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英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00048)
天地浑融
——齐白石题款与画面关系分析
孔 英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100048)
本文主要通过齐白石题款内容与画面的呼应、形式与画面的和谐两个方面,探讨齐白石题款与画面关系,由此我们深入的体会齐白石绘画精神,了解艺术源于文化的传承与生活的体验,只有扎根在肥沃土壤上才能结出绚丽的奇葩。
齐白石;题款;内容;形式
题款是中国画构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我国人民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创造的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鲜明的民族特色。齐白石是中国近现代画家的典型代表,他的绘画和书法具有鲜明的革新精神和时代特色。通过齐白石题款艺术与绘画关系的分析,引导我们感受齐白石的艺术之美。
(一)题款对所画题材补充说明,深入画旨
齐白石题款往往从寻常题材中别有一番新意,耐人寻味,又喜诗中加注,妙语生珠令人目不暇接。齐白石晚年出于对湖南家乡和小时的思念,经常画少时亲手所为、亲目所见之物,自为大翻陈案。《柴爬图》如他在跋中所述“余欲大翻陈案,将少小时用过之物器一一画之。”然后题画诗描绘所画之柴爬“似爪不似龙与鹰,搜枯爬烂七钱轻。余小时买柴爬于东邻,七齿者需钱七文。入山不取丝毫碧,遇草如梳鬓发青。遍地松针衡岳路,半林枫叶麓山亭。儿童相聚常嬉戏,并欲争骑竹马行。南岳有松数株,已越七朝兴败,麓山有枫叶亭,袁随园更亭名为爱晚。三百石印富翁有题新句五十六字。”单看这一个柴爬,有时我们会莫名其妙,不知为何画此。读此题款之后,深感齐白石老人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以往生活的怀恋是如此感人。齐白石很多作品的题款起到了补充画面、深入画旨的作用。
(二) 题款表现了绘画历程及心得
齐白石艺术是通过几十年持之以恒的对客观对象的反复斟酌和提炼,著名的画《群虾》中如此题跋:“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等闲我被鱼虾误,负却龙泉五百年。三百石印富翁并题旧句。”一句“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渐天然”道出了白石老人这虾由生涩到纯熟的不断的笔墨历练的过程。
关于绘画的形似和神似问题,历来议论颇多。宋代苏东坡曾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于儿童邻”。齐白石在《枇杷》这幅画的题跋中道出了千古绝唱的画理:“作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此九十一岁白石老人旧语。”根据题款,我们知道这幅《枇杷》图是老人九十一岁时的作品,他经过几十年的长期摸索后才得到此真知灼见的绘画心得。
(三)题款内容结合画面表现齐白石的高尚情怀
白石老人出生农家,为求生计,从十五岁开始学做木匠,吃尽了不少苦头。但他在后来绘画名声日盛的情况下,也结交了不少乡绅,他们还曾经要给齐白石捐个官,更有人要举荐齐白石到清廷任慈禧的御用画师。齐白石以不易当内廷为由婉辞,甚至躲回湖南老家。这种人生态度,在当时民不聊生、世道艰难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他画了不少以不倒翁为题材嘲讽官吏的作品,画中人物头戴乌纱帽,身穿黑色官服、手持白扇摇摆,人物面对画面,或侧对画面,或背对画面,且每幅画面上都有题诗予以讽刺,如九十三岁时所作《不倒翁》题跋为:“能供儿戏此翁乖,打倒休扶快起来。头上齐眉纱帽黑,虽无肝胆有官阶。”表现了老人对那些善于保持自己地位而耍弄权术圆滑处世而不作为的官僚的痛恨。
(一)书体、书风及用笔与画面的和谐
题款的形式应与画面意境协调,否则就会破坏画面的意境。齐白石的题款书法,多是行书和篆书这两种书体,篆书和篆刻的关系更为紧密,行书的诗和绘画关联更深。生动有趣的画面多用行书题跋,大写意笔法和劲健自由的行书相得益彰,使画面更为灵活洒脱。这与他艺术创作和师承有着密切的关系。老人在谈到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曾说:“书法学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最多。写何体容易有肉无骨,写李体容易有骨无肉,写金冬心的古拙,写《天发神谶碑》的苍劲。”1由此看出,老人所师承的这几位书家都极富个性和创造性。他的书法和绘画“不为宗派所拘”,善于多方面兼收并用,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使得雄健刚劲、自由活泼的书风与画面取得了和谐。
(二)题款书法的线与画面中线的和谐
线的表现对于中国画至关重要,而题款书法线条在画面中应该与画面线条和谐。齐白石绘画中的线与题款书法的线有着相同的技法和审美追求。齐白石的题款,从表面上看,他的篆书的“线”似乎极为平淡,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若细心品味,就可发现:《爨龙颜碑》的雄强,《天发神谶碑》的快利,秦权、诏版的错落,完全统摄于他自己独特形式的线中。齐白石的线与其他书法家、篆刻家具有不同的意味,即使这种线刻在石上,也丝毫未减线的意味,这使得他形成自己独有的线,完成了他对线的“童心”意象的形成。齐白石的画质朴、拙重、简约、真率,充满童趣,他的题款配合了画面线条整体的气息。
(三)题款与画面构图的和谐
中国画构图的处理就是画面各部分关系的处理,如大小、主次、欹正、轻重、黑白、虚实、穿插、掩映等。如果只是从构图的形式感出发去构筑画面,题款、印章可看作是一个块面,一块色彩、一块墨团。题款、印章的大小、欹正、浓淡、轻重、疏密的功能性与画面的其他块面、色彩、笔墨的关系更为重要。齐白石作品中点的大小,块面的大小,直线和曲线的交错组合、分割,使得绘画产生新的变化和对比的美感。如齐白石在《双肇楼图》中苦心经营留出大片空白。并写信告诉画卞人张次溪,嘱不要再在空白处题词,以免破坏了画面的空间关系: “承索画双肇楼图,以布置少,能见广大,觉胜人万壑千丘也,贵楼题词甚多,不必写于图上,使拙图地广天空。若嫌空白太少,加书题词,其图有妨也”。2
通过齐白石题款内容形式与画面的呼应折射出老人的艺术面貌。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齐白石的艺术精神,他题款和画面的融合告诉我们艺术需要继承传统、体验生活。
注释:
1.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169.
2.齐白石.《白石老人自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0:165.
[1]齐白石著.《白石老人自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2]《齐白石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
[3]谢志高著.《墨余论艺》.珠海出版社,2004.
[4]王晓梅著.《齐白石书画鉴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5]沈树华著.《中国画题款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