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鉴定证书有玄机

2015-07-12 18:53刘伊婷
质量探索 2015年6期
关键词:珠宝首饰饰品名称

● 刘伊婷

珠宝鉴定证书有玄机

● 刘伊婷

白玉手镯由大理石制成,珍珠项链经过染色处理,晶砂石手排本质是玻璃制品,紫晶实测为染色石英岩,金手链含金量不达标……日前,一份质量监测报告的火热出炉,给红火的珠宝首饰行业迎面浇了盆冷水。让消费者备感“透心凉”的是,在这份监测报告里,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赫然在列,不合格项目也是五花八门。这些,究竟是产品个案,还是行业通病?珠宝首饰整体质量状况如何?哪些产品容易犯“质量病”?带着种种疑问,笔者对饰品市场进行了调查,希望能一探“病因”,以便对症下药。

“淘”出来的隐患

“外贸尾货、大牌原单、出口欧美”。北京消费者郑女士经常被打着不同旗号的外贸流行饰品所吸引,“和千篇一律的金银饰品相比,外贸流行饰品的款式比较独特,价格也十分诱人,有些还是牌子货”。郑女士向笔者展示了从各种渠道精心“淘”来的各色外贸流行饰品,包括手链、项链、戒指、耳环等。

这些饰品色泽鲜艳、款式夸张,多数是无吊牌、无标志、无包装的产品。产品材质以仿真宝石为主,制造工艺良莠不齐。郑女士所强调的“牌子货”,也不过是在某些饰品的反面,印有一个模糊的英文字母。郑女士坦言,自己在“淘”珠宝首饰时,注意力往往放在产品的外表和设计方面,很少注意标志和材质。对于产品的质量状况,也只能从表面上看看有没有瑕疵和缺陷。

和郑女士一样,湖北消费者小丁选购珠宝饰品同样“跟着感觉走”,网络商铺是她“淘宝”的主要去处。尽管外贸流行饰品主题商铺早已在网上遍地开花,但在小丁看来,很多产品都是走“低价营销”的中低端路线,质量状况难尽如人意。多数产品主打“低价、外贸”等关键词,涉及质量的描述却相当模糊,比如材质一项,干脆直接标注为“其他材质”,让消费者无从判断。

“外贸流行饰品主要是K金或合金镶嵌人造宝石制成,属于仿真首饰,成本和价格都不高,质量和做工也一般。”一位首饰店销售人员说,很多外贸流行饰品实质上是尾单甩货,所以或多或少会有些瑕疵,但不影响产品质量,可以正常佩戴。

标示不清、材质不明、质量不稳定是很多仿真饰品的通病。由于仿真饰品本身不是纯金、纯银材质,为了保持外表的光泽鲜亮,不少产品在表面镀了一层“金”,而这层“金”可能含有镍或镉离子。镍又是一种致敏性较强的物质,汗液里的水分可导致首饰表面的微量镍离子溶解,皮肤吸收后,皮肤敏感的人很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鉴定证书有玄机

新买了一只钻戒,按照鉴定证书的编号,兴冲冲地上网查询详细信息。结果,不但产品信息没查到,就连鉴定证书也真伪难辨。这是山东消费者王小姐的遭遇。无独有偶,北京吴女士在精品店里选了一只琥珀挂坠,当她要求商家提供鉴定证书时,对方的回答居然是:“检测证书需要加钱购买”。“鉴定证书难道不是珠宝首饰必备的身份证吗?”吴女士满腹疑惑。

消费者之所以看重珠宝首饰的“身份证”,是因为其包含了产品的品种、净度、级别、计量等一系列信息,是非常关键的质量证明。国家珠宝玉石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总工沈美冬告诉笔者,目前,全国重点城市的珠宝首饰市场主要由国内外知名品牌组成,品牌意识较强,大多数知名品牌的产品由国内主要的质检机构出具鉴定证书,上柜之前每件饰品均送货检验,基本形成“一物一证”的质量保证模式,相关标识及整体质量状况良好。在珠宝首饰买卖过程中,大型商场珠宝专柜及珠宝专营店等比较规范的经营场所开具的购物发票(或其他销售票据)基本正规,所售商品多数带有国内权威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障,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消费。

虽然“身份证”至关重要,但在一些批发市场、网络商铺,“一物一证”的质量保证模式并没有全面覆盖,一些低端产品根本不具备完善的质量证明。“贵重珠宝首饰才需要检测吧?”一位淘宝网的卖家坦言,她所经营的饰品价格较为低廉,进货的质量门槛也比较低,从来没有经过专门的检测鉴定,无非是肉眼查看一下,是否有严重瑕疵影响佩戴。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市面上的鉴定证书版本也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一些产品更是打出“配有国外权威检测鉴定证书”的宣传口号。比如说,一些钻石产品的国际鉴定证书中,内容全部由英文书写,许多专业术语非专业人士很难读懂。对此,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曾发出警示,提醒商家慎用鉴定资质不清或检测水平不高的国外鉴定机构出具的证书,以保证鉴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鉴定证书和产品的标注标识中的名称也大有讲究。按照GB/T 16552珠宝玉石名称标准规定,珠宝首饰的名称里包含了多重信息,包括:是什么品种、材料是天然还是人工、有无经过优化或处理等。根据标准规定,人工合成的珠宝玉石,必须在名称前加“合成”两字;经过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必须在名称上标注“处理”二字或处理方法。比如:外观很像钻石的合成立方氧化锆,名称中必须有“合成”二字,不能标成“立锆”甚至错误地标作“锆石”。在旅游市场中常见的俗称翡翠B货,在名称中正确的标注应是“翡翠(处理)”或“翡翠(漂白、充填)”,不能只标作“翡翠”。

“检”出来的猫腻

“目前,珠宝首饰市场的整体质量状况是:主流市场质量状况良好,边缘市场有待改善。”在沈美冬看来,珠宝首饰市场虽然存在一些质量问题,但瑕不掩瑜。多年来,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不断加大监管力度,采用市场监测检查、抽查等手段,联合相关质检机构、行业协会等组织,进行市场监督检查、抽查以及法规标准的普及宣贯、行业自律、品牌推广、消费知识宣传等活动,促进整个珠宝首饰行业健康规范地发展,珠宝行业的整体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和主流市场相比,边缘市场的质量状况存在令人担忧的现象。据了解,在业界,边缘市场也被称“非主流”市场,其包括中心城市及二、三线城市的边缘地区,旅游景区及旅游线路市场,部分收藏、典当、拍卖、网络以及电视购物等销售形式。由于经营场所相对分散,经营者流动性大,从业经营人员素质及相应的专业知识匮乏,主管部门质量监管难度大,是珠宝饰品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重灾区。

“在一次免费检测期间,我们实验室检测了购自珠海的7件样品,结果全部不合格。”沈美冬介绍说,这7件样品均来自旅游景点。长期以来,国内旅游景点销售的珠宝玉石质量问题高发,集中表现为名称不规范,甚至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比如经过人工漂白、充填、染色处理过的翡翠,名称中只标了“翡翠”,没标注“处理”;甚至用染色石英岩冒充翡翠进行销售。

同样,境外旅游市场珠宝首饰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很多都是在鉴定证书或者标注标识方面钻了空子。比如说,新马泰旅游过程中,一些商家销售合成祖母绿宝石,但在其出具的说明书(或质保卡),中英文都没有明示该宝石是合成祖母绿,而只是注明是“澳大利亚白朗祖母绿”或“林德祖母绿”;又或者在英文加入“合成”字样,但中文仍未标注。而多数消费者并不懂专业英语,上当也就在所难免了。

此外,随着珠宝批发市场、典当、拍卖、网络以及电视购物等多元化购物模式的兴起,消费者购买珠宝类产品有了更多的渠道和选择。但和成熟的主流市场相比,部分新兴渠道的销售仍存在种种不规范之处,如有的商家没有明确的标识标签,票据上没有标注商品的名称,一旦商品出现问题,消费者将很难维护自身的利益。

沈美冬提醒消费者,为了保障所购买商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应尽量到正规的商场及专营店去购买珠宝首饰。如果需要在一些边缘市场消费,建议花一些时间了解相关商品知识,必要时可咨询有关专家。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消费,尽可能减少权益受侵害的风险。更要注意的是,在选购珠宝饰品时,一定要索取正规的发票、标识、鉴定证书等相关凭证,而且发票上一定要注明所购饰品的详细名称,以备售后服务及维权时使用;如果对商品质量存在疑虑时,消费者可以选择国内权威的质检机构进行检测鉴定。

猜你喜欢
珠宝首饰饰品名称
BLOOMHUB饰品买手店
珠宝首饰设计与加工工艺相结合的必要性研究
珐琅工艺在珠宝首饰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钻石镶嵌的标杆企业 百富隆愿与业界同仁携手开创珠宝首饰新时代
饰品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饰品与灵感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