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展以贫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主体的金融产业扶贫实践中,湖南省扶贫办积极贯彻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遵循政府主导、金融参与、龙头引领、产业带动、风险防控的工作思路和商业可持续原则,务实工作,初步找到了一条符合湖南实际、有利于贫困农民增收脱贫的新路子。
坚持政府主导。小额信贷扶贫是扶贫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也要运用行政手段积极推动。为了把小额信贷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湖南省扶贫办主动作为,先后与多家金融机构进行衔接沟通。省农信社党组“一班人”思想解放,社会责任感强,认为实施金融产业扶贫既是农信部门的社会责任,也为拓展农村信贷业务提供了机遇。双方经过友好协商,很快达成共识。8月份,由省扶贫办、省农信社、省财政厅及5个市县扶贫办负责人组成联合考察组奔赴福建、江苏两省考察学习小额信贷扶贫经验。在借鉴外省经验的基础上,省扶贫办与省农信社迅速形成了《关于开展金融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经省领导同意,于去年11月27日正式举行了金融产业扶贫试点启动仪式。
瞄准贫困对象。小额信贷扶贫对象是贫困农户。在政策制定、操作程序等方面,必须依据贫困农户的特点进行“量体裁衣”。为此,湖南省扶贫办围绕“有需求、贷得出、收得回”三个环节,紧紧瞄准扶贫对象,打造了具有湖南特色的金融产业扶贫特惠平台。其核心内容概括为:“一授、二免、三优惠、一防控”。 一授,即专门对贫困农户评级授信;二免,即贫困农户小额贷款免抵押、免担保;三优惠,即贷款利率优惠、贷款期限优惠、贷款贴息优惠;一防控,设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具体讲有“六特”:特殊对象、特定条件、特惠利率、特别贴息、特设风险补偿基金、特色产业。政策明确要求,授信的目的是发展产业,贷款不能挪作它用,凡是不用于产业扶贫的贷款,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引导产业发展。金融是经济的血液,是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促进产业与金融的有机融合,湖南省扶贫办进一步理清了产业扶贫发展思路,明确提出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四跟四走”金融产业扶贫思路,出台了《关于加强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一方面,引导扶贫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起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另一方面,改变给钱给物、打卡到户的帮扶模式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帮扶。直接帮扶,是对既有产业发展愿望,又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农户,在政府的组织和引导下,直接参与区域特色产业开发,其帮扶资金主要用于贷款贴息。如溆浦县以春和公司为引领,组织引导1789个贫困农户贷款种植黑木耳3162亩,人均贷款1.04万元,共8000万元,扶贫贷款贴息840万元,770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当年人均增收2381元。委托帮扶,即受贫困对象个人或集团委托,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将国家给予特定对象的扶持资金以及金融产业扶贫优惠政策直接委托给有合作意愿的、有社会责任的、讲诚信和有实力的扶贫经济组织,实行项目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相互间以契约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项目收益按比例分成。如桃源县按照贫困人口人均最高贴息1500元的标准,将3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委托古洞春茶叶公司作为资本金,贷款开发茶园703亩。茶园由公司管理,贷款由公司担保,贴息按比例从资本金抵扣,产权归公司和扶贫对象所有,债权由公司承担。为了监管开发效益和资金使用,由贫困农户成立了监事会进行监管,正常年份人均可增收1067元。股份合作,即秉承贫困对象个人或集团意愿,将扶贫对象户的政策扶持资金、土地、林地和水面等生产资料折价入股,由扶贫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生产经营,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实现股份到户,利益到户。如花垣县十八洞采取“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村”的股份合作模式,在村外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引入苗汉子果业有限公司控股51%,评级授信贫困户占股25%,一般农户和村集体经济占股24%。全村136户542个扶贫对象项目年人均将增收7000元以上。2014年,全省实施金融产业扶贫重点项目62个,项目总投资38.3亿元,其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17亿元,引入信贷资金10.2亿元,企业自筹资金24.93亿元,精准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4万人。
防范信贷风险。在政策设计和实践中,湖南省扶贫办着力把握三个环节:其一,规范贷款操作管理,降低金融风险。在评级授信过程中,实行贫困农户申请、村组评议,信用社审核发证,保证授信对象精准;在放贷操作过程中,实行夫妻(父子或父女)共同贷款,规范贷款支付;同时,实行严格的贷后管理和评价,一旦发现违规使用贷款的苗头,及时终止贷款;对与贫困农户结成利益联接机制的扶贫经济组织实行联贷联保,共同承担贷款责任。其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明确风险责任。所有试点县扶贫办都与同级法人银行协商制定了产业扶贫风险补偿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界定了启动风险补偿金的条件及分担比例,重点用于化解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及重大疾病等形成的贷款损失。其三,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预防金融风险。试点县广泛开展诚信观念教育,成立了县乡村三级金融产业扶贫服务中心,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评级授信、贷款回收和贴息识别工作;同时,联合相关部门对恶意躲帐、赖帐的典型案例严肃惩处,维护农村正常金融秩序。
加大试点力度。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湖南省扶贫办把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当作整个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推动。一是抓认识,统一思想。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要把金融扶贫作为湖南省扶贫开发的新亮点和加速贫困农民脱贫致富新的增长极,加大金融产业扶贫推进力度,加快金融产业扶贫步伐,努力实现金融产业扶贫大突破。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扶贫办及时进行了安排部署和宣传动员,决定调整打卡到户帮扶方式,帮扶资金主要用于金融产业扶贫贷款贴息,做到凡贷必贴,具体贴息标准由各县根据扶贫资金情况自行确定,不受总额限制。二是抓配合,统一行动。省扶贫办与省农信社建立了工作交流制度,坚持分管处室每月、分管领导每两个月、单位主要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通报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问题,共同推进工作。省农信社于3月中旬组织试点县农信社系统负责人在麻阳县召开座谈会,总结推动试点工作。目前,省扶贫办与省农信社正在研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以及时掌握各地授信、放贷等情况,实时有效指导。三是抓督查,促进落实。为加速推进试点工作,省扶贫办于元月中下旬和3月上旬,由办领导带队先后进行了2次全面督查,并及时进行了通报。目前,年度方案中明确的各项规定性动作已基本落实到位。各地正在加快评级授信步伐并进行产业摸底,有序地开展放贷工作。同时,为了扩大试点范围,湖南省扶贫办正在对金融产业扶贫试点扩面工作进行研究,预计年底重点县可实现全覆盖,并适当拓展到非重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