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天平,马倩,张晶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浅谈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
丁天平,马倩,张晶
北京航天情报与信息研究所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出版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论述了国内外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举措
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问题;举措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出版业的发展正在进行一场重大变革,传统的纸质媒体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对信息进行数字化记录、存储、发布、传播、检索的出版方式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何谓期刊数字化出版?期刊数字化出版是指对纸质刊物进行选择、编辑和数字化加工制作,通过互联网加入期刊数据库,使刊物实现网络化传播、发行,供读者检索、在线浏览阅读、下载等。期刊数字化出版具有易于检索,阅读浏览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科技期刊的未来发展趋势[1]。为满足读者的数字化阅读兴趣和需求,使期刊扩大市场、谋求发展,对期刊进行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期刊的数字化转型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1 国外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状
国外科技期刊的数字化起步比较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1997年开始,作为全球最大的科学与医药信息出版商——Elsevier斥巨资资开发升级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现在旗下已经拥有2500种期刊,7000余名期刊编辑,20多万名审稿人,大部分高端甚至顶级的科学、技术、医药类期刊已被囊括,相关的文献约占全球文献的1/4[2]。
《英国医学杂志》在1995年就建立了门户网站,1998年4月开始网上提供全文,对全球范围内的读者提供免费浏览、下载服务,网上阅读电子版的读者超过纸版读者,并且70%的网上用户为英国国外读者。
国外数字化不仅仅局限于数字出版,从策划、组稿、编辑、出版各个环节都有数字化的身影。Elsevier搭建的网络数字化采编平台,可以实现从作者投稿到论文发表网上传播的全流程。
1.2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发展现状
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工作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国内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建设、网络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了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重庆维普为代表的科技期刊网络数据库群,这些数据库除了可以向读者提供全文检索、浏览、下载的功能外,还可以提供相关文献的扩展信息服务,实现知识获取、增值和管理等功能[3]。
总体上,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1.2.1 数字化服务多样性
通过开放获取功能,读者可以在网站上可以检索、浏览、下载、复制、转播、打印等;DOI号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期刊数字化的过程中;多家期刊实行了在线预出版,提前将文章内容先于纸质期刊在网上发布。
1.2.2 独立网站与集群网站并存
目前,全国各个编辑部、杂志社基本上都有自己独立的数字化出版网站,通过其他公司的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或自主研发的编辑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查询、审稿、编辑处理、出版等功能的网络化。而某些行业内也出现了多家期刊编辑部、杂志社联合的集群网站,如上海光机所光学期刊联合编辑部创立的“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会组建的“中华医学期刊网”等,通过群体的力量,在整合能力、资源共享、信息互补、影响力等方面都得到整体提升。
1.2.3 全球出版合作化
国内很多编辑部、杂志社积极与国外的大型出版公司展开密切合作,加入各大出版公司的数据库,纷纷与其签订网络出版协议,如德国Springer的在线出版平台SpringerLink建立了“中国在线科学图书馆”,荷兰Elsevier的ScienceDirect全文数据库,美国JohnWiley&Sons的WileyInterScience网络出版服务平台。
国内的科技期刊在数字化出版的转型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还存在如下问题:
2.1 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国内数字化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于国外相对滞后,虽然我国在2001年修订的版权法中增加了数字版权、2005年颁布实施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2006年颁布实施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但是数字化出版具有内容发布个性化,阅读方式多样化、传播方式简单化等特点,侵权盗版活动比较方便,内容规范和监管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数字化出版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
2.2 专业复合人才亟需培养
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依托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专业性、学术性强,读者群范围窄,很难实现盈利,虽然大部分编辑部、杂志社的编辑过程虽然实现了网络化,但是因为资金投入等原因,自助研发能力不够,仍然存在运行不稳定、功能不完善的情况,从投稿、审稿、编辑加工到出版发行并未真正实现全程网络化。在大多数传统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中,缺少能同时兼顾编辑出版业务知识、数字化内容加工、数字化技术研发、数字平台管理维护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出版单位主要对新技术进行应用,并不掌握数字化出版的关键技术,在数字化出版转型的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2.3地区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国内虽然存在一些大的期刊数据库和集群化网站,但是大多数期刊编辑部、杂志社都是单兵作战,无法做到全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有些网站更新不及时,网页功能单一、利用率比较低;大部分的期刊数字化是将纸质期刊简单数字化后加入互联网,数字化出版时间明显滞后纸质出版,重复劳动现象严重,增加了期刊成本,两者关系不清楚、责任不明确、利益不均衡也制约了期刊的发展;国内缺少统一的数字化出版技术标准,中国知网CAJ文件、万方数据的PDF文件、超星的PDF文件等互不兼容[4]。
2.4 运营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目前,科技期刊编辑部、杂志社在数字化出版的产业流程中,仅能通过签订数字出版版权授权合同,提供内容服务而获取回报,利润较少,同时纸质出版的利润和读者被数字产品分流,造成传统的赢利空间不断缩小,可持续性发展能力降低。
3.1 健全管理
加强数字化内容规范和监管,立足传统科技期刊,逐步推动传统科技期刊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建立清晰的管理的体系和管理办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带动科技期刊顺利实现数字化出版转型。
3.2 提高认识
政策上,从中央到各级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都在大力倡导数字化出版产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普及、阅读众多的多样性为数字化出版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科技期刊应认识到数字化出版存在巨大的商机与发展空间。加强对编辑队伍数字化能力的建设,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培养熟悉编辑出版业务知识和数字出版技术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出版单位自主研发能力。
3.3 均衡发展
建立全国性数字期刊联盟或大型数字化出版网络服务平台,用大集团带动数字化期刊转型,实现大数据库、超市化运作,达到期刊数字化查阅方式的快捷方便和一站式检索咨询,同时提供全面、权威、时效性强的查询资料内容的目的。明确纸质出版和数字化出版的关系与责任,统一数字化出版的技术标准。
3.4 成熟运营
做好内容服务主业,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的核心是内容,内容致胜才能使期刊持续发展,严把审稿关,保证论文质量,编排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才能在数字化出版中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多元化的复合出版模式,对同一内容使用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技术,通过信息分化和整合,进行复合出版,最大程度的发挥刊物信息的效用,实现内容增值,获取最大的利润,使期刊内容价值得到延伸[5]。
在数字化时代中,科技期刊的前途和命运与数字化息息相关、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科技期刊的发展,数字化出版既是一次机遇又是一次挑战,我国与国外的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场数字化革命过程中,我国科技期刊应该完善数字化管理体系,提高对数字化出版的认识,认清当前形势,把握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人才的培养,资源的整合,最终实现科技期刊数字化出版成功转型。
[1]周小华.中国学术期刊的数字化问题探讨[J].理论学刊,2009, (4):108-111.
[2]方卿,王清越.关于数字出版模式的思考(一)——内容资源主导模式[J].中国出版,2011,(9):35-37.
[3]薄洁萍.告别“全、散、小、弱”[N].光明日报,2011-03-22(01).
丁天平(1984-),山东省寿光市,北京工业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马倩(1983-),湖南省长沙市,北京邮电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张晶(1975-),河北省唐山市,北京联合大学,自动控制,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