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西街学校055750)
小学古诗词教学困境分析
张海燕(河北省南宫市西街学校055750)
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选入小学语文的古诗词多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由于这些诗词创作年代久远,并不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往往会成为教学中的困难。在此,笔者就对古诗词教学当中存在的困难加以归类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总体来说,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低效现象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过于重视诗词的背诵,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师往往将古诗词教学的重点放在记忆和默写上。尽管我国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说法,但是,死记忆硬背往往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来看,一首古诗词的教学时间通常只有一课时,而教学内容则有学生诵读、背景介绍、作者生平、诗词讲解等多项。迫于教学进度,我们常常是将诗词背诵作为作业,第二天上课检查,这样一来,学生只是被动地去听、去背,如何能产生学习兴趣呢?
(二)过于重视对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唐诗宋词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文化精髓,语言优美,节奏或明快,或舒缓,或高亢,或婉约,其意境多与作者的心情相关。因此,对古诗词的理解应该将重点放在用心去感知诗词、用思想与作者交流上。但是,很多教师则只是枯燥地分析诗词,而不是带领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这就使学生无法对诗词完成深层次的理解。
(三)过于重视对词句的翻译,忽视了古诗词的文学性
受现行考试评价体制的影响,有的教师将写作背景、作者简介、诗词翻译之类的基础知识当作教学重点,而忽视了诗词的文学性,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如此一来,本该丰富而有趣的诗词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基础知识的堆积。一节课下来,学生除了能记住教师重点讲解的字词、注释之外,根本没体会到诗词的优美之处。说是些千古名篇,在学生看来只是枯燥的文字,与泛泛之辈的拙劣之作又有何异?
困扰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
(一)传统教育观念的惯性
尽管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时间,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惯性影响,教师在教学方法,特别是教学重点和处理上仍存在偏差。在他们看来,古诗词教学与死记硬背是相伴而生的,至于说诗词鉴赏只是公开课、优质课上的做秀行为。于是,他们将课堂大致分为两等份,前一半时间用以介绍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诗词大意,后一半时间则让学生用于背诵和默写诗词。
(二)教师知识储备不足
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国多数地区的学历要求是专科以上学历。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现如今的专科学生并不能够从深层次上来理解古诗词,难以把握古诗词的意境,无法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艺术境界与诗词语言结合起来,无法体会其中的美感,只能对古诗词做浅层次的分析。这样一来,他们只能用平铺直述的方式将诗词讲给学生,学生无法把握其逻辑顺序,如何能对诗词形成完整的理解呢?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按照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地靠近诗词,主动地走进诗词所营造出的特殊境界,让诗词从远古时代走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以此来使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感受诗词的优美。特别是我们要注意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出图、文、声皆备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以基础知识讲解为基础,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意境的教学是随着诗词的变化而变化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大致来说,可分为四个方面。
1.在反复诵读之中感受意境之美。多读是学习古诗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古诗词语言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大声去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到诗词上来,往往能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教学效果。
2.在逐字分析之中品味语言之美。逐字分析、细细品味是基础知识相讲解是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古诗词讲究的是用字准确、凝炼,往往只是一两个字词就蕴含着深远的意境,这就意谓着古诗词重点字词的分析等同于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美丽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体会古诗词的内涵之丰富。
3.在深入挖掘之中揣摩意象。意象是情融于景的一种表现。在古诗词当中,作者所描写的意象多与其情感相联系,反映其情感寄托,说明一定的道理。
4.在图画建构之中拓展想象。在古代,诗词、音乐、绘画是同属一家的,音韵优美的诗词定然与优美的图画相联系。在经典的古诗词当中,梅兰竹菊四君子、长亭小桥流水、莺啼燕舞青山、浮云新月柳絮都是不可多得的绚丽图画,诗人都可借以展示自己心中的情意。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注意将诗词当中的语言文字翻译为生动鲜明的图画,让静止在纸面上的文字活起来,使学生对物象、情境和事件产生鲜活印象和切身感受。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是不可多得的语文教学资源,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方式方法,进行深度挖掘。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吟咏感悟其意境,注意应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解剖古诗词当中的优秀文化,体会诗人的复杂情感和高深艺术造诣。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