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民
摘要 阐述了金寨县板栗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品种改良方面提出金寨板栗发展对策,确保金寨县农经板块稳定,以促进金寨板栗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板栗;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284-02
近年来金寨板栗产业发展较好,年均为金寨县创GDP近1亿元,且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增强县经济与外埠经济往来与合作,活跃市场经济,拓展了板栗市场。随着金寨县板栗市场逐渐形成且走向成熟,已形成全国最大的船冲板栗交易大市场。由于近几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对栗园的管理、抚育、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不力;低劣的板栗品种直接影响质量、产量、价格,也极大地挫伤了栗农的积极性。为更好稳定农民经济收入,形成稳定的农、工、商一体化链条模式势在必行。外埠的市场上信息反馈和加工中存在的问题表明,板栗品种改良是金寨板栗产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值得专业部门及政府高度重视。
1 金寨板栗资源及产业发展现状
1.1 金寨板栗资源现状
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鄂、豫、皖3省结合部,总面积3 814 km2,是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全省最大的以林为主的山区县,板栗在县域林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为充分发挥林业在加快山区脱贫致富中的作用,自1989年以来金寨大力发展板栗为主的高效林业,全县建成10亩(0.67 hm2)以上成片栗园3.33万hm2,占有林地面积的14.2%,板栗株数达1 600万株,年产板栗超过3万t;全县板栗面积、株数和产量居全省之首,被授予“全国经济林板栗之乡”。从20世纪90年代到2000年板栗收益占金寨农村经济的主体板块举足轻重[1],并注册了“金寨板栗”地理名商标,和“笑哈哈”产品商标。
1.2 市场现状
近年来,随着板栗交易由国内走向国际,从表面上看交易似乎十分兴旺,商贾往来金寨较多,市场交易有从国内转向国际趋势;从实质上说,金寨板栗因品种原因而导致商品转化率出现突出问题,市场竞争力下降,与周边的罗田、英山、舒城等地板栗相比,销售价格低,栗农的兴栗积极性有所降温,金寨县域农经板块层现萎缩,农民减收,给县食品工业招商引资造成被动, 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否则,金寨板栗将要被市场陶汰出局。
1.3 加工现状 20世纪80年代至今,金寨县板栗发展较快,产量随之增加,较为稳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金寨以板栗产品直销转向深加工,出口国际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潜在问题随之浮现:由于只重视规模发展,忽视板栗品种选择和选育,板栗品种混杂,优良品种较少。目前金寨县的板栗品种占可出口国际市场品种的比重不足20%,国内市场有市无价,商品率低,安徽省最大的板栗加工企业合益食品公司在生产和加工速冻板栗及板栗仁出口量上存在问题,特别是速冻板栗仁在罐装前加工进行削型时无法固定,出现半栗;在加工过程中成品率低,成本高,企业效益很难提高,固然在收购过程中精选过筛也很难满足加工要求标准;金栗源公司利用高科技提炼板栗“肽”也因品种差异使得产品品质受到影响。以上情况表明,品种已成为制约板栗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品种问题直接挫伤栗农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金寨板栗出现退潮。
1.4 效益分析
根据金寨县几家从事板栗加工企业提供的数据:金寨板栗因品种问题与舒城县板栗相比均低1.2~1.6元/kg,与河北迁西板栗相比均低2.0~2.6元/kg;与湖北罗田板栗相比低1.6~2.0元/kg。金寨县板栗现有近333万hm2,可深加工的不足20%;若通过轮换更新品种改良,提高出口深加工比重可达70%,平均售价增加1.6元/kg,全县按3万t计算,栗农年净增0.48亿元,加之加工企业出口量增加40%,全县GDP可增加近1亿元。
2 金寨板栗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老化 金寨板栗品种较为复杂,20世纪90年代,在大力发展板栗号召下,利用野生资源进行大规模嫁接,在全国各地采集接穗,现有近20多个品种。几十年的生产经营经验表明,除“早栗子”、“粘底板”、“叶里藏”、“蜜蜂球”等少数品种通过鉴定外,金寨板栗品种存在很多问题。忽视品种质量的把关,品种结构不合理,早熟品种比例偏大,成熟期参差不齐,有的品种抗病、抗虫、抗腐差,极不适宜加工和市场销售,尚需陶汰;有的板栗品种在深加工中很难固定成形,不利于板栗产业化经营,是加工企业和外商难以接受的,也是金寨板栗市场竞争中必须解决一大问题。
2.2 栗农产品转化意识淡薄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形成,自然质优则价昂。而金寨栗农对板栗产品转化商品率意识淡薄,还没有真正认识优质优价、增收增效。
2.3 采摘手段原始
栗农着于眼前利益,在板栗没有成熟时提前进行破坏性采摘,用长竹杆直接打下,造成树枝损坏,影响来年结果,导致板栗的品质及重量下降,难以存储,更影响收入,很难延续加工时间。
2.4 栗园管理粗放
一些地方栗园选址不当,土肥先天不足,肥水跟不上,水土流失严重,树体病虫害严重,只收不管,管理粗放,进行掠夺性生产经营,科技、资金投入不足,不治虫、不修剪、不治病,特别是采栗后,不追施营养肥,造成树势衰退,成果率低,导致虫栗、病栗比例大,栗农收入受到影响[2]。
3 板栗产业发展对策
3.1 科学推进
针对金寨板栗生产经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强板栗种质资源创新与研究工作,根据板栗生物学特性及自然规律,选择加工性好的、区域适应性强的、适合山区矮化密植的板栗品种,拟定出具体实施方案,在现有的3.33 hm2老栗园中,用5~7年全部完成全县板栗品种改良。对立地条件好的中状龄栗树,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的資金支助,注重科技引导,按技术规程,引进好的品种接穗,每公顷按375~450棵栗树,在离地1.0~1.2 m处截断,按3~5个头向不同方向嫁接,进行高枝换优,轮替更新,加快品种改良。
3.2 保优外引
保留适宜市场和加工出口的县内优良品种并推广,如大油栗、署处红、叶里芷等抗病、抗虫、抗腐能力强稳产的当地品种;加快引进外地优良品种,如湖北省罗田县的 “羊毛栗” 进行换优嫁接。
3.3 培植基地
建立优良品种基地,选育果实品优的良种,培养良种采种园,培植抗病、抗虫、抗腐、稳产的“三抗一稳”品种,挂牌标名,保证良种纯度,竭力形成优质优品优价的金寨板栗良种体系。
3.4 轮替更新
在对栗农收入影响不大的情况下,分年分批在清明节前对不适应品种栗树,按375~450 株/hm2进行轮换更新改良,从选育和引进适宜出口“三抗一稳”品种,按技术上进行高枝换优逐步实施,每年按0.33万~0.47万hm2轮替更新,用5~7年全部完成全县板栗品种改良,建立稳产品优的金寨板栗,着力打造出金寨板栗真正品牌 “笑哈哈”,争创全国最大的板栗出口基地。
3.5 改变经营模式
发挥金寨县林业科技人员的重要作用,由政府技术引导和协调,企业出资提供良种接穗及相应的费用,企业与栗农签订板栗良种嫁接合同和保质保价收购合同,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出资受惠+栗农收益”保障的3方有机结合模式,企业与栗农资源共享的新格局。
3.5.1 高枝嫁接。
加强科技培训工作,由村组织一批有责任心农民技术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操作。由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在离地面1.0~1.2 m处截断,进行劈接或插皮接。
3.5.2 后期技术保障。
加强后期栗园管理,由村专业人员对嫁接板栗树做好除萌、绑保护支架,适时解除绑扎物,适时摘心,建立完整的技术保障体系。
3.5.3 牵制推动。由企业出资补偿,提供良种接穗,到村选择立地条件好的、树龄在8~13年的中壮年树,与村签订板栗嫁接合同,以秋后成活率兑现工资和费用,企业在保证改良后的品种不外流,在高于原板栗收购价2元/kg的基础上签定收购合同,给栗农吃个“定心丸”,为栗农提高收益提供保障。
4 结论
立足当前,阔思未来,创新超前,用科学发展观点,按照自然规律科学谋划,转换思维方式,做好做大做强金寨板栗,确保金寨县“三农”经济均得到很大提升和改观,抓住提升金寨板栗品质是关键。只有加快金寨板栗品种改良,加速轮替更新,加强科学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才能拥有自己真正的“精品”,才有竞争力,才能立足市场,真正体现高效农业的发展,使得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在当今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条件下,只有优级精品资源,才能招商引资,推动金寨食品工业发展,把金寨食品工业打入国际市场,保障县域农经板块的稳步、协调、健康发展。鉴于金寨板栗现情,务必加快金寨板栗品种改良,轮替更新是唯一路径,否则,金寨板栗将很快被陶汰出局,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文献
[1]
卢锋.安徽金寨县板栗生产与现状发展对策[J].园艺与种苗,2014(9):24-26.
[2] 蒲友光, 李清华.关于金寨县板栗产业化发展对策的探讨[J].皖西学院学报,2001(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