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徜徉 古韵悠悠

2015-07-15 16:11刘晓婧
科学之友 2015年2期
关键词:周村周庄徽州

刘晓婧

久居都市,灵魂逃逸。远离喧嚣,去山水之间或碧野之角寻找宁静,一直是心中的向往。世外桃源、古朴民风、小桥流水、和风细雨……这些景致或纯净、或明亮、或清新、或幽远,隔了千年烟云依然勾起内心最真实的悸动,不由心生感慨:古镇,你是我最美的风景,我不是过客,而是你久等的归人。

周村,一个活着的古商业建筑博物馆群

当你厌倦了都市的繁华与喧嚣,为了追求心中的宁静,抑或是为了逃避一段有始无终的爱情,踏着青石板走进周村古商城这狭长而古老的大街,感受千年沧桑岁月时,相信你那纷乱而疲惫的心灵会慢慢被荡涤得空灵且安宁。

周村古城,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是中国古代北方地区的一座商业重镇。进入古城,首先看到古城的大门是一座砖石砌成的牌坊,虽然不宏伟,斑驳的触感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痕迹。牌坊上方刻有“大街”字样,步入主街道,迎面彩旗招展,旗上写有各具特色的店名,两排古楼笔直地排开,一直向里延伸。

从大街北首的北极阁进入,大清邮局、泉祥茶庄、三益堂、英美烟草公司、瑞蚨祥等一个个鳞次栉比的老店铺,都是民族古商业发展兴衰的见证,古往今来,多少工商业者们栉风沐雨、晨兴夜寐,把他们的梦想留在了这些缩影里,

五彩缤纷的丝市街是中国丝绸文化的缩影,它彰显了古老民族的文明和美德。周村最早的古商业是在各种手工业、农副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丝织业为周村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很久以前这里的乡村盛行种桑养蚕,所产的蚕丝、绫、罗、绸、缎等都在此地集散,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大街北首,你会看到一块六角形的石碑,上面刻着“今日无税”四个字。说起这块碑,还有一段故事。周村人李化熙是明朝崇祯年问的进士,顺治年问,李化熙借口老母年事已高,辞官回乡。临行时,李化熙对皇帝说家乡赋税沉重,请求皇上下旨整顿。顺治皇帝沉思片刻说:“国家赋税不可免,念爱卿有功于朝廷,朕赐爱卿一道手谕,免除爱卿家乡一日税款,以示皇恩。”李化熙领旨回乡后,让地方官员把皇帝圣旨刻在石碑上,竖在大街北首。这样不论哪天人们去看,都是“今日无税”,周村古商城由交税的“官集”变为不交税的“义集”,成为一个“保税区”。同时,李化熙还组织“巡勇护街”兵丁打击扰乱市场的地痞无赖和土豪恶霸。各地商客闻风而来,周村城一时“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游花日”,很快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商业重镇。

漫步古商城,一些热情的老人们会为你讲述这里的不老传说,也许还能听到缠绵绕梁的聊斋俚曲。这里的风味小吃会让你一饱口福,以中华老字号命名的脆而香的周村烧饼,制作工艺复杂、有趣,没有亲眼目睹的人很难想象。除此之外,那被商人们赞誉“勺勺汤儿天上味,雪飘三日不知寒”的丁家煮锅以及香嫩而不腻的崔家烧鸡,更会让你先尝而后快。

商者仰佛,佛者慈商,无论你是走进城南的魁星阁庙宇,还是走进城北的干佛阁,相信你除了虔诚地敬上一炷香外,定会想象得出那些芸芸商者们端坐在禅堂内顿悟商机、参禅天下的情景。

停停走走,也就一个时辰的工夫,却给人感觉看了一部虽旧却很有味道的影片。当你从这座“老影院”里走出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心留在了这里,带走的是意蕴悠长的难忘记忆。

周庄,中国水乡第一村

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周庄位于苏州昆山市。行走在周庄古老的青石板上,醉看江南这三干红尘。走进周庄,一条长长的河流从东头一直延伸到西头,将整个周庄一分为二。古桥是周庄的一大特色,这些由石板铺就而成的古桥,静卧在潺潺的水流上。岁月在石板上镌刻下深深浅浅的痕迹,无声地诉说着周庄古老的历史。

周庄虽历经900多年沧桑,但仍完整保存着水乡古镇原有的风貌和格局。虽不及意大利威尼斯壮观和宏伟,但其别有情致,它环境幽静、建筑古朴,全镇60VO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仅0.4平方千米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可谓古色古香、古风犹存。特别是周庄最有名的双桥,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钥匙桥”。

作为水乡,周庄的水巷、拱桥、骑楼和石街并没有多少新鲜之处,只不过更集中、更精致,年代更久远一些,而在古董般灰黛的建筑格调中,活动着的是自然季节的转换和那些中老年妇女的身影。河边淘米洗菜的是她们,灶头烧火摊饼的是她们,坐在檐下纳鞋底的是她们,大街上耍龙灯、水巷中撑游船的还是她们。头上蒙一块印花手巾,身着素花罩衣或靛蓝裤褂,任凭游客花花绿绿淌过眼前,她们安详地做着自己的事,像是经验丰富的演员,这些原本就是她们自家的生活,只不过,这“生活”如今和周庄一起展示在游人面前,成为一道风景。家庭的私密性消失了,日常的随意感淡薄了,小镇还是旧日的小镇,生活却已不是单纯的生活。其实,周庄人作出的牺牲远不止这些,从它决心向游客开放的那一刻起,周庄就注定要封闭自己,让历史凝固:古桥旧宅要维持原貌,风俗习惯要保留旧时模样,就连日常生活,也须追求一个“旧”字,容不得丝毫文明的搅扰。从小生长在这里的周庄人,天天守着古旧的水镇,年轻人也会变老的。耐不住的,不是远走高飞也要在镇外另辟新家,只有她们,走不得,也不想走。这里有她们双手操持起来的家园,有她们割舍不掉的梦。

夜幕下的周庄,宁静而古朴。临水而居的房屋相继打开灯光,小船静静地依次停放在屋旁的水面上,大红灯笼点缀在河的两岸,映射到水中构成了美丽的倒影。远远望去,绿色的树、红色的灯、黛色的桥、墨色的水,周庄就这样融入五彩的夜里,分不清楚这里到底是人问还是仙境。夜色中,波光粼粼的水巷绿影婆娑,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元代诗人的名句: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

在周庄,到处可看到介绍周庄的小册子,随手翻翻,字里行间脱不开沈万三、叶楚伧这些名人的行状。周庄人没有忘记历史,也知道名人的价值。然而,眼前的周庄,这古朴又鲜活的水乡小镇,却是生活在这里的女人们的创造。所有关于周庄的书中,都应该写写她们,写写她们的心事,写写她们的梦……

呈坎,躲在深闺中的徽州古镇

在风光秀美的黄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徽州古镇,它有一个富有深意的名字一一呈坎。在易学上,呈为天,坎为地,阴阳之道,追求的是一种和谐的境界。

呈坎,原名龙溪,始建于东汉三国时期,如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这里钟灵毓秀、英才辈出,三国时吴国孙权的大将吕蒙,老家就在呈坎;宋代这里出了龙图阁学士、吏部尚书罗汝楫与其子史志学家罗愿;清代书画家、 “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也是呈坎人。古镇中的居民几乎全部是“罗”姓,据说从南宋到清末,这个“罗”姓家族共有进士20多人,举人40多人,同知、知府、知州、通判等州官80多人,监生、太学生300多人。宋代的著名理学家朱熹曾称赞其为: “呈坎双贤里,江南第一村”。现今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古村落。

走入古镇,首先会是荷花池,如果在盛夏时节到这里,还可以领略到诗人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意境。翠绿的荷叶遮盖住了整个湖面,其问点缀着朵朵荷花,或含苞待放,或粉瓣尽绽。微风拂过,荷叶翻滚,花影摇曳,让人忘却了夏日的炎热,更对古镇的生活状态产生了向往。

继续向古镇深处走去,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开始展露出它沧桑而神秘的面容。徽州的古建筑之所以能保存完好,除了它地处偏远、远离战乱之外,与其自身的建造工艺也是分不开的。建造楼房,我们现代使用的是钢筋和水泥,而古老的徽州人民使用的是青砖和一种特殊的黏合材料,据说这种材料是用鸡蛋清、糯米粉和石灰粉三种材料混合而成,凝固后任凭千年风吹雨打也很难被侵蚀。徽州古建筑能够屹立至今,这种建筑材料功不可没。古徽州人民的智慧,让我们有幸一睹千年前的建筑风采。

古镇中仍住着很多的原住居民,年轻的一代大都出去打工.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古镇中穿街过巷,总能时不时地遇见缓缓而行的老人,当你回过头去想再看一眼他们的背影,却又不知道消失在了小巷的哪一处拐角。偶然听闻一声孩童银铃般的笑声,寻遍每个巷弄却不见可爱面容。苍老和幼稚的气息在古镇的砖瓦问游走,让整个呈坎像是一个传了一代又一代的襁褓,陈旧中孕育着希望。

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寻找美食总会是旅行途中最有意思的环节。在古镇中有一家叫做“罗记毛豆腐”的小店,虽然比较简陋,但老板做的毛豆腐味道独特,曾上过《舌尖上的中国》,是徽州地区特有的一种食物,未烹饪之前的毛豆腐样子很吓人,长满了白色的长毛,但却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徽州古人在一次很偶然的情况下发现的制作方法。

如今,呈坎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古建筑之乡”“中国国宝最多的乡村”,被视为千年无坎秘境、徽州风水宝地。当地村民有“到呈坎,一生无坎,平安从呈坎开始”一说,更是为这里增添了些许神奇的色彩。

猜你喜欢
周村周庄徽州
周庄端午到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姐妹
徽州绿荫
梦里周庄
周庄古镇
溪边桥下,春里徽州
点赞!周村千人“五老”文艺队 点赞!阳光小学千人学生课间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