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荀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推进,城市美化运动也成为了各个大中小城市规划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而作为为城市提供交通运输和人群使用的城市道路,他不仅是与外界交通的连接口,也为城市内居民的工作,学习,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场所。因此街道的景观如同骨架上的血肉共同构成了城市的灵魂,更是了解体验一个城市风貌的名片,其中良好的城市道路端景可以避免景观同质性,并产生场所感和归属感,本文通对分析道路端景之间的联系来浅析如选择和建立道路端景,从而达到增强空间感染力以及道路景观文化内涵的效果。
关键词:道路端景;街道景观
一、道路景观与道路端景的联系
道路景观从景观建筑学的理论范畴来讲,狭义的城市道路景观包括城市道路中被人们感知的客观要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而人类主观的行为和感知能力经常通过各种途径来作用或影响客观景观,人类在对客观景观的欣赏和评价中必定会带有主观的情感因素。因此城市道路景观中所蕴含的意义不仅包括客观景观,同时也和景观中的主体人类的情感感知存在着关联,即,广义的城市道路景观不但包括狭义的“景” 还包含人的感知结果“观”以及人在景中实现“观”的过程。[1]因此,对于街道空间的定义,不同地区的人们有着不同的的理解,芦原义信提到:“西欧将街道空间延伸到住宅内的客厅部分,是一种外部秩序主导的空间系统, 家与街道在空间领域上一视同仁,而日本的街道空间是处于门锁和城墙之间的一个含混空间,是一个并不具有重大意义的空间系统,家被看作内,街道则被视为与个人无关的外部空间”[2]在西方,随着历史的推演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延续到外部的街道,在街头,广场散步,喝咖啡,聊天或只是看街道上行人的活动已成了人们的日常消遣和习惯,此外,一些盛大的机会,游行活动也都是在街道与广场空间上开展和进行的。[3]因此,道路景观在外部空间设计中处于着重要的地位,这也是城市环境在不断满足使用者需求过程中所出现的必然结果。
道路端景是指在景观道路中,一段道路的中间段或是尽端,为了凸显道路的端点特征,所设立下一座或者多座体量较为庞大的建筑物或是构筑物,从而形成良好的视觉通廊来增强景观效果。而大家所熟知的地标建筑大多是也是道路端景。
道路端景有一下几种表现形式:占视觉支配地位的建筑,例如一些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在当地居民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高度认同的场所,例如纪念广场,历史文物,老建筑等;位于视觉通廊中的自然景观,例如山体,大树以及其他综合景观。 道路端景对于景观道路空间的营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建筑物或是其他端景元素建立在道路景观空间内,符合空间的韵律感,例如纪念性质的建筑,高于街边建筑轮廓线可以带来庄严肃穆的心理感受,景观道路连接的下沉广场可以带来开阔舒适的心理感受。同时个性鲜明的道路端景可以通过道路景观帮助人们形成场所的认同感,具有文化内涵的道路端景能够凝聚人们对该城市的感情,从而建立场所归属感。
二、道路景观中端景的选择
在西方很多国家,景观大道大多采用中轴线构成对称的手法。多用于纪念性质的建筑以及门楼、塔等,来营造恢宏的气势,突出道路端景。例如法国巴黎的香榭丽舍大道西端的凯旋门,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这种建筑都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而在我国目前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效仿西方的景观大道的建设也成为了潮流,道路端景的建设却过度追求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很多地标性质的道路端景却流于形象工程而缺乏内涵遭到了业内人士的质疑和民众的反对。阿兰·B·雅各布斯提过“街道几乎都是公共的,它属于公众,而且当我们谈论公共领域时,我们大多都是在谈论街道。在街道中行走,人们能共一次又一次的解开自己的内心世界街道就是这样的一个场所。”[4]人们不需要大尺度宏伟的建筑,而需要街道的记忆与街道更频繁的互动和更深刻的情感,而其中历史建筑是一个城市演化的结晶,文物古迹是一个城市的独有的财富,它为城市增添了独一无二的魅力,也使得城市的景观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他们在景观道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西安依托于大雁塔兴建的大唐不夜城项目,大唐不夜城北起玄奘广场、南至唐城墙遗址公园、东起慈恩东路、西至慈恩西路,其中包含有玄奘广场、贞观文化广场、开元庆典广场三个主题广场,六个仿唐街区和西安音乐厅、西安大剧院、曲江电影城、陕西艺术家展廊四大文化建筑,在这端景观道路中,大雁塔作为道路端景引导了景观视线的通畅并扩展了建筑空间内容,丰富了建筑的含义,该景观道利用大雁塔传递了大唐的文化,增添了文化内涵。
常作为道路端景的还有:占视觉支配地位的建筑,例如一些造型独特的现代建筑;在当地居民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被高度认同的场所,例如纪念广场,历史文物,老建筑等;位于视觉通廊中的自然景观,例如山体,大树以及其他综合景观;尺度宜人的景观小品等,例如景观道路规划的尽端连接的小型广场,通过道路达到开阔空间可获得心理上的放松感。
三、总结
优秀的景观道路需要地域文化的特性以及人性化的设计作为支持,来体现独特的场所精神,从而引起人们对认同感和归属感,道路端景是城市空间演变的载体,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在设计中可以借用道路端景来增强道路景观异质性,避免千城一面的状况出现,但是道路端景的设计和选择应体验该地域的文化内涵,而不能一味的追求视觉效果来建造奇异的地标建筑,因为街道是人的空间,宜人的尺度,视线的通透,建筑的协调性,这些都是在設计中需要考虑的,好的端景会给身在其中的人带来美的感受,是文化的承载者,创造文化,创造城市。
参考文献
[1] 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2
[2] (日)芦原义信, 街道的美学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6
[3](美)阿兰·B·雅各布斯,王又佳译 伟大的街道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2008
[4] (美)凯文林奇,方益萍等译 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