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策应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思考

2015-07-14 00:21叶星星叶以明
老区建设 2015年6期
关键词:宜春市宜春升级

叶星星 叶以明

宜春策应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思考

叶星星叶以明

[提要]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宜春策应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提供了思路、目标以及发展机遇,以当前宜春市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任务入手,剖析宜春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层面提出对策和建议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宜春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宜春;经济转型;发展;思考

江西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赣西“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发展定位,为赣西三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和任务。但是经济转型升级牵涉到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关系、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巨大而深刻的变动,一个区域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取决于该地区特定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产业形态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因此,政府需要从基于对转型升级内涵的深刻认识,确定推进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加大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

一、宜春策应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机遇

面对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明确定位和大力支持,为宜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目标以及发展机遇,宜春要在这一轮战略指引下,强抓机遇,开创转型升级的新局面。

(一)明确的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转型的引导机遇

省委、省政府《对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宜春市建设成为重要的新能源产业和低碳经济示范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的养生休闲目的地的功能定位,以及大力发展动力储能电池、生物医药、新材料、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绿色食品、现代物流、文化生态旅游的产业布局,并强调了宜春市根据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着力改造提升建材、盐化、纺织、花炮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与整合赣西旅游资源。这些明确的定位与指导,为宜春经济转型升级理清了思路,为转型升级“怎样转、转向哪里”提供了重点和方向。

(二)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

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赣西转型加快发展的顶层设计就从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对赣西未来发展进行了科学规划,既明确了赣西三市的发展分工,又强调了赣西三市的深度对接与合作,这将极大推动赣西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共识形成、以及赣西区域合作进程的推进。

(三)转型升级保障实施的政策机遇

为了强化保障赣西经济转型升级措施的落实,江西省委、省政府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和投资政策、国土资源政策、生态环保政策、新型城镇化政策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来支持赣西转型升级,用好和用足这些政策将有利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二、宜春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任务

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过程主要体现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国际化发展水平提高、产业结构优化、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改善等五个方面。据统计,到2013年宜春市人均GDP才突破4千美元,按世界银行2010年人均GDP的分类标准,宜春市目前仍为中等偏下收入的经济体,而按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划分标准,宜春市则处于工业化中初期阶段,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竞争力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因此,宜春市经济转型面临认识观念、发展动力、产业结构、城镇化建设等方面转变的一系列主要任务。

(一)转型升级认识观念的转变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成为企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但很多观点对转型升级的认识却停留在经济转型升级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表面理解。因此,要不认为转型升级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对转型升级望而止步;要不就是认为只有发展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才是转型升级,而很少去思考现有的要素禀赋状况及产品升级能力能否支撑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不顾条件限制而人为地选择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来促进产业升级的效果能否持续等问题。其实不管是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的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比这要丰富、深刻得多,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对转型升级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需要进行转型升级思想大讨论。

(二)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动力的转变

当前宜春市经济发展还处于主要依靠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为主的阶段,以2012年为例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52%,对GDP的贡献率仅为7.88%,全市的研发(R&D)投资强度(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仅为0.37%,同年新余的研发强度为1.47%,江西省平均强度为0.88%,而全国的平均强度为1.98%。由此可见,在强调以创新驱动为主旋律的转型升级中,宜春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动力是其短板,下一步宜春的发展重点是加快创新驱动平台的建设,政府应加大研发投入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资,从而实现向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双轮驱动”的新局面。

(三)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

经济转型升级是产业结构向产业高端化、服务业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产业结构的提升能力是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尽管近年来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但从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15.40:55.22:29.38的分布比重来看:农业比重依然较大,农业的进一步深化加工产业发展不足,有机生态农业的产业链拓展与延伸能力不强;工业制造业的基础比较薄弱,高端化程度还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较落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7个百分点,处于全省较低水平,金融、旅游、商贸物流、会展、研发设计与咨询、专业商贸市场等服务产业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支持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电子商务和空港经济尚未得到有效发展。

(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可以挖掘和释放消费和投资双重增长潜力,可以调整和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城镇化是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和产业发展,带动农民逐步转变为市民和二、三产业工人,通过向二、三产业转移获得更高的收入;其次,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人口从农村转入城镇,进而变农民消费为市民消费,对工农业产品和劳务等形成巨大需求;第三,城镇建设可以直接拉动投资增长,城镇化不仅可以拉动产业投资,还可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建设,还可以拉动社会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目前,宜春的城镇化率水平为42%左右,离江西省委、省政府到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55%的预期目标的差距还较大,是经济转型升级需要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宜春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一)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推进为着力点,坚持经济发展增速不放松

鉴于宜春市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经济总量的提升依然是当前政府转型升级面临的重点和首要任务。在当前创新驱动能力有限的条件下,应以城镇化建设为抓手,以重大项目推进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力度、惠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综合交通网络的完善与建设等投资驱动项目带动经济增长。并以城镇化体系建设为依托,选择一批区位优越、基础条件较好、实力突出的城镇进行重点培育,推进经济强镇功能提升工程,构建赣西“新宜萍”城镇密集带、“宜万融城”的规划发展,推进和鼓励丰城、樟树、高安、奉新、靖安融入南昌大都市区,以带动经济增长。同时,加大宜春市中心城区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引导房地产商加大优惠力度和降价,促进人口的聚集,使城市规模大幅提升,一来可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二有利于巩固和提升赣西中心城市地位。

(二)立足现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在工业方面,继续重点培育和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建筑陶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纺织服装鞋革产业、食品加工产业、竹加工产业七大产业集群,并实行产业集群和品牌价值战略,通过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推进宜春品牌建设。此外,要依托工业园区的布局与升级优化发展,市招商局和商务局要主动寻求价值链招商模式来承接好沿海与国际产业转移,积极为集群内抱团式的产业转移提供优惠政策与帮助以提升工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粮食、畜禽、油茶、毛竹、花卉苗木、有机富硒农产品等六大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并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特色农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强镇强村;并拓展农业服务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集生产、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业。

在服务业方面,进一步抓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加强旅游接待设施、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交通网络建设,精心打造生态休闲旅游业,并加强赣西旅游的联动与合作,推动区域旅游品牌升级;积极培育会展业特色品牌,发展会展经济,加快发展广告策划、建筑设计、艺术制作、文化时尚消费设计等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信息咨询、会计审计、法律咨询、工程咨询、评估认证等中介服务,并在宜春中心城区建立较高端的集办公、咨询、研发等为一体的总部服务大厦;大力引进知名商业机构进驻宜春,扩充和完善新城区的服务和商业功能;依托高安物流网络与品牌资源以及明月山机场大力发展宜春空港经济和产业,并依托宜春海关的设立,抢先大力推进与发展综合保税区或保税物流中心建设。

(三)加快推进赣西一体化建设进程,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以《赣西三市关于经济转型加快发展区域合作框架协议》为抓手,加快推进赣西一体化建设进程,并以产业发展状况为依据,以当地资源禀赋为支撑,重新审视赣西区域的产业布局,找准各自的产业定位,通过区域内的产业转移与承接,通过延长或缩短产业链条调整产业结构。宜春市应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合理统筹安排新余与萍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游或下游企业落户,也可以承接一些新余和萍乡因资源优化配置而更适合在宜春发展的大型加工企业和劳动密集企业,通过以“空间换时间”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追赶,这样既可以加快宜春的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建设,又可以拓宽新余和萍乡产业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赣西区域的产业集聚。

四、宜春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营造经济转型升级的氛围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引导三方面形成合力,一方面需要政府通过规划引导、科技研发、政策保障、要素支撑等举措,营造有利于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要让企业有转型升级的愿望和信心,成为企业的一种自主行为。结合中小民营企业是宜春经济发展主力军的特点,建议可由中小企业局、工信委和商务局牵头,分行业遴选出100家工业龙头企业,制定工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并开展“企业转型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工程建设、龙头企业信息数据库工程建设、龙头企业战略联盟工程建设”;以发改委、财政局、市人民银行、金融办为牵头开展“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工程建设、龙头企业投融资市场项目工程建设”;以市科技局为牵头开展“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体系工程建设”;以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社联、宜春学院为牵头开展“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沙龙工程建设、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研究基地工程建设”等,搭建转型升级互动平台,构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政策、技术、资金、管理、服务体系,这样既可以为政府对引导转型升级进行重点突破,也可引导企业自身和其他社会资源更多地关注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变化。

(二)发挥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局的桥梁作用,引导和培训企业家认知转型升级

鉴于当前宜春市中小企业家大多数企业家精神的缺乏和对转型升级内涵的认知不足,行业协会和中小企业局可定期举办一些转型升级知识培训、转型升级论坛,汇编一些企业转型升级的经典案例和知识手册深入企业进行宣讲,加强对各行业转型升级的指导和支持,组织一批国家级行业协会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专利申报、新产品开发等指导和服务,组织专家学者为企业家在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进行指导服务。让企业家认识到企业转型升级并不一定要转行去做高科技新兴产业,也可以对原有的产品进行功能升级或产品换代升级,使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得以提升,通过产品功能创新实现升级,或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实行精细化管理,通过管理创新实现升级,或通过对集群内企业价值链的整合,在产业集群内部通过组织创新实现抱团转型和联动转型,或加强企业自主品牌建设,通过市场创新实现升级。

(三)加快和加大政府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与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首先,加大对工业转型升级融资与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以市人民银行和市金融办为规划和协调单位,在现有传统商业银行以及农商银行的基础上再组建宜春发展银行,鼓励和支持外地股份制银行在宜春落户,引导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和成长性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开展出口退税、保单、仓单以及知识产权等质押贷款,规范发展股权质押贷款。其次,在争取省政府对赣西转型升级专项财政支持的同时,由市发改委和市财政局统筹和规划每年安排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财政资金,集中用于扶持主导产业及其他重点产业发展、产业基地培育、优势产业技术改造贴息。

(四)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人才保障

第一、市政府应进一步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加快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工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设立;第二、以市发改委、科技局为牵头单位,推动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资、科研平台的构建,鼓励与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带动更多的企业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不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第三、当前宜春市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支持力度不足,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赣西高校联盟,探索在赣西片区内实现高等与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互认。

(五)强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障措施的落实

首先,加强思想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来抓,引导广大企业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第二,加强组织保障,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作用,协调解决经济转型升级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三,加强政策保障,建立与转型升级相应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和投资政策、国土资源政策、生态环保政策、新型城镇化政策等;第四,加强环境保障,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环境,充分运用各类大众传媒工具,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宣传力度,及时总结推广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使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氛围。

[1]厉以宁.转型发展理论[M].北京:同心出版社,1996.

[2]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

[3]史晋川.论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理论、历史、现实[J].浙江社会科学,2010,(4).

[4]张卓元.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难点在哪里[J].理论参考,2010,(9).

[5]程慧芳,唐辉亮,陈超.开放条件下经济转型升级动态能力报告(2012)[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邵猷芬]

叶星星(1987—),女,宜春广播电视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叶以明(1960—),男,宜春市社联主席,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江西宜春336000)

猜你喜欢
宜春市宜春升级
宜春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观看演出 铭记使命
四月轻语
四月轻语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作品赏析(6)
宜春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学生作品
第九章 升级!我的宠物
让新闻报道充满正能量——江西宜春“夺刀少年”报道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