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莉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100000)
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董莉莉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 100000)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文化产业管理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培养此类人才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这就需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尤其是综合文化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本文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方向以及当前社会文化产业管理人才需求情况出发,分析了综合文化能力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的重要性,并指出当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文化能力培养与提高的不足,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点建议。
文化修养;文化能力;文化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分为普通文科类和文化类两种,属于管理学类专业,设立于2004年,它是为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整体策略部署以及应对飞速发展的产业机会而设置的专业到目前为止,文化产业管理成为我国高校新设专业发展最快也是最具潜力的专业,文管专业。接下来,我们来就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探讨: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日益蓬勃,文化领域的范畴已经不仅仅拘泥于高雅层面,大众文化、个性文化也日趋显现并多元化,随着而来对于文化审美的鉴赏能力也提出新的要求,围绕文化产品如何挖掘出新角度的审美价值,围绕审美价值如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等诸多议题也浮出水面。在这个大背景下,具有一定审美鉴赏能力的复合型学生成了企业的香馍馍。
调查显示,大多文化管理学生毕业后,既有很多从事与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相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也有在宣传系统、文化部门和文化领域的各个行业(譬如新闻出版媒体、广播电视台、文化产品贸易与投资、文化旅游、文化表演、文博事业等)的中参与相关的重要工作,从学生的就业方向就可以看出文化修养对文化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综合文化能力的提升首先要依靠学校安排的文化课程,但是它是一个应用性特征较强的学科因此一般学校课程很难全部囊括,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对于院校的师资力量要求更高。长期以来,我国众多的文化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文化院系源源不断为我国输送大批的年轻文化人才,但几乎全部集中在文化创作和文化理论领域,作为文化管理的相关营销管理类人才培养远远落后,有的学院几乎一片空白。文化行业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需要文化管理人才在复合型知识框架下还要有相当的审美水平与文化知识能力结构,不是传统概念下的管理人才可以胜任的。对于学生而言,自身由于没有意识到综合文化能力对自身专业的重要性,没有看到未来文化管理的职业方向,因此也不能主动去培养和提高综合文化能力。
1.开设与文化管理相关的课程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在当前社会经济下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建构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在课程中设立完善的综合文化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在课程方面开设包括文化概论、文化美学、文学、广播影视学、表演文化经营管理等课程,开设音乐、书法、绘画、舞蹈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和未来职业发展,有目的的主动选择相关课程,在学习中逐渐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2.创造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文化环境通常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文化细胞和爱好,因此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积极组织丰富多彩和具有丰富知识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协调组织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一起相互协作、互相交流,在交往中提高学生对于接人待物的能力,在沟通中增进学生对不同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具有集体荣辱感与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他们更为广阔的视野。
3.开展文化方面的专题讲座
围绕文化领域的讲座对于学生领悟文化精髓、体会文化创作意图、感受思想教育极其重要,这是一座文化的金矿,不同的学生对于文化有不同的理解,讲座会让学生更为快捷的步入文化鉴赏的殿堂,使其在感受文化震撼的同时,深挖出内心的自己,找到被生活磨灭的灵感,树立正确科学的文化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文化专题讲座应当聘请真正的文化修养高的先进工作者或文化大家,有学术针对性的开展,同时现场要轻松愉悦,讲座主题鲜明,集文化鉴赏功能、学术功能于一体,促进学生们对于文化知识的学习,开阔学生们对于文化领域的视野,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
4.当然,除了围绕校园的自身教育之外,还应该开展社会实践教学,学校应积极与文化相关领域的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当下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市场对于文化品的需求,有机会体验不同文化产业领域的相关操作与实际运营。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学校作为牵头人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化管理项目具体的项目实施,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就市场调查反馈的信息来看,当前阶段国内文化市场迫切需要以下五类文化人才,分别是:政府文化部门和实施政府文化职能的文化产业规划和管理人才,如国家大剧院文化官员;参与文化产业项目开发与经营、文化资本运作及内部文化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如动漫影视剧的市场推广及广告策划;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经纪公司从业人员和自由文化职业者的中介,如文化家的经纪人;从事活动会展、旅游经济、体育赛事、文化表演、媒体娱乐、印刷出版等方面的内容型创意人才,如文化广告从业者;从事面向居民社区、面向普通大众开展文化普及宣传、组织活动群众性文化的执行类人才,这几类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当前社会中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
就学校而言,学校培养的专业类教师除了在对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强化和训练之外,还应不断组织到文化类企业实习,真正参与文化企业的项目的运作,运用所学知识充当文化企业的创意顾问和执行者,用更为年轻和激情的视角来创造文化价值,教师也只有对文化产业管理和企业营销等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才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用更权威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同时,学校本身也应该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在校园内外多点开花,潜移默化造就文化管理类人才的职业素养。
[1]欧阳有旺,赵立秋,舒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培养模式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6(11).
[2]郑建敏.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思考[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4).
[3]陈煜.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语文学刊,2008(24).
[4]张友臣.关于我国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忧思[J].东岳论丛,2006(3).
[5]张斌.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科定位探析[J].创新,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