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有大智慧
一件定制西装的大数据之旅
故事从美国人大卫想定制一件西装礼服说起。
以前,大卫会毫不犹豫地把这项工作交给自己最信任的裁缝罗西,可是罗西出活太慢,一件西装要做3个月。这次大卫要出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只有半个月的时间。怎么办呢?
正在大卫发愁的时候,一位朋友向他推荐了中国青岛的红领西装集团。这家公司承诺,只要给大卫量了身材,拿到数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身高档定制西装就能漂洋过海,送到大卫手中。虽然将信将疑,但是时间不等人,大卫还是决定试一试。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红领集团美国经销处的量体师很快应约来到大卫的家里,采集了大卫的肩宽、中腰位、上臂围等19个部位的数据,还记录了大卫对面料、花型、色系、肩型、胸口袋等多项内容的要求。
数据收集完成之后,大卫提交了订单。第二天早上,大卫还在做美梦呢,他的全部定制信息已经进入红领公司在中国的车间操作系统。操作工王娟负责第一个流程。她仔细核对了大卫的订单,把50多个西装定制细节一一录入到一张电子标签上。录入完成之后,就正式开启了自动化生产。布料部门根据数据计算出了最节约的面料剪裁方法。操作工张君把大卫预定的面料放在裁床上,点击确认,裁床就根据指令完成了自动裁剪。剪裁完毕之后,张君把裁剪好的面料随电子标签一起夹在车间上方的吊挂上,面料和电子标签就进入400道工序间进行自动流转。
每位工人在接到衣服之前,都会先扫描电子标签,并根据电子屏幕上显示出来的定制要求作相应的处理。钟云芳的工作是最后一道工序——缝制袖扣。刷卡显示,大卫预定了紫色扣眼线和6颗藏蓝色袖扣,按照需要,钟云芳快速完成了袖扣的缝制。
在25个质检环节完成之后,大卫的西装大功告成,正式下线!这时已经是大卫下单之后的第七天。接着,这件西装“坐”上了飞机,经过三四天的空中转运,终于到达大卫手中。今后,如果大卫还想定制西装,只需要打开网页或手机APP,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衣服进展到了哪一道工序上,甚至知道这件衣服每一道工序是哪位工人在操作。在大数据时代,会有越来越多的惊喜等着大家。
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要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这是“大数据”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也表明其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得到了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
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2015年8月31日,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纲要》提出,要大力推动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消除信息孤岛,推进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以企业为主体,营造宽松公平环境,深化大数据在各行业创新应用,促进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完善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切实保障数据安全。
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这是大数据第一次写入党中央的全会决议,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一项国家战略。
权威声音
2015年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考察北京·贵阳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时指出,“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让失信市场行为无处遁形,权力运行处处留痕,为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科学依据,实现人在干、云在算。”
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就是迈向智能社会的土壤”,著名信息管理专家、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涂子沛一语中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有人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并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据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21世纪前10年,尤其是2004年以脸谱网(Facebook)、推特(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产生之后,数据开始呈现爆炸式增长,大数据的提法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总体来说,大数据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类型多、容量大、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大、具备大智能。
类型多 大数据不仅包括“1、2、3、4”等传统数字,还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聊天记录、网页、电子邮件、社交媒体供稿、表格、模拟信号等丰富多样的信息集合。
容量大 形象地说,当你用一分钟看完上述文字的时候,新浪已经发送了2万条微博,苹果已经下载了4.7万次应用,淘宝已经卖出了6万件商品,百度产生了90万次搜索查询。据统计,互联网一天产生的全部内容可以制作1.68亿张DVD。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监测统计,2011年,全球数据总量已经达到1.8ZB,而这个数值还在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增长近20倍,相当于我们地球所有海滩上沙粒总数的57倍。
贵阳已成为大数据之都,图为贵阳云计算中心。
存取速度快 一是数据产生得快。例如,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工作状态下每秒产生PB级的数据。二是数据处理速度快。以存储一个1PB的数据为例,即使带宽(网速)能达到1G/s,电脑的容量足够且能连续运行24小时,要将1PB的数据存入电脑也需要12天。而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可以实现将12天才能存储完毕的数据,在20分钟之内完成。
应用价值大 大数据之“大”,其实并不在于其表面的“大容量”,而在于其潜在的“大价值”。大数据的应用价值体现在哪里?举个例子,“谷歌流感趋势”是谷歌公司多年前推出的一款预测流感的产品。该公司的工程师认为,搜索流感信息的人数与实际患病人数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通过汇总用户的相关搜索记录,“谷歌流感趋势”可以预测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流感传播情况。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的几周前,“谷歌流感趋势”成功预测了流感在美国境内的传播,其分析结果甚至具体到特定的地区和州,并且非常及时,令公共卫生官员倍感震惊。而传统上,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要在流感爆发一两周之后才可以做到这些。
资料卡片
理解大数据需要知道的几个存储单位
一首音乐≈4兆(M)
一部电影≈1吉(G,1吉=1024兆,相当于250首歌曲的大小)
一个普通图书馆的藏书≈1太(T,1太=1024吉,相当于1024部电影的大小)
谷歌每小时处理的数据为1拍,美国邮政局一年处理的信件大约为5拍(P,1拍=1024太)
13亿中国人人手一本500页的书加起来的信息量相当于1艾(E,1艾=1024拍)
截至2010年,人类拥有的信息总量大概是1.2泽字节(Z,1泽=1024艾)
具备大智能 正是因为大数据拥有的“大价值”,才使得大数据有机会成为社会财富和创新的基础,使大数据能够像土壤一样,在不久的将来孕育出一个更加智能的社会。智能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呢?未来,传感器、可穿戴式设备等微小的计算设备将进一步普及装备到全世界的各种物体之上,包括机器、人体、动物、植物等需要监测的目标,真正形成“万物皆互联、无处不计算”的状态。例如,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就是一个大数据项目,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数据的收集。无人驾驶汽车装备了激光雷达、摄像头、红外相机、GPS和一系列传感器等感应设备。正是通过这些感应设备,无人驾驶汽车不断地收集路面的情况、汽车的地理位置、前后车辆精确的相对距离、车流移动速度、道路两旁出现的交通标识和前方的交通信号等数据。这些实时收集的数据就像人类的眼睛一样,确保无人驾驶汽车能够安全行驶。就此而言,大数据就是大智能。正是依托大数据这片土壤,智能型的文明才得以滋生繁衍。
大数据的三个关键词:共享、开放、安全
2015年8月1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发展大数据要突出围绕“政府大数据建设”和“创造健康发展的大数据环境”这两项核心内容。总理的讲话重点凸现了以下三个关键词。
共享 政府大数据建设,首先要实现所有部门的数据共享。目前,政府各部门已经建成了十几个数据平台,但问题是,这些平台相互不连通,只是一个一个的“信息孤岛”。什么叫“共享”?起码要有个连接,打开你的就能把其他的也打开。共享过程中如果出现重叠,那就要进行衔接,实现数据整合。
开放 一些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只要不涉及国家秘密,都应该向公众开放,以方便大家使用。特别是一些与信用相关的数据平台,如果信息不共享、不开放,就会阻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从另一方面讲,相关数据的开放也会倒逼政府提高数据发布的真实性和规范性。现在一些地方、部门发布的数据,有时候会相互“打架”,老百姓都搞不清楚究竟哪些数据是真实的。这怎么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怎么建设现代政府呢?
安全 互联网等行业已经在不断创新、发展大数据产业。政府既要“扶持”,为大数据产业创造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又要“引导”“规范”,保障信息安全。要完善产业标准体系,依法依规打击数据滥用、侵犯隐私等行为,让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分享大数据带来的技术、制度和创新活力。
未来最大的能源是数据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认为,IT(信息技术)时代是让自己更强大,DT(数据技术)时代是让别人更强大;IT时代是让别人为自己服务,DT时代是让你去服务好别人,让别人更满意,是以竞争对手服务竞争对手;IT时代是通过对昨天信息的分析掌控未来,而DT时代是去创造未来;IT时代让20%的企业越来越强大,而80%的企业可能无所适从而DT时代是释放80%企业的能力。所以整个世界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IT时代把人变成了机器,而DT时代把机器变成了智能化的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型的时代。未来的制造业不仅仅是会生产商品和产品,未来的制造业制造出来的机器必须会思考,必须会说话,必须会交流,未来所有的制造业都将会成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终端企业。未来的制造业要的不是石油,它最大的能源是数据。
资料卡片
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发计划”,并设立了2亿美元的启动资金,认为这事关美国的国家安全和未来竞争力。迄今为止,美国在大数据方面实施了三轮政策,开放了50多个门类的政府数据确保商业创新。欧盟正在力推《数据价值链战略计划》为320万人增加就业机会。日本积极谋划利用大数据改造国家治理体系,对冲经济下行风险。联合国推出的“全球脉动”项目,希望利用“大数据”预测某些地区的失业率或疾病爆发等现象,以提前指导援助项目。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订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
数据活力 作者 商海春
大数据让国家治理更有“智慧”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指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大数据应用,是我们繁重而紧迫的任务。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需要我们做到“四个结合”:一是把政府数据开放和市场基于数据的创新结合起来。政府拥有80%的数据资源,如果不开放,大数据战略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市场主体如果不积极利用数据资源进行商业创新,数据开放的价值就无从释放;二是把大数据与国家治理创新结合起来。用大数据助力政府简政放权,完善大数据监督和技术反腐体系;三是把大数据与现代产业体系结合起来。这里涉及农业大数据、工业大数据、新兴产业大数据等,我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迎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四是把大数据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数据将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肥沃土壤,数据密集型产业将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拥有数据优势的公司将迅速崛起。此外,需要高度关注一个现实——大数据重新定义了制造业创新升级的目标和路径。数字工厂或称智能工厂,是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方向。
在政府治理方面,政府可以借助大数据实现智慧治理、数据决策、风险预警、智慧城市智慧公安、舆情监测等。大数据将通过全息的数据呈现,使政府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模糊治理方式,转向“实事求是”“数据驱动”的精准治理方式。例如,百度公司通过百度地图发现,相关地点的搜索请求数据和实际到达该地点的人群数量具有极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超过0.9,表明用户去目的地前,一般都会提前利用百度地图搜索地点和规划路线分析大量历史数据发现,相关地点的地图搜索会先于实际人流量达到峰值,百度大数据可以提前1—2小时对即将到来的风险进行预警。此类预警可以为治安提供有效决策支持,避免如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一类悲剧再度发生。
经济治理领域也是大数据创新应用的沃土,大数据是提高经济治理质量的有效手段。互联网系统记录着每一位生产者、消费者所产生的数据,可以为每个市场主体进行“精确画像”,从而为经济治理模式带来突破。判断经济形势好坏不再仅仅依赖统计样本得来的数据,而是可以通过把海量微观主体的行为加总,推导出宏观大趋势;银行发放贷款不再受制于信息不对称,通过贷款对象的大数据特征可以很好地预测其违约的可能性;打击假冒伪劣、建设“信用中国”也不再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大数据将使危害市场秩序的行为无处遁形。
例如,支付宝在2015年新推出了“芝麻信用分”。从350分到950分,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违约可能性越低。芝麻信用分正是依据芝麻信用能够用到的数据打出来的,这些数据包括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网络购物的相关行为数据,支付宝平台水电煤电信缴费数据、各种生活服务场景相关数据,还有千万级以上的贷款数据等。当你的芝麻信用分达到一定数值时,租车、住酒店时可以不用再交押金,出国签证可以无须准备财产证明、收入证明等。当然,如果信用不好,借钱不还、恶意购物等行为被记录下来以后,可能会引发找不到工作、租不到房子、申请不到贷款等连锁反应。
在公共服务领域,基于大数据的智能服务系统,将会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社区、智慧家居,等等,人们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务将在数字空间中以新的模式重新构建。例如,高德公司基于位置服务大数据的能力,上线了全国首个“智慧景区”服务,解决游客在景区容易遇到的迷路、拥堵、排队等问题。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高德在地图上增加了游览车、游船的线路地址,增加了重要景点的渲染图;在分类筛选中,商店、卫生间、餐厅、景区等重要地点信息一目了然,只要游客点击相应筛选按钮,就能方便找到离自己最近的相应地点;同时,导游语音会在游客走到某个对应景点附近时自动播放。“智慧景区”还引入了热力图,游客可以通过显示的不同颜色,判断该处游客人数的多少,合理安排游览时间。
资料卡片
中国发展大数据有如下十大工程: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工程、国家大数据资源统筹发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数据工程、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工业和新兴产业大数据工程、现代农业大数据工程、万众创新大数据工程、大数据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工程、大数据产业支撑能力提升工程、网络和大数据安全保障工程。
1.你是怎样理解大数据的?
2.你的生活正在与大数据发生哪些有趣的联系?
以小组为单位,以你的学校所在的城市为目标范围,制订一份详细的调研方案,看看有哪些领域可以与大数据相结合,实现城市的智慧发展。
Netflix是北美最大的付费订阅视频网站。2012年,Netflix准备推出自制剧。不过,在决定拍什么、怎么拍上,Netflix推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大数据。通过在该网站上用户每天发生的行为,如收藏、推荐、回放、暂停等,包括用户的搜索请求等,Netflix进行精准推测,预测出凯文·史派西、大卫·芬奇和“BBC出品”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电视剧产品将会大火特火,于是便融合三者拍了一部《纸牌屋》,结果大获成功,成为2013年全球最火的美剧。
请同学们阅读以上资料,结合本专题的学习内容,谈谈你对发展大数据的一些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