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大可
历经25年发展的蕲春药市,至今依然在蹒跚前行。
蕲春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是目前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中药材专业市场,同时也是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特别是2014年全国药市审批的大门关闭,李时珍中药材市场的“国字号”招牌,显得尤为珍贵。
然而,优势交易品种缺失、买家稀少以及电商发展滞后等一系列因素,再加上市场缺少龙头企业支撑,令这家硬件领先的“国字号”药市步履沉重。
当地不少人士认为,作为国内少有的仅靠县级行政推进的药市,急需更高层面的资源“进补”与“调理”。
造市雄心
偏居鄂东的湖北蕲春,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医圣”李时珍的故里,当地有“指草皆为药、路人皆知医”的说法。在李时珍的出生地蕲春县蕲州镇,说起当地中药文化之盛,镇里的干部会这样跟记者感叹:“当年谁家还没有两三个偏方?”
药材遍地,国医辈出。加之北倚大别山、南临长江的地理优势,蕲春药市自宋以来,经千年而不衰。对此,当地一位政府人士表示,蕲春深厚的中医药文化资源,正是其比肩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国内知名“药都”的最大资本。
不过,谈起今日的蕲春药市,蕲春县药市办主任张勰一连用了三个“艰难”来形容:“艰难地起步、艰难地坚守、艰难地前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做大中医药产业一直是蕲春经济的主攻方向之一。1991年,当地“举全县之力”,在李时珍的故乡蕲州镇建起了一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湖北蕲州中药材专业市场。
巅峰时期,这个“草根味”颇浓的市场,交易额一度达到数亿元。1996年,蕲州市场经审查批准为全国中药材专业市场。“这是最后一个跨入17家国字号名录的市场。”张勰说。
在上世纪90年代,作为当时中药现代化战略的重要举措,获批的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医药贸易业态。一方面,它靠近资源,连接药物种植(养殖)行业和药物加工行业;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
但蕲州市场的发展并不顺利。当地药商回忆,随着药品监管的日趋严苛,老蕲州药市在硬件逐渐老化之时,开始遭遇越来越大的瓶颈。当时混乱的市场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整顿,更加剧了市场商户的流失。蕲春要保住这个“医圣故里”的金字招牌,迁址重建成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2008年,深圳一家颇为成功的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企业“金阳成”,成为重建该市场的运营商。
2011年,全新建成并于次年更名的“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在蕲春县城漕河落成。这个市场,只是规划建设中的“李时珍国际医药港”的一部分。
按照规划,李时珍国际医药港以中药材专业市场为核心,配套建设中药材加工区、健康养生产品贸易、现代仓储物流、医疗器械交易、中医药文化商业、健康养生休闲旅游、药商配套住宅等8大功能区,整个项目规划用地超过2000亩。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运营方金阳成和蕲春县的共同愿望,是将该市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建成中国中部中药材的质量、价格、信息、物流四大中心,年交易额达到100亿元。”2009年以来,李时珍医药港的布局框架已初步搭起。中药材专业市场内明清建筑风格的建筑群,更让李时珍中药材市场一步跻身中国硬件最好的药市之列。
对此,张勰认为,李时珍医药市场的硬件水平,目前“可排进全国前五”。
美中不足的是,随之而来的招商与养商遇到困境。
药商走与留
2015年5月14日上午,位于蕲春县城漕河镇李时珍大道一侧的李时珍国际医药港,楼盘广告沿路招贴,一派火热景象。
再往里走,一个碧瓦飞檐的明清建筑群,就坐落在药港园区的中心。恰逢上半年中药材交易淡季,李时珍中药材专业市场内显得尤为安静。
药商王景元坐在自己的店里,专注地盯着电脑上的股票K线图。他是蕲春本地人,从蕲州药市老市场开始,到后来搬到新市场,王景元做这一行已近30年。
谈及药市现状,王景元坦言,最大的感受是人气不足。
“新市场肯定要远远好于老市场。但缺少买家,交易清淡,是个大问题。”王景元说,目前市场内的固定经营户只有数十家,仍以原老蕲州的商户为主。
在建成后的招商过程中,蕲春药市的确遇到了一定困难。对此,张勰的形容是“有场无市”。他告诉《支点》记者,市场内的400多家商铺,目前已租出去的有300家左右,另有100余个闲置。
官方数据显示,2014年药市交易额达20亿元。
这与药商们想象中的情状相去甚远。“安徽亳州去年的交易额超过200亿元,甘肃陇西也早就超过100亿元。”常年往返亳州和其他药市的王景元说。
“新市场建好之后,管理方和政府都很努力,想了很多办法招商。”王景元介绍,2012年前后,先后有来自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地200多位药商入驻药市,但之后不久便开始撤离。王景元认为,交易清淡和买家稀缺,是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
“招商容易,养商难”
对比目前国内最大的亳州中药材市场,当地多位药商认为,蕲春药市有三大短板:一是缺少大宗道地中药材交易品种。“我们这里什么药都卖,一个小店恨不得卖到400多种中药材。”药市内一位吴姓药商对《支点》记者说。而在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分散的小店一般只会主攻三五个大宗交易品种,最终形成竞争优势。
药商眼中的第二个短板,则是电子交易平台的羸弱。
王景元非常羡慕亳州市场的电商交易平台,“快捷、无限制,容易达成大宗交易”。而蕲春药市的电商平台,入驻商家数量有限,且交易也不活跃。
对此,蕲春药市办介绍,李时珍医药港也花费巨资建起了电商交易平台,无奈“效果一般”,没有起到拉动市场的作用。
当地中成药开发滞后,则是药商眼中药市面临的另一个短板。“亳州的中药饮片厂家达60家以上,中成药制药企业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对比之下,蕲春药市的外围缺少龙头企业和产业支撑,道地中药材没有得到相应深度开发,人家凭什么到你这买药材?”王景元说。
种种迹象表明,药市交易的清淡,已开始让药商、药市运营商与当地管理部门背负很大压力。当地药商称,安徽亳州与甘肃陇西等地的药市运营商,皆为医药背景类企业,在管理和市场拓展上具备一定优势。
寻找“补药”
但乐观来看,王景元眼中的药市,亦并非完全没有看点。
蕲艾,就是最近两年为药商们带来惊喜的交易品种。
“是道地药材,有产量,有市场,有定价权。蕲艾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当地一位政府人士说。
实际上,多位药商对《支点》记者称,最近一两年,不少浙江、福建、广东等地的采购商,都直奔蕲艾而来。“他们既要原产品,又要半成品。”一位药商说。淘宝网上以十万计的蕲艾销售网商,实际就是蕲艾最忠实的采购商。
截至2015年5月,蕲春全县中药材种植达到35万亩,雄踞湖北省第一。其中,仅蕲艾一种,种植面积即超过3万亩。
然而,在蕲春药市中,类似于蕲艾的品种还是太少。传统的蕲春四宝——蕲艾、蕲蛇、蕲龟、蕲竹,目前除了蕲艾在产品和市场开发的深度上出现跃进态势外,其余三种,仍处于极度粗放的阶段。
典型如蕲蛇,其养殖繁育、药用及保健品开发,目前仍处于极为小众的阶段,尚未成为有特色的大宗道地中药材。
加大对蕲春、大别山地区道地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在很多人看来已成为蕲春药市能否做大的关键。“大别山特色”,已被认为是蕲春药市最现实的“补药”。
2014年4月,黄冈市经信委在一份专题调研报告中指出,蕲春当地药材品种多而杂,种植基地小而散,没有任何单一品种在全省、全国占据绝对优势,“没有依托产地药材资源,市场内经营的品种大部分是从亳州市场调进,对道地药材销售带动不大。”
这份报告最后指出:“药市不突出大别山特色、不坚持产地购货、不带动基地建设,单凭转手交易经营,就没有出路、没有后劲。必须在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扩大道地药材的销售份额和吞吐量,这是医药港建设的宗旨和价值所在,更是其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这又涉及到另一个蕲春本地人士常常提起的问题:以蕲春一县之力,“操盘”一个国字号的中药材市场,在资源投入和整合上捉襟见肘。当地多位人士希望,能有更高层面的资源注入。对此,当地人士称之为“资源进补”。
“李时珍医药市场到目前甚至还没有进入湖北省的中药材采购目录。”张勰说,他们梦想全省的中药材采购能够向蕲春药市集中,但作为一个县城,蕲春在整合这些资源时显得力不从心。
谋求政策资源上的“进补”,对当前的蕲春药市而言,也许显得尤为急迫。
今年1月,湖北省另一个中药材重地恩施利川市,开始正式谋划建设“国家级中药材期货交易市场项目”。
同样作为全国重要中药材种植基地之一的利川,是黄连等大宗中药产品的主产地。利川谋求建立一个国家级的中药材期货交易市场,先期选择黄连、麻黄、党参、贝母等为期货标的物进行上市交易。
与此同时,打造全国首家中药材期货交易市场平台,并非利川计划的全部。利川公开的项目招商计划显示,当地同样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
对于背靠大别山中药谷的蕲春药市而言,在其羽翼未丰、正在谋求“资源进补”之时,省内同步崛起一个背靠武陵山中药谷的利川药市,也许正是“催人猛醒”的一个契机。
好在近年来,蕲春在中药材种植、药企引进等方面正全面发力。产业链上下游的壮大,对当地药市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助益,仍值得期待。(支点杂志2015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