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引领精准扶贫

2015-07-13 11:37朱熹玉
中国扶贫 2015年12期
关键词:淄博贫困村果树

朱熹玉

淄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政策,以扶贫改革试验为统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扶贫、改革、试验主题,围绕扶贫开发新常态,结合国家对东部地区扶贫工作新要求,积极建机制、拓路径,提高扶贫精准度,取得显著成效。2014年全市实现5.7万人口脱贫,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3.1%,淄博的做法已经辐射到周边省市,近期有两省30个县市到淄博考察,起到了引领和带动作用。

新动力:金融扶贫

淄博市在省扶贫办的支持下,选择淄川区、沂源县实施金融扶贫创新工程,以财政扶贫资金扶持为引导,以扶贫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形成扶贫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有机结合,通过解决参与扶贫开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调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放大扶贫资金效益,做大做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精准带动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淄川区成立扶贫贷款担保中心,由省、市、区财政注入400万元资金作为风险担保资金,以不低于担保资金总额10倍的额度放大贷款,为达到带动增收规定条件的参与扶贫开发或结对帮扶的淄博圣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博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淄博淄川东城藏香猪养殖合作社、淄博陈氏黄粉虫养殖合作社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1200万元,在2014年每家发放150万元贷款基础上,2015年3月,又为4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200万元,目前已直接带动农户137户,为贫困户发放工资8.9万元,为贫困村修路、打井及捐赠物资折价56.15万元,实现精准脱贫316人。沂源县借力国家开发银行优惠政策,积极探索精准扶贫与银行利益的结合点,实施金融特惠扶贫,与山东省分行合作,按照每吸纳一个贫困户就业或扶持一个贫困户发展产业,给予10万元的贷款额度,向参与扶贫的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一期发放贷款2320万元,重点扶持6家龙头企业、9 个互助社发展产业项目,当年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85户,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829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目前,淄博市已有157家农业龙头企业与200多个贫困村进行对接,拟定金融扶贫合作意向。沂源县正在对全县的贫困户进行信誉评级,将适时推开扶贫小额信贷,促进贫困农户的创业增收。

新路径:旅游扶贫

淄博市充分挖掘齐文化、鲁文化内涵,构建“南部山区林果、北部平原水乡”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整合乡村资源,谋划特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了一批省级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形成以旅强农、以农促旅、农旅结合、助农增收的良好局面。博山区池上镇借助本镇自然环境和乡村民俗,以部分专项扶贫资金为引导,统筹规划,打造出小峰自然风景片区、郝峪村农家乐、大南峪庙宇文化、花林山水风景区和石臼片区石板房群落为代表的“五朵金花”,山区旅游扶贫已现雏形。探索和发展了公司经营、股份分红,贫困户长效脱贫的机制。中郝峪村,地处鲁山主峰东侧,全村共有村民89户,290人,耕地面积1065亩,森林覆盖率96%以上,村内环境优美。借助资源优势,中郝峪村把旅游扶贫放在突出位置,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开发了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发展。在该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实行了“全民入股、单体承包经营”的方式。对全村的资源进行规范整合,由村民选出的评估小组,对村内所有的资源进行评估,凡是有价值的东西,不管是有形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如劳动力、闲置房屋、山林、菜地、果园等,都可以评估入股,并可逐年持续参股。通过整合,全村290名村民中有180人入股。所有项目以承包方式承包给经营户,89户村民均参与旅游管理、经营农家乐和销售旅游农产品。村内土地折价入股后,土地收益由以前的每亩1500元,增长到每亩3000元左右,通过年底分红、分发福利等形式,每个村民都获得了年均3000多元的集体福利,享受到了村集体发展成果,实现了村民利益共享。2014年,中郝峪村接待游客达10万人,总营业额1400余万元,全村年人均收入2.5万元,较10年前增长了12倍,使群众不出家门就成为农业产业工人。同时,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实现了村强民富,整村脱贫。据统计,全省17个市、46个区县、300多个乡镇先后到该村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淄博乡村旅游的品牌影响力,形成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旅游强乡镇25家,旅游特色村59家,农业旅游示范点75家,精品采摘园13家,星级农家乐171家。旅游扶贫带动了大量贫困农民就业,改变了贫困乡村的落后面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全市有条件的贫困村都在拟定旅游扶贫方案,呈现出竞相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势。

新创意:果树认养

淄博市充分挖掘各类扶贫资源,将创意植入扶贫产业,探索出政府、社会、贫困户共同参与,快速脱贫的新途径。博山区博山镇的上瓦泉村,原是一个偏僻贫穷的穷山村,是“十二五”省级重点贫困村。全村330户1470人,仅有1400亩耕地,靠天吃饭只能达到温饱水平。为了让群众快速脱贫,上瓦泉村利用专项引导资金,采取扶贫资金折股给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的方式,规划建设了“999开心扶贫果园”。抓住城里人的消费心理和需求,别出心裁地开展了“与树为邻、与山为伴、与水为缘、与田为友”的果树认养活动,拓宽了淄博市扶贫开发的新思路。一期规划发展8个果园,分别为999苹果园、油桃园、猕猴桃园、樱桃园、金丝蜜枣园、葡萄园、黄桃园和山楂园,总占地面积达176亩,可种植果树8万多棵。在上瓦泉“999开心扶贫果园”,游客可以认养一个或多个品种,认养第一年收费100元,之后每年200元,实行终身制。认养的果树由认养人与主办方签订认养协议,获得“果树认养卡”,每棵树将悬挂永久性的身份铭牌。每棵果树上都有精准的坐标定位,所有认养的果树,由淄博博山润成有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聘用贫困户经过培训后进行统一管理。认养期间,如果果树出现严重病害或死亡,合作社可免费调换同树龄健康苗木。果园里安装上了现代化的视频监控,认养者通过手机上网就可以随时查看果园的天气、田间的管理、果树的长势等相关信息,保证认养人看得见树,摘得到果。目前,1000余株果树被认养,当年收入10万元,每个贫困户年底可分红2000元。

思路一变天地宽,果树认养这一小小的创意,不仅让贫困村能够快速脱贫,长期脱贫,还激发了大家的爱心和善心,促进了社会扶贫的开展,实现城乡互补。

新模式:股份合作

太河镇同古坪村位于淄川区东部山区,全村共有440户1076口人,其中贫困人口有253户516口人,耕地800亩,山岭薄地2800余亩。多年来,该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村民靠种粮、外出务工为生,农民人均收入仅3190元,是省定贫困村。针对专项扶贫资金少,贫困户靠扶贫资金难以脱贫的实际,2014年,同古坪村委在省、市扶贫办的引导下,充分利用本村山地适宜种植干果的优势,与寿光市诚信核桃苗繁育中心签署了合作协议,引进外地资本参与扶贫。采取“公司、村委、农户”三方按股份比例分成的模式,公司提供核桃苗和技术服务,占51%的股份;村委会负责协调和管理,占9%的股份,农户以山地入股,占40%的股份,实现企业、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2014年当年就栽植核桃1000余亩50000余株。寿光市诚信核桃苗繁育中心为了项目更好地发展,在淄博注册了新公司——淄博卓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计划5年内投资2000万元完成提炼核桃油、核桃汁等核桃深加工的加工厂房及设备购买等软硬件建设。公司计划10年内投资1.5亿元,以核桃为主打产品,辅助以季节性的瓜果、蔬菜种植,山鸡散养等项目带动旅游开发,将同古坪村千亩核桃种植园打造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地标性生态品牌。外来资本进山,不仅改变了山区的面貌,让荒山披上了绿装,也发展了当地特色产业,提升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同古坪村5年内人均增收有望达到3000元以上,实现共同富裕。

新产业:光伏扶贫

针对淄博北部黄河滩区种植产业项目少、专项扶贫项目实施难的实际,为探索新的扶贫路径,经过多方考察论证,淄博市扶贫办在与汉能公司充分接洽的基础上,决定在高青县木李镇北连五村进行试点,发展光伏扶贫。北连五村全村53户、195口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贫困人口19人。村集体经济空白,收入为零。该试点项目采取政府补贴、企业让利、村民自筹的方法,计划给村集体安装25KW光伏系统,为村集体每年带来大约3万元左右的收益,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班子的凝聚力。计划为全村53户安装2KW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每户30多平方米,平均每天发电近7度,根据现行政策,全年收益3000元左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在试点的基础上,向其它贫困村、贫困户延伸,在解决贫困村无合适产业难题的同时,对部分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多为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难以发展产业的问题进行探索,通过安装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可以让其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新机制:政府服务与集中供养式扶贫

淄博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立足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就业岗位多,农村劳动力进城打工意愿强的实际,加大市级财政投入,积极探索新的扶贫机制。2014年,在市政府所在的张店区建设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设立服务培训区、餐饮服务区、住宿区3个区域,在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供求对接、劳动维权等“一条龙”服务的同时,可为4000人提供食宿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进城务工人员给予住宿补助,让其免费就餐。这一民生工程的建设,使进城务工贫困人员生产有帮扶,生活有关爱,精神有慰藉,让经济发展的阳光普照所有弱势群体,打造出新的扶贫机制。针对山区农村65岁以上留守老人多的实际,淄博市加强对贫困村单人、双人老年户养老问题的探索,对有一定集体收入的贫困村,引导他们向集中供养式扶贫发展。在博山镇朱家庄南村,投资近300万元,兴建一处容纳160人的老年公寓,可供本村15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入住。目前,全市有10%的贫困村建设幸福院,提高农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淄博贫困村果树
果树冬季要休眠 易受冻害要注意
千年瓷都演绎淄博陶瓷之美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天渐冷果树防冻要抓紧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文雅清虚 淄博文石
怎么解决施肥引起的果树烂根
关于淄博窑系的探讨
淄博建成轮胎检测第三方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