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自1998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主要解决低收入农户“贷款难”的问题。由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和省农村信用联社3家合作,主要依靠县(市、区)扶贫部门和县农商银行及其乡镇服务网点来具体运作。这项政策措施已持续开展17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226亿元,受益低收入农户达249.8万户。
小信贷,大政策
扶贫小额贷款政策是历届江苏省委、省政府对苏北地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低收入农户一直延续的特惠政策。特别是“十二五”期间,江苏启动实施 “脱贫奔小康工程”,把扶贫小额贷款作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抓手,加大推进力度,有力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和增收脱贫。其“特惠”之处主要在于:一是明确扶持范围和贷款对象。扶持范围主要是苏北经济薄弱地区和黄桥、茅山革命老区范围内的29个县(市、区)。贷款支持的对象主要定位于省定扶贫标准4000元以下农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且申请使用扶贫小额贷款的建档立卡农户必须具有劳动能力、遵纪守法、信用较好、有具体的小型生产经营项目;对于能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各类种养加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也明确可给予适当的扶贫小额贷款支持。二是规定贷款额度和期限。目前,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单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1万元,对种养加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带动贷款,明确了必须与被带动低收入农户签订有效的“帮扶带动增收协议”,在贷款额度上基本按照每带动一户,可申请使用贷款5000元,最高可贷款5万元,且大户贷款总量也要求控制在县年度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总额的25%以内。贷款期限最长为1年,贷款到期后收回,贷款对象根据创业项目发展资金的需要,可向乡镇农商银行网点申请办理续贷。建档立卡农户贷款备选名单由县(市、区)扶贫部门提供,各有关县农商行乡镇支行网点在备选农户中进行自主调查、自主发放和回收。三是实行贷款优惠利率,扶贫部门再给予农户贷款贴息。2006年,省里出台了《江苏省扶贫小额贷款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扶贫小额贷款利率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基础利率执行(现行基础利率为6%)。对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使用扶贫小额贷款的,还享受贴息政策。对低收入农户按期归还贷款的,乡镇农商银行网点均按照借款合同上约定的贷款基础利率办理结息,对用贷农户只收取所结息金额的50%,另50%的结息部分由省财政给予贴息,先由农商银行内部挂账,再定期与县财政局办理贴息资金结算手续。为调动县农商银行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积极性,有效防范和化解小额贷款风险,2006~2007年间,由省财政拨付2个多亿资金存入有关县(市、区)农商银行,作为扶贫小额贷款风险金专户存储,实行封闭管理运行。自2008年以后,省政府明确要求,放开扶贫小额贷款规模控制,对低收入农户发放的扶贫小额贷款,由省财政据实办理贴息,并进一步完善了县级扶贫部门和金融机构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有关考核和激励政策措施。
小信贷,解决大问题
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实施,为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项目解决了资金缺口“瓶颈”的大问题,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了可能。据统计,2014年度,全省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4亿元,使用小额贷款的低收入户达37.3万户。
一是较好的解决了银行贷款“门槛高”的问题。农户到银行申请贷款,其自身除了要具备银行贷款条件外,还需要提供有效担保。但由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或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服务,往往受到农业生产周期、自然气候、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其产出较低,收入也不稳定,无法保证还贷的时间。对此,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也会有“惧贷”或“惜贷”行为,农户想贷款一般很难贷到。二是解决了贷款成本高的问题。银行一般性的商业贷款利率比较高,通常在8%~12%左右。而低收入农户到银行申请贷款,除了要面对贷款本金还款压力外,到期还需要支付较高的利息,可能在申请贷款过程中还会有其他诸如请客、送礼等不确定的成本存在。扶贫小额贷款特惠政策则较好的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贷款担保难和利率负担重问题。如一般农户申请商业贷款1万元,期限1年,动辄就需要支付800~1200元不等的贷款利息,而低收入农户使用扶贫小额贷款,则只需要承担300元利息。据了解,目前各地金融结构储蓄存款利率均实行自主定价,1年期存款利率一般在2.8%~3.2%。因此,低收入农户实际承担的贷款利息差不多与一年期的储蓄存款利息相当,这个利率政策对于他们来说确实“特惠”到位了。三是解决了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项目启动资金的“燃眉之急”。扶贫小额贷款政策的出台,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发展增收项目提供了启动资金扶持机会,他们不必再为了启动资金而到处找人、托人去借。只要是符合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条件,就可以随时到农商银行申请使用贷款。可以说,扶贫小额贷款充当了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项目资金需求的“加油站”。四是扶贫小额贷款激励政策调整完善,提高了各地放贷工作积极性。近年来,江苏扶贫小额贷款在推进过程中,对相关激励政策进行了调整完善,尤其是针对县一级农商银行和县扶贫部门采取了考核激励措施。省财政每年都委托社会审计机构到县进行全面的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审计,并依据审计结果,拨付低收入农户贷款贴息资金和兑现部分奖励资金。各地为扎实推进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印发扶贫小额贷款宣传单发放到村到户,并利用广播电台和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使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家喻户晓。县农商银行还广泛开展“阳光信贷”,对农户开展贷款授信工作。如沭阳县出台激励政策,由县财政额外出资对贷款发放工作考核奖励,并落实乡镇农商银行网点将临时服务柜台搬进村,就地就近发放小额贷款;滨海县扩大贷款单户额度,由县财政追加贷款贴息;泗洪县组织县纪委、县委农工办、县财政局检查督促小额贷款发放,确保扶贫贷款工作落到实处。
小信贷,扶贫成效好
如今,江苏的扶贫小额贷款以2个多亿的省财政风险资金,撬动了每年45亿元左右信贷扶贫资金的滚动发展,为金融扶贫机制创新找到了一条好路子,也为更好地推进江苏脱贫奔小康工程增添了活力。
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效果好。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通过扶贫小额贷款的支持,普遍实现了增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泗洪县潘岗村潘克千等低收入农户有了小额贷款的支持,各自承包土地20~30亩,种植油桃,每亩可实现收入3~5万元。睢宁县邱集镇鲍楼村低收入户高洪之一直靠在外打零工养家糊口。因年龄增长、文化程度低、技术缺乏等原因在外不好找工作而返乡。2013年,他在当地农商银行申请到了1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生猪养殖。两年来,共养猪20余头,年收入近3万元。东海县安峰镇小稠村低收入农户赵元笔使用1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发展生猪养殖,其猪苗、饲料和养殖技术均由温氏集团公司提供支持,年收入达到4万元,其养猪场总资产已达7万元。
能人大户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效果好。赣榆县塔山镇前进村私营老板刘勇带动当地妇女60余人常年从事柳编加工,产品全部由公司回收并出口到欧洲,年产值400余万元。2013年,刘勇通过与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签订帮扶协议的形式,使用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吸纳和带动李进、刘永忠等10户低收入户共同发展柳编加工。通过该项目带动,李进等户家庭年收入增加5500元以上。沭阳县马厂居委会的郑景军养鸡4万多只,使用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根据协议,他帮助5户低收入农户发展家庭养鸡项目,并负责良种、饲料和包销包售服务,此外还吸纳6个低收入户到他的养鸡场务工,人均月工资不低于1000元。
促进经济薄弱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效果好。农村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靠优势产业来带动。沭阳县以扶贫小额贷款为平台,打造村级特色产业,先后兴建花卉、大棚蔬菜、食用菌、畜禽养殖等高效农业示范区49个,带动当地1.5万户以上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2013年,该县东小店乡店西村为92个低收入农户发放小额贷款115万元,扶持发展林地生态鸡养殖与林地套种蔬菜项目,户均增收8000元。该村也成为当地有名的林地套种特色村。淮阴区渔沟镇杨庙村2组蔬菜种植大户王笑忠,2013年使用扶贫小额贷款 5万元,扩大蔬菜种植大棚50余个,种植面积75亩,在吸纳了本村20多人长期为其帮工的基础上,带动蒋华、蒋松、徐中、杨长如等10个低收入户发展大棚蔬菜种植。通过王笑忠提供籽种、生产材料及信息技术的支持,如今蒋华等低收入户大棚蔬菜种植年收入均在1万元以上。
精准扶贫帮扶措施效果好。让低收入农户在发展产业项目中得到信贷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帮助他们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实现增收脱贫,在提高扶贫精准帮扶度的同时,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条件。宿豫区从2012年开始,在发动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以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推进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增收的同时,利用扶贫小额贷款带动作用,重点扶持“三来一加”小微企业,有效解决了当地大龄及无法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也使得当地“三来一加”产业项目越做越大。宿城区蔡集镇徐洼村9组66岁的木工张新芳,全家五口人,其儿媳为聋哑残疾人,家庭拖欠外债,经济十分困难。平时,张新芳主要靠接零星木工活来勉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2013年,在镇村帮扶人员的协调下,张新芳申请到自主创业项目财政奖补资金2000元,由其子在淘宝平台注册“爱姣家具”网店,同时,申请使用1万元小额贷款,搞家庭式板材家具加工。其“爱姣家具”网店2014年成功交易了213个订单,网络销售额达10.5万元左右,纯利润3.8万元。滨海县的前冲、洪林和硝场等村依靠小额贷款和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帮扶资金,帮助低收入农户在家门口兴建标准猪舍。目前,这些村以种植和养殖业为特色,成了名副其实的特色农产品专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