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
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应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通过投资和消费来拉动内需。
以投资为例,中国产业升级的空间还非常大,不同的产业面临不同的升级机遇。我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存在五大机会。
第一类是追赶型产业。这些产业,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比中国高,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机会就是发挥后发优势,中国企业可以到国外去并购,将他们的先进技术引进过来。在这方面,民营经济已经做了不少探索,比如三一重工到德国并购了一些工程机械企业。如果国外没有合适的公司可以收购,那就到国外去设立研发中心,雇佣当地非常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华为、中兴等企业在这方面做得不错。
另外,也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把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吸引到国内来生产。比如江苏泰昌设立了一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2014年就吸引了220家德国中小企业入驻,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
第二类是领先型产业。这类产业的产品和技术,已经在世界上领先或者跟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比如家电产业。他们的技术和产品必须自己开发,但是需要基础研究的支持。不管在美国还是在欧洲,基础研究主要都是政府提供资金。这些产业的升级能否成功,一方面要看企业够不够努力,另一方面也要看政府给不给支持。
第三类是退出型产业,比如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对于那些已经有品牌优势的企业,可以鼓励支持他们走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其他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用机器人替代人工,但是空间并不大,转移出去可能是个好办法。我认为非洲是更好的目的地,非洲年轻人很多,规模足够大。可以考虑抱团出海,让政府跟当地政府先谈好,在当地设立工业园区,帮助转移出去的企业创造“第二春”。
还有一些产业,比如建材,从国内的角度来看是产能过剩,但它绝对不是旧的技术,在国际同行里面一点也不落伍。这种情况应该结合“一带一路”战略,通过建设基础设施,把产品卖出去,把生产基地搬过去,化解国内富余产能。
第四类是弯道超车型产业。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产业,特征是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产品跟技术的研发周期特别短,几个月就可以研发出来。比如雷军做手机只用了一年,微信红包是几个人两个星期设计出来的。在这些产业上,确实可以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了把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一方面企业要有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提供孵化基地或者金融方面的支持。
还有一类是战略性产业。它的特点是资本投资特别大,研发周期特别长,跟国防有关,比如飞机、超级计算机、核心芯片等。这种产业不符合现在的比较优势,如果完全按照市场原则,企业是不愿意做的。所以,需要中央政府的投入,以及地方政府协助解决科研人员安家落户和子女教育等问题。(支点杂志2015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