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斯 (温州市文化馆 325000)
书学的修为
陈 斯 (温州市文化馆 325000)
学习书法的人,首先要明白书法作品的好与不好。这其实是书法审美的问题。书法审美的认知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者的标准往往与高水平鉴赏家的标准不一样,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举个例子,初学楷书的人往往认为柳公权、颜真卿、欧阳询、褚遂良等唐代书家的作品要比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漂亮,随着学书阅历的增加,才能慢慢体会到魏晋时期书家的格调。
再举个例子,某机构提出了这样的书法创作评价标准:
书法创作的内容要与时代合拍,要健康、积极向上,富有哲理、诗意,格调要高雅;书法形质要新颖、有所突破,包括用笔方法、字形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要有所创新;作品具备个人风格,能给人以新的感觉、新的视觉冲击,给人心灵产生共鸣和震动。
怎样理解这样的标准?不同层次的人是不尽相同的。要准确解读这样的标准,就必须对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有所理解。从碑学到帖学,经典作品构建了整个书法体系的审美标准。只有对经典作品理解透彻的人,才能建立起准确的审美标准,而且它的区分度也能精细起来。因此初学者临帖要专一,读帖要广博。
选择怎样的书写内容往往能够体现书家的人生境界,虽然与技法无关,但却是作品格调的构成部分,影响着鉴赏者的审美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价值。书法艺术不单纯是视觉艺术,它还有很强的文化性。这种文化性不仅体现在技法审美上,还体现在内容审美上,直接影响着鉴赏者情感的共鸣。
书法的形质包括用笔方法、字形结体、章法布局等。
用笔方法是基础,是关键。尽管历代的经典作品面目千变万化,碑和帖也各有讲究,但用笔规律是不变的,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我们要善于从这些经典作品中总结出用笔规律,为我所用。评判一件书作的优劣,首先看它笔法是否有来源、有意趣。笔法不能凌乱,乱则失法,随心所欲而不凌乱才是高手。
字形结体要自然,或平稳、或险绝,看着总是协调,不碍眼。平稳中贵有变化,险绝处贵不突兀。
章法布局包括字距、行距的疏密,墨色的浓淡,用笔的枯湿,留白的运用等等。具体到作品,是没有完全一样的章法布局的。评判章法布局的优劣,主要看它是否合理。平时读帖就要注意章法的变化,以便灵活地运用。
对于个人风格的评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有时甚至很不一致,所谓曲高和寡,都是正常现象。
(一)临摹能力的训练
临摹是学书的基本功,也是提高书写水平的基本途径。换个说法,临摹是一种学习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书才变成可能。临摹法帖其实就是还原书家的书写过程,要求与原帖作者一一对应。从笔法到结体、章法,都要仔细体察。笔画的粗与细,转折的方与圆,间距的处理,墨色的变化,等等等等。虽然不能百分之百接近原帖,但作为一种追求目标,应该是越像越好。通过不断纠错,越来越接近原帖。书法作品的优劣往往在毫厘之间,没有逼真的模仿是体会不到的。
(二)单一体系的技巧练习及记忆
有了临摹的能力,就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法帖进行练习。初学者切忌乱换帖,朝三暮四,好高骛远。熟练掌握一种体系的书写技巧可视作入门,入门不易,需要持之以恒。每天选择三五个字,每字练习几十遍甚至几百遍,直到清楚记住、默得出来为止。汉字虽多,一般人只要记住三四百个字头就可以了。否则浅尝辄止,终究不得门径。如果偶然有几天觉得枯燥,可以变几种临摹方法来练习,包括摹、描红、对临、背临、意临、集字等等。
(三)熟练运用
通过临摹,其目的是熟练掌握一种体系的书写技巧。熟练到什么程度呢?字帖里有的字当然要写得像,就是字帖里没有的字也要得其仿佛。换言之,就是能随便抄书。这时候,什么行间距的疏密、墨色浓淡的变化、篇幅的贯气等等当然不在话下了。
能“入帖”很不容易,做到这一点,就已经是不错的写手了。要想成为艺术家,那就要“入而能出”。入帖不易,出帖更难,但凡事总有办法。
(一)类比法
把一种法帖写得像了,想走出来,不妨学一学跟它风格相近的一些作品,起一点变化。有了自己的理解,慢慢形成一种风格。风格的形成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不要刻意去搞怪。一种风格既要有独特性,又要符合审美的要求。只是与众不同而不美的东西是搞怪,不是风格。搞怪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却难。
(二)对比法
如果学风格相近的法帖起不了变化,有时也可考虑学一学风格迥然不同的法帖。每个人的特点各不相同,不能用死方法去强求。当你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一天豁然开朗了,那就是你自己的东西。
(三)其他途径
我们从古代书论中可以看到很多有关顿悟的例子。据说张旭观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笔法,观公孙大娘舞剑器始得其神;怀素观“夏云多奇峰”而师之;雷简夫闻“江声”而悟笔法;文同见蛇斗而草书长进;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说,“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桨,乃悟笔法。”这些是书本上的说法,因人而异,也不可全信。苏东坡曾批评说,“世人见古德有见桃花悟者,便争颂桃花,便将桃花作饭吃,吃此饭五十年,转没交涉。正如张长史见担夫与公主争路而得草书之法,欲学长史书,日就担夫求之,岂可得哉?”
当然,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建树,字外功夫是必不可少的了。这包括书法基本理论,古诗文基础,甚至为人处事的修养等等。为什么这么要求?因为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种文化。书如其人,人的境界直接关系到书的境界。我们姑且抛开历史上对人品的争议不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有影响的书家都是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