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杰
摊开最新的中国经济地图,不可否认,湖北商帮正成为一支日益活跃的力量,是为“楚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湖北商会组织有69个,勾连着近30万从荆楚大地走出去的掘金人。其中,以雷军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楚商精英群体,在当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领域,正演绎出一幕又一幕财富神话。
为何互联网如此偏爱湖北人?又为何他们的公司不在家乡?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老一辈富豪:做自己熟悉的领域
和许多地方不同,楚地商人一直有着不低的社会地位。
古有“一次出境拥有250艘大轮、2500匹马”的大商人鄂君启,还有被誉为“中国商人圣相”的范蠡。时至今日,虽不及晋商、浙商等老牌劲旅,但不可否认的是,楚商也正在成为一支重要的商帮。
就在不久前,《福布斯》发布2015华人富豪榜,上榜者370人。其中,雷军、刘宝林、黄立、周鸿祎、阎志和代德明等6位“湖北人”名列其间。
“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家都是在做自己熟悉的事。”对商业史颇有研究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孙丽娟告诉《支点》记者,当前,湖北企业家眼界在逐步开阔,不再局限于眼前。
确实如此。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汽车、钢铁和石化等优势产业格局,基本上确定了湖北商人的主要上升通道。统计显示,一半湖北富人集中在汽车零部件、商业流通和食品饮料等领域,其余则分散在医药、纺织、地产和石化等行业。
做自己最熟悉的,几乎是湖北商人们的共识。
以阎志为例。最初从事广告业时,阎志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各类企业,对企业的需求也有相当了解。企业很重要的一个需求,就是物业和物流。后来,阎志投资建设中国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他也因此一度成为湖北首富。对自己的成功之道,阎志后来总结说:“做企业一定要做自己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做出自己的特色。”
但走出家乡,新兴产业则成为湖北商人们的新通道。
“走出去的湖北人具有能力强、学历高等特点,涉足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行业。”山东湖北商会秘书长刘广军对《支点》记者介绍,该商会成员不乏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毕业生。
在全国各地楚商中,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等,都已进入中国企业家第一梯队,在各自经营领域均属领头羊。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后,湖北商人较为集中地分布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建筑业等领域。而进入新世纪,以雷军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楚商精英,在互联网战场上熠熠生辉。
互联网第一阵营:“五分天下有其二”
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
此话虽褒贬不一,但“九头鸟”的一个寓意是坚韧、不服输、开拓进取,湖北人骨子里天生有着“不服周”的情怀。
伴水而生,水之坦荡、灵动和澎湃,无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与之佐证的是,在当下最为火热的互联网领域,湖北人正成为业内传奇。
中国互联网圈有个说法:第一阵营是张“桌子——TABLE”,其中T是腾讯,A是阿里巴巴,B是百度,L是雷军系,E是周鸿祎系,创始人分别是马化腾、马云、李彦宏、雷军、周鸿祎。
其中,雷军和周鸿祎分别是湖北仙桃人和黄冈人,中国5个互联网大佬,湖北占了2席。
除一线湖北籍大佬外,人人公司董事长陈一舟、完美世界董事长池宇峰、1号店董事长于刚、晨兴创投合伙人刘芹、本来生活创始人喻华峰等,也出自湖北。以至有人说,湖北人左右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
“存活下来的物种,不是那些最强壮的种群,也不是那些智力最高的种群,而是那些对变化作出积极反应的物种。”这是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有关“丛林法则”的描述。
“读书被看作是一种信仰。”孙丽娟认为,自古饱受水患困苦的湖北人,天生就希望改变,“知识改变命运,对科教大省湖北来说,有着更为具体的认识。”
“坐后排”渐成新常态
湖北本土缺少知名IT企业,也早是业界共认的“殇”。
近年来,PPTV、卷皮网等在湖北本土兴起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多选择远走他乡。其中,PPTV到上海,卷皮网去深圳。而同期,兴起于山东的“韩都衣舍”留在济南发展壮大,福建泉州人吴欣鸿创立的美图秀秀也一直扎根于厦门。
“互联网的发展不等人。”对此,卷皮网总裁夏里峰直言,湖北互联网从业人员规模有限,“在武汉找不到企业需要的合适人才,必须要到更成熟地方寻觅合适的人才。”
但另一方面,每年夏天,武汉又源源不断地输出数十万计的毕业生,北上或者南下。
“氛围还是不够。”在接受《支点》记者采访时,多位互联网从业者都坦言,与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湖北互联网领域依然缺乏人才和生态,“政策也没有对互联网企业进行特别扶持。”
不过,外界对湖北的这种印象,正在发生改变。
就在4月,人称“雷布斯”的雷军应邀在武汉洪山礼堂作专题讲座。台下坐着湖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以及湖北各地市州党政机关的“一把手”。
“湖北跟发达地区相比慢一拍,但有后发优势。”在演讲中,雷军建议湖北应该用“互联网+”的思维,来研讨自己到底有多少事情可以改善、可以进步。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作为华中最具影响力创新创业活动,武汉市每月举办的“青桐汇”项目路演现场,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座席都在政府官员之前。
“之前,这种安排是很少见的。”一位参与活动的机构投资人对《支点》记者坦言,希望这种安排越来越成为常态,“在深圳,领导坐在企业家的后面,是很正常的事情。”
光谷将成楚商支点
5月8日,汉口北。一家名为“创客空间”咖啡馆开业,武汉市市长万勇亲临现场——市长出席创业咖啡的开业仪式,这在江城是第一次。
七天后,武汉市委邀请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作“互联网+智慧城市”专题报告;又过七天,阿里旗下蚂蚁金服首席战略官陈龙以《互联网+》为题,详解行动路径,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万勇均来到现场听课。
事实上,不只是地方主政者在认真学习,湖北企业家群体更是积极行动。
作为全国最大的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九州通早在2014年就“大手笔”投入互联网,以期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医药销售平台。
其年报显示,2014年,九州通电商板块实现销售收入3.1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45%。
“目前,公司向互联网转型还处在投入和探索阶段。”九州通相关负责人表示,不做电商恐错失良机,“公司计划每年将20%净利润拿出来做电商。”
在这场互联网大潮中,位于武汉的光谷,正扮演着支点的角色。
“年轻人创业,在光谷已形成一股风潮。创业项目与互联网关系紧密,对传统的创业服务形成很大挑战。”武汉东湖高新区副主任夏亚民表示,光谷谋划成立“互联网+”办公室,“由30岁以内的青年组成政务服务队,用来帮扶互联网创业者。”
“不怕没有资金,只怕没有想法。”《支点》记者了解到,目前光谷注册企业达3万多家,其中科技型企业超过1.1万家,过半企业与互联网有关。
此外,由湖北省移动互联产业协会、工信部数字家庭应用及促进中心联合倡议建立的国家智慧家庭产业基地,也将落户光谷。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初,湖北省正式决定,将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用“互联网+”模式创新发展,支持300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希望在湖北创造更多“小米奇迹”。(支点杂志2015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