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金改方案获批 改革细则呼之欲出

2015-07-15 11:28蒋李谢婵
支点 2015年7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支点武汉

蒋李 谢婵

近年来,武汉打造中部金融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各类分析、展望不断出现在文件和新闻报道之中。

然而,首个提出“武汉将在2020年成为中部金融中心”的《武汉金融改革创新总体方案》(简称《金改》方案),其申报之路并不平坦。

究其原因,是其审批时间较长——这一方案最早于2013年9月上报国务院。一年后,方案几经修改,以《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简称《专项方案》)重新上报,之后又经历了一段较长等待期。

“但目前可以明确告知,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复,发布在即。”武汉市金融工作局局长方洁对《支点》记者说,而《支点》也是获知并发布该消息的首家媒体。

方洁表示,为更加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专项方案》突出武汉金改和科技金融特色在城市圈的辐射力,也更体现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

区域金融中心不是伪命题

《支点》:国内不少城市都以建立“区域金融中心”为目标,有专家认为金融中心的物理特质并不显著,该概念本身是伪命题。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方洁:目前,至少有30个以上城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还有更多城市口头上也都有过一些宣称,也做过一些类似规划。这体现了各地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希望进一步挖掘和发现金融价值。

不过,虽然“区域中心”是物理概念,但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却应该是“化学效应”,也就是它的影响、辐射和聚集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物理概念,是因为地方金融产业始终需要提升其显示性、标识度、吸引力和昭示力。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化学效应也需要空间载体。从这个角度来说,体现出一定物理特性仍具有必要性,其合理性在国际、国内金融中心建设中可获佐证。

比如,提起美国金融中心就会想到华尔街,提起伦敦金融中心就会想到金融城,提起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大家会想到北京金融街和浦东新区。所以,中心空间和内涵发展,其实并不矛盾。

武汉去年发布的《区域金融中心空间布局规划》提出,2030年武汉金融产业将形成“一心、两核、资本谷”空间结构。这个规划,实际上亦在进行一个物理空间划分,形成功能区错位发展,来打造金融聚集区。

《支点》:那么,在您看来,区域金融中心指标体系与评判标准是怎样的?

方洁: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每年都会领衔制定并发布“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这个指数团队走进武汉时,我们曾一起探讨过区域金融中心的概念、内涵。

大家普遍认为,利用聚集来产生辐射和影响,是区域金融中心根本性内涵。基于这一内涵进行细分,其指标体系则至少包括以下四个维度。

第一是金融产业绩效。主要包括金融业增加值、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这是金融竞争力的直接和综合体现。

第二是金融机构实力。主要包括银行类机构、证券类机构、保险类机构数量及规模,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国际化程度。

除以上机构外,大家所理解的金融机构外延和内涵也在与时俱进,如我们认为第三方支付就具备“金融”属性。还有大量小贷、担保、融资租赁、金融服务、财务管理、互联网金融公司,也不断增强着金融体系活力。

第三是金融市场规模。主要包括货币、股票、债券、黄金等市场,其中资本市场发育是金融市场规模和活跃度的重要体现,上市企业数量、市值是衡量金融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此外,场外市场也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的活跃性因素。

最后一个维度是金融生态环境。包括人才和商业环境,体现在教育、文化、医疗、基础设施、专业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这是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解释性因素。

不遗余力争取全国性交易市场

《支点》:用以上指标来看,武汉具备哪些打造“中部金融中心”的优势?

方洁:武汉金融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八,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六。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武汉无论金融产业绩效、金融机构实力还是金融生态环境均稳居第一,已成为事实上的中部金融中心。

从机构实力看,目前除国有大行外,1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有13家落户武汉,另一家明年也会落户;在汉法人金融机构数、外资银行数都位居中部第一;33家金融机构后台数更居于全国城市之首。

从市场规模看,武汉多层资本市场架构较为完善,主板、新三板、创业板等市场都有不俗表现,包括四板、五板市场也越来越活跃。

从生态环境看,作为“人才大市”的武汉,近年来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已连续11年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湖北金融信用市,是国内金融风险安全值较高的地区之一。

尽管武汉金融业发展呈现加速发展良好势头,但我们也应看到,与北京、上海等全国金融中心金融业相比,武汉尚有较大差距,在全国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第二梯队城市中,还处于中间位置。

差距主要表现在:金融总量指标尚待提高,法人金融企业数量和实力有待增强,金融市场交易平台建设还不完善,资本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以及金融聚集度和功能区建设亟待优化等方面。

《支点》:我曾就区域金融中心问题采访过樊纲教授,他尤其关注区域金融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武汉的辐射力,能从哪些指标体现?

方洁:我所理解的辐射力,一方面是大家认不认可武汉,愿不愿到武汉来做业务。从这个角度看,分支机构开设数量这个“由外到内”过程便是典型指标。

另一方面,辐射力也包括“由内到外”,如武汉法人机构在外拓展业务和武汉金融市场吸引周边资源来这里进行交易。

然而,全国性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出于国家战略及综合权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考量,争取起来较为不易。

但一旦设立,全国性交易市场就是地方金融的“制胜法宝”。郑州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很多指标超过武汉,正是因为当地有“郑州商品交易所”这个全国性交易市场——其能量远非地方性交易场所可以企及。

对此,我们很早就在争取全国性交易市场落户,包括提出商品期货交易所、华中柜台交易市场、全国第三家证券交易所、国债期货交易所、股指期货交易所,但最后都以遗憾告终。

下一步,我们依然要不遗余力地争取全国性交易市场。而当务之急,则是发展巩固好已有的11家要素市场,拓展业务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增强区域辐射力。

汉版金改方案已获批

《支点》:较早提出“武汉2020年成为中部金融中心”的文件为《金改》方案(后更名为《专项方案》),这一文件审批时间较长的原因是什么?

方洁:我个人认为,一方面,近年中央区域发展战略有所调整。党的十八大后,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已由“单兵突进”转变为“系统推进”,更多突出强调的是圈域概念,如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另一方面,当前金改仍面临诸多技术和利益难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操作过程需做好顶层设计,不可一蹴而就。因此,中央对推进地方金改工作慎之又慎。

时至今日,方案获批起因于各方面时机都已成熟。

首先,随着长江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支点地位更加明确;其次,武汉在中部崛起中的核心地位也日益凸显;第三,新常态需要靠创新创业拉动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中科技金融力量必不可少。

而武汉自身,对金融业认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前,武汉把金融业更多定位为经济社会发展融资“工具”,十三五期间,武汉将把金融业提升到“先导和引领”作用。我们也在积极启动十三五期间打造千亿金融产业板块行动计划,全面提升武汉产业的金融化率水平。

此外,武汉科技金融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我们以金融服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东湖示范区”)建设为主线,凸显“科技金融”优势,这也加快了方案获批进程。

《支点》:我采访了解到,近年国家层面更看重跨城市、跨省域的“城市带、城市圈”等区域性规划。将方案更名,是否也出于这类原因?

方洁:是的。为更加符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我们将方案进行修改后重新上报,并突出“武汉城市圈”概念。

这非但没有弱化武汉作用,反而强化了武汉作为中部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在武汉城市圈里,武汉地位和作用十分显著,而方案更赋予武汉一个历史使命——不仅要把自己做好,还要带动强化辐射力。

以往,中国金融业在很多领域监管非常严格,包括金融机构设置分支机构都受跨区域管控,难以突破区域开展业务,这种辐射有时会受到一定制约。

而我们希望依托这一方案,推动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金融合作,研究三地法人金融机构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紧密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并开展合作的可行性。

譬如,城商行按规定还不能跨省设立分支机构,但可否通过“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专营事业部等形态有所突破;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这类要素市场,能否把外省周边一些农村及涉农各类产权吸纳过来,集中在武汉进行交易。

民营银行获外界青睐

《支点》:《专项》方案中,最具代表性的条款是什么?

方洁:在方案中,我们强调几个方面结合:政府资金和社会资本,股权资本和债权资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传统金融和新兴金融,线上金融和线下金融及前台和后台的结合。

具体内容上,有以下几点:在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方面,借鉴上海硅谷银行的模式,在东湖示范区设立以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银行;积极发展资产管理、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企业财务、支付机构、保险法人公司和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探索以东湖示范区为主体,成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公司。

除此之外,还会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依法发起设立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和网络基金销售等创新型网络金融机构;支持互联网企业依托互联网技术和线上线下资源优势,发起或参与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络信贷、电商金融、众筹融资机构和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

创新融资渠道方面,我们会拓宽科技型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如设立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再融资和开展并购重组;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区域集优债、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券和私募债等。

在深化区域金融合作方面,我们将推动武汉城市圈金融信贷市场、票据市场、支付结算、金融信息服务、要素配置市场一体化。同时,探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紧密区金融合作。

《支点》:年初,您曾提到中部首家科技型民营银行将由武汉多家民营企业主导并发起设立,不知目前进展到哪一步?

方洁:科技型民营银行正在抓紧筹备中,按照工作进展情况,将在6月底向银监会报送筹建方案。

根据筹建方案,武汉市民营银行战略定位是凸显“物流金融”和“科技金融”主题,以现代供应链物流、垂直电子商务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特色,以互联网技术为手段,借鉴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物流行业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四流合一”,在科技创新类行业创新业务和管理机制,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推进股权多元化、公开上市等发展战略,逐步打造成为区域性、特色型银行。

从初步拟定架构来看,有三家民营企业作为主发起人,分别代表武汉最有优势的三大行业——科技、物流和商贸,三家发起人占股比例达70%。

目前,筹建小组已设立完成,可行性报告已几番论证,相关法律程序在完备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已建立,发起人也已签署风险处置和恢复计划意见书。

不过,这一方案还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本地外地企业希望参与其中的诉求很强烈,这也说明业界看重武汉金融业发展。

因此,最终方案要以银监部门审定并上报银监会文件为准。但无论如何,我们将以中部首家民营银行落户武汉的决心和信心来推进工作。(支点杂志2015年7月刊)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支点武汉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决战武汉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给自己一个支点
找到撬动变革的支点
金融中心形成机理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