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伏晓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试论高校职业指导开展与实践
赵伏晓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经过历练可以轻松应对大学生活,而面对就业却显得很盲从,不知道路在何方。正确的职业指导对于高校毕业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作者针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展开研究,并应用于工作实践,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多渠道就业;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这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必须要有更高水平的就业工作贯彻始终,必须要有更高水平的大学生就业服务贯彻始终,必须要有更高水平的就业信息化服务贯彻始终。
职业指导是指围绕职业发展过程提供的指导、辅导、咨询等服务。不同的人需要的职业指导是不同的。即将进入职场的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已经进入职场的职场新人、职场老人、职场精英、职场达人,遇到的问题大不一样,所需要的指导就可能大不相同。有的需要指导如何求职就业,有的需要指导如何履职升职,有的需要指导如何辞职跳槽,有的需要指导如何转型创业。怎么找工作、怎么做工作、怎么换工作、怎么创业,都是职业指导的范畴。职业指导有着非常广泛的含义。很多高校往往将职业指导归纳为与就业相关的指导,这是片面的。
高校的职业指导应该包含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指导和实践实习过程中的全程跟踪与指导。
笔者对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2届大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校园内不同专业投放了400份调查问卷,其中师范生占总人数的78.3%。问卷回收率100%,合格率96%。
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初入大学校校门的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和对未来的自我规划,多数同学们对未来工作的期望是成为一名公办校教师,而整个2014年,辽宁省沈阳、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阜新、铁岭、朝阳、盘锦9市的21县,拟招聘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到县以下农村中小学就业的教师1482人。可见学生们的想法还是比较单纯,缺乏对整个社会行业的了解,考虑问题缺乏实际性。
由调查得出结论:高校教师对学生的职业化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与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定位,不如教会他们自己学会自我定位。
职业指导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促进和推动的作用。目前用人单位选人的标准不再向过去那样人才高消费,一味的追求高学历,多证的毕业生,而是选择适合他们企业的,能够勤奋好学,克服困难,有上升潜质的大学生。
成熟的校园职业指导有利于学生就业稳定性,当今社会多数用人单位最不满意学生的诚信度,具体体现为频繁跳槽。学生的回答多数都是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他。这体现了学生在择业初期不能正确的评估自己,没有完全了解工作。如果每名学生都能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明确自己的求职方向在职业选择时给自己定好位,那么势必会减少学生工作中的不稳定性。学生稳定了,企业人员稳定了,企业人员稳定了,整个社会就会井然有序。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指导水平
学校必须组建专门的就业创业教研室,并配备专业的教师人员。教研室教师可以采取公开选拔原则,力争优中选优,选出一批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的教师加入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此外学校应该拨出专门款项用于学校内部教师指导人员的技能培养和项目培训。
2、开设职业指导课程,补充学生相关理论知识,并进行个性化指导
根据学生年级实现职业指导全程化的合理布局。即一年级以集体讲座形式大班型的整体对学生进行职业介绍、职业指引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具有忧患意识,明白上大学的真正意义,除了专业知识以外,一定要加强个人素质与能力的培养,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二、三年级为小班制的职业教育,其中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创业指导。让同学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求职能力。四年级实习见习期,采取小范围老师与学生结对子的形式,在具体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3、利用多种渠道,促进职业指导工作
职业指导人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动职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适时发布就业信息,接受学生随时咨询,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体现职业教育的时效性。可以为用人单位组织网络招聘及面试考核,帮助他们节约了用人成本。现代化的招聘手段,势必会更好的为职业指导工作全程服务。
1、进一步确立职业指导在高校中的地位,提高职业指导人员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都开设了职业指导课,但是缺乏有经验的更多的专职工作人员,多数以兼职就业指导人员为主,他们工作热情高,但是本身涉及工作种类多,日常工作繁重复杂,在对于学生开展心理咨询、个性塑造、开发学生潜能、介绍专业和职业信息方面深感力不从心。职业指导人员要增加更多的专业人员,他们应该了解和掌握职业发展与指导,社会与文化,心理测量与评价,教育与咨询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具备与人沟通、社会联系、制定和实施计划等方面的能力。
2、高校应该重视并改善就业与企业职位不匹配的问题
根据麦可思的调查数据,2011届毕业生中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他们毕业时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自我评价:本科53%,高职高专50%)均低于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企业要求:本科62%,高职高专58%)。大学生就业成败关键就在于优化专业、强化人才。学校应该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优化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着力调整人才培养类型与结构,适度扩大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规模。以适应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方伟.大学生就业工作信息化新探索[A]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4
[2]周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匹配问题研究[A]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06
[3]牟永念赵永芳.加强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几点思考[A]学理论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