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迪晨
摘要:大众传媒对推动声乐艺术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CCTV作为重要的大众传媒之一,成为引导声乐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文章从“第十五届青歌赛”谈起,分析“第十五届青歌赛”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最后重点探讨了高校美声教学改革与进步策略。
关键词:中国美声学派 第十五届青歌赛 高校美声教学改革
一、“第十五届青歌赛”概述
“青歌赛”是我国本土原创声乐电视赛事,评价规范、科学的评选方式以及公正公平的原则,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业界内口碑最好、影响最大、专业水平最高的声乐赛事。“青歌赛”既为广大青年歌手提供才艺展示的舞台,也在普及音乐知识、弘扬传统民族艺术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第十五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简称“第十五届青歌赛”),自2013年上半年开始,这届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保持权威、专业、精品的整体风貌外,在比赛日程设计、组队方式、表现方式等多个方面实现了很大程度的创新。第十五届青歌赛,由我国31家省级电视台、港澳台3家电视台以及人民网、搜狐网等6大网站,总共40支代表队参加这届青歌赛的比赛。
二、“第十五届青歌赛”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启示
(一)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向声乐艺术生态方向发展
“第十五届青歌赛”提倡健康的价值取向,坚持了科学艺术生态伦理。青歌赛在不断发展的历程中,进一步健全了声乐艺术的生态,将民族、美声、原生态、通俗与合唱等声乐艺术同时进行展现,能推动多种声乐艺术形式的发展。特别是对“原生态”唱法进行了宣传与推广,为高校声乐教学指明了方向,为完善高校声乐艺术生态结构,推动声乐艺术实现平衡发展,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二)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当前社会发展非常快,人们对声乐艺术期望值越来越高。特别是高校声乐专业学生不断扩招,这对高校声乐教学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如果高校声乐教学还是采用原先的封闭式教学方式,必将与声乐艺术相脱节,与声乐教学脱轨,发展之路将越来越窄。所以,为了推动高校声乐教学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积极从“青歌赛”等高水平的大赛上,探寻高校声乐教学的至高点,占领高校声乐教学水平的“珠穆朗玛”。
三、高校美声教学改革与进步策略
(一)确立中国美声学派走向世界的目标
确立中国美声学派走向世界的目标,实际上是将中国特点的民族声乐走向世界,进一步丰富世界声乐艺术宝库。不然,一直跟在别人后面,并且还得请教一些国外的专家辅导,在美声风格、语言与特点等方面都需要体现国外的特点,才能获得别人的认可。要想让中国美声学派像意大利学派那样能在世界上立足,让外国人也听到中国的声乐。让外国人能认可中国声乐、学习中国声乐,最后也能用中文演唱我国的声乐作品,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声乐的优劣。那么,中国的声乐才能走向世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声乐人才的摇篮,必须确立中国美声学派走向世界的目标,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全面的声乐改革与创新,实现中国美声学派的新跨越。
(二)将歌剧、中国艺术歌曲纳入声乐教学课程内
“第十五届青歌赛”中的美声组的选手在进行比赛时,选取国外的经典歌剧咏叹调来演绎,演唱中国作品的少,这主要是国外的作品能表现选手的艺术水平与技术,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是深入发掘深层次的原因是高校声乐教学造成的。在高校声乐学习中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就是衡量学生专业学习深浅是通过演唱国外经典歌剧咏叹调来实现的,这导致一些学生在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就出现发声状况与气息不对、喉咙打不开与感情出不来的情况。为此,必须将歌剧、中国艺术歌曲纳入声乐教学课程内。
1.保留美声唱法的精髓
美声唱法是采用意大利语言作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歌唱艺术。美声唱法在发端于意大利之后,后来在其它国家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的、不受语言制约的世界性的歌唱艺术。教师让学生充分了解、深刻体会美声唱法和意大利语言之间的关系,美声唱法精髓的掌握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选取经典的国外作品,让学生掌握外语拼读规则与单词意思,让学生能真正了解声乐作品的真实意思,然后才能进行演唱,这样能取得好的效果。
2.保留中国声乐的民族风格、民族语言
美声唱法采用意大利语演绎的演唱方式,在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只要将五个元音字母联系在一起就能演唱。但是我国语言是采用拼音组合的方式连接起来的,并且拼音又分成韵母、声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需要加强对民族语言的训练力度,不能出现吐字不清的情况。还需要注意的是,要真正演绎好歌剧、中国艺术歌曲既要将中国字唱准确、唱清晰,还要演绎出中国民族风格特点。要真正演绎好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作品,要真正做到唱什么就像什么,做到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过程中,真正演绎中国风格特色与语言情感内涵。
(三)加强学生美声综合素养的培养
“第十五届青歌赛”设置文学常识、音乐常识方面的考察,就是想让歌手能提升自身素养。为此,高校声乐教学中也需要在关注学生歌唱技能与实力的前提下,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素养高校声乐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综合素养培养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探索声乐课程之外的新路径,加强与声乐有关的辅助性学习。
声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歌唱家的演唱,并进行登台实践,学习并积累演出的经验;声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保持好的身体健康状态等,让学生充分认清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科学的知识结构、健康的情绪状态、良好的理论素养等对歌唱技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总之,只有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了,才能将歌唱技术转变为歌唱艺术,让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与高层次享受。
(四)继承并灵活创新中国传统声乐元素
在“第十五届青歌赛”上,民族唱法一直表现很抢眼。但是最近几年来,原生态民歌出现后,民族唱法遭到一定冲击,风格多样化的原生态民歌为人们的听觉带来多层次的艺术享受,但是民族唱法却显得很单调,这主要是因为选手共性太多,个性逐渐减少。 民族声乐教学要继承传统声乐精华,建立民族特色的声部,实现民族声乐演唱新突破。
1.传承传统声乐元素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内,声乐风格和品种非常多。当前现存的传统曲艺与戏曲品种,就各有300多个,音乐作品数量、音乐风格类型以及演唱方法等非常丰富。我国各个地区的各民族的原生态民歌,在风格、作品数量、声乐演唱等方面千差万别。可以这么说,这是进行民族声乐教学的宝贵资源。不管是在演唱形态、文化内涵、形体表演等多个方面来说,并不比西洋唱法差。所以,高校声乐教师要深入挖掘传统曲艺、戏曲以及民歌唱法与演唱的技巧,针对学生的嗓音特色、演唱特长,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挖掘学生的内在气质,充分利用学生地域风格的优势,培养具有个性特点的声乐艺术人才。
2.创建民族声乐声部
众所周知,在声部划分上,西方划分比较细致,单一的女高音就能分出花腔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但是在“第十五届青歌赛”的舞台在民族唱法生是男高音、女高音,很少其它声部,很少学习民族声乐学生意愿向其它声部努力,一些有成就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也存在这一情况。创建完善的民族声乐声部,是推动民族声乐发展的关键。为了创建民族声乐声部,需要从不同戏曲行当、不同曲艺品种、不同民族民间演唱内吸收营养,建立民族特色的声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创建民族声乐声部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几代声乐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五)打造跨界多元风格的声乐教学模式
艺术多元化、艺术审美的多元化,成为当前时代艺术发展的主要特点。“第十五届青歌赛”增加了原生态民歌与合唱,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是只是从唱法类别比赛还受到很多人的怀疑。青歌赛需要继续符合广大观众审美方面的需求,在演唱制度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还需要改变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探寻新的教学模式,解决唱歌比赛中的遇到的难题,真正培养并选拔出具有把握多元化风格与演唱风格的优秀人才。为此,高校声乐教学中,必须敢于打破唱法的界限,建立多元化的演唱风格的声乐教学模式,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和国际声乐实现并轨。
1.改变当前的高校声乐课程设置
将民歌、流行歌曲唱法、曲艺以及传统戏曲等都纳入到高校声乐教学内,并借鉴吸收国外声乐演唱形式的优点, 渐渐形成多元化的风格演绎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声乐学习方式,从原来的单一性的民族或美声逐渐转化为多种路径、多种方式的发展,让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真正帮助学生去了解中外各个地域与民族的唱法。充分利用高校当前已经有的不同唱法类型的音乐教师师资资源,为学生提供风格多样的演唱学习,让学生不管从理念上,还是从实践上,获得演唱多种风格的能力。
2.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演唱风格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演唱风格。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风格倾向,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化色彩与审美视角,采取多向选择,设置不同的演唱方向,比如歌剧演唱方向、音乐剧演唱方向、艺术歌曲演唱方向等。进而真正培养出具有多种风格与个性化的优秀人才。声乐实际上是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声乐教学不仅要加强技术方面的训练,也要加强艺术风格的培养。也就是说,唱法方面要与风格相一致。高校声乐教师在声音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最大程度提升学生演唱技能,并不是通过进行单一性的演唱风格练习就能形成某一唱法的声音。只有经过多元化演唱风格的声乐教学模式,声乐艺术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总之,“第十五届青歌赛”对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向声乐艺术生态方向发展,以及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为此,高校美声教学必须以“第十五届青歌赛”为方向标,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让中国美声学派走上世界之巅。
参考文献:
[1]何新.继“青歌赛”的话题:也谈“多样化”[J].民族艺术研究,2010,(06).
[2]张蕴华.央视青歌赛所透视的文化现象[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1).
[3]鄢丽娟.央视青歌赛记录中国歌唱事业的新发展[J].艺术评论,2010,(10).
[4]张磊磊.高校声乐教学效率现状与提升策略分析[J].大众文艺,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