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艺璇
摘要: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财务报表失真,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非财务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真实性,能够估测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非财务信息 信贷 风险防范
我在假期参加某银行和到企业的业务实习中,发现有的企业为了融资需要,财务报表数据失真现象较多。如何有效防范风险,成为当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话题。本文想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谈一谈如何运用非财务信息识别风险。
由于我国会计环境还不够规范,存在企业财务报表资料不完整和财务信息失真现象, 甚至有的企业为了融资需要刻意修饰美化财务数据,骗取银行信任。因此,单纯依靠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难以全面掌握判断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相对而言,非财务信息分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判断客户情况。
一、非财务信息的概念及特点
非财务信息是指以非财务资料形式出现的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信息资料。具有空间上的广泛性、时间上的延续性、相对真实性特点。
二、企业主要非财务信息指标
(一)企业运营信息
主要是企业主体资格、内部管理与控制等信息。
一是主体资格信息。主要包括客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经营资格认定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
二是内部管理与控制信息。主要包括客户法定代表人、董事会成员、主要部门负责人等关键管理人员是否发生变化;经营、发展计划是否发生重大变更;是否存在产品质量、环保等方面的问题,或发生经济纠纷,或出现负面报道导致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
主要分析指标:薪资支出;“五险一金”缴纳;纳税支出。
工人工资支出。该指标主要考察客户职工各项工资支出总额及平均水平有无异常变化,并由此评估其生产经营及现金流量是否正常。
“五险”缴纳。该指标主要考察客户为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的稳定性,并由此评估可能引致的潜在风险。
纳税情况。该指标主要考察客户增值税、所得税的应缴与实缴情况,由此判断其产品销售及经营效益是否稳定。
(二)生产经营信息
生产经营信息包括经营环境信息和生产经营信息两个方面,包括政策环境、融资情况、产品质量等。这方面的非财务指标包括:
政策环境。该指标主要考察国家政策、行业政策对企业的重大影响。
企业融资情况。主要考察融资额度、结构、成本等是否发生变化,有无高利率集资或借款现象;客户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额度以及关联方生产经营是否发生变化;客户负债担保措施的担保意愿和担保能力是否发生变化。
产品质量。这不仅指产品符合制定的标准,还包括客户购买后合乎其使用要求而表现出来的品质。主要指标有废品率、客户退货、要求索赔的客户数量、客户投诉情况、保证条款等。
企业开工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能否满足最低经营成本所需要的生产规模可以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生产过程的电力消耗。该指标主要考察客户在加工环节的耗能情况,印证与其提供的加工生产数量是否匹配,进而分析判断相关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四、非财务信息的采集与运用
非财务信息不采用企业提供的信息或数据,主要由信贷人员自己来收集和分析。要想准确掌握的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风险,首先要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才能保证采集到的信息的准确,才能利用采集到的信息对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正确的评估。
(一)主体运营信息
工人工资支出。通过查阅职工工资、奖金发放清单及相关会计凭证,确定各月工资支出总额和人均支出额度,当地平均薪资水平等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其薪资支出是否足额、有无降低或拖欠。同时,通过与企业职工座谈或随机问询,考察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以及员工情绪是否稳定。
“五险”缴纳。通过查阅客户“五险”缴纳凭证等资料,与当地相关主管部门规定的应缴范围、标准、时间等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未及时、足额缴纳的,要核实其是否合理。
纳税情况。通过查阅客户纳税申报表、完税证明以及缴税凭证,对比分析客户各项税款的应缴与实缴情况,对存在欠缴情况的要深入分析原因及潜在隐患。同时,根据客户纳税情况,核实其财务报表反映销售收入及利润的真实性。
客户的保持和获得。可通过现有客户保持交易的部分占整个客户的比重来反映,还可通过现有客户业务的增长率来反映客户的忠诚度。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就需要争取新客户,获得新客户可通过企业赢得新客户及与其进行的业务数量或金额来计量。
(二)生产经营信息
企业融资情况。通过查阅客户会计凭证、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分析其在各金融机构融资比例的变化,重点关注在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融资额度与占比变动情况,分析内在原因。要关注融资来源的可靠度和成本,分析企业融资风险。
企业开工率。从车间设备运行情况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能否满足最低经营成本所需要的生产规模,以及与设计产能的比率。通过查阅企业原材料出库单、产成品入库单及相关统计簿表测算其达产率。分析阶段性数据,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实际。
生产过程的电力消耗。通过查阅企业生产环节电量消耗情况,与设计能耗,行业平均能耗进行对比,一是可以判断企业生产是否正常,通过观察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生产电力消耗量可以推算企业的实际产量。二是判断企业单位成本能耗情况,分析其市场竞争能力。
总之,掌握的信息越充分、越详实就越能准确判断企业的风险状况,提高风险预警水平,有效防范信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