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宝阳,王春,李文艳,闫敦梁,徐连峰,安静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2.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忍冬选育研究
温宝阳1,王春1,李文艳1,闫敦梁1,徐连峰1,安静2
(1.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5;2.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哈尔滨150090)
针对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收集引进忍冬树种,采用选择育种、引种驯化等常规育种手段,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橙色1号忍冬和新疆忍冬。结果表明:橙色1号忍冬和新疆忍冬的扦插成活率分别为62%和64%,苗高分别为18 cm和28 cm,造林成活率分别为97%和91%;抗逆性表现均优于其他品种。橙色1号忍冬和新疆忍冬可在半干旱地区防沙治沙、园林绿化、经济林建设中应用。
半干旱地区;引种选育;橙色1号忍冬;新疆忍冬
忍冬是忍冬科忍冬属多年生灌木,在我国分布广,种类多。带叶的茎枝名忍冬藤,供药用,亦作观赏植物。不少地区已栽培生产,其中以河南、山东所产最为闻名。日本和朝鲜亦有分布。忍冬具有优良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耐干旱,适应性强。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树种缺乏,引进忍冬树种,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的忍冬树种,在园林绿化、生态建设上加以应用。
试验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齐齐哈尔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122°24′—126°46′E,45°53′—48°56′N,地势平坦,平均海拔146 m。试验期间年均气温3.4~5.9℃,≥10℃积温2 950~3 248℃, 1月平均气温-13.0~-23.2℃,极端最低气温-35.0℃,7月平均气温22.5~23.9℃,极端最高气温37.7℃,年降水量376.8~563.1 mm,生长期降水量287.5~542.6 mm,年蒸发量924.7~1 088.6 mm,年日照时数2 427~2 910 h,无霜期132~155 d。试验地点设在齐齐哈尔绿源林业科技示范基地,试验地土壤为碳酸盐草甸土,有机质含量1.67%, p H值8.03,有效氮4.02 mg(100 g)-1,有效磷4.32 mg(100 g)-1,有效钾6.27 mg(100 g)-1,全氮0.08%,全磷0.093%,全盐量0.03%。
2.1 试验材料
在本地区栽植的长白忍冬种群里,选择出具有橙黄色果实的单株,取名橙色1号忍冬,见表1。2007年引进新疆忍冬(Lonicera tatarica)、长白忍冬(Lonicera ruprechtiana)、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通过无性繁殖进行试验。
表1 试验品种登记
2.2 研究方法
2.2.1 引种试验 在绿源基地对选出引进的品种进行温室内扦插育苗。第2年春季营造试验林。造林前全面整地,栽植前根据品种不同按1 m×1.5 m或1 m×2 m的株行距挖穴。苗木植入后培土踏实,全部植完后灌透水。在整个生长期做好抚育管理。
2.2.2 调查项目及方法 调查扦插育苗成活率、生长量;试验林调查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抗寒性、抗旱性、病虫危害情况、物候期观察,测定生长期内40 cm内土壤含水率。
(1)抗性调查方法。5月上、中旬,春季气温回升趋于稳定时,逐株观察寒害等级,登记不同等级的株数,按受害程度划分5级,计算抗寒指数;7月中、下旬观察旱害情况;在树木生长季节的5—8月,调查病虫感染情况,计算抗病虫指数[1]。
(2)物候期观察方法。每一树种选取标准株3~10株,萌动、开花期1~2 d观察1次,其他生长期5~7 d观察1次,记入物候期观察记载表。
(3)土壤含水率测定方法。在试验地随机选取2个地点采取土样,取样时间5月上旬至11月上旬,相隔2周1次。土壤分0~20 cm和20~40 cm两层取样。含水率测定采取烘干法。
3.1 育苗及造林试验结果
对引种栽培的品种当年进行了硬枝扦插试验成活率及生长情况(见表2)调查,2013年进行保存率调查,(见表2)。从数据看,引进品种扦插成活率金银忍冬39.6%,其余60%以上。造林成活率91%以上,保存率73%以上。
表2 扦插及造林情况调查结果
3.2 不同品种生长量
栽培试验生长量调查结果见表3,四种忍冬的生长量差异不大,平均树高2 m左右,新疆忍冬的分枝数多。
表3 栽培试验生长量调查结果树龄:6 a
3.3 不同品种抗逆性分析
通过调查不同品种的适应性并进行汇总(见表4),橙色1号忍冬、新疆忍冬适应性最好,长白忍冬和金银忍冬次之。
表4 不同品种适应性评价
3.4 不同品种物候期
2010年、2012年、2013年对物候期进行了观察,综合3年的观测统计结果,确定不同品种的物候期(见表5)。
表5 不同品种物候期
3.5 果实性状及结实量
2013年对新疆忍冬和橙色1号忍冬的结实情况进行了调查,果实性状特征见表6。果实产量根据样地调查结果,计算公顷产量(公顷产果量=单株产果量×2 500株hm-2×保存率),结果见表7。
表6 忍冬性状特征
表7 2种忍冬果实产量调查表
4.1 经过6 a的选育,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47°14′N,123°40′E),最低气温-35℃,年降水量376.8 mm的条件下,成功选育出长白忍冬无性系——橙色1号忍冬,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易于繁殖。引进的新疆忍冬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能够正常结实,可通过播种、扦插进行繁殖。两个品种可用于防沙治沙、果实生产和园林绿化。
4.2 忍冬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需要对应用价值进一步研发。
[1]GB/T 14175-1993,林木引种[S]
[2]李艳萍.青海省野生忍冬属植物的引种栽培[J].青海农林科技, 2012(3):49-51
[3]周以良,董世林,聂绍荃.黑龙江树木志[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42-517
[4]郑万钧.中国树木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1848-1864
Breeding of Lonicera japonica in Semiarid Areas in We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en Baoyang1,Wang Chun1,Li Wenyan1,Yan Dunliang1,Xu Lianfeng1,An Jing2
(1.Academy of Forest and Environment of Heilongjiang Prov.,Qiqihar 161005,China; 2.Forestry Dept.of Heilongjiang Province,Harbin 150090,China)
According to natural conditions&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semiarid regions,Lonicera japonica were introduced and collected;using selective breeding,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and other conventional breeding methods,L.ruprechtiana‘Chengse-1’and L.tatarica which are suitable to local region were selected.Result shows that:cutting survival rate of L.ruprechtiana‘Chengse-1’and Lonicera tatarica is 62%&64%respectively;seedling height of them is 18 cm&28 cm respectively;afforestation survival rate of them is 97%&91%respectively;resistance performance are optimal than other varieties.L.ruprechtiana‘Chengse-1’and L.tatarica can be used in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landscaping,and forest construction in semiarid regions.
semiarid areas;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Lonicera ruprechtiana‘Chengse-1’;Lonicera tatarica
S663.9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5.11.022
1005-5215(2015)11-0058-03
2015-03-13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2014]H2T09号)
温宝阳(1965-),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从事林业科研和管理工作, Email:baoyw_1965@163.com