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作奎
递推公式是数列的一种重要表示方法.许多计数问题需要探求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如何探求数列递推公式呢?本文试图通过若干具体实例,给出探求数列递推公式的若干途径(方法).
1 制定规则分类,利用分类计数原理
制定规则,并在这个规则下,将计数对象分类,这样比较容易导出递推关系.
例1 (1993年全国高考题)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格子里,每格填一个数字,则每个格子的标号与所填的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
A.9种 B.6种 C.11种 D.23种
解 将问题推广到一般:将1,2,3,…,n填入标号为1,2,3,…,n的n个格子里,每格填一个数字,且每个格子的标号与所填的数字均不相同,称这样的一个填法叫作一个错排.求错排种数.
假设n个自然数1,2,…n的错排种数为an.显然a2=1.
当n≥3时,由于是错排,故n必不在第n号格里,设n在第k号格里(k<n).
以下对第n号格里的数字分类讨论:
(1)若第n号格里的数字是k,那么除n和k以外还要对余下的(n-2)个数进行错排,则此时共有an-2种排法(如图1).
图1
(2)若第n号格里不是k,
那么把第n号格视作第k号格.这样就变成1,2,…,n-1个数的错排,此时有an-1种排法.
故当n在第k号格里时,共有an-1+an-2种排法.
因为放置n的k号格可在1,2,…,n-1中选取,有n-1种选法,故共有
an=(n-1)·(an-1+an-2)(n≥3)种不同排法.
原问题解答:因a2=1,a3=2,由上面递推关系得a4=(4-1)(2+1)=9.
评 这里制定规则:将n置于第k(k<n)号格中,讨论第n号格放置的数是否为k.从而将此时的错排分为:第n号格里的数字是k与不是k的两大类.从而较方便的沟通了an与an-1、an-2间的关系.
例2 (1996年爱朋思杯,上海市高中数学竞赛题)已知集合{1,2,3,4,5,6,7,8,9,10},求该集合具有下列性质的子集的个数:每个子集至少含有2个元素,且每个子集中任意两个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
解 把问题推广到一般:已知集合{1,2,…,n},求该集合具有下列性质的子集的个数:每个子集至少含有2个元素,且每个子集中任意两个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大于1.
设an是集合{1,2,…,n}的具有题设性质的子集个数,显然n≥3.
当n=3,4时,计算得a3=1,a4=3.
当n≥5时,将an个子集分为两类:
(1)含有元素n的子集:①集合{1,2,…,n-2}的每个符合题设性质的子集(至少含有2个元素)再新增一元素n构成的集合仍符合题设性质,故这样的子集有an-2个;②集合{1,2,…,n-2}中每一个元素与n构成的二元子集符合题设性质,故有n-2个.故含有元素n的子集个数为an-2+(n-2);
(2)不含有元素n的子集,这样的子集由集合{1,2,…,n-1}来确定,有an-1个.
所以an=an-1+an-2+(n-2)(n≥5).
原问题解答:因a3=1,a4=3,再逐次使用上述递推关系有a10=a9+a8+8=
133.
评 这里制定规则:考虑子集中是否含有元素n.将n≥5时的an个子集分为含元素n与不含元素n的两大类.在含元素n的子集类中,又分为二元子集与至少含三个元素的子集.通过这样的分类,沟通了an与an-1、an-2间的关系.
例3 用1,2,3三个数来构造n位数,但不允许有两个紧挨着的1出现在n位数中(例如,当n=5时,31213是允许的,11233,31112等是不允许的).问能构造多少个这样的n位数?
解 设能构造an个符合要求的n位数.显然一位数的有1,2,3,即a1=3,两位数的有12,21,13,31,23,32,22,33共8个,即a2=8.
当n≥3时,分两类情形:(1)n位数的第1位数是2或3,则这样的n位数有2an-1个;
(2)n位数的第1位数是1,则第2位数只能是2或3,于是这样的n位数有2an-2个.由分类计数原理有:an=2an-1+2an-2(n≥3,n∈N*).
于是 an+1=2an+2an-1(n≥2,n∈N*)……(*)
由此可求得an=123[(5+33)(1+3)n-1-(5-33)(1-3)n-1](n≥2).
a1=3也适合(*)式.
所以an=123[(5+33)(1+3)n-1-(5-33)(1-3)n-1](n∈N*).
评 因2与3是可以紧挨着的,于是制定规则:考虑n位数的第一位数字是否为1.将n≥3时的符合要求的an个数分为两类.一类是首位数字不是1的,有2an-1个;另一类是首位数字是1的,有2an-2个.通过这样的分类,使an与an-1、an-2之间的关系十分明朗.
例4 (加拿大第12届数学奥林匹克题)掷一枚硬币,每次正面出现得1分,反面出现得2分,试证:恰好得n分的概率是13[2+(-12)n].
证明 设事件“恰好得n分”的概率为Pn.事件“恰好得n分”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形:①先得了n-2分(其概率为Pn-2),再掷得一次反面;②先得了n-1分(其概率为Pn-1),再掷得一次正面.由分类计数原理得“恰好得n分”的概率为Pn=12Pn-1+12Pn-2,即
2Pn+Pn-1=2Pn-1+Pn-2=…=2P2+P1=2×(12+12×12)+12=2.
从而Pn-23=-16·(-12)n-1Pn=13[2+(-12)n].
评 这里制定规则:考虑事件“恰好得n分”之前一次的不同得分情况.由此将事件“恰好得n分”之前一次的得分情况,分为得(n-2)分和得n-1分两类事件,沟通了Pn与Pn-1、Pn-2间的关系,顺利建立起了递推关系式:Pn=12Pn-1+12Pn-2.
2 探求an-1到an的新增情况
图2
例5 (2013年安徽)如图2,互不相同的点A1,A2,…,An,…,和B1,B2,…,Bn,…分别在角O的两边上,所有AnBn相互平行,且所有梯形AnBnBn+1An+1的面积均相等.设OAn=an.若a1=1,a2=2,则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
解 设△OAnBn的面积为Sn.因所有AnBn相互平行,a1=1,a2=2,所以OA1=A1A2,OB1=B1B2,从而S2S1=(a2a1)2=4S2=4S1.
所以梯形A1B1B2A2的面积=S2-S1=3S1.又所有梯形AnBnBn+1An+1的面积均相等,所以Sn+1=Sn+梯形AnBnBn+1An+1的面积=Sn+梯形A1B1B2A2的面积=Sn+3S1,即Sn+1=Sn+3S1……(*).
所以Sn=S1+(n-1)3S1=(3n-2)S1SnS1=3n-2.
即(ana1)2=3n-2an=3n-2(n∈N*).
评 这里着眼于对从Sn到Sn+1的分析,得到新增面积为3S1,从而一举得到递推关系式(*).
例6 (1997年浙江五校高三联考题)记函数fn(x)=(1+2x)·(1+22x)·…·(1+2nx)展开式中,x2项的系数为an.试问是否存在常数a,b使对于不小于2的任何正整数n,都有an=83(2n-1-1)(a·2n+b)?
分析 本例常用方法是:先考虑特殊,然后一般性证明.即假设存在a,b,然后取n=2,3,得到特殊情形下的a,b之值,最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a,b之值对n≥2(n∈N*)成立.这里我们通过建立递推关系来解决.
解 因fn+1(x)=fn(x)(1+2n+1x)=fn(x)+fn(x)·2n+1x.
由此知fn(x)·2n+1x中x2项的系数是新增的,易知新增x2项的系数为
2n+1(2+22+…+2n)=22n+2-2n+2.所以an+1=an+(22n+2-2n+2)……(*),
即an+1-an=22n+2-2n+2.
所以an+1-a2=∑nk=2(ak+1-ak)=∑nk=2(22k+2-2k+2).
又a2=8,所以an+1=83(22n+1-8)+24-2n+3.
所以an=83(22n-1-8)+24-2n+2=83(2n-1-1)(2n-1).
对比an的表达式,知存在a=1,b=-1,使n≥2(n∈N*)时,结论成立.
评 这里着眼于对fn(x)到fn+1(x)中的x2项系数新增情况的分析,顺利得到了递推式(*).
3 间接求出
有些计数对象在某些限制条件下,不易直接计算出结果.这时不妨先求出总数,以及其
中不合要求的情况数,然后从总数中扣除不合要求的情况数即得所求.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也适用某些递推式的探求.
例7 (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12题)在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区域栽种观赏植物(如图3),要求同一块中种同一种植物,相邻的两块种不同的植物.现有4种不同的植物可供选择,则有几种栽种方案?
图3
解 将问题推广到一般:使用l(l≥3)种颜色的全部或其中几种颜色将一个1×n格棋盘染色,要求每一格染一种颜色,且相邻两格及两端的两格都不同色,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染色方法?
假设1×n格棋盘有an种染法.显然1×1格棋盘有l种染法,即a1=l,同理a2=l(l-1).
当n≥3时,暂不考虑棋盘两端的染色相同与否,则第1格有l种染法,第2格至第n格均有(l-1)种染法,则共有l(l-1)n-1种染法.
由于在对第n格染色时,只考虑了与第(n-1)格染色不同,因此在对第n格染色的(l-1)种方法中,与第一格有同色或不同色两种情况.
若第n格与第1格同色,将第1格与第n格“拼成一格”,则这时就是对1×(n-1)格棋盘的染色,有an-1种方法.
所以an=l(l-1)n-1-an-1(n≥3).
据此可求得an=(l-1)n+(l-1)(-1)n(n≥3),显然n=2也适合.
所以an=l,(n=1)
(l-1)n+(l-1)(-1)n,(n≥2)
如果取n=6,l=4,即得2001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第12题的答案:
a6=36+3·(-1)6=732.
4 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
用数列{an}的第n项an或含有an的式子来表示曲线上相关点An的坐标,依点An在曲线上,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即可得数列递推关系式.
例8 (2010年浙江大学自主招生试题)如图4所示,y=x的图象下有一系列正三角形,求第n个正三角形的边长.
图4
解 如图所示,设第n个正三角形为△Bn-1AnBn(其中B0点是原点).它的边长为bn,则点Bn的坐标为Bn(Sn,0)(其中Sn=b1+b2+…+bn).于是
An(Sn-12bn,32bn).由于点An在函数y=x的图象上,于是有:32bn=Sn-12bn,所以34b2n=Sn-12bn…①.于是有34b2n+1=Sn+1-12bn+1…②.
由②-①得:34(b2n+1-b2n)=12(bn+1+bn),所以bn+1-bn=23……③.
又因为直线y=3x与函数y=x的交点为B0(0,0)与A1(13,33),所以b1=B0B1=23.
于是数列{bn}构成以b1=23为首项,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所以bn=23+(n-1)23=2n3,亦即第n个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n3.
评 这里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用数列{bn}的第n项bn或含有bn的式子来表示第n个三角形顶点An的坐标,依点An在曲线上,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得到bn与Sn的关系式①,进而得到递推关系式③.类似可作:
图5
如图5,A1,A2,…在x轴的正半轴上,B1,B2,…在曲线y=x上.若△OA1B1,△A1A2B2,△A2A3B3,…,均为等腰Rt△,且B1,B2,…为直角顶点.求前100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
纵观本文所给出的几个基本而重要的探求递推关系的途径(方法),不难看出:无论是“分类”、还是“拼格”,其实质都是降维的手段,以便沟通相邻项的关系,从而建立起递推关系;而探求an-1到an的新增情况,则是寻求递推关系广为采用的切入点;用数列{an}的第n项an或含有an的式子来表示曲线上相关点An的坐标,再利用曲线方程的定义得到数列递推关系式,是探求解析几何中数列递推关系式的典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