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哲信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519041)
新常态下城市文化建设对策研究
——以珠海市金湾区为例
刘哲信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519041)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一个城市进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各级政府的普遍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采用文化的形式,而文化也具有越来越强大的经济社会推动力。金湾区城市文化建设的对策在于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培育金湾精神,塑造金湾文化形象,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文化建设机制,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文化资源,繁荣文化艺术事业;提高城市文化建设的参与性,壮大文化产业,缓解供需矛盾,建设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城市文化建设;对策
本文由“珠海市金湾区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时期金湾区文化建设对策研究》”项目基金支持。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得以全面发展,全国各地的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以倡导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丰富、社会和谐为主题的新一轮城市竞争也在各地展开,城市建设的目标也由以经济发展为传统而逐步趋向于以社会各领域均衡发展为旨趣,也使得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一道,成为决定城市发展的三要素之一。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就没有理想和灵魂,必将失去发展的持久动力。因此,加强金湾区城市文化建设是提高金湾区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实现金湾区向文化强区新跨越的需要。
金湾区位于珠海市西南部,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至今已有12年,目前管辖珠海航空产业园和三灶、红旗2个镇。全区总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44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0多万人。其拥有机场这一珠海对外交流的最大窗口、中国航展这一最著名城市名片和高校集聚这一人才优势。
城市之间的竞争,既是经济的竞争,又是城市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旗帜。无论是塑造城市灵魂,培植城市竞争力,培育城市的个性,还是塑造城市形象,都需要先进的城市文化做指导。城市文化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城市文化是城市全面发展的推动力。现代化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城市。而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又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和广泛的智力支撑。所谓先进文化,是适应生产力发展、反映最广大人民利益和要求,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并在与不同思潮较量中日益显示其生命力的文化。它包括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它的核心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其次,城市文化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在人类发展史上,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成正比,文化作为人的创造物,一旦形成,就对人产生巨大的反作用。文化的发展帮助人完成自己本质的实现。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人一出生就处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受其熏陶,这种文化氛围中流行的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等都会在他们的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进而影响他们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价值标准、伦理原则和行为取向。文化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创造活动来实现的,文化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的技能、潜力不断发挥和实现的过程。文化的发展为人的解放提供了手段和工具。文化越发达,人们的生活越丰富,人们面对的生产资料越多样化,可使用的手段、工具就越先进。
再次,城市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的导向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受文化熏陶,而且也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整体。文化的这种渗透力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相互沟通,保证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三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
再次,城市文化产业是蕴含巨大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活动包含了科技、教育、文艺、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馆藏、旅游、娱乐休闲等各种活动。城市是文化创新和交流的中心,城市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日益突显,文化产业化现象令人瞩目。文化产业以其智力型、清洁型、增值型的特点,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成为城市经营的一种重要方式。城市文化对经济发展最直接的巨大促进作用是制度文化和科技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牵引。高科技促进高新产业的兴起,使经济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化创新特别是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文化的动力作用则体现了增强人的预见能力、科技能力、指导能力、价值能力和发展能力。文化氛围、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精神面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想象的影响力。
最后,城市文化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的内部资源往往分为实物资源、人力资源和无形资源。其中无形资源包括城市政府的信誉、城市品牌、城市文化、公众的认同等等。城市的竞争对手可以很快拥有实物和人力资源,但长期形成的无形资源优势,却是难以超越。
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主要是靠文化。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源泉。一个城市如果文化发达,思想解放,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扬科学精神,城市发展就大有希望。文化又是综合国力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组成部分。先进的文化起到凝聚城市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力量的作用,能够最佳组合各种城市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快捷有效地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和文化力。
城市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城市文化建设得以迅速、健康、顺利地发展,必须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综合珠海的历史实际和未来发展,新时期珠海金湾区城市文化建设应重点在五个方面展现。
1.培育金湾精神,塑造金湾文化形象,提升全民文化素养
(1)加强理论武装和思想道德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创业、诚信、法律、责任等理念;开展新时期金湾精神大讨论,提炼、提升并大力宣传新时期金湾精神;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社会志愿服务、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促进文化市场健康繁荣,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2)建设学习型金湾
认真组织好“金湾读书节”,加强“农家漂流书屋”的软、硬件建设,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3)推动社科理论研究
打造“金湾学习论坛”理论品牌,开展全区“理论下乡”、理论调研活动和社科普及宣传活动。充分发挥金湾区高校人才汇聚等优势,加强金湾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发挥其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2.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各级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着力建设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高效、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继续完善“农家漂流书屋”,推动各部门的教育培训、读书探讨等活动进书屋,使之成为培育金湾新农民的“文化大课堂”和“人才大基地”;推进送电影下乡工程,进一步提高放映质量和效果,扩大放映覆盖面,将放映服务延伸至企业、工业园区,打造寓教于乐、寓教于影、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新型文化阵地;创新形式、丰富内容,积极开展送戏下乡与演艺惠民活动,着力打造“读书节”“广场文化节”等金湾自有文化活动品牌,使之成为培养金湾精神、塑造金湾形象、展示金湾魅力、实现群众文化权益的生动载体;不断探索并推出新的文化惠民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3)推进重大文化工程建设
高起点规划建设好金湾航空新城品牌提升、推广工程项目,彰显“金海湾、航空城、医药谷”城市新形象。加快盘活金海岸文化艺术中心,建设涵盖文化会议、教育培训、数字电影放映等综合功能的区级文化场所;推动建设金海岸文体休闲广场、定家湾文化中心、大林文化中心;适时启动西湖城区文化艺术中心建设。
(4)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不断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人民群众进行文化鉴赏、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参与文化活动和文化创造等基本文化需求。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使用,促进各种文化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作用,更好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繁荣文化艺术事业
(1)积极打造文艺精品
实施精品战略,以现实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为重点,努力打造具有金湾风格、金湾特色的文艺精品。建立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科学策划、论证和筛选机制,成立区文学艺术创作评委会,每年安排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和优秀文艺作品奖励资金,重点支持精品剧目、文学、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摄影等艺术门类的创作生产,优先扶持代表金湾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以及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艺项目,激励推出一批在市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并着力推动金湾精品文化“走出去”,推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
(2)擦亮叫响金湾文化品牌
继续提升金湾学习论坛、金湾读书节、金湾广场文化节、金湾青少儿艺术花会等公共文化活动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依托珠海航空产业园和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打造金湾航空特色文化,形成区域特色文化,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3)大力发展群众文化
以文化先进镇、文化先进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支持“文化下乡”、自娱自乐等重点群众文化活动。进一步活跃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繁荣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对重要公共文化产品、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形式开展。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积极培育、扶持优秀群众文艺团体。
(4)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构建文物层级保护网络,完善对文物保护的管理。要重点保护好木头冲村具有时代印迹的建筑、灵岩洞各历史时期的文字石刻、拦浪山日军侵华文字石刻;加快三灶岛侵华日军罪行遗迹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修缮林伟民故居;规划建设草堂湾沙丘遗址博物馆。推进三灶鹤舞展示馆建设及沿线片区古民居的资源整合,将其建设成为集中展示金湾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展示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建立区、镇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
4.壮大文化产业
(1)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要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金湾区区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制定出台《金湾区2011-2015年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在珠海航空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国际航空文化创意产业,以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为龙头,打造航空航天、航空动漫设计和产品制造、会展博览、飞行培训、航空服务等“航空文化”品牌,力争建成华南地区国际航空文化创意产业的示范基地;积极建设珠海市印刷产业园和光盘生产基地;在红旗镇和联港工业区加快建设高档音响等文化产品制造基地。
(2)构筑产业发展平台
发挥财政资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和调控作用,每年安排金湾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有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项目的产业化,支持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支持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充分发挥辖区高校汇聚等资源优势,着力推进产学研示范基地等文化产业公共技术平台的建设。
首先,强化组织保障。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安排,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成立区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推进金湾区文化建设,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检查督促目标政策的贯彻执行。
其次,强化经费保障。要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关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对宣传文化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和关于“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应不低于当地的财政总支出的1%(不含基建)”的基本要求。建立全区文化事业经费统筹机制,由区、镇各按本级一般预算1%提取,并由区财政统一协调,在年度财政总支出中将镇提取部分全额返还,用于文化事业建设。
再次,强化政策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文化强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将文化建设重点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需要新增建设用地,政府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最后,强化人才保障。要把人才作为文化强区建设的第一战略来抓。实施宣传文化系统人才培养工程,定期遴选和培训一批文化创作、经营管理、科技创新和理论研究等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创新引进高层次文化人才的特殊政策,使金湾成为集聚市内外优秀文化人才的“洼地”。加大优秀文化人才的激励力度,创新激励机制,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营造尊重创造、尊重文化、尊重文化工作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1]陈宁.关于弘扬城市文化特色的思考[J].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01(11).
[2]任致远.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12(5).
[3]戴庆锋.当前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社会科学评论,2009(1).
[4]向德平,田北海.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路淑英.提升珠海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战略选择[J].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1(6).
刘哲信,男,山东安丘人,硕士,吉林大学珠海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创作,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