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大伍龙小学 065000)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刘 敏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万庄镇大伍龙小学 065000)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如果有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就能在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也正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这些能力呢?我认为通过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对各种问题热情鼓励,正面引导,让每个学生乐于提问;授之以渔,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等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
培养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探究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要求。爱因斯坦也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在我们语文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要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下面笔者就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积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搭建自由发挥的展示平台,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自主地接触学习内容,寻找问题。教师要善于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耐心倾听、解答,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问题有价值。
其次,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真情鼓励,积极引导,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寻找问题。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他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一名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并没有认真听取他的发言,手仍然高高举着,等待教师把下一个表现机会提供给自己。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出点问题,有些学生更是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请我请我”地要求,使得开始发言的学生感到压迫,这种情况不利于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的形成。教师正确引导,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好习惯,创造一种轻松的问题研讨氛围。
(一)教师要以鼓励为主,为学生提供成功体验
教师要善于总结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有一点点创新、提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并积极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享受其中的乐趣。评价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一个淡淡的微笑,一次赞同的点头,一个赏识的手势等肢体语言,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肯定。另外,还可以将学生的进步通知家长,告诉家长孩子今天又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好问题,学生得到教师与家长的双重肯定,自然可以激励他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乐于提问。
(二)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
要想让学生乐于提问,必须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如学习《新型玻璃》一课时,有学生问:“夹丝网防盗玻璃是怎么报警的?”这表明学生是积极思考,对于此种情况教师应先肯定这位学生,而后考虑如何帮助他解决疑问。又如《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有学生问:“为什么大家都不把尾巴借给小壁虎?”教师应鼓励他多读几遍课文,到课文中去寻宝,一定会找到答案。还有学生提问:“番茄是什么?是不是西红柿?”这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的表现。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并学会通过查阅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自我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次教学中,学习《看月食》一课时,有学生问:“月食时,整个月亮被黑影填没,为什么还能看见红铜色的圆影子?”这篇课文教了多次,从没有学生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清楚,没法做出合理的解释,其他同学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很多自己的看法,我也无法判断,索性就直言相告:“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也想知道这是为什么,让我们课后都去查一下有关资料,看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此言一出,不少学生的眼睛里有奇异的光彩,包括提问的学生,其后,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多发问的机会
教师要培养学生随时发现并提出问题,勤思考,勤动手,第一时间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教师在的时候可以直接向教师提问,不在时可以到办公室找教师提问,在家时可以通过通讯工具向教师提问,或者记录下来到校后再向教师提问,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全时空全方位的提问机会,让每个学生想问就问,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自由提问,乐于提问。
(四)推行互学互问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独立发现问题后,在学习小组内相互提问,共同寻找解决途径,也可以将问题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在“表达与交流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现代意识。
(一)教师示范,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根据教学需要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热情讨论,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提出的过程,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欲望。
这里,教师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课堂上教师要有意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由此受到启发,进而遵循教师的思维过程,进行尝试提问。
(二)教师引导,让学生摸索提问途径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这就是疑问产生的根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引导,让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将问题逐层深入,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拓展思维的宽度与深度,提出更高质量的问题,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提问途径。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掌握提问技巧
教学中,有些学生存在表达障碍,发现问题,但是限于表达能力的制约不能完整表述自己的疑问,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准确清楚地表述出来,让别人明白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其次,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总结提问方法,学会直接提问、归类提问、比较提问和分析式提问等提问技巧,学生总结提问经验,学会提问方法,掌握提问技巧,自然会更加喜欢提问,善于提问。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逐渐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善于提出问题的探究能力,就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从而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好语文。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