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民工到焊接专家

2015-07-12 10:34:54张立兵
新长征 2015年11期
关键词:焊机施工

张立兵 赵 平

今年39岁的徐龙杰,现任中油吉林化建工程有限公司焊接专家工作室主任,中共党员,高级技师,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首批焊接技能专家、吉林省首席技师。徐龙杰凭着一股钻劲儿,用21年的时间,实现了从农民工到高技能产业工人,从金牌选手到金牌教练,从个人成才到带领团队成才,从普通电焊工到焊接技能专家的阶梯式转变,成为新时期“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专家型”员工的典范和全国亿万农民工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1994年5月,职高毕业的徐龙杰离开了家乡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伟光村,来到吉林化建当上了一名农民季节性临时工。从此,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对焊接技术的钻研上。

职高时学汽修专业的徐龙杰,工作之初,对焊接专业完全陌生。为了尽快掌握焊接技能,他白天练操作,晚上啃书本。当时的徐龙杰只有90元的月工资,他除了买饭票,全部被用来购买各类焊接专业书籍,学习充电。施工中,每次遇到技术难题,他都认真地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再查找技术资料。几年下来,徐龙杰的学习笔记记了6万多字。赶上施工旺季,白天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刺眼的电焊弧光把他的眼睛打得生疼,到了晚上,别人已经休息了,他却还在学习,由于用眼时间过长,眼泪就控制不住地往下流,徐龙杰只好左眼、右眼轮换交替看书。就这样,不知熬过了多少个夜晚,他在车间的走廊里读完了《焊接工艺》《熔焊原理》等10余个门类的100多本专业书籍,不仅掌握了系统的焊接理论知识,而且练就了一手过硬的焊接技能,创新意识也随之产生。

徐龙杰是一个爱琢磨的人,入厂不久,他就发现埋弧焊机在焊接工件时伸臂运行轨迹和焊缝总是不容易对正,多少年来都是靠人工去移动焊机找正,焊一个工件,要反复调整七、八次,不但费时费工,而且很难保证焊接质量。他用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设备调整伸缩度开始研究,一遍遍地画机械结构示意图,一遍遍地计算和操作实验,通过多次改进,终于可以准确地将焊机伸臂运行轨迹与焊缝一次对正,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焊接合格率达到99%以上,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一个难题。像这样的小改小革,他做了很多,为企业节约了不少费用。

1999年,也就是徐龙杰入厂第5年,在吉林化建举行的电气焊比赛中,他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一等奖,成为令工友们羡慕的“双技明星”。2000年,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全国焊工大赛选拔赛上,徐龙杰再次突破自我,拔得头筹。

领导看他是棵好苗子,2001年,徐龙杰被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焊接专业深造,成为当时吉林化建“农民工上大学第一人”。他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休息日,同学们都去逛名胜古迹,他却带着问题找教授请教,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资料,了解焊接领域的发展方向、先进的焊接方法和工艺设备,使自己的焊接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攀升。

学成归来的徐龙杰,用他所学的知识在焊接岗位上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创新的欲望也更加强烈。

2005年,吉林化建苏丹石油储罐项目正忙,储罐的大角缝焊接是施工的难点。有的企业用手工焊,效率低;有的企业采用进口角平焊专用焊机,但价格贵。徐龙杰经过几番研究,决定对单位的国产自动焊机进行改造。为了马上投入试验,他自掏腰包购买了轴承、滚轮等小零部件,组织制作了两套焊机导向机构,又把这些部件运到苏丹施工现场,然后在国内通过网络指导现场安装和实际操作,最后取得成功,仅此一项节约设备采购费用8万元,与手工焊相比,提高工作效率3倍。

徐龙杰多次研究和改进自动焊接的工艺和方法,先后研究和试验成功了压力容器筒体与椭圆封头、筒体与锥形封头、筒体角焊缝等多种自动焊接操作法。他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了埋弧自动焊机的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等工艺参数,使焊接厚度由14-16mm扩大到8-20mm,并且保证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99%以上;他改进了不开坡口的薄壁不锈钢双缝弯头焊接工艺,达到了一次探伤合格率100%,个人创造了换热器管板焊接一次合格率100%的纪录。这些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地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焊接质量,也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在紧张施工的同时,徐龙杰还要经常代表企业参加各级赛事,并屡次摘金夺银。2003年4月,他获得吉林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同年8月,他又获得吉林省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2005年,在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七届焊工技术比赛中,面对各路焊接高手,他带病参加比赛,克服比赛中的突发状况,最终获得团体总分A组第一名、个人总分第二名的战绩。全国大赛归来,单位奖励徐龙杰5000元奖金,他用这笔钱购买了13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教材和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100本书籍,在2006年春节作为新春“礼物”送给了工友们。这时的徐龙杰在全国焊接行业已备受关注,许多企业相中了徐龙杰的本事,要高薪聘请他,甚至提出“给住房、给待遇”等优越条件,当时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的徐龙杰毫不为之所动,都一一婉言谢绝。

2008年6月,徐龙杰焊接专家工作室创立。从此,徐龙杰踏上了一条由个人成才到带领团队成才的创新之路。

徐龙杰带领工作室成员紧跟国内焊接技术发展前沿,精心研究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以面向施工生产、专注技术攻关、培养技能人才、打造技术品牌为宗旨,致力于本专业工程技术、施工工法、新型实用机具等研究,每年都有多项课题创新成果,为施工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6月,吉林化建承担的新疆10万立方米大型储罐施工项目进入关键阶段,用手工电弧焊方法,很容易出现咬边等质量问题,于是徐龙杰提出自行改造方案,并率领团队成员找来施工边角余料切割、打磨,反复实验,仅用3天时间就将新型电焊机研制成功,不仅节约专用焊机购置费12万元,还提高工作效率4倍,使工期由原来的140天减少到110天。

德国的林德气体公司是业内知名的国际巨头。2013年4月,吉林化建在承担制氢项目施工任务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很多焊接施工被素以严谨认真著称的德国人叫停。中方项目经理即刻把徐龙杰请到现场,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合理化建议,用无可辩驳的实验数据说服了对方,被叫停的焊接施工得以重新启动。从这以后,再遇到需要交流的焊接问题,中方派谁去,德国专家都不认可,他们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很相信中国焊接专家徐龙杰,只和他对话!”

今年2月,徐龙杰的工作室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试验,成功完成了管道预制自动焊工艺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课题研究。这项成果不仅实现了零值设备维修、改造和技术升级,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保障了良好的焊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3-5倍,而且填补了3项公司工艺技术空白,工艺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节约设备采购资金40余万元。

自工作室成立以来的近7年间,徐龙杰培养各类新工艺新技术焊工300余人,连续7年参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高级技师培训班授课,6次对外技术交流,先后有7名焊工进入全国技能大赛前15名,荣获全国焊工比赛团体第二名1次、团体第一名2次;培养出全国行业技术能手5人、工人技师5人、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优秀焊工4人,真正打造出了一支金牌焊接团队。同时,工作室开发管道自动焊等12项新工艺,完成不锈钢堆焊技术创新等13项技术攻关课题,解决600吨汽车吊杆铸钢焊接修复等26个现场技术难题,获得3项部级技术成果和1项国家级工法。2011年,徐龙杰工作室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指定为千队示范单位,这也是该集团内唯一以“专家工作室”形式出现的示范单位。

21年来,徐龙杰从一名普通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焊接技能专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中国青年学习成才奖、中央企业知识型先进职工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殊荣。2006年和2014年,他先后两次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十大重点宣传人物,并在国家各大主流媒体得到广泛宣传。今年3月,徐龙杰又成为第二届“加油中国·传承铁人”十大年度人物。

猜你喜欢
焊机施工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践行探索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探讨
伺服电机控制在电阻焊机的应用研究
电子制作(2016年1期)2016-11-07 08:42:38
土木工程施工实习的探讨与实践
基于PLC的辙叉闪光焊机控制系统
焊接(2016年1期)2016-02-27 12:59:40
扶贫村里施工忙
河南电力(2016年5期)2016-02-06 02:11:34
基于PLC的薄板激光焊机控制系统
焊接(2015年10期)2015-07-18 11:04:46
基于PLC的钢管TIG焊机控制系统
焊接(2015年9期)2015-07-18 11:03:53
基于UMAC的倒装焊机运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