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学生如何提高就业能力

2015-07-12 17:43吕元凤
职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毕业生院校职业

吕元凤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呈现高速度增长,而我国人口基数大,全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农村劳动力过剩,这就形成了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而当代高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显示,近七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201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27万。当今社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生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更是高职学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因为高职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无法顺利就业的主要因素之一,面对这个问题,各高职院校首先要通过对高职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然后分析原因,最后制定解决策略。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强弱,关系到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并对今后的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从专业设置、师资等相近的高校来比较,就业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就业能力的高低。在应聘中一些高职毕业生总是求职受挫,想去的企事业单位对学历要求高,应聘招收高职学历的企业却缺乏一定的能力,而高职学生所缺失的这些能力正是就业能力不足的具体表现。

一、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的主要表现

1.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差

高职学生忽视专业知识学习,对招聘人员给出的专业基础问题不能准确作答是一部分应届毕业生应聘失败的主因。专业基本对口,毕业生对本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好可以给招聘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而很多学生都忽视了这一点。实践操作能力差也是高职毕业生的通病,在校学习期间,存在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而实践操作能力是从事专业岗位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现在企事业单位招聘非常看重的一种职业能力,高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直接影响在工作岗位上的發挥。

2.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职业目标定位模糊

有关部门对应届高职毕业生职业目标的一份调查显示,六成多的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工作。很多毕业生没有“职业目标、职业理念”概念,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想做什么、哪些职位有发展、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清楚,到了毕业才“临时抱佛脚”,胡乱投简历,盲目求职,出现了部分高职学生就业恐慌症候群,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缺乏职业目标定位,没有职业目标定位,很难有很高的求职成功率。

3.综合素养水平低,自我欣赏程度高

人才需要德才兼备,综合素养是指学生个人素质特征,包括诚信、道德、宽容、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主动性和独立性等。有关调查显示,很多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都把诚信、道德放在前列。如今不少高职学生的诚信状况很令人担忧,多数表现为没有诚信度、无责任感、不担当、自私、自由散漫、缺乏独立性和吃苦耐劳、与人合作的精神。有人形容这一代学生是人格品质存在缺陷的一代,这种说法也许过于严重,但从某种角度来看,高职学生诚信道德等修养方面的欠缺确实对其顺利择业、就业以及今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沟通与表达能力欠缺,缺乏团结合作

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准确地表达出来,能与同事、客户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目前有很多高职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优秀,但缺乏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比如不擅长与人交往,独来独往,或在交往中缺乏自信、羞于开口、个性强不合群等问题。这种问题体现在求职面试中,就会表现出紧张、反应慢、不能有效完整地向用人单位表达和展示自己的思想、才华及优点特长,有的甚至出现词不达意、信口开河的状况,直接导致面试失败。高职学生在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方面的欠缺,不仅择业、求职、就业受阻,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也会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方式

表面看来,高职学生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自身素质不高的结果,但导致学生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原因却是深层次的,不能单纯归咎于学生本人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学校和学生都应从自身找原因,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体系缺乏必要的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相关内容,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用人单位实际用工需求脱节,尤其是在敬业、诚信等这一类非认知素质和能力上还有待提高。从高职学院角度来说,影响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二是高职院校对市场反应的能力与速度不强,三是高职院校就业服务部门人员的工作职责过于简单,并安于现状,教师素质不高、专业化能力和职业化程度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应从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个体素质两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笔者认为可以探索采取如下做法。

1.高职院校自身教育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自身改革就是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手段,以培养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为目标的办学体制。

多年以来,我们对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不明确的,缺乏对用人单位需求的市场调查,存在高职课程设计与就业后应用脱节、专业设置细、知识面窄、技能训练方面不够等诸多弊端,使得大多数学生学非所用,缺乏创新精神,最终导致就业能力较低。当前,社会人才需求日益多样化,高职学生就业层次不断下移,高职院校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用人单位需求为目标,教育教学各方面环境符合社会人才需要,从教育环境方面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能力。

(1)进一步改革教学内容,力求学以致用。对高职学生的教学内容应力求在其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大量使用。据统计,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能用到的不到10%,尽管这可能因人而异、因专业而异,但在校期间学到的知识到工作中大部分是用不到的,这就说明一个专业或是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出现了问题,因此要进行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使专业设置面向就业市场。一个专业该设置什么课程、每个课程讲些什么,也应该进行长时间的跟踪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才能更科学地将就业后真正需要用到的知识讲透、讲精,将用不到的知识尽量简化或摒弃。

(2)建立综合能力考评机制,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我们常说在学校学知识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身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培养应融入到专业课程学习中,如交流、合作、表达、解释、阐述、辩论、计算、信息利用、反思、评价等。这些技能更利于帮助学生发展其他相关技能,如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启发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培养自信心。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发展,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高职学生只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必须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自身综合能力。良好和諧的人际关系是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因此要培养高职学生交流沟通的能力,在交流中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其次是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团体合作是企事业单位的普遍工作方式,让学生懂得运用这些能力显得非常重要。再次是规划和时间控制能力,学生要学会控制工作各个过程进度。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社会职介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合作,为学生在入职前考取职业资格技能证书,接受岗前培训服务。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作为专项课题研究,尝试建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研究机构,提出设想与具体措施,逐步应用到教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划分为德、才、智三个部分,尽管综合能力的评估指标建立比较困难,但经过综合能力细化和分解并给出不同的权重,然后从高职学生一入学就对学生进行求职和职业生涯规划和策划培养,每阶段都有综合能力培养目标和实施手段,每阶段完成后都应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总结,对执行不好的目标进行重点强化训练。通过持之以恒的坚持,学生在德、才、智等三方面素质都将会有显著提升,最终提高其就业能力。

(3)强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高职院校就业工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意味着提高了学院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必须是贯穿始终的,要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导者,通过各种方法、措施,指导学生在学习期间做好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品质。为此,就业指导工作要进行强化,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就业培训指导师队伍,长期聘请就业指导专家对在校学生进行指导,让就业指导师的指导工作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2.提高高职学生个人素养,提高就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育能力在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上只是其中一个方面,高职生自身建立起提高就业能力的意识并为此不断努力更为重要,建议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努力和锻炼,从而不断提高就业能力。

重视自身基本素质培养,提高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实践操作技能从来都是教学的重点。据调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用人单位招聘时, 是作为关键因素进行考虑的。也就是说, 毕业生首先要具有本行业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才具有进入人才市场求职的“ 资本”。尽管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因为任何单位都不会录用一个连本专业基础知识都不具备的学生。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教师,都存在轻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倾向,因此,我们应该重在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贯穿于大学学习始终的。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

(2)加强特色能力培养,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基础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决定学生能否顺利进入求职市场,而团队合作精神、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则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单位录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那么在求职时就完全有资格说自己具有踏实刻苦的精神和持续的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校能够充分认识和发掘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培养自己的专长或者特长,以培养自己走向社会后的核心竞争力。另外, 实际动手能力、创新精神、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也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除了学习上的认真刻苦,还要注重参加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工作等,在工作中善于观察和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及时总结经验并交流,这些是个人在顺利就业后能否得到继续提升空间的关键要素。可以说,只要有意识地主动进行自我培养,每个学生都会培养出专属于自己的特色能力,在现代职场上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总之,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和各企事业单位提供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得以逐步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卫生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毕业生院校职业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