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经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2015-07-13 06:08郭媛媛
新闻界 2015年4期
关键词:导向定位

郭媛媛

摘要 传媒经管人才培养,需要基于社会发展和行业实践需要,找准站位,在完善实践教学基础与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用导向的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行业导向的培养方式的运用,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卓越传媒经管人才;定位;实践教学体系与模式;导向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学系、传播学系分别成立于1993年和2004年。以“大实验育人”理念培育学生,在专业学习方面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意识,广告系、传播系已经拥有雄厚的专业教学、实践基础,完善的师资力量,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与湖南广电集团、星美传媒集团、国家广告产业园区、北京电通广告公司、灵思营销集团、宣亚国际传播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社会培养了1600多名媒体经营与管理、广告经营与管理本科人才。在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广告学系和传播学系形成了培养目标的职业导向、教学体系的应用导向,以及培养方式的行业导向三大特色,为培养卓越传媒、广告经管卓越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尤其在厘清人才培养的宏观、微观定位,建设专业实践平台与体系,找准人才培养着力的方向与特色,并创新广告、传媒经管人才的培养模式,从而保证了学校卓越广告、传媒经管专业人才培养的高质量。

一、找准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结合新闻与传播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经验及特色,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广告系、传播系培养卓越媒介经管人才立定于以下的站位:

(一)与国家“建设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辐射力”文化发展战略相顺应

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的兴盛和中国新闻传播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社会对新闻传播专门人才的需要猛增。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更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工作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由此,文化产业核心层——新闻传播业亦进入了社会发展的快车道。

在加强新闻传播正确意识形态导向的同时,要建设文化软实力、促进新闻传播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仅应“懂新闻、懂传播”,也需要“会操作、会实践”。因此,培养应用型媒介经管人才需要与当前、未来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相吻合。

(二)与国家中长期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相适应

广告、传媒行业本就应用性强,但由于中国固有高等教育体系的不完备,高校专业建设应更多偏于培养“精英”、“理论化”人才的意识长期存在,从而导致高校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严重不足。事实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我国在未来10年将“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这说明在国家、政府层面上已经认识到高等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面前,我校对于媒介经管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有关精神相适应。

(三)与学校“立足北京、服务北京”办学宗旨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相匹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办学主要是为首都北京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所需高级专门人才。当前,北京已朝向“科技、文化双轮驱动”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承担为北京培养其建设与发展中紧缺的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任务。由此,广告、传播学专业需要和学校“立足北京、服务北京”办学宗旨,以及首都北京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相一致,以最大可能发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市属重点大学的作用。

二、基础、体系建设先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传播学、广告学现阶段本科生招生情况良好,生源稳定。两个主要专业每年招生本科生人数为153人,现在校学生460余人。如何将如此体量的本科生培养成应用型媒介经管人才?广告学、传播学专业是否具备卓越传播、广告经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体系是关键。

(一)建设完备的校内专业实践基础平台

应该说,我校培养应用型媒介经管人才的基础是雄厚的。自2005年至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投资4000万元兴建了传媒实验教学中心,2010年传媒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学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后,市教委与学校在对实验室建设方面持续投入,一方面保证了实验教学设施不断更新,一方面促进了规模化、集约化、人本化的实验教学环境的形成。这为媒介经管人才提升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有效使用现代化文化传播工具等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

同时,由于传媒发展已经更大程度上体现为新媒体形式的向前推进,要弥补现行专业培养体系中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短缺,就需要学院主动创新,建设新的教学基础与平台。为支持学生基于网络环境开展媒介策划、组织、运营、管理,学院建设了新媒体平台“金驼网”,用于学生独立采编、发布信息。“金驼网”分为“新闻频道”、“文化频道”和“资讯频道”,学院每年投入建设专项经费3万元,并根据学生开展专业实践的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提升网络软硬件配备。

传媒实验教学中心的完善配备,“金驼网”的新媒体平台的提供和运作,为将广告学、传播学两个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型传媒人才,提供了基础性的坚实支持。

(二)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践、实训、实习体系

在专业实践平台建设基础上,建设完善的软性环境与实践体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它们结构为支持卓越人才培养的另一层面的基础。

为营造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提升的氛围、环境,学院构建了“院内”、“校内”和“校外”三个层面的专业实践、实训、实习体系。

学院成立了融学生专业素质、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于一炉的9个“训练营”、“工作室”、“工作坊”。其中,三个训练营——“书法训练营”、“绘画训练营”和“口语表达训练营”为培育广告、传播学学生的创意、沟通协调能力等,提供支持;两个“工作室”——“摄影摄像基础工作室”和“平面设计工作室”保证了课余时间对学生专业单项技能的辅导与培训;四个“工作坊”——“新闻工作坊”、“广告竞赛工作坊”、“创意管理工作坊”、“影视综合实践工作坊”则为广告、传媒经管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给予了充分的支持。

与学校党委宣传部的战略合作,使广告、传播学专业的学生获得了在校电视台、校报、校广播台,以及在校网的实践机会。

学院正式签约16家合作稳定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其中,宣亚国际传播集团2013年被评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广告学、传播学专业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以团队的方式分赴各个实习基地开展行业实习,促进了学生所学专业理论与技能与业界的无缝对接,并在“用中学”,促进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专业理论,更直接地学习、掌握到行业一线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工作能力。

实践、实训、实习体系的完善,打破了高校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课外,从学校到行业原本的“割据”状态,在专业实践内容与环节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线、全程、全面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实现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全覆盖培育。

(三)融应用能力培养于实践成果展示

对于广告、传媒经管人才的培养,是需要关注其摄影、摄像、创意,团队组织、项目运营、管理等多方面能力的。如何培养诸种能力?除了在课堂实践教学、课外实践培训等过程中逐步加以培养、训练以外,更需要找到新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整体性的提升。

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学院设置了多项专业实践活动,在鼓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中,完成对其专业综合实践能力的培育。每年5月,以品牌化、规模化、体系化呈现的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专业实践“金驼月”活动,是整合学院人力、物力、财力,贯彻和实施“融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于实践成果展示”理念的体现。

在“金驼月”每年三个单元十个项目的学生专业实践活动中,体现的是学院从几个层面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进行的复合式培养:

第一,活动层面。每年的活动除了成熟、定期开展的项目——如已经开展六届的“金驼杯”传媒实践技能综合展示活动——以外,还会基于广告学、传播学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举办一些新创项目。这些项目围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各个方向,由专业实践老师指导、带队,主要由学生提出创意,加以组织和实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运作”、“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得到了培育。

第二,辅助层面。“金驼月”是学院加以整体推进由系列项目组成的学生专业活动。活动虽是系列,但也不是散在、无序的,其中以时间和品牌做主要联系主线,另外,贯穿、活跃于各个项目运行过程中的摄影、摄像、新闻写作团队,则是不可缺少的辅助。通过贯彻始终的辅助团队的同时活动,使更多学生加入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与训练中,从而保证更多学生进入能力培养的范围。

第三,现场层面。在广告、传媒专业能力培养中,演播厅现场展示活动是能体现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综合培养的一种实践教学类型。由学生担任总导演,学生总导组负责整个展示活动的策划、创意、计划、管理与运作;另有一批学生在前台展示前期实践成果,一批精于技术的学生在导播室负责现场导播,一批学生在照明、布景环节开展实践,一批学生现场摄影、摄像和采访等等。通过不同群体的学生在不同实践环节的参与,多工种、多环节、多年级学生、多实践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同时并举,使学生得到了“全真”的行业实践锻炼。

三、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与培养“精英”型理论人才着力的角度、方向不同,卓越广告、传播经管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在明晰自己的培养目标、理念前提下,不断地加以创新、实践。

(一)培养目标的职业导向

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符合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人才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所以,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有关人才培养目标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设定,需要追踪社会需要、传媒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要求,及时加以调整并实施。

为此,2014版广告学、传播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领域核心知识点和关键技能要求方面,增加并强调新媒体、融合新闻传播、整合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让学生学习、掌握传媒最新技术,开展新媒体整体实践、运作,是新版课程体系所强调的部分。在如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所特别开设的全实践课程《媒体运营实务》的课堂上,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程序与规则等,都按照当下真实的行业实践环境与标准加以设置。期中体现出学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时目标定位的职业导向。

(二)教学体系的应用导向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版人才培养体系在完善基础课程群基础上,重点加强了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新的教学大纲鼓励教师运用如“环境拟真、业务模真、项目实战”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集实训模拟、实验仿真、实战训练于一体的教学科研平台,推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另外,通过广告、传播学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课程的设置,通过对实习、实践的量化规定,新版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了传统的学术型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并重培养。

再次,在实践课程及实践、实训、实习的考核评价过程中,学院强调动态性、实践性、操作性,关注实践教学的过程考核,将作为项目、团队负责人的学生对于团队成员的打分、反馈作为学生期中成绩组成一部分,团队实践成果综合打分作为另一部分,教学体系所体现的应用导向成为了鲜明的特色。

(三)培养方式的行业导向

“有用”是学校培养卓越广告、传媒经管人才的重要追求,“有效”则是为培养“有用”人才的相关工作准则。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导向的正确,在卓越广告、传媒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别聘请政府职能部门、国内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及合作企业的领导、专家前来,共同讨论、制定、确立方案,在教育教学的起点处,就尽可能避免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需要“两张皮”状态以后的出现。

同时,在培养方式上,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认知能力、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以职业素养培养为辅助,强化媒体和广告的策划创意、经营管理和应用能力的实训。在组织学生充分参与院、校、校外“三位一体”实践基地实训、实践、实习以外,考虑到广告、传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特性,学院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专业竞赛。

另外,在与传媒企业合作制定课程方案、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学校针对广告、传播“卓越班”,实行专职教师和业界导师的“双导师制”。专业导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校内专业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指导,负责学生校内专业学习问题的解答、专业书籍的推介、竞赛的辅导,以及专业成才等方面的引导;行业导师则负责学生行业素质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养成和指导,负责学生实践、实习、就业与职业发展等方面问题的解答,并提供支持与帮助。从中体现出学院在广告、传媒经管人才培养方式上,正在实现与行业发展的同步、同行。

猜你喜欢
导向定位
问题导向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环节的改进与反思例说
以“核心问题”为导向的数学课堂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犬只导向炮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