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之花
——浅谈人民之窑磁州窑

2015-07-12 13:33:56张立峰河北博物院050011
大众文艺 2015年6期
关键词:黑花白地磁州窑

张立峰 (河北博物院 050011)

尘埃之花
——浅谈人民之窑磁州窑

张立峰 (河北博物院 050011)

距今两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江西仙人洞的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陶器;距今3000年前的夏商时代,我国的劳动人民就烧制出了原始青瓷;东汉晚期,真正成熟的青瓷出现。我们的先民智慧地发现了这种水与火交融的艺术,并不断发展,就此,陶瓷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了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依据之一。

李家治先生认为陶瓷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即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的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印纹硬陶和商、周时期原始瓷的烧制成功;汉、晋时期南方青釉瓷的诞生;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突破;宋代到清代颜色釉瓷、彩绘瓷和雕塑陶瓷的辉煌成就。在这五个阶段中,宋代无疑是中国古代瓷器最为异彩纷呈的时代,“官窑”建立、“民窑”大为发展,真可谓是“名窑林立”。当时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均是官窑;有八大窑系,北方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的龙泉青瓷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越窑系、建阳窑系。

其中,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古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之谚。磁州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和磁县观台镇、彭城镇等地,因古属磁州而得名。这里早在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生产青瓷,五代末至宋初开始生产白瓷,随后逐渐步入兴盛,成为宋元北方民间瓷的典范。磁州窑生产的瓷器,以淳厚质朴的气质在群窑独树一帜;凭白地黑花描绘了一个瓷窑不朽的传奇;用千年不灭的窑火造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磁州窑是人民之窑。

磁州窑的器胎原料是当地的“大青土”,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高岭土,结构较疏松,淘炼不细,颗粒粗,常有未烧透的孔隙和铁质斑点,含铝量较高,另外原料中含量铁、钛等着色杂质高,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磁州窑瓷器的胎质有两种,一是胎质坚细,呈灰白色。另一种是胎质粗松,呈红褐色。磁州窑瓷器上的白釉多是白中泛黄的奶白色,具有象牙白的质感,釉层也不是很厚,没有肥润感及垂釉现象,不太透明匀净,釉面光泽感不是很强,常见有细碎开片。磁州窑还烧造黑釉、绿釉、黄釉、酱釉及孔雀蓝釉、红釉、三彩。另外在白瓷基础上烧出釉下彩绘。

而离磁州窑不远的邢窑的瓷器则胎土白洁,细如澄泥,釉色白润、类银类雪;定窑所生产的瓷器则胎质薄而轻,胎色白色微黄,较坚致不太透明,釉呈米色,施釉极薄,釉色洁白晶莹。相比较之下,磁州窑瓷器的胎釉是远远逊色的。以至磁州窑在很长的岁月里都不受关注,迟至明代才有典籍提到磁州窑,这本书是《格古要论》,其中记载到“古瓷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低于定器,新者不足论。”只此聊聊数语,还用定窑与磁州窑相比较,给予磁州窑的评价很低。

由此可见在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磁州窑难以走向追求高雅的上层社会,只得在官窑的夹缝中另辟蹊径。因此,磁州窑走向了寻常巷陌,无论在造型和装饰上都着眼于实用、美观和经济,最终在三教九流得以繁荣发展。

磁州窑的瓷器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大部分是当时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品类繁多。清《磁州志》记载:“瓷器出彭城镇,置窑烧缸、盆、碗、炉诸种,有黄、绿、翠、白、黑等色——只供肆店农庄之用。” 常见的器型还有:罐、瓶、尊、壶、枕、灯具、雕塑玩具等,多达2000多种。磁州窑的瓷器最突出特点是朴实、厚重。大件器皿豪放雄伟,有气魄。小件器皿制作精美,注重灵巧实用,形体比例,轻重适度,线条干净利落。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磁州窑的瓷枕。瓷枕是我国古代人民夏季纳凉使用的寝具,始见于隋,最初用于陪葬,以后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朝时,瓷枕开始大量流行,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造型也多种多样。有长方形、腰圆形、云头形、花瓣形、鸡心形、椭圆形等,也有塑成婴孩、虎形、龙形的。这个时期最具代表的无疑是磁州窑的瓷枕。磁州窑的瓷枕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包括几何形枕、兽型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

例如白地黑花芦雁纹虎枕,年代为金,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枕呈卧虎形,头右向。虎身为枕身,在黄地上绘黑色条纹模仿虎皮纹。虎背为腰圆形枕面,枕面白地黑彩,画残荷两枝,芦苇数茎,水草游鸭,空中大雁南飞,寥寥数笔,将秋景萧瑟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虎是十二生肖之一,也是颇受古代人民崇拜的对象,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

由于磁州窑胎质不好,于是瓷工们采用胎体上先施两层化妆土的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磁州窑五彩缤纷的装饰艺术。《磁州窑古瓷》把磁州窑的装饰技法分划花、刻花、剔花、印塑、绘画及彩绘釉六大类。《磁州窑陶瓷》则将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手法分为铁锈花、刻划花、窑变黑釉三大类

磁州窑装饰艺术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白地黑花艺术。黑白是相对的两种颜色,强烈的对比呈现出的是明快、舒展和生动,由此形成了磁州窑质朴、洒脱、豪放的装饰语言和风格,体现出的是北方人民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白地黑花艺术以毛笔为工具,包括绘画装饰和书法装饰两方面。绘画方面以自由粗犷的画风表现了民间喜闻乐见的内容,书法方面以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展示人们的文化追求。例如白釉铁锈花牡丹纹梅瓶,低矮宽大,上绘牡丹花叶,显出雍容贵态。牡丹是古代最受人们喜爱的花朵之一,尤其是底层名众,因为它象征着富贵吉祥,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又如白地黑花“野旷天低树”文字八角枕,枕呈八角形,中有毛笔书写的唐朝诗人孟浩然的诗句“野旷天低树”,反映了器物主人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追求。

这种装饰艺术的形成也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唐宋以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的发展;宋朝市井文化的发展培养出了一大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民间艺人。此外,白地黑花艺术在我国陶瓷史上也有重要地位,《磁州窑古瓷》一书说到,它是“我国瓷器由胎釉装饰向彩绘装饰的过渡,为我国青花、五彩、斗彩的形成和发展,准备了工艺和物质条件。”

磁州窑瓷器的装饰图案包括山水风景、动物花鸟、人物故事、诗词歌赋等,大都取材于民间,精工细刻出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生活图景。

北宋时,纯色釉的官窑瓷器大行其道,磁州窑没有官窑的政治和经济优势,也没有官窑的原料资源优势,烧造出的瓷器胎釉均偏暗,与纯净素雅的官窑瓷器相比,难登大雅之堂。但磁州窑着眼于民间,走到穷闾陋巷、下里巴人中,烧造底层人民需要的器物,器形造型、纹饰图案均是投下层百姓所好。

瓷美如花,古人还好以瓷比玉。净雅高贵的汝窑、雍容典雅的官窑、金丝铁线的哥窑、夕阳紫翠的钧窑、素净莹润的定窑都是当时王谢人家才用的起的。但底层民众也有这样的需求,磁州窑以一袭白地黑花绽放在民间,在熙攘与喧闹中遍地开花。当官窑的窑工们绞尽脑汁取悦统治者时,磁州窑的窑工却从生活最平淡的美中找寻灵感。譬如一棵树,磁州窑扎根于民间、滋养于民间,茁壮成长后,又庇荫人民。最后,我们看到官窑都成为了时代的背影,只有磁州窑还屹立不倒,至今窑火不灭。

猜你喜欢
黑花白地磁州窑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和气生财
三月三(2017年8期)2017-09-02 08:17:31
和气生财
三月三(2017年8期)2017-09-02 05:14:54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 -1-萘基-1-乙醇
利用白地霉改造传统制麦的工艺优化
食品科学(2013年19期)2013-03-11 18:27:41
小狗啃骨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