切成薄片,煮在鸡汤或牛肉汤里,再放香菜和紫菜,味美可口。
在年三十那天,朝鲜族妇女都要穿上漂亮的民族盛装。大多数家庭一大早就开始做打糕。尽管现在有做打糕的机器,但他们还是喜欢用打糕槌自己动手做。
除夕夜,一家人都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是非常幸福的时刻,全家都会通宵达旦来守岁。与汉族不同的是,朝鲜族大年夜这顿饭会载歌载舞,伴着朝鲜族古老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迎接新年的到来。
湖北:“三全”宴有讲究
年三十的团圆饭,湖北人的“三全”宴吃得相当讲究。年夜饭中,一般要有“三全”,全鸡、全鱼、全鸭; “三糕”,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鱼丸、肉丸、藕丸。为了避免菜变凉,近年来人们习惯在年夜饭的桌上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有节日气氛。
鸡在年夜饭中并不算什么新奇的菜式,不过湖北人有自己独特的习俗。比如,他们习惯在过年的头一餐喝鸡汤,象征着“清泰平安”之意。鸡的哪个部位归谁吃也十分讲究。据说家中主要的劳力要吃鸡爪,意味着来年可以“抓财”,年轻的学生要吃鸡翅膀,意指能展翅高飞,而剩下的人则要吃鸡骨头,表示“出人头地”。
除此之外,在湖北荆州、沙市一带,人们在新年的第一餐中必吃鸡蛋,这表示在新的一年中,人们能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过日子,寄予“吉祥如意”的希望。如果有客人登门拜访,则需要准备几个又嫩又滑的荷包蛋,这样他们便可以在来年中“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湖南:辣炒年糕 年年高
南方各地过年都有吃年糕的习惯,然而最具个性的恐怕是湖南的辣炒年糕了。与甜味十足的红味的,这与广东人常吃的萝卜糕也有差别。年糕本身并没有虾米、腊肉丁、芋头丁等各种材料,原味的成年糕作为基本的主料,与辣椒豆豉一起,入锅翻炒,才是湖南人中意的口味。
实际上,小炒在湘菜中最频繁也最能体现出湘菜的本质,辣椒、豉油、豆豉,可以作为最常用的调料,搭配各种菜式。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辣炒年糕同样是简单且常规的一道典型湘菜,而它的含义则被丰富了不少,既有年年高的寓意,也意味着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四川:川味香肠 麻辣当道
四川人即便不在家过年,通常也会收到来自家乡自制的腊肠,在他们的年夜饭中,可以没有鸡鸭鱼,但却不可没有川味香肠。和淮南、广东一带的腊肠不同,四川过年必备的香肠多半是麻辣味的。
从做法上来看,与其他地方也有着较大的出入。他们将购买的猪肉切成肉丁状放入盆子里,放入花椒粉、辣椒粉、盐、味精、白糖、白酒等调料。腌制4~6个小时,待味入肉丁里,再将肠衣洗干净,将一头打死结,将肉丁灌入肠衣里大约10厘米的时候,用麻绳打一个结,接着继续灌入肉丁,在10厘米处又用麻绳打结,一直循环,直至肠衣用尽。最后将制作好的川味香肠悬挂在通风的地方,待7天左右,便可放入沸水中蒸煮,其中最大的区别莫过于调味料的掌握,麻辣味才是其精髓。
“发财就手”在广州人年夜饭的餐桌上是必不可少的,它实指发菜蚝豉炖猪手,现今并不提倡吃发菜,所以生菜的利用更多一些。发菜或生菜,粤语中都有“发财”“生财”之意,而蚝豉,是“好事”的谐音,猪手则意指“就手”,即得心应手。菜名和菜式一定要图个吉利,广州人对此颇为讲究。
“蚝豉”或许对非广东人来说有些陌生,它其实是晒干的生蚝,营养价值颇高,深受老广人的欢迎,且这里所用到的猪手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猪蹄,它一定是猪的前蹄,不仅有肉,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好彩头,有得心应手之意。于是,越临近年三十,菜市场中猪蹄的价格也就越高。因此,不少主妇们会在年三十以前便囤好货,因为年三十早上已经很难买到又鲜又靓的猪手了。
延伸阅读:年夜饭,有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给其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论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